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成权臣的佛系原配 > 穿成权臣的佛系原配 第38节

穿成权臣的佛系原配 第3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权臣的佛系原配!

等包子上上来了,纪婉儿先把胡萝卜粉条的递给了董嬷嬷,又把两个肉馅儿的给了俩孩子,最后自己拿了个胡萝卜粉条的包子。

董嬷嬷越发诧异了。女儿对这俩孩子,真不是一般地好,还舍得多花一文钱给俩孩子卖肉馅儿的包子,自己却吃素馅儿的。

女儿真的比从前懂事了。

纪婉儿本想着趁着吃饭的时候跟董嬷嬷好好说说话,可她毕竟不是原主,不知道该如何说。她也不是一个喜欢没话找话的人。她知道董嬷嬷正在观察她,她就更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就想着,要不等董嬷嬷先开口吧,她以不变应万变。结果,董嬷嬷也没开口。

俩孩子知道这是嫂子的母亲,也没敢说话。

一顿饭,四个人,吃得安安静静的,全程没有一个人说话。

纪婉儿这回没忘了萧清明,吃过饭,她要了一个肉包子一个素包子。

家里没菜了,纪婉儿要去菜市场买菜。董嬷嬷一直跟在她身边,她也不好说让她先走或是什么。一行人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到了菜市场,又一起朝着萧家村走去。

纪婉儿推了一会儿小推车,云霜和子安就开始帮忙了。

董嬷嬷像是一个旁观者一样,跟在他们身侧。等走了一段路,知晓他们是如何回家的时候,她跟女儿换着来推车了,没再让孩子们推。

纪婉儿自然是推辞了一番,无奈董嬷嬷没答应,也就这样了。

等到村口时,董嬷嬷把车子给了女儿,自己提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鸡蛋,她把上面的布掀开了。

村里有些人是认识董嬷嬷的,上前跟她打招呼。

“哎呦,董家姐姐来了?”

“嫂子来看女儿?”

……

董嬷嬷换了个手提篮子,道:“对,过来看看女儿女婿。”

“呦,拿了这么多鸡蛋啊,你对清明两口子可真好。”

“听说清明媳妇儿还拿出来嫁妆供清明读书呢,董家姐姐人真好,往后清明若是考中了,可得好好待岳家。”

董嬷嬷笑着说:“害,不值什么钱的,我就是心疼女婿,他读书辛苦,给他拿几个鸡蛋补补脑子。俩孩子又还小,也该补补身子。”

纪婉儿发现,她娘是真的厉害。她在村里来来回回走时,村里人大多都在背后说她的闲话,看她的眼神也怪怪的。可她娘今日一来,全都对她热情地不得了。

而且——

她娘手中的那篮子鸡蛋,在路上时,藏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被路过的人发现了。等到了村里,又掀开,生怕别人发现不了。话里话外也没提她一句,都在说萧清明和云霜子安。真不愧是在京城伺候过主子的,这情商和手段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清明是个有福气的,能娶到你家闺女。”

“是啊,娶了婉儿,就没啥后顾之忧了,能安心读书,可比在他叔伯手下日子好过多了。”

话里话外在说老宅的不是。

董嬷嬷笑着道:“老姐姐们,别这么说,女婿是读书人,我家女儿只读过几本书,没去过学堂,是我们高攀了。”

几个人又客套了几句,董嬷嬷跟着纪婉儿回家去了。

纪婉儿放下东西,就拿着包子去了书房。

她先敲了敲门,又推开了书房的门,走了进去。

“我跟云霜子安在外头吃过了,这是专门给你带回来的。”

她没忘了他,萧清明很开心,抿了抿唇,道:“多谢娘子。”

送完包子,纪婉儿就出去了。

出去时,她娘已经去了她的房间,她轻轻呼出来一口气,推开门,进去了。

“娘,您喝水吗,我去给您烧些水。”

董嬷嬷把视线从墙角的凉席上收回来了,看了女儿一眼,道:“不用麻烦了。”基本上,该知道的情况她都已经看明白了。

“你怎么想到去镇上卖吃食了?”董嬷嬷没再拐弯直接问道。

这种开门见山的交流方式纪婉儿也挺喜欢的,她如实回答:“手里没钱了,就想着去赚点儿钱花。”

这却不是董嬷嬷想知道的答案。以前女儿没钱了,会找她要。她记得最后一次见女儿,当时女儿就是闹着跟她要钱,不依不饶的。她狠狠地骂了女儿一顿,把她从家里撵了出去。

这还是在跟她置气啊。

“你还在怪娘?”董嬷嬷柔声问。

纪婉儿看了董嬷嬷一眼,道:“没有。”

说完,看着董嬷嬷那双仿佛要将她看透的眼睛,纪婉儿缓缓道:“上回从家里离开后,女儿的确是怪过母亲的,怪母亲太狠心,怪母亲把女儿嫁给一个不知冷热只知道读书的穷光蛋。”

这些话一说出来,纪婉儿发现董嬷嬷眼中少了探究之色,多了几分心疼。

“怪娘,都怪娘……”

见状,纪婉儿又继续说道:“后来么……恐怕我那些不好的事情娘也是知道的,那日我瞧着平日里对我嘘寒问暖的人竟然也这般对旁人,心里就难受极了。”

虽然女儿没明说,董嬷嬷却明白过来了,她压低声音道:“娘早就说了,那不是什么好东西,让你跟他断了来往。”

从前女儿没出嫁前还好,她管得严,女儿没跟哪个男子有过逾矩之举。可自从女儿出嫁了,反倒是越发不老实。

纪婉儿垂眸,点头:“嗯,女儿已经断了。”

董嬷嬷见女儿这般,叹了叹气。她刚刚还觉得女儿陌生,这会儿瞧着女儿跟她推心置腹的模样,哪里还陌生。

“你是不是把钱都花他身上了,手头才没钱了?”

纪婉儿抿了抿唇点头。

“哎,罢了罢了,钱财就是身外之物,花了就花了吧,咱们就当做是花钱买个教训。你以后莫要再搭理他了,也别跟他要钱,听到没?”

“嗯,要过了,他没给。”

董嬷嬷心想,她就知道!她生的女儿她知道,性子泼辣,最是吃不了亏,就是有时候太过单纯,容易被人骗。

“你个傻丫头,别要了,这种事情本就是女子吃亏,传出去也会坏了你的名声。”

“知道了,娘,我不要了。”纪婉儿道。

“你也别去镇上卖豆腐脑了,娘手头还有些钱,你缺钱娘给你。”董嬷嬷接着道。

虽说家里比不得早些年在京城的时候,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早些年刚回来时,她就用身上仅存的一些值钱物件儿在县城买过门面,还买过不少地,她卖过一些绣活儿。在乡下花销小,这些年,也攒下不少钱。

当然了,她深刻懂得财不露富的道理,这门面的事儿除了他们夫妻二人,没人知晓。村里人顶多知晓他们家多了那么几亩地。

纪婉儿道:“娘,我想去。”

董嬷嬷道:“卖吃食太累了,你个妇人,太辛苦。等清明考中秀才你的好日子就来了。”

纪婉儿看着董嬷嬷的眼睛,道:“娘,经过之前的事情,女儿觉得,女人还是得自己有本事才行。依附于娘家或者丈夫,都不是长久之计。”

看着董嬷嬷眼中的惊讶之色,纪婉儿接着道:“这不就是之前柳姨娘活着的时候常常教导姑娘的话吗?”

柳姨娘,是女主的亲娘。她口中的姑娘,自然就是女主。据书中描写,柳姨娘常常教导女儿要独立。纪婉儿压根儿不记得柳姨娘说过什么话,但她觉得类似的话柳姨娘肯定说过。

“以前女儿小,一直不明白这话到底是何意。现在自己过日子了,处处碰壁,这才渐渐明白过来。所以,娘,豆腐脑女儿还想接着卖。”

董嬷嬷突然发现,自己刚刚想岔了。女儿不是变陌生了,而是几个月不见,女儿似乎突然长大了,明白事理了。这样的话,柳姨娘当年的确经常跟姑娘说,她也经常教育女儿,可女儿何尝听过这些话。没想到如今能一夕之间想明白。

其实她并不反对女儿出去卖吃食,她只是担心以女儿的性子,怕累,坚持不下来。若女儿自己真的想做,她绝对支持。

她很看好女婿,她觉得女婿肯定能考中秀才。如今他们家比女婿家过得好,还能压女婿一头。等女婿中了秀才,女儿可就真的比不上女婿了。在京城见多了腌臜事儿,她也不能保证女婿往后一定会守着女儿一个人,不变心。

女儿有自己的事业,是极好的一件事。

“你这生意做了多久了?”

“差不多一个半月。”

“每日大概能赚多少钱?”

纪婉儿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说与了董嬷嬷听:“一开始能赚个二三十文,最近能赚五六十文。”

董嬷嬷点了点头,她琢磨一下,道:“若是跟一般卖吃食的比,这些不算少,但若是你卖的是镇上独一无二的豆腐脑,这收入就不算好了。”

董嬷嬷丝毫没怀疑女儿为何会做别人都不会做的豆腐脑。因为在京城时,府上公子小姐喜欢吃,厨房偶尔会做。

“主要还是位置不行。”董嬷嬷一针见血指出来问题的关键,“那地方人太少了。”

董嬷嬷的话正是纪婉儿最近犯愁的,她道:“嗯,女儿最近想着换个热闹的地方。”

“这些豆腐脑你磨豆子应该磨了很久吧?”董嬷嬷看了一眼女儿的胳膊,刚刚回来的路上,她就发现了。

“胳膊疼吧?若是去了热闹的地方,卖得多,你豆子也要磨更多,这对你来说也是个问题。”

这些都是纪婉儿最近思考过的。

“找个人来帮忙吧。”董嬷嬷道,“你原先一日能赚六十文,后头换个好地方至少能赚八十文,甚至上百文。好的地方要收租金或保护费,你也能落个□□十文。按照如今的价格,一个妇人在镇上做工一整日是十文钱。你给五文钱,只干一个早上,她们也是要挤破头的。这样你既省力了,还能多赚十来文。”

董嬷嬷的话让纪婉儿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董嬷嬷年轻时就在京城侯府中,如今回来也有十余年了,又有见识,她定然知晓得多。纪婉儿又问起来别的。

“娘,您说我要不要在镇上开个铺子?”

董嬷嬷点点头:“开铺子也行,这样你就省事多了,不用推着车子去镇上了。不过,不要买,要租。”

“为何?”

“咱们这个镇地处比较偏远,不容易升值,买了也不容易出手。”董嬷嬷道。她没说出口的事,如果女婿考中了,他们就得去县城了。

纪婉儿点了点头。

“镇上的铺子租金一月在两百文到四五百文不等。这样的话,你就不能只卖豆腐脑了,最好再卖些别的吃食,比如你做的那个豆渣饼,再比如油饼鸡蛋饼之类的。不然的话,你倒不如在外头摆个摊儿赚得多。”

“嗯。”

董嬷嬷又道:“这些吃食你若不会做娘可以教你。”

“女儿会的。”纪婉儿道。

想到原主在家从来不做饭,随后,她解释道:“从前娘在厨房待过半年,那半年女儿其实学会过不少。之前是我不懂事,又懒,不爱做。”

看着女儿心虚的模样,董嬷嬷有怎会不知女儿心中所想。她这女儿,最会享受,人是不笨的。如今她能想明白了,自然是最好的。

董嬷嬷也没戳破女儿的小心思,她瞧着女儿眼下的青黑,知晓她早上起得早,又累了一早上,便道:“你自己再琢磨琢磨吧,也跟女婿商量商量。”

这种事跟萧清明商量也没什么用。

董嬷嬷瞧出来女儿脸上的异色,又瞥了一眼柜子上的被褥以及墙角的凉席。

“你如今跟女婿如何了?是不是还想着要跟他和离?”

当初她把女儿嫁过来时,女儿就满心的不愿意。嫁过来没多久,就回家闹着说想要和离。问她为什么,她只说是女婿家太穷了。后来分了家,女儿更是频繁回家要和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