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刘氏天下汉家郎 > 第二十六章 荥成之战(一)

第二十六章 荥成之战(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刘氏天下汉家郎!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五月,刘邦从彭城惨败而归,来不及羞愧,抓住关键退守荥阳,占据荥阳成皋之地利,依靠关中汉中之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项羽打起了持久战。

彭城之战很是惨烈,荥成之战更是残酷无比。

彭城之战,刘邦损失惨重,五十六万大军灰飞烟灭。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汉军的核心成员,曹参、周勃、樊哙等高层领导全部安全脱身,为日后打败楚国保存了统军将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牺牲的是小兵,保护的是将军。

倒是与刘邦结盟的诸侯王,殷王司马卬阵亡,河南王申阳不知所踪,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魏王豹、代王陈余、赵王歇等叛汉投楚,齐国也与楚国议和,楚军主力从齐国脱身调往荥阳攻汉,只有常山王张耳和韩王信,忠心跟随刘邦退守荥阳。

刘邦不仅世故圆滑,而且精于算计。

打死项羽除外患,打死盟友除内乱。

彭城之战,刘邦败得十分彻底,五十六万大军竟然被项羽的三万人马冲得七零八落。但刘邦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终于明白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以后只能扯扯嘴皮,不能动真碰硬。

刘邦输的很惨,未来的几年,还会更惨。

苦难的日子终将逝去,但强者却永世长存。

危急关头,汉王刘邦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定都关中的众多优势和益处,自此显露无疑。

丞相萧何发动关中老弱和未满二十岁的百姓,全部增援荥阳。这些人战斗力不行,摇旗呐喊还可以,汉军声势复振。

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遛遛。

这些小兵很重要,更重要的关键人物也来了。

兵仙韩信终于露面了,一路收溃败之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终于打破了楚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正如老祖宗所言,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项羽降刘邦,刘邦降韩信,韩信却可以降项羽。

吃了项羽骑兵军团的大亏,狼狈逃窜的刘邦痛定思痛,失败乃成功之母,一定要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选派灌婴为骑兵将领,原秦国骑士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组建汉军骑兵队伍。

这支以关中子弟的骑兵,满怀仇恨,战斗力极强。

新组建的汉军骑兵不孚众望,在荥阳东又打败楚军。

屡次打败楚军,汉军终于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项羽不选择关中的恶果,终于全面显示出来。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买,项羽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荥阳对峙事出有因,选择这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荥阳地处河南东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山脉交会处,荥阳西部就是崤函地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西进入关的天然屏障。

荥阳至关重要,攻不下,就不能顺利进入关中。

荥阳不仅地势险峻,而且拥有天然的防御体系。

荥阳西边,有一座古城,名叫成皋,此城建在大伾山上,居高临下。荥阳东北还有一座粮仓,叫敖仓,敖仓军粮建于敖山之上,地处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乃是秦帝国建备,储粮丰富。

荥阳这里,有山,有水,还有粮,真是好地方。

这里拖死过吴广,不久的将来,会拖死更多的人。

楚汉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役--荥成之战,就是在荥阳、成皋两地展开的消耗战。项羽卖力攻,刘邦拼命守,谁也不肯认输。

这样的攻坚战,谋略倒是其次,最重要看谁更猛。

项羽猛在个人武力,而刘邦更猛,赢在天时地利人和。

荥阳易守难攻,项羽兵强马壮,谁都想干掉对方,但又不能干掉对方。就这样,楚汉两军对峙了一年多,还是不分胜负。

不分胜负,意思就是,项羽更可能输。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两人位置不同,位置决定一切。

刘邦据守荥阳以逸待劳,从附近粮仓--敖仓运输军粮,不愁吃不愁穿。大家吃饱喝足,打个饱嗝,伸个懒腰,继续守城。

可项羽霸王不同,他是在攻打荥阳,附近的粮食都抢完了,只能从大本营彭城运粮,大本营千里迢迢,粮食供应不足。

吃不饱,跑都跑不动,还怎么攻城。

吃饱的,打吃不饱的,战场形势一目了然。

更可恨的是,后方还有位游击大师彭越,总是骚扰攻击项羽的运粮队,抢楚军可贵的军粮,根本不给楚兵吃饭的机会。

前有强敌,后有游击,长此以往,必败无疑。

项羽就是凶悍无比,就算吃不饱,照样能干趴刘邦。

在项羽个人魅力的鼓舞下,楚军士气高涨,视死如归,踏着同伴尸体勇往直前,潮水般攻击。刘邦心力交瘁,怎么办?

一群饿着肚子的疯子,让人心惊胆战。

不被这群疯子打死,也会被他们吓个半死。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十二月,项羽霸王急速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恐惧忧虑,与郦食其谋划如何削弱楚国的势力。

郦食其嘴巴子确实厉害,但是脑袋不够好用。

郦食其出了一个馊主意,重立六国君王后裔。

如果大王能够重立六国君王后裔,那么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会感戴您的恩德,钦慕您的德义,心甘情愿做您的臣下。大王的德义早已流传天下,到那时再南面称霸天下归附,西楚霸王项羽也会向您承认错误,也会整齐衣冠毕恭毕敬地前来朝拜。

太平时期说德治,也许有用。

刀兵四起的乱世,大谈德治,未免过于搞笑。

郦食其说的冠冕堂皇,没一点硬货,可刘邦信了。

真是病急乱投医,刘邦觉得郦食其的主意不错。好!好!好!安排你赶快去刻六国的君印,先生马上带着印信出发吧。

多宣扬我的德义,请项羽过来朝拜我。

这么容易就平定天下,想一想,都很开心。

郦食其还没出发,幸亏张良外出归来拜见刘邦。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未卜先知,让刘邦避免了一次大的决策失误。

刘邦正在吃饭,吃的不亦乐乎,和张良打招呼,过来拉拉家常,一起吃饭。你不在的时候,有人为我策划一个削弱楚国的方法,感觉真不错。接着原原本本地把郦食其的话告诉张良。

大家仔细看没有,刘邦还是老样子,有人为我策划。

有人,到底是哪位亲爱的同志,刘邦习惯性不说。

听完这个不靠谱的方法,张良气不打一处来,第一反应就是找责任人。张良问:是谁替大王出的计策?您的大事要完了!

刘邦疑惑不解反问:为什么呢?先给个理由!

看到老板一如既往不正面回答是谁,张良无可奈何。只得借用刘邦放在面前的筷子比划,为您计算一下这件事的利害。

张良的智谋举世无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张良先述说现实的处境,现在是楚强汉弱,谁会归服弱者。我们现在的处境,和以前的历史是不同的,不能照搬照抄。

听着张良的分析,刘邦有点震动,有道理。

人都是很现实的,天下的英雄豪杰,之所以背井离乡追随大王,无非是想求得安身立命之地。如果复立六国,天下英雄豪杰各回故国,各事其主,大王靠什么人夺取天下呢?楚国现在这么强大,封立六国后代,他们会重新屈服于楚国,大王怎么能使他们臣服呢?假如采用无名人士的计谋,大王的大事就完蛋了。

张良用反问的语气聊天,真的很气人,刘邦非常震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妈拉个巴子,幸亏张良提醒我,要不然老子完蛋了。

刘邦听的坐立不安,吃不下饭,吐出口中食物,大骂出主意的郦食其:竖儒!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马上销毁六国君印。

不得不称赞,刘邦就算再生气,也没有暴露郦食其。

刘邦也有责任,郦食其善于耍嘴皮,你让人家动脑筋。

郦食其这计谋不行,张良那个“下邑画策”还不错。刘邦苦苦挣扎的同时,把心思转移到英布、彭越、韩信三人身上。

这三人,能被刘邦看上,自然不是普通货色。

英布本是项羽的人,是项羽集团的核心成员。

项羽活埋的人成千上万,大多是英布执行的。

巨鹿大战时,英布率二万士兵率先渡河,切断章邯的粮草甬道,致使王离大军缺粮;英布得手后,项羽破釜沉舟,全军压上,大破秦军。巨鹿大战后,英布紧跟项羽左右,西进关中打天下。项羽分封时,英布因患难与共功冠诸侯,被封为九江王。

如此倚重和信赖,张良为什么说有了隔阂呢?

因为英布封王后,没有当跟班小弟那样,听话。

以前项羽说什么,英布二话不说,做什么。

坑杀二十万秦军,英布毫不犹豫,坚决执行。

击杀老领导义帝,英布权衡利弊,动作最为迅速。

现在项羽说什么,英布推三阻四,不做什么。

项羽伐齐时,命令英布征调部队,带兵一起去攻打齐国。英布借口生病不愿亲往,只派遣一将,率数千士兵前去助战。

这还是以前的生死兄弟吗?项羽有点不爽。

汉军攻破彭城,英布又借口生病,拒不发兵救援。

简直判若两人,一点也不乖,项羽非常生气。

接二连三的拒绝,让项羽从此怨恨英布,多次派使者责备,召他面见,让他亲自过来检讨。英布非常害怕,不敢前往。

翅膀长硬了,总是不听话,小心我揍你。

项羽霸王咄咄逼人,搞得英布大王骑虎难下。

此时情势危急,项羽霸王已不能随心所欲,北边有齐赵的反叛,西边有汉军的进攻,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英布,再加上项羽欣赏英布的才干,一心想为己所用,所以一直容忍,未加攻击。

项羽不容易,这么性格暴躁,也学会容忍了。

时势不由人,即使怨恨英布,项羽也不能尽情发泄。

这些龌蹉迹象,都没有逃过张良的火眼金睛,张良也及时捕获到项羽和英布之间的嫌隙。我们要认真筹划,派出能言善辩之士,深入虎穴,去争取项羽最为倚重的诸侯王英布叛楚归汉。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英布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抛弃强者,投奔弱者。

这种说客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就会丢掉脑袋。

丢掉脑袋的事情,大家都不想去干。

刘邦看到众人畏畏缩缩,大发雷霆,环顾左右大骂,你们这些人,吃喝玩乐抢着来,但实在不值得一起谋划天下大事。

看到老板不高兴,勇敢一点的随何走了出来。

老板,我去。我一定不顾生死,不辱使命。

但请老板记住,如果我成功回来,我要升官发财。

刘邦看到随何接了这个烫手山芋,喜眉笑眼,马上下令成立以随何为主要领导的使者团,派了二十人跟他一道出使九江。

随何一路都在思考,怎么劝说英布,才能有效呢?

思来想去,遇到第一个棘手的问题,见不到英布。

到了九江,随何首先找到英布主管膳食的太宰,天大地大,没有吃饭大,这个人是英布的铁杆亲信。随何找到中间人,送给他一些贵重礼品,请他代为联络英布,等了三日仍不得召见。

人家知道你来想干什么,凭什么随随便便接见你。

随何大人觉得一直等,不是好事,得下点猛药了。

随何开始玩命搞,向太宰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大王不见我,一定是认为楚强汉弱,这正是我出使九江的原因。让我和大王见面谈谈,如果说的对,这正是大王想听的;如果说的不对,可以把我随何和二十名随从公开处死,以示大王背汉向楚之心。

丧心病狂,自己玩命就算了,还要拉上二十名随从。

太宰看到随何的决心,又收了人家礼品,马上上报。

英布听得目瞪口呆,只能立即召见随何。这哪是劝降的,这分明是玩命的,反正项羽已经怨恨我了,多个朋友多条路。

随何一见面,一脸殷勤,给英布挖了个坑。

汉王派我呈上书信送给尊敬的大王,我个人一直有一个疑问,想请您帮我指点迷津,大王和楚国为什么如此亲近呢?

看起来问的很白痴,事实上把英布坑了一把。

英布行伍出身,直言不讳:我以臣礼侍奉楚王。

你问完了没有,现在可以把你们公开处死了吗?

随何根本不想死,人家还等着升官发财呢。

面对英布的直言不讳,随何抓住发挥雄辩口才的机会,继续糊弄。站在为英布争取利益的立场,一步一步打动了英布。

第一步,随何直接否定了英布的答复。

大王在开玩笑吗?项羽攻打齐国时,身先士卒,大王应该出动九江全部人马,亲自带领他们做楚国的先锋。当时大王只派四千人去援助楚国,北向以臣礼侍奉别人的人,应该如此吗?

随何无所畏惧,狠狠打了英布的脸。

在生死存亡之时,随何继续批评英布。

汉王攻入彭城,项王还没有离开齐国,大王如果真心以待,就应该率领九江所有军队,渡过淮河,与汉王日夜战于彭城之下。大王拥有精锐之师,却没有一个人渡过淮河,袖手旁观,在楚汉相争时充当观众,还大言不惭说效忠人家,应该如此吗?

太过分了,如果遇到莽夫,肯定要拔刀砍过去。

英布不是莽夫,项羽霸王的责难,使他深陷困境。

不想听项羽的,又不想与项羽彻底决裂,左右为难。

英布听得面红耳赤,又不能砍随何,这家伙来者不善,一点也不给面子,直接刺破了英布的遮羞布,搞得英布无言以对。

随何不仅刺破英布遮羞布,还要揭穿英布的小心思。

大王挂着归服楚国的空名,却不想帮助楚国,一门心思想增强实力,自我依托独立发展,这样投机取巧,没有出路的。

最后,随何利用形势的发展,论证刘邦的必胜无疑。

大王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比楚国弱小。楚军虽然强大,却背负着不义之名,因为项羽曾背弃盟约又杀害了义帝。

项羽不义,刘邦义薄云天,刘邦必胜一。

项羽自恃打了胜仗狂妄自大,汉王聚拢诸侯退守荥阳成皋,兵精粮足,深沟高垒,把守边境要塞。楚国求战不得,攻城又力所不及,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辗转运粮。楚军到达荥阳成皋,汉军只须坚守不动,楚军便进退维谷,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项羽劳师远征,刘邦以逸待劳,刘邦必胜二。

做最坏的打算,假使楚军战胜汉军,以项羽残暴好杀的性格,诸侯们人人自危,必然会互相救援。楚国的强大,恰好会招来天下军队的攻击。所以楚不如汉,这种形势是显而易见的。

项羽失道寡助,刘邦得道多助,刘邦必胜三。

分析完刘邦必胜,随何就为英布寻找更好的出路。

大王不与汉联合,却把身家性命托付给危亡之楚,我为您深感忧虑。唯一的出路,大王只要发兵击楚,牵制项羽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万无一失了。我提议大王提剑归汉,汉王必定裂地而封大王,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在的九江王要更好。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只有我们共同的敌人,项羽,不会好。

随何说的口若悬河,英布听得津津有味。

英布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但一时没敢泄露消息。

英布还在纠结,总是权衡利弊,需要随何补一把火。

楚国的使者也在九江,奉项羽的命令,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英布唯唯诺诺。随何不请自来,径直坐在楚国使者的上座,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瞬间改变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国怎么可能让他发兵?”

话不要太多,一句话,就足以断绝英布的后路。

英布见随何不讲规矩,当众说出核心机密,一时惊愕失语,这下没得选择了。没退路了,即使不想归汉,也不得不归。

楚国使者想走,保命要紧,可是没机会了。

随何是个狠人,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斩草必除根。

大王,我们的合作事宜已经谈妥,你马上杀死楚国使者,不能让他回去,纳下投名状,然后赶快归向汉国,合力作战。

事已至此,英布只好杀了楚国使者,起兵攻楚。

随何不畏生死不辱使命,一张嘴,说得英布叛楚归汉。

不得不说,真的很牛,一张嘴,胜过千军万马。

不过,英布叛楚归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项羽眼里,没有英布,只有刘邦,死盯住刘邦不放。

项羽没有亲自征伐英布,派项声、龙且攻打九江。

项羽的第一猛将龙且打败另一名猛将英布,英布想带兵投汉,又怕大部队容易被楚军截杀,于是和随何从小路归汉。

英布的叛变,影响是巨大的,此消彼长。

刘邦多了一个盟友,而项羽多了一个对手。

更惨的是,信任一旦失去了,便很难再找回。英布叛变,对项羽霸王造成心灵创伤,无法再信任他人,导致恶性循环。

英布作为铁杆心腹,都投敌叛国,还能信任谁?

领导不信任下属,下属怎能心甘情愿,积极干事创业。

下属不能积极干事创业,领导怎能推心置腹地信任。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四月,项羽屡攻不下荥阳,玩起老把戏,侵夺汉军运粮的甬道,汉军军粮困乏,被楚军包围。情势危急之下,刘邦请求和解,要求把荥阳以西的土地划归汉国。

荥阳以东的土地,任由你项羽处置。

这个合约对项羽有利,项羽准备同意。

只有亚父范增老谋深算,不信任刘邦,不同意合约。

大王,此时汉军精疲力竭,很容易打败,如果现在放了刘邦,他在关中休养生息、壮大实力以后,我们肯定会追悔莫及。

项羽顿时醒悟过来,马上加大对荥阳的攻势。

刘邦再度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处境危在旦夕。

面对楚军排山倒海的攻势,刘邦找来陈平商议对策。

刘邦面对陈平一声叹息,项羽这么勇猛,我一时半刻也打败不了他。天下纷纷扰扰,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为之奈何!

陈平马上安慰刘邦,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不过,黄金很重要,是这句话的应有之义。

陈平的计策,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反间计。

项羽的骨鲠之臣,不过几个人罢了,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之辈,大王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巧妙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羽君臣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互相疑心、自相残杀。

他们自相残杀,我们全力攻击,必定大获全胜。

刘邦竖起大拇指,赞同陈平的反间计,拨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任由陈平支配,不问黄金出入,不要发票,不要报账。

刘邦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心里应该早就算过一笔账。坚持结果导向,拨出四万斤黄金,哪怕陈平只用了一万斤,贪污了三万斤,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

总比一个人没贪污,但花了十万斤黄金强吧。

这个善出阴谋诡计的陈平,是历史不容忽视的角色。

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少时家贫,喜欢读书,仅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哥哥平常在家种地,坚决支持弟弟外出求学。

陈平出身不是高富帅,只能算是高帅,他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但与刘邦一样,不务正业不事耕作,因此被人看不起。嫂子也瞧不起陈平,恼恨弟弟不照顾家庭,不从事劳动生产,经常对弟弟横眉冷对,最后与弟弟关系彻底决裂,被丈夫休掉。

在哥哥心中,弟弟是手足,老婆是衣服。

这个穷屌丝,偏偏怀着一颗上进心,喜欢黄老学说。

黄老学说,是战国时代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道家的一个派别,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以道家为主并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显而易见,黄老学说,是贵族才能玩得起的把戏。

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安心种田养家,才是正业。

但陈平不是这么想,种田没有出息,他喜欢四处游学。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没钱的游学之路总是磕磕绊绊,就像没长翅膀的鸟儿,想飞的心再高,也飞不起来。

改变经济状况,成为陈平的第一要务。

一个死了五任老公的寡妇,进入陈平的视野。

这个寡妇姓张,她自己倒是没什么钱,关键生得好,爷爷张负有钱,是当地有名的土豪。张寡妇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陈平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周游天下的钱。

这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越看越般配。

陈平成功围猎张负,是在一次丧事上。陈平因为家贫,就去帮忙料理丧事,混口饭吃,赚点报酬补贴家用。张负在丧家见到陈平,见他高大魁梧,相貌堂堂,有心把孙女许配给他。

虽然小伙子穷,但自己孙女也不是什么好鸟,只要他不嫌弃就行,家里穷没关系,咱家有的是钱,咱出钱给他娶媳妇,咱出钱给他活动,今天穷不等于一辈子穷,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有钱人,死了五任丈夫,照样不愁嫁。

与此同时,陈平也在心里不停地打算盘。

最高明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姿态出现。

陈平之所以每天早出晚归,也是为了钓土豪。

老土豪果然上钩了,成功被陈平带到了家里。

在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里,老土豪张负细心地发现,虽然陈平家穷的破席当门,但门外却留下了很多车轮的印记。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套路?说明有很多贵人来拜访陈平,因为那个时候坐得起车的,一般都是贵人,普通人都是靠腿走。

老土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孙女嫁给他。

张负土豪的背后,陈平脸上露出狡诈的笑容。

不愧是汉代第一阴谋家,找老婆也要耍尽阴谋。

至于张寡妇是不是克夫命,谁娶谁倒霉,陈平毫不在乎。撑死胆大的,娶了张寡妇后,陈平资财日益宽裕,从此不为钱财发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交游越来越广,学问也大有长进。

娶别人不敢娶的女人,走别人不敢走的路。

胆大心黑脸皮厚的陈平,注定有不平凡的世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