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第137节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第13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李友桂一直等到火车启动再慢慢的走远,再也看不到了,她才离开站台往火车站的出口走去。

出了站之后,她看看这天色才刚开始黑,就提着装着鸡的袋子往废品收购站走去。

这只鸡她是临时想起才顺便抓来的,主要是拿来还债,她可不想再欠那么多的债,还了才心安。

快到废品收购站的时候,李友桂又悄悄的取出了五十斤大米,才往收购站的大门走过去。

这会儿收购站也快要关门了,该走的都走了,只剩下了最后关大门的陆大爷,他的活儿就是守大门,开门和关门都是他的工作。

陆大爷猛然这时候见到李友桂也不意外,又见她提着一个麻包袋,就知道又来给自己送东西了,心里要高兴了。

“大爷,这是五十斤米和一只鸡。过些天我分到了猪肉再给你送一些过来,干货和海鱼你还要不要?”李友桂一直想把自己空间里的海鱼给出了,除了占地方,她还要把钱赚回来呢。

要,当然要。

陆大爷早就知道小姑娘本事大得很,知道她去过一次海边,肯定是有门路的,不过他也不想问就是了。

“我要二十条海鱼,干货的话一样三到五斤,你看这个数能不能办到?”

当然可以啦。

不过,李友桂也不能应得这么爽快,而是一脸认真的想了想,“我到时问问,有的话就给你送来。”

陆大爷高兴极了,“如果真有的话,就送到上次我带你去的那个地方,时间最好是很早或者晚上。”

这个她懂。

李友桂就点了点头,答应下来了。

既然她都来了,那不可能两手空空就回去,于是李友桂就进去挑旧书和报纸,挑好了之后,陆大爷又拉着她给她看了几只看起来并不特别的古朴的碗。

这几只碗肯定是古物,不然陆大爷也不可能专门让她来看,所以李友桂自然就全部买下来了。

旧书报这些是按斤称来卖的,很便宜。那几只碗竟然一点也不贵,一只才要二元,李友桂只用一张大团结就买下了。

等到她又提着一麻包袋的旧书出来时,陆大爷也把收购站的大门给锁上了,一老一少一个人提着一个袋子一块儿走了。

李友桂应老头子的要求把米和鸡一起给他送回家,这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刚好也顺路不是。

送完了老头子之后,李友桂就提着一麻包袋的旧书往罐头厂走去了,她还是习惯去二哥厂里住,不喜欢住在招待所,这习惯和前世一样,总觉得不太舒服。

到罐头厂的时候饭点早就过了,门卫都是认识李友桂的,所以登记了一下就让她自己进去了。

李友桂提着这么多书自然是先去找二哥的,李建华还住在集体宿舍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分到房子了。

李建华突然见到自己的妹妹时都惊讶了,因为这么晚了人才到,怕不是出了什么事了吧?

很快,李建华询问他妹之后才松了一口气,原来今天是送人而已,那他就放心了。

家里住进来三个下乡插队的女青年这事儿,李建华早就知道了,本来以为过年回家会见到她们呢,没想到有两个回家探亲了。

这样也好,他们都是大人了,男女有别,还是陌生人,同住一个屋檐下,难免会尴尬。

李建华听到走了人,觉得回家也没那么不方便了,那他今年肯定是要回家住几天的。

他肯定是要回去,不过,大哥也不知道会不会回去,李建华一想到他大哥最近的情况,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友桂,我要年三十那天才到家,大哥不知道今年回不回,他最近谈了个对象,可能明年就要结婚了。”

下一刻,李建华就直接给李友桂扔了一个炸弹,因为李友桂从来不去灯泡厂,从来不去找大哥李建明,所以也完全不知道李建明那边的情况。

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找对象很正常,结婚也很正常,就是李友桂不知道这个大哥结婚这么快而已。

今年李建明应该也二十一了,明年正好二十二岁,结婚也是刚刚好。

“结就结吧,成家立业,应该的,这事儿我也管不着。”李友桂只是李建明的妹,又不是他妈,她也不用操心就是了。

李建华赞同的点点头,大哥成家这事是应该的,也是时候了,反正都转正了,终身大事是要办了。他自己倒不着急,打算再过两年吧,看看分房子有没有份。

因为李友桂没吃东西,兄妹俩就在宿舍里煮了饭,煮熟后拌了再放几片猪肉和鸡蛋,油盐来一起炒,就成了一锅简简单单的肉蛋炒饭了。

又是肉又是蛋,香得李建华和苏明没忍住也跟着沾光吃了一小碗,不然只能在一旁流口水,不然晚上还怎么睡得着?!

吃饱了饭之后,李友桂就提着她的一袋子旧书,以及抱着李建华的那一床厚厚的被子去女工宿舍找床位睡觉。

第268章 小心翼翼

冬天就是这样不方便。

不盖棉被没法睡,李友桂就觉得挺麻烦的,好在她也就最多一个月来一回而已。

还好熟门熟路了,女工宿舍的人大多都已经认识李友桂了,对她也不陌生,也就不嫌弃她偶尔的投宿。

早上早早的,天刚蒙蒙亮而已,李友桂就起床出门离开罐头厂了,她今天把头发全部给盘起来,然后往头上绑了一条头巾,乡下的女人一到冬天都是这副打扮。

李友桂的头巾是最大条的,所以她把自己的衣领全部立起来之后,还能用头巾把自己的脸给遮掩一半呢。

她一直走到了市里最大的棉纺厂的附近之后,才从空间里取出一只大的麻包袋,里面放着一上一个水桶,然后在水桶里装上二十多尾海鱼。

这会儿还早得很呢,几乎上早班的人还没出来,出来的全是早早就睡不着的老头老太太们,以及一些中年妇女。

“阿姆,要海鱼不?新鲜的,昨晚连夜才从海边运过来的。”

“阿姨,我有海鱼,要吗?活鱼。”

李友桂悄悄地走近那些老太太大妈们,悄悄声的询问,抬了抬自己手里的麻包袋。

新鲜的海鱼?!

这东西可吃得不多,而且还是活的,那就更少了,这会儿又离过年比较近了,顿时听到的人都心动了。

“要,怎么卖?”

“什么鱼?刺多吗?”

“我要三条。”

“我也要五条。”

大家看看左右四周都没什么可疑的人,顿时就小小声的激动的七嘴八舌的和李友桂讨价还价了。

这种天气要是活鱼,怎么也能放在水里活个两天,要是想弄来吃,就可以连吃好几天呢。

“海鱼一向没什么小刺,肉嫩,最适合老人和孩子吃了。”

“我今天带的不多,也就二十多尾,卖完就没了。”

李友桂把麻包袋打开露出里面的水桶给大家看,保证她说的话不是假的,还活蹦乱跳着呢。

果然,老太太和大妈们看到这么多活生生的海鱼,连价钱都顾不上讲了,而且一听才有二十多尾,刚才还听有人要三五条的,那还有别人什么事儿?

要不是怕引来那些专捉偷卖东西的人,大妈老太们早就争吵起来了。

好在,李友桂也怕她们闹啊,只好规定一个最多买三尾海鱼,要是别人要不了那么多,那就可以多要一两尾。

围着李友桂的不过是那么五六个老太大妈而已,听得这么一分配,大家都挺满意的,结果就是全部被她们瓜分光了。

物以稀为贵,特别还是肉质鲜嫩的海鱼呢,二十多尾海鱼,李友桂就收入了近三十元。

随后,李友桂又以同样的方式换了一个地方又卖掉了二十多尾海鱼,因为速度快,等她卖完了这批才开始有去上班的人。

棉纺厂这地儿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很快就能引来怀疑的人,所以李友桂立马转头就走。

下一个地点。

李友桂早就想好了,打一木仓换一炮,她就直奔不到二里地的最大的大学,还是卖海鱼,模式和棉纺厂一模一样,出手了两桶之后,李友桂就收手了。

这次一共收入了不到一百一十元。

还好,已经把她空间里的三分之一的海鱼给卖掉了,年前她再找机会再卖一些,那就差不多了。

时候不早了,李友桂就回罐头厂去了,这会儿李建华早就上班去了,她也没去找方华,而是把她二哥的棉被叠好请人放进了李建华的宿舍,再找人去跟她二哥说一声后,李友桂就去车站坐班车回家。

到家时刚好中午,家里的人也都在,再过十天就过年了,地里的活也不那么多了,田里主是要在追肥为主,大白菜和萝卜生菜芥菜这些都是在收,这几天陆续送去供销社和交任务。

因为不想增加牛棚那边的负担,所以李友桂家还继续养着交给生产队的那头大肥猪,大概过五六天的样子,这猪就可以送走了。

李友桂下午出工去给地里追肥,她干个半天也有六个工分,一点也不少了。

今年她家里分到的粮食比往年要多,足足八百多斤稻谷,二三百斤的番薯,二十来斤的玉米,几斤绿豆。

而且她用房子换粮食又得了两百斤,大伯那边今年已经分两次还了她四百斤了,欠的那一百斤也说好了明年的夏收就还清。

当然,李友桂家还不止这点粮食,夏收和秋收加起来,那是二千多斤粮食了。还没加上罗美玲,关晓英和王露她们三个分到的粮食呢,这三个姑娘也都把她们分到的粮食全部上交给李友桂了。

反正,她们也不会吃亏。

除了这些以外,李友桂还跟定村生产队买了五百斤稻谷,分别又和第八第九生产队各买了两百斤稻谷,要不是怕别人盯着她家,李友桂恐怕还想再买五百斤稻谷呢。

可惜,她怕太打眼了,被查起来就麻烦了。

做人还是不能太贪心的,幸好她这些粮食全部是夏收和秋收分别买的,不是同一次。

而且,李友桂对外都说家里人多吃饭多,夏天可以省点大多数吃粥,可冬天和农忙时节就不行了,不多吃点米饭根本过不了。

别人数了数李友桂家大大小小十张嘴,除了最小的那两个孩子,几乎全部都是能吃的大人和大孩子。

更不用说,李友桂每次去一次市里,就给两个哥哥送米送鸡蛋了,折算下来李友桂买的稻谷就真的不算多了呢。

过了几天,方华终于坐着厂里的车子赶到生产队来带走她订的猪和鸡鸭了。

因为早早就说好了要帮忙杀猪,所以天还没亮呢,才下半夜而已,生产队的男人和一些妇女们就开始忙开了。

烧火,捉猪,杀猪,刮猪毛,足足十头的肥猪,一直忙到了中午,这才给忙完了。

李友桂自然也是在帮忙的人当中,烧水这种小事轮不到她,捉猪和刮猪毛就有她的份儿,因为她力气大,压得住知道死到临头而挣扎的猪,猪毛她也是刮得又快又好,不让她干让谁干?!

她可是最合适的人了。

第269章 吓人的好消息

“友桂,你前几天来市里怎么不来我家里吃饭?你这是不把我当姐了?!”

当方华见到李友桂时就埋怨她太客气了,连她家的门都不上,也不来看她。

要不是方华后来听说了,她还不知道李友桂来过市里呢。而且,刚好那天她又听说棉纺厂和大学那边有人在卖新鲜的海鱼,她有怀疑过李友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