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皇子究竟何时回来夺嫡 > 第14章 第 14 章

第14章 第 14 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皇子究竟何时回来夺嫡!

不过,在那之前,他首先要做的是把三千护卫营安顿好。而在那之后的,重点便是将赚钱养兵提上日程了。他的护卫营,按考核成绩,兵丁军饷在1贯-500文之间,平均下来,每个护卫每月需要发700文,3000个兵丁一年便是25200贯。但这仅仅是军饷,如今的军队都是吃穿住武器全包的。吃的方面,粮食每人每天至少要配一斤半的份额,以如今大米70文一斗(十斤),麦子30文一斗的价格来算,若每人每天配比米半斤,麦1斤,则需要6.5文钱。除此以外,肉和蔬菜也是必备的。每人每天蔬菜花费约2文钱,肉三两,则一般是最便宜的猪肉,但比起京城,肃城的猪肉也不算便宜,基本上在30文一斤,每人每天需10文。3000人每年总共需要18067.5贯。还有衣服。衣服在如今的时代,于普通百姓家算是贵重物品,很多贫苦百姓,一家总共也就几套衣服。但当兵的那是来卖命的,这方面自然是不能亏待。冬夏各两套,春秋两套是底线了。军需的衣服比一般的衣物耗费大,自然要做得更厚实。以如今的物价,春夏秋每套平均250文是要的,冬天的一身军用衲袄则需要1200文,3000兵丁每年在服装上的耗费便达到了5850贯。藤甲和武器,因为原主和兵部有所配置,暂时还不需要添置。若要添置,一把普通的军刀3-5贯,一身藤甲500文,也是一笔极大的开销。除了人的开销,便是马。养一匹马丝毫不比养个兵便宜多少,要让马维持好的状态,每天的草,敷料,油盐糖都得喂饱,一年下来每匹马花费至少在25贯以上。他的骑兵队加上拉车的和其他骑乘的,共有一百五十匹马。一年下来的花费至少3750贯。一般来说一个骑兵的配备应该在2-3匹马,但他的骑兵队其实远不到这个数额。若要买马,那就更贵了,一匹中等品级的马,也得八十贯。所以,目前这三千兵马,不加将领的开销,他每年的耗费都在52867.5贯,若加上大小将领的军饷福利,年节过节费赏赐,开销则要达到七万贯。另外,三千兵丁跟着他从京城远途跋涉到肃城,按照朝廷惯例,每人10贯的安家费也是少不了的,总计三万贯。这是一到封地就必须发放的。去庄子上安顿的时候,还得安营扎寨,百步起一座瞭望台,在这种旱地,找不到河流,还得打几口井以供军营取水,零零总总加起来,一万贯是需要的。除了养兵,他还得养郡王府的一百来号下人,以及七公主这个妹妹,维持郡王府的各项开销,哪怕很节省,一年两万贯也是少不了的。支出如此巨大,收入却少得可怜。肃城贫瘠,是大启挂了号的穷郡。从他先前拿到的户部资料来看

,其近五年来,平均税赋不超过1.2万贯,就算加上布匹粮草的收入,布匹3000多匹,粮食10000多石(一百斤)。布是绢,市价1300文一匹,粮食中没有价格贵重的稻谷,全都是由豆类,糜子,小麦一类构成,均价不过25文。所以哪怕加上布匹粮食,整个郡每年的收入也就2万贯。甚至比不上京城附近的一个县,少得离谱。问就是北戎入侵,天气干旱,人口流失,总之它的赋税少得非常合情理。在这2万贯的收入里,他可以拿到一半,也就是1万贯。嘉佑帝之所以如此干脆地同意他分封到肃城郡,还让他带三千兵马,也正是因为如此。嘉佑帝很肯定,以他的家底根本养不起三千兵马太久。而大启种种对于诸侯王的限制,也足够把他困死在此处。林相对他的处境担忧到不惜掏空棺材本给他养兵,也正是因为很清楚肃城的税赋情况。如今,他有原主留下的家底折合23万贯,安家费10万贯,再加上林相给的2万两银票(折合6万贯),还是够使唤两年多的。但他也不能一直坐吃山空,而且像是粮食价格布匹一类的,一旦发生天灾或战乱,会急剧上升,不能太掉以轻心。而且,也不可能一直三千兵马,总有扩军的时候。所以,他必须在山穷水尽前积攒到丰厚的家业。肃城贫瘠,目前开拓商业是赚不到几个钱的。要发家致富,最快办法的还得是黑吃黑。对于此事,在看过肃城的地形图后他就早有打算。从东南方向来肃城的路上,那贯穿肃郡境内,有一座绵延五百多里的云浪山。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山中多匪。一座占地面积如此之广的山脉,若说没有几窝土匪,他是不信的。这些土匪经年累月地盘踞在那里,积累的财富是相当惊人的。剿匪既能发家致富,又能练兵,还能造福百姓,何乐不为。*回到府中,李洵便立刻叫来了二营指挥使伍汲。“伍汲,你带上一百步兵,三十骑兵,分东西南三路,探明云浪山匪寨情况,注意不可打草惊蛇。一个月内来回禀本王。”做斥候,自然是要机敏会变通的人。据他一路观察,这一位被他从都头提拔起来的二营指挥使就相当不错。“是!”伍汲大声应诺,立刻兴冲冲地领命而去。他能感觉到,郡王是打算有大动作的。而探明敌情这样关系重大的事,郡王能让他去做,足见他的能力已经在郡王心里挂上号了。他若是办好了这件事,在郡王心中的地位自然更上一层楼。郡王如此重视练兵养兵,怎么可能长期安于一个肃城郡,护卫营的规模也必定会扩大。护卫营已经有三个营,却一直是三个营指挥使并行,没有设立更高的管理者。如今他们二营三营的营指挥使,都头前面都有个代字,足见以后会再次调动。他若想坐稳营指挥使的位

置,甚至超越资格更老的王常青,自然是得功勋显著才行。而郡王每次交派的差事,都是机会。李洵观他神色便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过,有上进心才会更尽心地办事,这是好事。为了避免后院失火,南郊的异常自然也不能不管,李洵又叫来王常青,让他从一营派几个机灵点的兵丁,穿着普通百姓的衣物,去南郊的御赐庄子附近看看是否有什么异常。安排完这些,第二天李洵便带着两百人,去了东郊的庄子察看情况,以便画图纸修建营寨。那庄子离郡城只有十里地,很快就能过去,地也确实是比较肥沃的。此时阳春三月,正是肃城开始播种小麦的时候,地里已经有佃户开始翻地,准备进行耕种。见到他们这一行人,不由得好奇地驻足观看。对此,李洵微微皱眉,三百亩地,大小就跟现代一个大型小区差不多。军营重地,若是常有平民百姓在近旁耕种,实在不是一件好事。压缩军营的训练场地是一回事,保密性也极差。看来他还少算了一笔开销。这些三百亩地的佃户,还要进行解约赔偿。“让庄头把账册拿来。”李洵吩咐道。很快,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人便从其他屋子里赶过来了。庄头也这庄子的佃户,每月额外领一些工钱,住在庄子上,种地的同时看守宅院和管理土地。他早就被叮嘱过,这庄子的主人已经换成了分封到此的郡王。听说李洵要看账册,这位庄头显得有些心虚,把账册捧上来后,便不断擦汗。李洵知道他平时必定弄鬼,欺上瞒下,却也不在意,翻开账册,很快便对这庄子的产出有了了解。这庄子上除了一小部分地种植蔬菜瓜果,养些牲畜,其他两百多亩地都是用来耕种的。豆子与小麦轮种,黄豆亩产量稍高一些,一亩地大概能产出一百六七十斤,小麦的产量则是一亩地一百斤左右。习惯了现代社会各种作物的高产量,再看到这样的数字,真是觉得低得令人发指。但事实上,就连更偏南边,地力更肥沃的京城附近,产出率也没比这里好多少。“地租几成?”庄头答道:“单佃地五成,要是还要庄子上出农具,种子和耕牛,则再加两成。”产量那么低,地租却高达七成,还要交朝廷的税。这个时代的百姓,生存得实在是艰难。李洵心中感叹,面上却不显,只平静地吩咐:“去把所有佃户都叫来。”又让身边的兵丁回城里去取两筐钱来。一个时辰后,所有的佃户全都聚集了过来。总共有十几个人,几乎都是男人,全都是住在附近的黄杏村的村民。但与李洵精心豢养的兵丁相比,他们要瘦很多,脸色也很黄,衣衫上补丁重重。他在看他们的同时,进来的佃户也在观察着坐在上首的年轻人,他身着黑色裘皮大氅,气势十分不凡,让人不敢直视。再看这屋内站得笔直的,

腰上别着大刀的高壮兵丁,他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庄头呵斥道:“这是庄子的新主人慎郡王殿下,还不快向王爷行礼!”王爷!村民们顿时一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穷乡僻壤,竟然会有一位王爷驾临。而且还成了他们庄子的主人。众人正要下跪,便听这王爷和气地道:“各位乡邻不必多礼。”“今日叫各位来,主要是跟大家说一件事,从今天起,这庄子本王将挪作他用,不再出租。”听到这话,十几个村民顿时惶恐不已,当场就扑通一声跪在李洵面前:“王爷开恩!”有人率先喊道。其余人也跟着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喊开恩。“各位乡邻有话起来说。”李洵心中暗自生疑,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句话就让他们如此惶恐。但他很快知道了答案。这些村民一个个眼含热泪,苦苦哀求:“王爷,您若不收回成命,我们就不起来!”“这都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您突然把地收回去,咱们就没活路了!”“王爷您行行好,就算是要收回地,也等咱们种了这一季再收吧,好歹让咱们有点口粮去寻新的租地!”李洵听完,不由心中一叹。原来他们是怕他直接收回租地,不给任何赔偿。看他们的反应,或许这种事情是常态。“各位不用担心生计,每亩地我都会按照去年亩产,赔你们一年的产出,让你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找新的租地。”村民们顿时愣住,似乎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发生,愣了一会儿,才纷纷激动地向他磕头致谢:“王爷慈悲!”“多谢王爷!”李洵点了个会读书写字的护卫,很快将赔偿款分给了佃户们。佃户们一数到手的钱,竟然是平日收成的两倍有余,就算是不种地,他们也比往年过得宽裕许多。个个欢喜不已,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今日这一波三折的遭遇,对于黄杏村的佃户们来说,简直能吹一年。佃户们一回去,就把这简直像发生在戏文里的事在整个村子里传播开了。甚至走亲访友去别的村子里时,也把这事当做谈资四处吹嘘。因此没多久,附近几个村子便传遍了,黄杏村附近的庄子上来了一位王爷,威武贵气犹如天人,而且还特别仁慈,特别体恤百姓,他要收回庄子挪做他用,竟然赔了佃户们整整一年的收成。*李洵倒是不关心这些小事,打发了佃户们,便继续筹划安营扎寨工作。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平整一个可供三千人操练的大校场出来,为了降低工程量,这些得选在最平的地方。庄子上原本只有二十来间房,营房是肯定不够用的,只能伐木再修。在原有的营房基础上,至少要再修可供三千人居住的房子,每间住二十人的大通铺,那也是一百五十间,在这个时代是个大工程,并非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除此以外,还得打井,修瞭望楼,围栅栏,哪怕

人手多,两三个月也很难完成。三千人不可能都用来建营地,那是大材小用。心里大体有了规划后,李洵便将三营的营指挥使林乐庆给叫来了。他给林乐庆派了两个任务,第一是让他将郡王府的护卫营,留下两百拱卫王府,其余全部迁移到东郊的一块荒原上暂时扎营。此外,还吩咐道:“你去向三个护卫营传令,七天后,王府内的两千多护卫将进行集中考核。最末等的五十个小队,降为厢兵,负责修建营房等日常杂务。三个月后会再次进行考核,若依旧在最后五十名,则降低军饷和一应待遇。”赶路一个多月,护卫营众人在路上都较为松散,在剿匪前,必须得先给他们紧紧皮。这七天,就是给他们临时抱佛脚,加紧训练的机会。消息传达到护卫营里,顿时引起一片哀嚎。赶路一个多月,谁还记得起训练的事情。可郡王已经下令,到时候就真的会有五十个队降为厢兵。做了厢兵,日常被杂务占据,根本没那么多时间训练,等到下一轮考核的时候,必然会落后。到时候,可就是真的要降低待遇了。如今的待遇这么好,谁愿意被降低呢。不管是队长还是队员们,都紧张起来,赶紧组织展开阵法训练与口令配合。郡王说了,他们是一个团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平日必须尤其注重阵法配合,提高团体作战能力才是致胜的关键。而都头们也一样紧张,他们现在脑袋上大多有个代字,万一到时候自家都里出了最后五十名的小队,影响自己的政绩可就不美了。于是也赶紧督促整个都进行训练。一时间,三个护卫营的兵丁们都各自找了空地,热火朝天地训练起来。*七天时间很快一晃而过。期间,李洵画好了庄子上的营地规划图。而伍汲这个善于表现的家伙,为了让郡王实时知晓他的工作进度,也将第一个匪窝的情报传了回来。这一窝匪徒共有两百多人,兵强马壮,占据着郡城东南方向的一座山头,时常侵扰附近的村庄甚至小镇,杀人抢劫绑架,无恶不作,让周围的百姓苦不堪言。除此之外,他们还时常打劫南边银泰郡过来的商道,所有过路的商队都要向他们交保护费。这批山贼,人数不算多,但手中的财富却不少,而且有马上作战经验,却也不算过分强悍,很适合给他手下那些绝大多数还没见过血的步兵们练手。他们在这北疆大地上,总有一天是要直面北戎铁骑的,那么,便先从这些马贼开始熟悉,让他们慢慢克服对马上敌人的恐惧,逐渐树立信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