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五十六回 王莽掌权威天下 百姓感恩齐欢腾

第五十六回 王莽掌权威天下 百姓感恩齐欢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正月,很快就来到了。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大司马王莽的权力日益巩固,大汉朝廷的政事,也逐步进入了正轨。

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正月新年刚过,大汉全国臣民还沉浸在节庆的欢乐之中时,大司马王莽和亲近的大臣,就已经忙碌了起来。

近段时间,王莽心情舒畅,踌躇满志。他的精神奕奕,精力十分旺盛。

常常是几乎整天时间,王莽都不知疲倦地呆在大司马府里,或者与智囊同志精心商谈,处理国家大事,或者与亲信密友日日夜夜地聊天畅谈,筹划方略,欲奋发有为,革新弊政,振兴大汉帝国,留下一世英名,流芳百世。

今天,一切照例。

大司马府里,大司马王莽与智囊严尤、刘歆、甄丰等亲信大臣,亲切地寒暄一会以后,就转入了商讨的正题。

刘歆率先发言,建议王莽说道:

“大司马大人:

托太皇太后陛下的洪福,在大司马大人英明领导下,朝廷已经步入正轨。

虽然开局良好,但现今之下,汉朝廷君臣依然不可掉以轻心,而应慎言慎行,戒骄戒躁。

子俊私下以为,当前的当务之急,欲行大义于天下,必先加强大司马大人的权威才是。

要让天下臣民,都感受到太皇太后陛下和大司马大人的恩德,从而心悦诚服,心向往之。

如此,则积弊易消,大业可成。”

刘歆的发言,很对王莽的心思。王莽果然十分欣赏,笑着赞扬刘歆道:

“君言非常恰当,无威不足以立德,无德不足以立志。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德,光照天下,吾一定要让大汉军民感恩戴德,铭记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大恩典。

多谢子俊谏言。吾知道怎么做了。”

王莽的心情更加舒畅,与刘歆十分投机地深谈了下去,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

此时,大汉朝廷的各级地方大员,二千石高官,虽身在外地,但大多有亲人耳目,在京师三辅居住。

这些地方大员,二千石高官,几乎个个嗅觉敏锐,堪称人精,清楚汉朝廷的风向。

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新年刚过不久,益州刺史万俟然,就派人上京,向朝廷禀告喜讯说道:

“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

臣等负责护送的越裳氏蛮族部落进献的贡品,已经顺利地送到了京师长安,真是莫大之喜。

恭贺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和大司马大人的英明治理!如今,汉朝廷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万国来朝,蛮夷归顺,可谓盛世降临。”

这个名叫越裳氏的蛮族部落,位于大汉王朝的南方边疆之外。

越裳氏部落的辖地边界,距离大汉朝廷的京师长安十分遥远。要通过好几道翻译,才能够勉强弄懂他们的语言。

越裳氏蛮族部落派人跟随益州刺史万俟然的部下官员进京,前来向大汉天子进献的,是蛮族部落首领,认为十分稀罕的吉祥之物,一只白野鸡和两只黑野鸡。

得到越裳氏部落,向朝廷进贡奇异野鸡的消息,大司马王莽十分兴奋。

大司马王莽立即兴冲冲地进宫,向太皇太后报告了这个惊人的喜讯。

太皇太后得到王莽的报告,果然非常高兴,喜笑颜开地赞扬王莽说道:

“巨君啊,你的成绩不小。你重新担任大司马之职,不过才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创造了奇迹。

就连越裳氏部落的蛮族子民,也感激你的治理,真是可喜可贺啊!”

王莽见太皇太后高兴,更加得意。王莽微笑着,十分谦逊地对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这一切都是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大恩德所致。臣担任大司马之职,不过才几个月时间,这哪里是臣的功劳呢?

这是在我们的伟大领袖,英明的太皇太后陛下的正确领导下,所出现的祥瑞之兆。

越裳氏部落首领,向我大汉朝廷进献稀罕的贡品,这预示着太皇太后陛下的治理盛德,已经感动了四夷,蛮夷心悦诚服,心向往之。

臣建议,请太皇太后陛下立即向天下官吏百姓下诏,宣扬越裳氏部落首领,向我大汉朝廷进献贡品之事,并用白野鸡去祭献皇家宗庙,感谢祖宗神灵的护佑之功。”

太皇太后见王莽推辞功劳,将功劳归于她这个太皇太后,心里美滋滋的,更加高兴,也谦逊地推辞说道:

“巨君啊:

如今帝国治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呈现和谐盛世,令人感叹欣慰。

说实话,哀家不过是一个颐养天年的老太婆,不问世事,问政很少,这哪里是哀家一个人治理的功劳呢!

如果没有大司马大人的辅佐,没有群臣的尽忠职守,没有百姓的辛勤努力,哪里有天下大治的胜景呢?

大司马大人所奏,深合朕意。

兹下诏,立即颁旨实施,宣扬圣朝治理的功绩,弘扬大汉朝廷的正能量,让千秋万代的后世子孙,都牢记祖先创业的艰难,守成的不易。”

太皇太后陛下的懿旨颁布之后,汉朝廷地方官员和庶民百姓,地方贤达,士大夫等,立即会意。

他们难掩心中的感激,纷纷上书皇帝和太皇太后凑趣,称赞大司马王莽治国理政的功劳。

朝中大臣们也不甘落后,不约而同地纷纷上书皇帝和太皇太后,称颂朝廷治理的功绩。

大臣们在称颂皇帝和太皇太后伟大治理的同时,对大司马王莽的功劳,更是尊崇备至,竭力称颂大司马王莽等人治理帝国的丰功伟绩,异口同声地赞扬王莽担任大司马立下的赫赫功勋。

亲近王莽的大臣,刘歆、王舜、甄丰、甄邯等大臣尤其尽力,不断在太皇太后的跟前,竭力称颂王莽理政的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尤其是安阳侯王舜,更是利用太皇太后的宠爱信任,经常接近太皇太后的机会,向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建议说道:

“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

当初,哀帝突然驾崩,人心惶惶,百姓不宁,四海动荡,国家倾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急需贤良辅佐匡扶。

大司马大人力挽狂澜,革新弊政,一心为公,尽心治国,独立支持大汉危局,

大司马大人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朽精神,辅助新君继位,拨乱反正,让国家走上正轨,可谓功勋卓著,就像周公(姬旦)降世。

大司马大人的所作所为,他立下的丰功伟绩,就像当年周公一样,永垂不朽。

想当年,周公辅佐幼小的成王,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成王也因此获得了祥瑞的白野鸡降临。

如今,大司马大人的恩德,不仅感动了朝廷万民,而且深深地感召了四方蛮夷。祥瑞的白野鸡也应运而生,重新降临圣朝。

臣以为,大司马大人的功劳如同周公一样,光耀日月,与天同寿,与地长存。

想当年,周公(姬旦)还活着之时,就因功勋赫赫,公正无私的治理成绩,而被大家尊敬地称为‘周公’。

如今,大司马的功劳业绩,也与贤明的周公的贡献十分类似。

臣建议陛下,效仿先贤圣哲的圣迹,奖励大司马大人治理帝国的赫赫功绩。

请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下旨,赐封大司马大人‘安汉公’的爵位,并增加大司马大人的采邑人户,以与他的‘安汉公’的公爵爵位相称,以彰显大司马大人大公无私,光耀日月的治理功劳。”

太皇太后王政君饱读儒家经典,也一直十分崇尚敬慕周公等圣贤的业绩。

听了王舜等大臣的建议以后,太皇太后十分兴奋,称赞王舜的意见说道:

“舜儿的意见很好!

巨君立下的功劳,的的确确可以与周公媲美。巨君虽然是朕的至亲,朕怎么能够因为这个原因,而埋没巨君的功劳,让忠臣烈士失望呢?”

太皇太后认为王舜等大臣的意见有理,遂下旨表彰大司马王莽的功劳道:

“诸位爱卿,你们说得非常在理。

大司马大人有扶立幼君,匡扶社稷,拨乱反正,兴利除弊的功绩,天下臣民有目共睹。

如今,在大司马的治理下,短短几月的时间,大汉朝廷就重归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盛世局面,连遥远地方的蛮夷,也被感动归顺。

大司马的功勋如此卓著,的确应该大力褒扬!

不奖励忠臣烈士,不足以显示大司马治理的功劳,不足以昭示圣朝奖善惩恶的本意。

诏令尚书,速速备办此事上奏。”

接到太皇太后的恩赏诏书以后,王莽喜形于色,难掩心中的喜悦。

大司马府里,王莽十分谦逊诚恳地对刘歆、严尤、甄丰、王舜等亲信大臣,谈到太皇太后的奖赏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德实在太深厚了,臣怎么能够担当呢?

巨君也要感谢,诸君的厚爱称颂和大力帮助!莽立下的这些功劳,可谓微不足道啊!

如果没有太皇太后的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没有朝廷三公和文武百官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没有诸君的献计献策、共同努力,怎么能够完成呢?

吾怎么能够贪天之功为己有,妄自尊大,独自享受这些奖励呢?

吾坦然接受太皇太后的赏赐,不符合吾谦逊低调的风格。吾将尽力谢绝。”

刘歆等亲信急忙称颂王莽道:

“大司马大人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高风亮节,亘古未见,真是我辈楷模。”

王莽就又上书太皇太后,推辞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听群臣私下议论,太皇太后陛下将要奖励微臣。臣感激涕零,诚惶诚恐,愧不敢当。

当初,臣与孔光、王舜、王邑、甄丰、甄邯、刘歆、严尤、马宫等诸位大臣,一道协商定计,共同制定迎立今上的国策,最终才得以拨乱反正,转危为安,安定社稷。

这都是诸位大臣共同的功劳,那里只是臣一个人的成绩呢?

现在,臣殷切地希望太皇太后陛下,仅对孔光等大臣论功行赏,暂时抛开臣王莽的微小功劳不论。

臣能够位居大司马之职,也是来自于英明的太皇太后陛下的提携、信任和支持。臣只是做了一点分内之事,功劳微薄,不值一提。

请太皇太后理解臣的心意,不要将臣与诸位大臣并列在一起,进行奖励,以免臣心中不安,内心有愧。”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接到大司马王莽的辞谢奏章以后,立即马不停蹄地给太皇太后送去。

读到王莽谦逊退让的辞谢奏章,太皇太后感动不已,对王莽的谦逊更加赞赏,很是高兴。

太皇太后对着前来送达辞谢奏章的侍中、奉车都尉甄邯等臣子,称赞王莽道:

“诸君,大司马不居功自傲,非常难得。有大司马这样的良臣辅佐,何忧天下不治呢?”

“太皇太后陛下英明!

大司马大人立下的功绩,都是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德所致。请太皇太后陛下务必下诏,表彰大司马大人的美德。”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称赞并建议太皇太后道。

于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再次下诏,表彰大司马王莽立下的功劳说道:

“侍中、奉车都尉甄大人说得很对。《尚书》上不是说:‘不偏向,不结党,圣王之道,宽广坦荡’吗?

麻烦侍中大人,传朕口谕:

大司马阁下,你有安定宗庙,兴复社稷的大功。哀家不能因为你,是哀家的骨肉亲戚,就遮盖隐讳你的赫赫功勋,不加宣扬褒奖。

请大司马阁下勉强接受朝廷给予的赏赐,不要再推辞拒绝了吧!”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得到太皇太后懿旨,急忙前去向王莽传达。

大司马王莽,依然不愿意接受太皇太后的赏赐,自称有病,不肯上朝领赏。

王莽还四次上书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箕子(刘衎),坚持辞让“安汉公”这个公爵爵位。

大司马王莽称病,不上朝领赏,处理朝廷政事,可带来了大麻烦。

在职的朝廷三公等文武百官,知道朝廷理政的规矩,是大司马当家作主,作出决策,处理政事之时,都不敢自作主张,做出决定。

大汉朝廷的政事,没有大司马王莽开口,一下子无人决策做主,立即陷入了停顿延误之中。

“太皇太后陛下:

大司马大人为了拒绝朝廷赏赐,不上朝理事,导致政事停顿,文武大臣请太皇太后颁布旨意,请求大司马大人上朝理事。”胡宝宝禀报道。

太皇太后听了,心里十分着急。

太皇太后的左右侍卫臣子,十分了解王莽的心思。宦者令(都管)胡逊,代表侍卫诸臣,向太皇太后建议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大司马谦虚退让,有周公等古贤人的节操。请陛下不要强行改变大司马谦让的心意,还是论功行赏,先行奖励赏赐太傅孔大人等有功大臣吧!”

太皇太后同意道:

“胡大人说得很对!

大司马谦虚退让,只有周公等古贤人良弼,才有如此高尚的节操,朕怎么能够强迫大司马,改变自己的伟大志向呢?朕允许大司马大人辞让恩赏。”

接到太皇太后同意辞让恩赏的懿旨,王莽这才答应,起床办事。

元始元年(公元1年)二月二十八日,太皇太后下诏道:

“诏命:

当初,孔光、王舜、甄丰、甄邯诸位大臣,与大司马大人一道定计,共同制定迎立今上的国策。最终,汉朝廷才得以拨乱反正,安定社稷,功劳卓著。

为了表彰功臣们的功勋,奖励良善,弘扬浩然正气,兹任命太傅、博山侯孔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保;均增加采邑民户到万户。

任命左将军、光禄勋甄丰,为少傅,封广阳侯。

以上三位大臣,勤于王事,忠心耿耿,而又功勋显赫,分别授与四辅的职务,辅佐幼君,治理朝政。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封为承阳侯。”

孔光、王舜、甄丰、甄邯等四人再次受封,大家感激至极,叩头而泣。

然而,当太师孔光等四人接受封赏以后,大司马王莽,却并未像当初答应的那样,上朝理事。

大家心里都十分疑惑惶恐,心不自安。

太师孔光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十分清楚王莽的心思。

太师孔光隐隐有些不安,就亲自前往长乐宫,去向太皇太后进言道:

“陛下:

大司马大人虽然有克己谦让的美德,不愿意接受朝廷的赏赐,但朝廷对应当表彰奖励的功臣,还是应及时恰当地加以封赏才是。

以此表明,朝廷重视元勋的功劳,奖善罚恶之意,不要让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失望!”

太皇太后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王莽的心思:

“巨君这小子,又在玩小把戏了。我们是姑侄,要避什么嫌疑,有什么话不能够对姑姑说的呢?为什么要惺惺作态,让人摸不着头脑呢?”

“太皇太后陛下!

那是大司马大人克己谦逊。大司马大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不谋私利,怎么会像那些沽名钓誉的贪婪之徒一样,肆意抢功呢?”

太师孔光为王莽辩护道。

“还是太师大人了解巨君。四辅就像桌子的四脚,缺一不可。

正好,四辅之位还有一个空缺,可以妥善地安置大司马大人。”

太皇太后于是再次下诏道:

“大司马莽治理王事,忠心耿耿,功勋赫赫,乃治国安邦的良臣,拨乱反正的贤弼。

虽然大司马谦逊退让,多次表示,不肯接受朝廷的赏赐封爵,但朝廷自有奖善罚恶、陟罚臧否的原则和规矩。

兹任命大司马、新都侯莽,为太傅,为四辅之首,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

增加‘安汉公’的采邑民户,到二万八千户。钦此!”

王莽接到太皇太后恩赏的懿旨,更加惶恐。不得已,王莽只得起来,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封号。

但王莽态度十分坚定,坚持拒绝接受增加的“安汉公”的采邑民户。

王莽专门上书太皇太后,感谢朝廷的赏赐信任,向太皇太后谦辞封土道:

“陛下:

臣饱受皇恩浩荡,诚惶诚恐,十分内愧。近年来,朝廷不幸,四海动荡,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令人伤悲惋惜。

臣如今位居首辅之位,却没有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天下百姓满意。

臣愿意等到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百姓家家自足富裕,丰衣足食之时,再接受朝廷增加的采邑民户的赏赐。

莽是一片赤诚,并无半点虚情假意,请太皇太后陛下明鉴,同意臣的请求。”

王莽越是谦逊退让,汉朝廷文武大臣越是据理力争,太皇太后一时左右为难,不能够决定。

见王莽竭力推辞,太皇太后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当着王莽之面,向文武大臣下诏说道:

“诸君:

安汉公与朕约定,要等到全国百姓,家家丰衣足食之后,才接受皇帝的赏赐。

安汉公大人的这种高风亮节,哀家十分欣赏赞叹,决定答应他的请求。

请诸位臣僚,暂时听从安汉公大人的谦让意见吧!以免伤害安汉公的自谦之心。

等到百姓家家富裕富足,丰衣足食时,请大司徒、大司空等诸位三公四辅大人,再行奏报,哀家将再此审视安汉公大人的功绩,给予应得的赏赐表彰。

到那时,哀家将评估安汉公大人对帝国的贡献,适当增加安汉公的俸禄和赏赐,甚至达到原来的两倍赏赐也没有问题,以奖励安汉公的赫赫功勋。

事情就这样处理。大家不要再议了。”

王莽急忙出班,感谢太皇太后,提出建议道:

“多谢太皇太后陛下理解臣的心意,感谢太皇太后陛下对臣的信任和赏赐。

实际上,臣在大司马职位上所取得的那些微小功绩,都是太皇太后陛下领导有方的结果,离不开朝中大臣和宗室外戚的大力支持。

臣请求太皇太后陛下,搁置对臣的封赏以后,不要忘记了大家的功劳。

臣建议,请太皇太后陛下,先行褒奖和赏赐宗室外戚和文武大臣为是。

如此,臣才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朝廷的赏赐,不受良心的折磨。”

太皇太后听后,赞赏不已,称赞王莽道:

“大司马大人大公无私,以天下为重,谦逊退让的品格,有周公的风范。

大司马大人建议赏赐有功的文武大臣和宗室外戚,是顾全大局、不忘本的表现。

哀帝继位以来,一直宠信奸佞,苛待宗室外戚,贤良士大夫,朕一直引以为憾,渴望改变,但一直苦无良机。

大司马大人的建议十分合理,说到了朕的心坎上,着即实施,请有关部门拟定具体的恩赏细则。钦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