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圣上遇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第一女谍!
(1)
宪宗皇帝朱见深率文武百官到阜成门外的夕月坛举行大祭,祭祀夜明之神。
对朝廷来说,祭祀是与战争一样重要的头等大事,天神称祀,地祗称祭,所以天神和地祗只能由天子来祭,诸侯和士大夫只能祭山川,而普通百姓就只能祭祖先和灶王爷。
朝廷的祭祀也分也分大、中、小三个级别的祭祀,大祀包括朝日、夕月、圜丘、方泽、宗庙、社稷、先农等等,大祀必须是皇帝亲自祭拜,而中祀和小祀则可以派遣其他官员去,每年大祀十三次,几乎每个月都有。
朱见深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来到夕月台上,巨大的圆形祭祀台共有四层,最顶是祭祀台,是皇帝举行祭祀礼的地方,文武百官按照官阶跪在下面三层台面上。
朱见深双手捧着香烛,向四个放下依次礼拜,然后旁边的太监接过香烛,插入祭台上的香炉内。朱见深在这样的大场面口吃的厉害,由小太监汪直代替诵读祭月神的祝文:
嗣天子朱见深谨昭告于夜明之神,惟神、钟阴之精,配阳之德,继明于夕。有生共赖,既惟五星列宿,咸司下土,各有攸分……
祝文刚诵读到一半,天色突然黑了下来,紧接着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众人乱作一团,狂风裹挟着碎石把文武百官和夕月坛上的众多太监和禁卫军打的哀嚎不断。
朱见深吓得匍匐在坐塌上,小太监汪直见状急忙挺身挡在宪宗皇帝面前,用身体遮挡住飞石。
妖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瞬间云开雾散,祭台上的祭品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夕月坛上的许多人被碎石打的鼻青脸肿。
朱见深站起身,竟然毫发无损,而面前的小太监汪直额头被打出了血,宪宗皇帝看着这个只有15岁、还带着一脸稚气的小太监,心里产生感激。宪宗皇帝环顾四周,一片狼藉,无法再继续祭祀,感觉不是好兆头,只好下旨,回宫。
回到昭德宫,万贵妃安慰宪宗皇帝不要往心里去,朱见深依然心有余悸,看到站在一旁的汪直,脸上还有伤,对万贵妃说:“今日……多亏有汪直护驾,朕……才没有受伤,赏黄金百两。”
汪直急忙跪下,“谢万岁爷赏赐,奴才愿为万岁爷粉身碎骨。”
(2)
王梓骞到唐婉儿隐居的四合院,见到唐婉儿后把罗大人的话传达给她。
唐婉儿得知康达利安排手下直接监控镇抚司,意识到八仙联盟开始对自己动手了,后面肯定会采取行动,让王梓骞回去提醒罗大人,京城内很快有大事发生。
王梓骞忽然想起刚听到的圣上祭祀月神时发生的怪事,问唐婉儿听说了没有?唐婉儿已经知道这件事,但是认为这个不是人能做到的,应该是巧合,所以没往心里去。
王梓骞返回镇抚司,刚好罗杲让校尉找他去内堂,王梓骞走进内堂,袁斌和弦子已经来了,桑公公也在。
罗杲对几个人说:“刚得到消息,昨晚西城那边发生一起凶杀案,有赵姓的人家一夜之间家里所有人,包括猫、狗等活物都死光了,你们三个马上去凶案现场进行调查。”
“属下遵命。”
三个人一起答应一声,准备离开。
袁斌问桑洪石,“桑公公是否跟我们一起去?”
桑洪石摆着手说:“这样的事咱家就不用去了,你们回来把调查情况告诉咱家就行。”
袁斌、王梓骞和弦子一起走出内堂,王梓骞看到李蚕豆站在不远处,向李蚕豆招了一下手。
李蚕豆急忙跑过来,低声问:“什么事?”
“你去告诉婉儿,西城那边发生了一起怪案,让她去现场看看。”
李蚕豆答应一声刚要走,又被王梓骞叫住,“注意桑公公的手下,别让他们跟踪你。”
“知道了。”
袁斌、王梓骞和弦子赶到西城的赵家胡同,看到唐婉儿的马车已经停止胡同口,王梓骞上前招呼唐婉儿一起去被灭门的赵家。
赵家门口外聚集了众多看热闹的百姓,都面带惊异议论纷纷。
院门前有两个衙役负责警戒,袁斌把腰牌向警戒的衙役亮了一下,然后走进门楼里,唐婉儿、王梓骞和弦子紧随其后一起走进赵家。
大理寺班头见袁斌等人进来,巴不得将案件交给镇抚司,急忙向袁斌等人介绍情况,户主叫赵文辉,经营干鲜果品的商人,一家十几口包括丫鬟和家丁都死了。
大理寺仵作刚勘验完尸体,从后宅出来,袁斌问查到死因没有?
仵作说:“死去的人没有任何外伤,面部平静,仿佛睡着了,看不出是何死因。”
唐婉儿问仵作,“所有人死状一样肯定是中毒,有没有做过毒物检测?”
“做过毒物检测,没有查出任何中毒情况。”
弦子问班头,“赵家人都死了,是谁先发现的?”
班头说:“有个佣人因为家里有事,干完活后请假回家,早上回来发现雇主一家都死了。”
唐婉儿急忙问:“这个佣人在哪?”
班头指着前院的倒座房,“在倒座房里,人吓得不轻,有些语无伦次。”
唐婉儿急忙向前院的倒座房走去。
袁斌对王梓骞说:“你陪唐小姐去向佣人打听一下情况,我和弦子去后院查看死者。”
王梓骞答应一声,快步追上唐婉儿,俩人一起走进倒座房里。
四合院的前面沿街的与门楼连在一起的房子叫倒座房,通常是看门的家丁和佣人休息的地方。
唐婉儿走进低矮的屋子里,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子坐在床边,精神紧张,双手握在一起,面露恐慌。
唐婉儿在女子旁边坐下,轻声问:“大嫂怎么称呼?”
女子抬起头,用惊恐的目光望着唐婉儿,语无伦次地说:“是狐妖,是狐妖杀了赵老爷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