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农女有空间:种田发家养养夫 > 第八十一章 捐银办村学

第八十一章 捐银办村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女有空间:种田发家养养夫!

李欣扭头看着不远处仍旧在木桶里的树苗,微微一笑。

这些树苗倒是齐整,基本上每株都在一米上下,想是经过它的前主人精心挑选过的,只是眼看活不成了,怕是才给扔掉的,卖树苗的大叔一看就只是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像这种还未出现在天钥国的树苗,并不是他能弄到的,想必也是不知从哪儿捡来碰运气的,恰巧被自己这么个‘冤大头’给买回来了。

这里没有旁的肥料,有的只是家中人或是牲口的粪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机肥,李欣也不嫌脏,用铁铲铲进浇了水的坑里,再让小石头将树苗根部放进去,她再填上土,再由小石头围着树苗将土踩严实一些,最后,还要再浇上一遍稀释的灵泉水,一棵树才算是种好了。

李欣数了一下,一共有五十六棵,这时候她也分不清哪些是苹果苗,哪些是梨树苗,索性也就不去管它,先种下去再说。

叶氏忙完了家里的事情,也出来帮忙了,一家五口子人,热火朝天的忙了整整一个晌午,才算是将这批树苗给种完了。

李欣看着墙角下约莫占了有一亩地的果苗,心满意足的笑了起来,就小石头更是雀跃不已,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吃不尽的水果,倒是家里其余的三人,看着姐弟俩脸上止不住的笑意有些担心,若是这些树死了,他们现在有多高兴,只怕到时候就有多失望。

将树苗都种下去之后, 李大发趁着妻女做饭的时间,拿了闺女昨晚给的一百两银子,去找了村长,说起要在村里办村学的事儿。

“大发,你说的可是真的?”村长杨三叔听到李大发这话,喜得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三叔,这种事情,我怎么可能拿来开玩笑,这是阿浩前几日送来,说是感激之前辰儿几个救命之恩的,也不是我自己的,说来惭愧,我这些年虽然出门在外,却是失了记忆的,手里也没有留下多少银子,我也是想感激村里人这些年对家里妻儿的照顾。”

李大发将带来的银子放到面前的桌上,“我知道,这一百两银子,远远不够,可我在外这些年,深知识字的重要性,哪怕只有一年时间,让咱村里的孩子都能认识几个字也是好的,至少出门在外,没那么容易被骗。”

“但凡村里有那资质好些的,能读出个秀才举人老爷来,对咱们村里人来说,总是件好事儿,总不至于埋没了,所以,我便想着,找三叔商议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子出来。”

这些话是李大发考虑了很久的,这些年他在外面虽说不上见多识广,却也看到过不少恩将仇报的事情,深知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有时候给予人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儿。

“好,好,好啊,大发,三叔不如你啊。”

杨三叔搓着手,激动的上前拍了拍李大发的肩膀,脸上都笑成花了,“你放心,无论以后村里的娃儿们谁出息了,你们家的这份心,我都会让全村人都记着的,今晚我就叫村里的几个族老过来一起商议,到时候你也过来听听,咱们定能找到一个可行的法子。”

“好咧,那三叔,我就先回去了。”李大发的道自己想要的答复,也没多停留,便起身告辞了,杨三叔开口留饭,他并未答应。

“大发呀,婶子饭都做好了,你留下来一块儿吃吧?”杨三婶在厨房忙活,见李大发要走,探出头来开口留客。

“不了,婶子,我家里也等着我回去吃呢,我晚上再过来。”

李大发笑呵呵的摆了摆手,大踏步的回家去了。

“说起来,这李家虽在上杨村落户几十年了,可毕竟还是外来户,而咱们上杨村大多杨姓人都是沾亲带故的,追根起来,还是同一个祖宗,村里无论哪个孩子有出息了,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可咱们的胸襟,却还不如一个外姓人啊。”

杨三叔站在门口,目送着李大发离开,忍不住叹了一句。

李三婶听到自家老头子的感叹,忍不住也接了一句。

“李家老二两口子都是好的,可自从李老汉和他相继走了之后,李家越发不成个样子了,如今,李大发在李家的处境异常的尴尬,家不是家,亲人不是亲人,也不知那张氏是怎么想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情,也只能看他们自己如何处理了。”李三叔闻言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而对妻子道,“一会儿吃过饭,你把几个儿媳妇都叫来帮忙,准备一桌子好菜,我要请几个族老过来商议要事儿。”

“哎,好咧。”李三婶点头,她刚才虽在厨房,可堂屋里的说话声,她却也是听到了的。

这日下午,上杨村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都被李三叔请到了家里,商议办村学的事情,上杨村的外来户不多,除了李家之外,也就一个严家,一个马家,严家如今还有一个老严,至于马家,却是只剩下了杨氏一个寡妇,带着一双儿女过活,而李家,因为有李大发在,杨三叔便没有再派人去喊人。

所以,此刻被请来的人中,除了李大发和严老头之外,其余的六个老头,都是杨家人,众人商议到很晚,最后决定:

第一:学堂暂且就用杨家的祠堂。

因为每隔三五年就会修缮一次,倒是不用大动,就连桌椅板凳都有现成的,原本这些东西,是给家里需要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准备的,省的有事儿需要一家一家的去借,说起来,上次李欣家里吃温锅饭,用的也是从杨家祠堂借来的东西。

第二:凡是上杨村未满十二岁的孩子,都能够有机会进学堂念书,一般请夫子,一个月都要二到五两银子不等,这第一年的银钱,都由村里负责,从第二年开始,若是学堂里的先生,觉得你读书用功,脑子好使,有可能读出一个前程来,就可以继续免费上学,并且村学还会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笔墨纸砚什么的,但夫子评定成绩不好的,就只能是自己出束脩了,或者是继续回家种地。

因为考虑到李大发出这一百两银子的用意,就是想让自家的两个孩子,都能在村学读书,所以,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为李辰破例,若是有谁家不服气的,你也一次掏一百两银子出来,你家的孩子,也都可以来上。

李欣对于村里的这个决定,并不觉得意外,却又有些担心的看向李辰,怕他会有什么心里压力,却没想到,李辰比自己看得开,淡笑道,“既然村里给了我这个机会,那我就读一年试试吧,总好过睁眼瞎。”

于是,第二天晌午,村长便敲响了杨家祠堂门口那破旧,却异常响亮的铜钟,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布了出去,并且特意提了一句,李大发家为此捐赠一百两银子的事情。

一时之间,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开心的笑容,家中有老人的,都会召集自家子孙叮嘱一番,让孩子们记住李大发家的好,说着机会,是李大发为大家争取来的。

绝大部分的人对李家都是心存感激的,孩子们能考上功名自然是好事,即使考不上,好歹有这么个进学堂的机会,能识字写字,在这些老实的庄户人眼里,都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村民们的感激也很实在,有什么送什么,于是,接下来的几日,李家收到村民不少的鸡蛋、蔬菜和米粮,虽每家送的都不多,但真心实意,堆积在一起还是有不少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还有极少数的人,对此还有旁的想法。

心眼多的,猜测沈公子肯定不止给了李家一百两,李家一定还留了不少,毕竟,那可是救命之恩啊,那种富贵公子的一条命,又岂会只值一百两银子,亏身边这些个人还傻呵呵的乐,人家这么做,分明是想名利双收。

也有那目光短浅的,心里觉得李大发简直就是个傻子,一百两银子啊,那得够家里人吃多少年,人家竟然就为了个名声,便这么给捐了出来,不是傻子是什么?可是转念一想,人家要是不傻,自家孩子还怎么上学?他们就占不了这便宜了。

这其中最不忿的,就要属李家老宅的人了,李张氏气的砸了好几下桌子,“这个败家子儿,有钱不孝敬自己亲娘,反倒拿出去便宜了外人,我这是养了个啥白眼狼啊。”

李张氏会有这样的想法,在李欣的意料之中,不过,她并不关心这个,也不会去在乎她的想法,此时的她,已经抵达了叶家庄村口。

“叶莲,你回来了呀?”村口的大娘听到外面有动静探出头来,看到坐在牛车上的叶氏,还愣了一下,这才出声打招呼。

“是呢,四奶奶,你们最近可都还好?”叶氏也忙热情的回应着,叶家庄与上杨村差不多,除了个别外来户之外,村里住的,基本上都是同宗同族人,所以,整个村子里的人,七拐八拐的都能扯上些亲戚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