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生命的觉醒 > 第35章 永恒的智慧

第35章 永恒的智慧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生命的觉醒!

什么让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呢?人执着身相越多越苦,提起心性越多就会越快乐,我们小的时候,不论我们家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我们要什么都能满足,不满意就哭,高兴了就笑,成天过着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已成为人夫为人妻了,身上的任务重了,心里虽然有快乐的时候,但更多的是烦恼,等到有了儿女之后,上有老下有小担子沉重,很少有快乐的时候,因为责任越多快乐就会越少,然而责任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在承担中会锻炼我们心性,所以那些承担责任越大的人,他的成就也就越大,因为他的心量越来越大。

父母,夫妻子女,乃至家国天下,这些存在的目的,就是锻炼一颗承受的心而来,如果你的心扩大了,那么他们也会因此而得到福德,如果你的心没有扩大,活在自私自利的身体中,他们也会因此而造无量无边的业,任何的业力都随心力而转,愿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为了有情的平安、幸福、快乐而活好当下。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有所作为?发心越大成就也会越大,发心功德无量无边,没有发心持一切戒律等于外道,不论修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发心不能成就,所以一切法从心开始,因心而生住异灭,随心而增福灭罪,因心而生起因缘万法。

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可见信心是一切成就的初始,如果不发心而修行,无论修何法都很难成就,如果发心无论修什么法,都易成就,可见的发心在佛法中是重要的,发心首先要找到这颗心,找到这颗心后才能保任这颗心,心是万法的起点,而保任的功夫却是各宗所共同的。

经法首先是开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天福报,然后再开示自净其意的圣果,圣果的总根本就是确定承认这个心的真实,一切的因缘果报因果轮回,都是心性无明的幻化,由于坚固摄心的能力,而能成就,用这个心才有能力教化九法界众生成就菩萨行。

为什么说恶习可以靠孝来化解呢?古人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人要想治病消灾,首先要去掉邪淫的恶行心念,生起孝敬谦和的觉悟心。

人得病都是精神上的恶念,感召身体上的病苦,把邪念常挂在心上,孝敬大爱的心却提不起来,这种恶心念越强你的病就会越不好,这不仅仅是身心的病痛,也是凶灾苦难的源泉。药王菩萨的治病也是这个道理,菩萨历代行医治病,但只知道治身病,疾病也越治越多,

圣贤说:欲治身病先治心病,健康觉悟的心才是万病的良药,有一颗慈悲喜舍的觉悟心,才能形成百毒不侵的金钢身,药王菩萨也从治身到治心的转化,而成为圣果的菩萨,远离邪心恶念,生起大孝大善的爱,用心过着“少欲知足,专求白法”的菩萨生活。

怎样能使一滴水永远不干涸呢?那就是要融入大海中,佛这么说也就这么去做,他看破了小我的家,而融入了法界大家,佛的成就是因为他永远不会干涸,所以佛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真正的楷模,修行也应该这样,把我们从自私自利的念头中解脱出来,而融入到国之大家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古今所有的国之栋梁,都是舍小我而顾大家的功臣,古代的奸臣,就是因为顾小我而舍大家的人,让我们以无我利他的精神,活在感恩博爱的世界中,让我们以慈悲喜舍的情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美好人间!

物质文化与心灵文化的区别是什么呢?佛教代表心灵文化,世界代表物质文化,而节日是物质与心灵的融通,这是精神文明的体现,人生的所有烦恼压力,都是过于执迷于物质和精神,而导致心灵教育的缺失,不知道心灵才是物质与精神的发源地。

过于执着追求物质是无明昏昧的根本,所以智慧与愚痴的分别,不是世智辨聪的多少,而是心灵缺失的体现,所以真正的爱是给予人心灵的充实,恨就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让人执着于物质,为五欲六尘而堕入无尽的轮回,修行人一定要感恩国家亲人给我们创造学习的环境,感恩圣人给我们真正的法身慧命。

孕育生命的母亲,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孟母三迁的母亲,只有圣母才能够做到,远离烦恼痛苦的母亲,只有菩萨才能够做到。

生死的区别是什么呢?人最高兴的时候也就是人最伤心的时候,因为活人的高兴也就是死人最悲哀的时候,死人最高兴的时候也是活人最难过的时候。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我生的时候所有人都笑,只有我自己在哭,我死的时候人们都哭,只有我自己再笑,物质的身体是囚禁灵魂最坚固的牢狱。

当人死了牢狱打破了,心灵具足五通得己自在,心灵转世为人失去五通,但在六道轮回中,失与得、生与死等一切都毫无用处,因为没有智慧的人生,无论怎么痛苦或高兴都心随境转,不知保任心性一切都是梦幻泡影。

怎样能让人开悟呢?在经中有一段叫六根互用,其实人的六根本是物质现象,而真正能看的是人的心性,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眼耳鼻舌是物质幻成的,意就是储存识,他就像存储器一样,把眼耳鼻舌身的见闻储存在里边。

经中说诸法因缘生,能所双忘,而我们的心就是启动万物的因,也是见性的能力,所就是所见的万物,能见之心所见之佛要双忘双亡,才能进入修行的大门,如果有一丝毫执着就不能进入了。

阿难不明此理,佛以钟声开示,钟响的时候说能听到声音,而钟不响的时候就说听不到声音,经中开示说这就是你体悟不了佛法的根本。

当钟响时你用耳朵听,当钟不响时你耳朵听不到,你就说没声这是根本的错误,其实你能听的是心的能力,而不是耳朵的能力,而你执着虚幻的耳朵是不解脱的根本,因为这是心的能力,只有保持守护心力,才能找到解脱的彼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