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92章 湘军点将录

第192章 湘军点将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晚清第一枭雄!

武昌战局再度恶化!

10月13日,湘军兵分三路,陆师沿长江东岸、西岸,水师沿长江航道,再度进逼武昌。

尤其是湘军水师,所向无敌,攻势极为凌厉。

李孟群作水师先锋,将鲇鱼套湘军水师战船付之一炬,然后调头回攻汉阳朝宗门土城。

吴捷认为湘军之强,强在水师。湘军水师人才济济,除了李孟群,湘军水师还有彭玉麟和杨载福两员大将,都是曾国藩嫡系中的嫡系。

湘军打败太平军后,曾国藩立马开始裁撤陆军,水师不仅不裁撤,还大力扩建,摇身一变成为清朝水师正规军:长江水师。

长江水师采用新式编制,新式战船,由湘军水师大将彭玉麟创建。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以长江水师为班底。可以说,长江水师是华夏近代海军的雏形。

彭玉麟也被誉为华夏近代海军的奠基人。

若湘军进攻九江,将借助长江的便利,首先从水路上展开攻势。李孟群作湘军水师前营主帅,很可能会是第一个和复兴会交手的湘军大将。

为此,复兴会政工部敌工处早就开始收集李孟群等湘军大将的情报。

不久前,吴捷正式指示复兴会,今后要以湘军为假想敌,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和湘军打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此,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复兴会的敌人。

李孟群是河南固始人,进士出身,早年担任广西灵川县知县,在镇压境内天地会起义中脱颖而出,深受清军大佬赏识。

1852年冬,太平军攻陷武昌,擒杀城内的清朝文武大员。李孟群的父亲李卿谷,时任湖北督粮道兼署按察使,也在此役中身殁。

为报太平军杀父之仇,李孟群作战非常积极,引起曾国藩的注意。曾国藩上奏咸丰帝,认为李孟群“忠勇奋发”,将李孟群调入湘军,充任水师前营主帅。

水师的危险性远大于陆师。水师先锋常常孤军深入,作战风险更大。李孟群担任湘军水师前营主帅,经常不避炮火,亲自指挥战船冲锋,深得曾国藩嘉许。

李孟群与湘军悍将李续宾、鲍超齐名,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向来蔑视清军,唯独对“一鲍二李”素来钦佩。

但李孟群在湘军中混得并不如意。他是河南人,并非湖南人,又是科甲正途,在草根出身的湘籍水师将领中显得格格不入。

历史上,曾国藩主持湘军时,尚能时刻扶持李孟群。1856年,曾国藩丁父忧,又得不到咸丰信任,在江西深受排挤,干脆挂冠而去。

李孟群在湘军水师中也受到排挤,几乎不能立足,只得改统陆师。因太平军会同捻子围攻豫南,李孟群借口保卫家乡,率军前往皖北作战。

咸丰令李孟群署理安徽巡抚。脱离湘军主力后,李孟群形单势孤,兵败被俘。陈玉成对他颇为优待,亲自劝降,李孟群不屈而死。

李孟群攻破武昌城外险要鲇鱼套重地,杨载福也不遑多让,率湘军水师后队冲过太平军防线,直扑塘角,冲到武昌下游,分兵进攻汉口,截断太平军水师退路。

湘军水师一把火把武昌城外的太平军战船烧得干干净净。

湘军水师有两位统帅,一为彭玉麟,一为杨载福,皆为智勇双全,是不世出的奇才。

彭玉麟生员出身,杨载福行伍出身,两人不相上下。若非要比出高下,总体上,彭玉麟胜在谋略文采,杨载福胜在勇猛刚强。

彭玉麟和杨载福起初都是湘军水师中下级军官,经过岳州之战,褚汝航等水师大将阵亡,两人大放异彩,被曾国藩大胆提拔为湘军水师统帅。

彭玉麟是晚清中兴名臣,与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湘淮大佬齐名。

他一生六辞高官,不置私产,不近女色,痴爱梅花,痴念梅姑,是一个真正的报国真忠臣、刚正真丈夫、淡泊真名士、痴情真男儿。

吴捷年轻时,便非常崇敬彭玉麟。若能争取彭玉麟加入复兴会,复兴会必将如虎添翼。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彭玉麟刚直不阿,早就看不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愿做清朝的官员。他还曾劝告曾国藩称帝,一生以天下苍生为重,并不盲目忠君。

至于杨载福,也是智勇双全。只不过他文采一般,身体又多病,最后位至陕甘总督。

杨载福的私德非常清正,平时沉默寡言,谨言慎行。他戎马一生,位列督抚,经手的银子上千万两,自己却毫不贪墨,和彭玉麟一样不治私产。

从陕甘总督任上致仕后,杨载福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不得不跑到四川找老部下鲍超化缘。鲍超府中的门子见他衣着简陋,如同乡下老农,根本就不搭理杨载福。

杨载福也不废话,赖在鲍府门口不走。门子只好向鲍超报告。鲍超问过来人长相,慌忙出门迎接杨载福,奉送老领导一万两银子。

鲍超原是湘军水师军官,后改统陆营。与水师相比,湘军陆军可就鱼龙混杂多了。鲍超字春霆,所统陆营称为霆字营,是湘军陆军中最能打的。

但霆字营纪律非常败坏,每打下一城,就要大肆抢劫。平时行军驻防,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若遇到粮草不济,霆字营甚至敢公然抢劫八旗、绿营的军饷、军火。

霆字营只听鲍超的,鲍超只听曾国藩的。湘军打下天京后,鲍超发了横财,跑到老家送钱送物。他不在时,霆字营中的哥佬会造反,数营上千人哗变,成为曾国藩裁撤湘军陆师的导火索。

其他湘军陆军与霆军相似,军纪、战斗力远不能与水师比。

湘军水师由曾国藩亲自创建,几乎全是曾氏嫡系。但湘军陆军派系甚多,大致可分为曾胡系、江刘系、王左系、外帅系。

曾胡系,曾指的是曾国藩,胡指的是胡林翼。曾胡系悍将云集,在湘军中最具战斗力,著名将领有罗泽南、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李孟群、李续宾、李续宜、李元度、曾国荃、多隆阿、鲍超等。

曾胡系兵精粮足,武器先进,实力最强,活动范围集中在长江流域,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起着核心作用。

曾胡系人马虽多,真正算作曾国藩核心嫡系的只有曾国荃的吉字营、鲍超的霆字营、彭玉麟的水师。(杨载福也是曾国藩核心嫡系,统水师,后来上岸做了陕甘总督,到西北平回乱了。)

假若曾国藩敢称帝,也唯有这三支部队会死心踏地地追随曾国藩。

江刘系,江指的是江忠源,刘指的是刘长佑。江刘系最早登上晚清军事舞台,领袖人物先是江忠源,后是刘长佑。这一派的著名将领有江忠义、江忠济、江忠濬、江忠淑、刘坤一、萧启江、田兴恕等。

江忠源最早与太平军作战,最早担任督抚,最早认识到水师的重要性。在他的力劝之下,曾国藩才开始着手创办水师,将水师独立于陆师。

江刘系在湘军中起步最早,活动范围很大,存在感一般,将领之间多为亲族同乡。例如,江忠义等人都是江忠源的兄弟。刘长佑与江忠源一样都是湖南新宁人,刘坤一又是刘长佑的族叔。

王左系,王指的是王錱,左指的是左宗棠。王左系前期领袖是王錱,后期领袖是左宗棠。这一派的重要将领有张运兰、王开林、王开化、蒋益沣、杨昌浚、刘松山、刘锦堂等。

王錱是罗泽南的学生,罗泽南最早办理团练。曾国藩创办湘军陆军,便是以罗泽南的团练为底子。罗泽南是曾国藩的好友,名声很大,学生很多。

曾国藩为培植心腹,对自己的门生大加重用。很多罗泽南的学生都改投在曾国藩门下。王錱为人刚直,坚决不肯改换门庭,在湘军中相对独立,与曾国藩交恶。

王錱治军非常严。曾经有一次,他有事外出,部队一直集合等着开饭。因为没有王錱命令,部队不敢开饭,坐在原地不敢乱动。直到王錱回来,才下令部队开饭,官兵们已经饿了半天肚子。

王左系在湘军中相对黯淡,两位领袖性格都很刚直,命途多舛,仕途不顺。王錱死得很早,死前与曾国藩不睦。左宗堂年轻时历尽艰难,好不容易在湖南巡抚幕中得到重用,却差点因樊燮京控案丢掉小命。

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平时贪赃枉法,左宗棠早就想治他。樊燮向骆秉章汇报工作时,左宗棠逼樊燮向自己下跪行礼,樊燮不肯。左宗棠一脚踹翻樊燮,对他大加辱骂。

樊燮是堂堂二品武官,堂妹为满清尊贵-湖广总督官文的五姨太。左宗堂只是一个师爷,何敢如此嚣张?咸丰闻讯大怒,要斩了左宗堂。

为营救左宗棠,整个湘官集团都动员起来,和官文等满官集团斗智斗勇。因湘军势大,咸丰要倚靠湘军平叛,不得不饶了左宗堂。

樊燮京控案也标志着湘军集团的正式崛起。

此外,王左系湘军与列强关系非常紧密。左宗棠之才远过于曾国藩,在处理洋务上,也比曾国藩高明的多。左宗棠曾招募“花头勇”(中法混合军)、“绿头勇”(中英混合军)在浙江与太平军作战,还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最后,湘军中还有一个派系:外帅系。所谓外帅系,是指将帅非湘籍,但下级官兵兵为湖南人的部队。外帅系重要将领有骆秉章、官文、沈葆桢、刘蓉、萧启江、王德榜、席宝田等。

外帅系的头目皆非湖南人,才具也一般。除了刘蓉,其他人与曾国藩等湘军核心大佬关系一般,多为清廷牵制曾国藩的工具。

如骆秉章,才具一般,全靠左宗棠辅佐。官文身为满人,靠胡林翼支撑湖北局面。沈葆桢原被曾国藩举荐为江西巡抚,却与曾国藩交恶。

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后,湘军官僚集团成为清政府重点打击和防范的对象。湘军将领虽然屡屡担任督抚大臣,但鲜有入主中枢,成为军机大臣者。

随着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相继离世,湘军影响力不断削弱。1902年,刘坤一病故,湘军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起而代之者,先是淮军,后是北洋新军。

李鸿章的淮军脱胎于湘军,但创建较晚,1862年才正式成立。

由于吴捷的穿越,世上很难再有淮军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