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她不能辜负大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那年1981!
三叔梁秉礼倒是当真了,端详对比俩仓几眼,表示赞成:“让二仓去倒是也成。”
本来大哥说他丑,二仓还以为是大哥为了谦让故意找理由。
现在三叔认真的补一刀,二仓明白了,自己是真的丑。
立刻变得枯萎起来。
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再发表意见。
渐渐发展到一脸的生无可恋。
二叔其实最了解大嫂的心思,呷口茶沉思道:
“论说让大仓进厂最合适,他年龄够了。
再说现在木器厂也招女工,就凭咱大仓这牌面,说不定人家那闺女不要彩礼,自己上赶着就来了。
二仓和英子去上学,紧紧裤腰带也不是供不起,关键是这事有点冒险。
你说俩人再去上几年,花了钱耽搁了干活,要是上不出个名堂来,那不又耽搁二仓娶媳妇。”
二叔只是点出上学会给二仓带来的弊端,没说英子。
但几个长辈都心知肚明。
二叔就是怕万一英子上出个名堂来呢?
要是英子考上大学,上个中专什么的,只要考上那就有了铁饭碗。
接到通知书就能起户口,一报到就转成城市户口,从此就是吃国家粮的了。
上了大学那就是干部编制,鲤鱼跃龙门,一步登天。
登天是登天了,然后呢?
然后就是大仓娘的王炸飞了。
到时候要是哪个仓娶不上媳妇,大仓娘没有牌可打了。
二叔替大嫂隐晦地表示出这个意思,其实也是在敲打侄子。
希望大仓能替母亲想想,理解母亲的难处。
提出二仓可能耽搁娶媳妇,难道老大就敢说包打天下了吗?
刚刚劳民伤财订过的一门亲事黄了,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谁敢保证不会再来这么一出?
一来二去耽搁成困难户,也许那时候还得指望英子救急呢!
大仓娘却是在讨论中终于理清了思路。
最终拍板:
“那就这么定了,听老大的一回,让老大进厂,老二和英子再去上学。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不管是老二,还是英子,花钱花物去了,就得给我好好上。
要是哪个偷奸耍滑不好好学,学不好,那就赶紧回来给我老老实实种地。”
一听母亲拍板,二仓和英子都急了,俩人纷纷表示不愿意上学。
甚至是坚决不去上学。
二仓是真心不想去,他知道自己去了也跟不上。
而英子,其实就是宁愿不去上学也不想让大哥进厂。
刚才二叔也说了,厂里有女工,就大哥这牌面,人家不要彩礼上赶着就跑来了……
但是俩人反对无效。
在这个家里,母亲一言九鼎。
俩人只好各怀心思,乖乖地闭嘴,无条件服从安排。
大嫂拍板了,俩叔按惯例表示支持大嫂的英明决定。
老歪在会议解散之前从炕沿上出溜下来,给茶壶续水,刷一刷存在感。
大仓娘又理顺了一件大事,那是相当得意。
接下来积极筹备,就等着老大进厂了。
虽然表面上看她是屈从了老大的要挟,但是大仓娘高屋建瓴地认为,其实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当中。
她不是不知道当工人名声好听,能娶个好媳妇。
但因为一开始的时候,老大为这事给她出了个难题,非得让老二和英子再去上学,不然就不进厂,这个难以接受的附加条件,打乱了她的思路。
女强人也有难住的时候啊。
但是那天晚上的家庭会议上,老大强调让老二进厂的理由,就是“当工人能娶个好媳妇”。
这话一下子让大仓娘的思路清晰起来。
她终于排除所有干扰,最终筛选出一个关键词:好媳妇!
是啊,现在家里所有的工作重点,不就是倾尽一切力量,给老大娶个好媳妇吗!
只要老大这头一炮打出个开门红,后边几个小崽子的媳妇也差不到哪里去。
大仓娘坚信这个道理。
心里虽然有些对老大不满,但毕竟孩子大了,当娘的也不能再一言堂,娘俩意见不合的时候也得讲究点战略战术。
大仓娘也上过几天学,认得不少生字的。
当然有时候把公社的“水泥予制厂”读成“水泥子制厂”,把那本“新华字典”读成“新华字曲”,仓他大姑从关东来信,说那里太冷,她“受不了”,读成“爱不了”,信上说有个邻居“太狠了”,读成“太狼了”……
但这并不妨碍大仓娘以文化人自居。
她知道上学不像喝凉水那么简单,咕咚咕咚就能把肚子灌满。
上学这东西,你得能啃得进去。
一个“啃”字,说明这事不容易办到。
那些一天不落跟着上学的孩子,都未必能学出个名堂来,老二和英子下学好几年了,学那点东西就着煎饼早忘光了。
现在再去上学,那就是听天书,听得懂才怪。
想明白了这一层,大仓娘释然了。
还有点小得意。
老大这两年翅膀硬了,学着跟他娘讲条件,他那点小心思,当母亲的能不知道吗?
不就是看英子早早下来干活他心疼了,想让她多上两年学,享享福!
而捎带上老二,不过就是做做样子,不要显出厚此薄彼,放着男孩不上学,闺女反而上学,让左邻右舍看咱们做事外路。
可你毕竟还是嫩点啊,没想到更深的一层,他俩拉下的太多,再去上学无论如何跟不上趟。
大仓娘完全有这个自信,不用几天,老二和英子就会主动要求不上了。
她甚至都能脑补出俩孩子打死也不愿再踏进学校门的样子……
没几天的功夫,大仓娘高高兴兴把老大老二和英子送出家门。
二仓和英子要是再去上小学五年级,明显蚂蚁窝跑出个骆驼来,跟一群小屁孩坐一块儿能把俩人羞死。
于是都插班上了六年级。
就是初一。
上初一俩人也是显得比别人大。
二仓头一天上学,中午回来就把书包摔了,羞死了,而且人家那课本都快学完了,他一句听不懂。
打死也不去了。
当然,只要打不死,就得去。
他娘没把他打死,他只好还得去。
大仓娘知道,即使不去了,也不能这么快就不去了,总得坚持几天。
到时候发现他确实跟不上,拉下好几年了再去上学就是个笑话,再让大仓发话。
至于英子为什么同样拉下好几年了,而且明显老师讲的一句听不懂,回来却没有摔了书包,这个大仓娘选择性无视了。
小妮子不过就是咬着牙不表现出来而已。
这小妮子懂事,知道大哥想让她多上几年学享福,她不能辜负大哥对她的好。
大仓娘洞若观火,小妮子这点小心思,能逃得过她的火眼金睛?
大仓当了工人,那是到点上班,到点下班,搞得大仓娘也跟着紧张起来,每天天不亮就已经把饭做好了。
大仓吃完早饭一溜小跑去上班。
梁家河离夏山二十里路,他步子快,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不过还是很怀念大狗熊配给自己的三八大杠。
现在已是初冬,天越来越短,下午下了班,等走回家天早黑了。
家里人都是已经吃过饭,只在锅里给他留着。
这是他嘱咐的,不让家里人等他,天长日久,家里这么多人等他一人回来吃饭,明显让一个人拖累了一大家子。
反正饭在锅里,等他回来还有点热乎。
英子和母亲抢着伺候他吃饭。
母亲还沉浸在儿子成为工人的兴奋当中,每天都要让儿子跟她说说厂子里的新鲜事。
大仓就捡一些很日常的工作场景说给母亲听。
至于多少有些分量的,他是不会说的。
比方说刚到厂里,那些老工人都会欺负新来的。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个生产组长似乎格外看他不顺眼,天天找茬祸害他。
还有一个怕说出来母亲听了不舒服,那就是在厂里碰见自己原来的未婚妻黄秋艳了。
人家也当工人了。
在打磨车间。
而且见了他不但不说话,脸上还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