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类(8)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诡闻实录!
“啪!”佐雅的折扇打在手心,语气是少有的凝重:“夫人啊,你报复雪代子的同时,就是在报复你自己啊。她生生世世受着这些煎熬,那你呢?你也身在这恨的牢笼中啊。”
挣扎的剪影安静下来,怔怔地看向佐雅。这时雪姬的左臂开始消失了,嵌在其中的白牙也一颗颗变成灰白烟尘。绯雾中的女子缓缓伏地,向佐雅拜了一拜,面孔渐渐虚无,终于消失不见。
佐雅轻叹一声,捡起地上的银镯,走入了平安京浩渺华丽的夜色中。
随着茶棚迎来送往的人越来越多,茶棚也渐渐有了些名气。不光是因为老穆烹茶的手艺特别,更因为人人都爱来茶棚听故事。
今天来的这位先生可算是个腕儿了,大家都叫他水爷,是个专业说书人,常在省城里的各大茶楼和电视台赶场子,算是省内小有名气的曲艺界人士。说真的,我很期待一个专业说书人讲的故事。果不其然,水爷的故事非常精彩,而且是那种让人心眼发热的故事,虽然故事的结局看似波澜不惊,但我承认,最后一个字落地的时候,我的确流出了眼泪。
“这是个唐朝的故事,算起来,是唐太宗那一朝的事儿。通州城外有座山,山里有座庙——”水爷不紧不慢地放下茶杯,讲了这么两句。
“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表姐接过话茬。我乐了,水爷翻了翻白眼,接着说道:
“庙的旁边有一座私学的学堂,这个私学的老师,姓赵,姑且叫他赵先生吧。赵先生的私学规模并不大,门下也就二三十人,但个个都是顶尖的人才,因为据说这位赵先生曾是前朝东宫门下的一个什么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便归隐山林,虽是闲云野鹤,但又似乎和朝中的重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是个相当有来头的人物,收徒的标准自然也严格。在他名下的这些门生,其实大多数也就是指望学成后能得到他一封亲笔保举信,朝中有人确实是好办事。
“赵先生的这几十个门生里有那么两个人,最为出挑,一个叫方士奕,一个叫袁振升。我们的故事,就从赵先生最得意的两个门生谈起。”
1、棋逢对手
方士奕是吴县人,属于南方人氏。而袁振升是凉州人,是地道的北方人。二人的性格也像这姑苏春景和凉州大漠一般冰火两重天。
方士奕为人和善,总是一副不温不火的模样,家境也算不错。这人虽在场面上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但并非八面玲珑见风使舵之徒,用方士奕自己的话说:他只是圆滑,而非奸猾,所以在门生里很有些威望。
相比之下,袁振升则显得不那么好相处。袁振升自幼家境贫寒,是千里迢迢一路卖着字画来到通州求学的,所以袁振升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大家都说袁振升身上有股子狠劲儿,拼起来可以不要命——的确,说起来,他穷得除了命,啥也没有了。
这两人各方面都旗鼓相当,不分上下。偏偏方士奕不喜欢袁振升的呆板冷漠,袁振升也讨厌方士奕那张总是带着淡淡微笑的白净面皮。但即使如此,他们始终无法否认对方是和自己一样优秀的人。
赵先生当然知道他们之间的芥蒂,也不点破,只是时常把两个得意门生拉到一起关上门开开小灶。于是两个人一直咬牙切齿地较劲,一路较到了学成的那一天。
既然是得意门生,这毕业典礼也跟别人的待遇不一样,赵先生把两个门生单独叫到自己房中,掏出两个木疙瘩递给他们。方袁二人同时一愣——这俩木疙瘩,乍一看就是两坨黄杨木老树根,中间掏空,勉强能当个笔筒用。“这就是恩师的手艺?”方士奕在心中暗暗笑道。
“仔细看看,中间掏成圆形的那个是你的。”赵先生拿起一个外面是六角形,中间掏空成圆形的递给袁振升。方士奕接过剩下的那一个,他的这个和袁振升的形状正好相反,外面是柱状,中间方方正正。
“你们俩,都是聪明人。”赵先生带着淡淡的笑意看着两个弟子,“但是聪明人,并不意味着能在官场上混的得意,你们觉得,自己这一去,这条仕途会走得顺利吗?”
方士奕愣了愣,一贯谨慎的他没有贸然作答,袁振升却主动开了口:“我为人过于耿直,凡事心里明白,面子上却不会变通,尽管此去有恩师的举荐,但是我心中自知,读书习业上可以和方兄较高下,但是在官场上,我比不了方兄的豁达通透。”
“哪里哪里,贤弟客气,方某愧不敢当。”一个和自己较了三年劲的人突然服软,方士奕颇有些不习惯,赶紧圆场,“方某才疏学浅,只是遇事有些投机取巧罢了,投机哪里是人间正道,袁贤弟客气了。”
袁振升淡淡地咧了咧嘴角,没有接茬。赵先生看了看座下的二人,轻笑一声,说了句:“行了,我知道,你们一直想较个输赢。今日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做人也好,做官也罢,最重要的,就是这方圆之道。你们二人,都各有自己的方圆取舍,也各有自己的长短之处,学成至此,你们是方是圆,已成定局,仕途如何走,只看你们事到门前,如何取舍了。对你们,我也无法给个定论,十年为期吧,十年之后,你们再回来,再分高下。”赵先生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了。
这天晚上的月亮很好,方士奕和袁振升却睡不着,他们两人都拿到了老师的保举书,一个即将去青州刺史府任职,一个则在忻州找到了落脚的地方,对他们这般年纪的士子而言,这个起点算是不错的,只是将来这路走得怎么样,全看个人造化了。方士奕和袁振升各自在房中把玩着老师临别赠予的黄杨木雕,细细品味着老师的那番话。十年,十年为期,十年之后,他们还会再度重逢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否则便没有了这个故事。而导致他们重逢的原因,是贞观朝的一桩离奇命案。
2、忻州命案
故事发生在忻州,忻州地处晋北,西隔黄河与关中相望,北连太行与河北接壤,为晋中锁钥,兵家必争之地。忻州下属的宁武县城郊外有户人家,姓万,单名一个仁字,这个万仁没什么官职,算是个家业殷实的乡绅,颇有些隐士之风,每天喝喝茶写写诗,与世无争。这位万先生还通些岐黄之术,当然,他自己从来不给人出诊看病,他好像也不缺这份钱,只是和他来往的几个朋友都是宁武县中名声不错的大夫,除了这少数几个朋友,万先生就几乎不与他人来往了。这么一个离群索居的人,能有什么仇家呢?万府连仆人的数量都能一只手数过来。可他偏偏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大白天,死了,就死在自己府里,死的不明不白。
最早发现万老爷尸体的是万府的管家万申。这天早上,万老爷闲来无事,想找朋友来喝酒吟诗。前面说了,万老爷朋友不多。今天他要请的是个名叫侯天朔的朋友,也是个挂牌行医的大夫,平日里好和万老爷切磋切磋杏林之术。侯天朔嗜酒,并且据说有种祖传的酿酒秘术,万老爷很喜欢他家的私酿,侯天朔每次去万府都要捎上两坛,今天也不例外。只是这侯天朔临出门前,突然有个急症病人来寻他,火烧火燎的非得请侯天朔立刻去他家看看,人命关天不能马虎,侯天朔只能差万申先回去复命,说自己随后就到。万申也是勤快,抱着两坛侯府家酿先走了一步,回了万府,跟万老爷说清了情况,万老爷便先差万申退下,自己守着几个菜,两坛酒,先自顾自地独酌起来。下人们知道这万老爷跟侯大夫每次喝酒谈天的时候,从来都不许外人在场,也就乐得消闲,各干各的事儿去了。
过了约摸一个时辰,侯天朔终于赶到了万府,看样子赶得也挺急,额头上都渗出一层汗。进了门,万申赔笑迎上前,侯天朔却急急地说了一句“快带我去找你们家老爷”,万申不敢怠慢,一路领着侯天朔来到北屋厢房门前,轻轻叩了叩门,没有人应答。再叩了叩,还是一点动静没有,万申觉得奇怪,伸手一推门,门自己开了,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万老爷伏在桌上的身体,并且,这身体上——没有脑袋。
万申吓傻了,侯天朔也吓傻了,一个时辰之前还好好的万老爷,怎么现在成了个无头尸?万府一下子鸡飞狗跳的炸了锅,然后就是按照正常程序的报官、验尸、取证、断案。可这案子有些蹊跷,现场没有打斗痕迹,连凶器也没有找到,似乎万老爷是自愿被割头的,一点都没有反抗。不过这个问题马上有了解释,因为这侯天朔的酒里被查出有毒。而且万老爷十指乌黑,的确是中了毒,也就是说,万老爷是先被人下毒,然后才被割了脑袋,那么,是谁下的毒呢?
酒是侯天朔家拿来的,于是理所当然,侯天朔就被抓了起来,投入狱中。但他是个硬骨头,抵死都不承认自己杀了人。县衙一合计,这酒虽是侯天朔的家酿,但也极有可能是拿酒的万府管家万申在半路下毒。于是万申也被抓了起来,当然了,万申也不承认自己有罪。那么这毒到底是谁下的呢?县衙的人很苦恼,现场除了万老爷身下那一摊血迹以外,其余地方连根头发丝都找不着,上哪里去找证据?县衙没办法了,贞观朝刑罚审慎,又不能滥用私刑,于是索性把这难题推给领导,层层上奏报到了州衙,这忻州刺史,正是当年赵先生的两位得意门生之一——袁振升。
3、端倪微露
袁振升拜别恩师之后便来到忻州,踏踏实实从县衙门一路做上来,十年之间大大小小也断过数百桩案子。还在赵先生门下求学的时候,先生就说过,方士奕长于谋而袁振升长于断。在万千纷乱的线索里寻找蛛丝马迹,并且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这正是袁振升的长处。因此拿到这桩无头命案的卷宗时,袁振升竟有一丝小小的兴奋,好久没有接到这样毫无头绪的案子了,一时竟有些喜形于色。一旁的宁武县令赵复看着新鲜,忍不住插了句话:“看袁大人这般神采,莫不是这案子已经有了头绪?”
“哦?哪里哪里,”袁振升回过神来,“这案子眼下毫无头绪,还得去现场复验后再作商议。”
赵复点点头,贞观朝素有命案量刑复奏制度,所以命案即便已过去半月,但万府的现场仍然被保护得很好。袁振升仔细看了看这北屋的结构,没什么特别的,也没发现机关暗门一类的东西,只有一扇小门通往万仁的书房而已。万仁为人有些洁癖孤高,不喜别人动自己的书架笔墨,平素这些地方连掸灰除尘都是自己动手,从不让外人插手,所以书房钥匙只有万仁本人才有。案发当天据说书房是锁着的,并没发现什么人出入,这一点万府的家丁们都可以作证。
袁振升命人找来钥匙,打开书房的门,几只苍蝇迎面飞来,袁振升拿手轻轻赶了赶,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一个木匣子上——因为那个木匣子上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落灰。袁振升走上前去,拿起匣子,果然,下方有一道明显的灰印,显然是被人移动过。袁振升打开匣子看了看,里面什么也没有,但凭他的直觉,这匣子里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什么人移动过。他想了想,转向一旁的赵复,问道:“这个东西你们之前看到过吗?”
“没有。”赵复很肯定地摇摇头,“这是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
“问我?”袁振升挑了挑眉毛,赵复立马识相地闭了嘴。袁振升看看窗外正在伺候花草的园丁,对赵复说了一句:“把他叫过来,我有话要问他。”
园丁叫万三,在万府也有些年头了,只是还从未和官家中人打过交道,此时此刻站在一贯不苟言笑的袁振升面前,显得十分拘束。袁振升笑了笑,语气稍微温和了些:“别害怕,只是有些事想向老伯打听一下,照实说就是。”万三木讷地点点头,袁振升开口问了第一个问题:“你们老爷是忻州本地人吗?”“不是,”万三摇摇头,“老爷是十年前从外地搬到忻州来的,我们这些下人也多半是老爷搬到这里来以后才陆续招进府里的,除了管家万申。”
“哦?万申是一直跟在老爷身边的?”袁振升眉头一拧,“你可知道你们老爷以前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来到忻州?”“听说是个大夫,以前也是给人瞧病的。”万三老老实实地回答,“其余的就不知道了。”
袁振升抿了抿嘴,想了想,接着问道:“能把事发当日的事情再给我讲一遍吗?”
万三点点头,结结巴巴地讲起来:“那一天,管家对我们说,老爷要请侯先生喝酒,让我们都别去打扰。我们家老爷和侯先生关系一向很好,经常你来我往的,而且他们二人喝酒聊天,都不让人打扰,就连送菜的人也是一次性摆上就再也不让人进屋了,所以我们也都不去打搅。但是那天管家出门以后却自己一个人回来了,说侯先生有急事,让他先回来了,他还带回来两坛酒,我们知道那是侯府私酿,老爷最喜欢的,所以也没在意。管家的把酒送进去以后,就去厨房跟厨子们斗骰子去了,一直没有人去打扰老爷——”
“你怎么知道一直没有人打扰?”袁振升突然打断万三。
“花圃就在北院后面,我那天早上在剪枝,有人出入北屋我就能看见。”万三很肯定地说,“然后,侯先生匆匆忙忙来了,还跑得满头大汗,一进门就嚷嚷着让管家的赶快带他去找老爷,很急的样子,管家的就带着他来到北屋,一路上侯先生差不多是小跑着的,不知道为什么赶得这么急,然后他们敲门,没有人应答,再推门,就看到老爷躺在桌子上了。”
“没了?”袁振升有点失望,这和卷宗上写的没什么区别。袁振升试图继续启发万三:“你想想,那天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管家的,还有侯先生。对了,”袁振升突然想到了什么,“侯先生很匆忙?你说他一路小跑,他跑什么呢?”
“小的也不知道……”万三挠挠头,小声嘀咕着,“反正他一进门先问管家的,‘你是不是拿了我的酒’,管家的点点头,他就很恼火的样子一路冲到老爷房里去了……”
“你是不是拿了我的酒?”袁振升眼前一亮,沉吟片刻,抬头看了看天,对一旁的赵复说道,“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随后对万三点点头,以示道谢,便转过身走了出去。
“袁大人,您是不是想到了什么?”赵复追上来问,袁振升虽然平素不苟言笑,但是在公务上对下级却十分照顾,而且赵复早年一直跟随袁振升做事,这两年才被派到宁武县做县令的,与袁振升官场上是上下级,私下里却称得上是亦师亦友,所以说话也不甚避忌。
“想到了,但还不甚明了,我们回去再理一理。”袁振升背着手说。赵复嘿嘿一乐,他知道,袁振升这个样子,多半就是有眉目了。
就在袁振升和赵复为了万仁无头案绞尽脑汁的时候,千里之外的长安城中,则另有一股暗流涌动着……
长安,太极殿。
太极殿里的光线很昏暗,一个男人的身影投在地上,被拉得很长,显得很单薄,单薄的影子随着灯火摇曳着——白天,朝堂之上,他是君临天下的天子;可是此时此刻,他只是个孤独的男人,发妻几年前就死了,至于子女们……不说也罢。李世民苦笑着叹了口气,目光转向手里的漆盒,那里面装着一份他不想看却不能不看的密奏。看着漆盒,李世民的手居然开始颤抖起来,当年飞马挽强弓也不曾手软。李世民抬头看看窗外的月亮,明净得让人心里发慌。十六年前,就是这样一个月凉如水的夜晚,他擐甲执兵来到玄武门前;十六年前,玄武门前有那么一刻,他也曾被这样一片明净的月色逼得心慌意乱,不敢去想象第二天自己双手沾满兄弟鲜血的样子。可是那时候的他不会手软,不会颤抖。可是今天呢?太极殿里没有十六年前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害怕……李世民拿起漆盒,想了想,还是放下了。罢了,罢了,看与不看,有什么关系?都是血浓于水,都是骨肉相连。李世民又想起十六年前大哥中箭堕马前的那个眼神,他不敢忘,忘不了……
“召司空长孙无忌觐见。”李世民放下漆盒,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
4、同门相见
再把故事说回忻州,话说袁振升和赵复刚回到县衙,就得到了一个让他们俩都很吃惊的消息:此案暂时封卷,待御史台另派官员下来,和忻州府一起再做审理。也就是说,在御史台的人到达忻州之前,关于此案的一切卷宗、人证、物证统统都不能再动了,袁振升和赵复只能干等着——更奇的是,这还是一道密旨,也就是说,只有袁振升和赵复知道,还不能说出去。
“为什么呢?”赵复摸不着头脑,他只是个七品县令,见过的最大的官也就是州府刺史罢了。宁武也就是个偏僻的小县城,就算这是桩无头命案,忻州州府出面也就可以了,怎么一个地方案件竟然惊动了堂堂御史台?(注:唐朝中央司法部门,主要有三个:一,尚书省的刑部;二,御史台;三,大理寺。地方案件没有地方文书不能直接呈报给中央司法机构)
“即使要惊动,也应该是州府定不了案再上奏,我们刚开始查这案子,御史台怎么就派人来了?”袁振升皱起眉,他隐隐地感觉到这案子绝不仅仅是一条人命的问题。当然,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御史台派出的这位监察御史竟是他的一位故人。
要说京城的官员效率就是高,才封卷两天,这位监察御史就到了,袁振升和这位监察御史两下一打照面,都愣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大人,正是袁振升十年未见的同窗,方士奕。
其实严格说来,方士奕并非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而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由皇帝钦点来忻州查此案的,官阶为正五品上,比刺史袁振升低一级,但是——人家是京官。
县衙内堂里,袁振升和方士奕面对面坐着,说实在的,两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袁振升心说:十年了,虽说我做到了刺史,论品秩我的官阶还在你之上,可是我也只是个地方官,你居然把官做到了天子脚下,还是当今第一号权势人物中书令房玄龄的得意门生,干的又是炙手可热的中书舍人,每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晃悠。现在皇帝又钦点你下来跟我一起办案,说白了,也就是来盯着我办案的,果然是你的才干高我一筹吗——这么想着,袁振升有些气结。
方士奕心说:十年了,我虽说把官做到了中书省,但怎么着也只是个五品官,我自认这些年也算是平步青云了,居然比你还低那么一级。现在皇上让我来跟你一起办案子,这案子千丝万缕的东西我又没法一下子跟你讲清楚,或者说有些事儿我根本就讲不得。你又是个出了名的倔头,遇到事儿了,我是明着告诉你好呢?还是绕开你好呢?偏偏你又倔得精明,想绕,恐怕我还绕不开——这么想着,方士奕有点头疼。
二人各怀心思,却还是方士奕先打破了沉默:“案卷我看过了,早在你们审理此案的时候,就排除了其他人的作案可能,只把凶手锁定在侯天朔和万申这二人身上,对么?”
袁振升点点头:“嗯,我前几日又去万府复查过,万仁死在北屋,北屋是间封闭的屋子,只有一扇门通万仁书房,而那间房一直是锁着的。而案发当天只有两个人进过那间屋子,而这两人现在都在县衙的牢里。”
“好,那我问你,在你看来,他们谁更像是凶手?”方士奕追问道。
“我不知道。”袁振升硬邦邦地扔过来四个字,在他看来,方士奕步步紧逼的语气像在审犯人。
方士奕自嘲地笑笑,点点头:“也是,你要是知道也不会直到现在还定不了案了。”方士奕很清楚,袁振升这人最怕激将。
袁振升果然还是没改老毛病,一听这话差点儿没跳起来,忍了忍,说道:“管家万申。”
“为什么?”方士奕笑着看着袁振升,“还在先生门下的时候,先生就夸奖袁兄长于断,对于这桩无头案,即便没有证据不能定案,袁兄也一定有了自己的主张,愿闻其详。”
袁振升抬起头看看房梁,显得很无奈,伸手不打笑脸人,方士奕这番有礼有节的话让他实在没法不好好说话:“首先,假设侯天朔的酒里真的有毒,而他临时出诊是事先安排好的,目的是什么?伪造他不在现场的证据?这显然不足以作为理由。酒是他家的,一旦中毒,他显然脱不了干系,侯天朔是个有头脑的读书人,他要杀人会用如此简单的手段吗?”
“好,再说说万申。”方士奕边点头边说。
“根据今天万府下人万三的口供,万仁和侯天朔喝酒是从来不许外人打扰的,而那天万申从侯府一个人回来以后,便去了北屋给万仁送酒,然后出来,去厨房,再到万申领着侯天朔一路来到北屋,这中间没有人再进过北屋,也就是说,万申很可能就是见过万仁的最后一个人。”
“那他如何杀人呢?”方士奕不紧不慢地问。
“这太容易了——他是一个人回的万府,半路下毒完全有可能。”袁振升不假思索地说。
“按照你的逻辑,侯天朔在自家的私酿里下毒害人的手段太简单,那万申在无旁证的情况下,往自己带回去的酒里下毒的手段就不简单吗?据万府的下人交代,万申平日也是个机灵使巧八面玲珑的人,侯天朔不会这么傻,他万申会这么傻吗?”方士奕扬扬眉毛看着袁振升。
袁振升一下子被问噎住了,他承认,其实这也正是他迟迟无法做出可靠判断的原因,但是这个空子让方士奕提出来,实在让他很不舒服。
“你是在给我下套吗?”袁振升看着方士奕,“这个案子之所以难办,难办在哪里?并不仅仅难在现场没有线索,涉案的二人都没有口供。而是难在他们两人都可能作案,但是以我们断案多年的经验看,这样两个都很精明的人,绝不可能用这样简单的办法杀人,因为任何一种方法都会让人很快怀疑到他们。”——言外之意很清楚:我也知道万申不可能那么傻,要你教我?
方士奕点点头,他承认自己刚才的确有些咄咄逼人了,看来今晚这谈话是继续不下去了。
“这么说还是一点头绪没有了。”方士奕合上卷宗,“时候也不早了,袁兄能否容我把这本卷宗带回去看看,明日我们再议?”话虽如此,但是方士奕能感觉到,以袁振升的头脑,绝不会一点头绪也没找到,只是他不愿告诉自己罢了。不过,也无所谓了,他们立场不同,袁振升是要把案子查得水落石出,而方士奕……是要找到一些人,保全另一些人。
袁振升站起身,把方士奕送出门,又折回来。一直躲在一旁的赵复望着月光下方士奕的背影问袁振升:“您真的一点头绪也没有吗?”
“有头,无绪。”袁振升轻笑一声,“今天万三还说过一句话,你记得吗?”袁振升看赵复一脸茫然的样子,又进一步提点道,“你还记不记得今天那个万府的下人说的那句话?侯天朔见到万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你是不是拿了我的酒’?!”赵复眼前一亮,“难道说——”“对,问题就在这里。侯天朔为什么要说那么一句话?又为什么一反常态急匆匆地去看万仁?这是否意味着,他根本就知道酒有问题?急于想知道万仁到底喝没喝酒?”
“对,完全说得通。”赵复想了想,还是有些疑惑,“这么说,难道真的是侯天朔在酒里下了毒?不可能啊,且不论他是不是会用这样直白的手段去害人,即便用了,把人毒死就是,何必还把万仁的脑袋给割了呢?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啪”的一声轻响,袁振升的拳头轻轻落在书案上,倒把赵复吓了一跳,“割头——这是我最大的困惑。杀人取命便是,拿着那颗人头要做什么呢……”袁振升皱起眉。
“看来明天该是提审侯天朔和万申的时候了。”赵复说道,又突然想起了什么,“这位方大人是中书省和御史台派来的人,是不是我们查案子审犯人都得他在场?”
“嗯。”袁振升重重地哼出一声鼻音,求学的时候就是对手,到了今天,还是摆脱不了彼此,真是命。袁振升望着方士奕消失的方向笑了一声,“这一次,我们倒看看谁先发现真相。”袁振升在心里默默地说。
5、事关宗室
方士奕房中,方士奕也在昏暗的灯光下翻阅着案卷,寻找着疑点。他想起临行前中书令房大人的一番语焉不详又字字带着弦外之音的话:
“士奕,这一次派你去忻州查案,你可有把握?”
“学生愚钝,没开始查案之前,只敢说——全力而为。”方士奕深知房公最不喜欢狂妄之人,在他面前收敛些总不会错。
房玄龄笑了笑:“这次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