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提亲(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七零种田外传!
这个赵老汉,给儿子找儿媳妇,都找到老柳家门上来了!
柳大纲和陈氏听闻都愣了一下。
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赵老汉相中了柳玉哪点。
在他们老两口的眼中,柳玉就是个不孝顺长辈,满肚子阴谋诡计的丫头片子。
这样的丫头,也能娶进门?也敢要进屋?
陈氏掏了掏耳朵,脸上显出不可思议的神色来:“赵家老弟,你没说错人吧!咋就看上柳玉了呢?”
我们家的大孙女那可是个黑心肝的……这句话陈氏为顾着自家的脸面,没敢说出来。
反正,陈氏就是不能理解柳玉有什么好,能让人巴巴的上门提亲。
然而赵老汉却是很坚决:“这咋能说错?我就是相中了你家的大孙女柳玉,所以才巴巴的拎着东西上门来替我儿子求亲啊。”
他把脚边的大包小裹往前扫了扫,以示自己的诚意。
陈氏看着那些包袱,不动声色的咽了一口唾沫。
而听到赵老汉求娶柳玉,柳大纲也沉不住气,开了口:“赵家老弟,不瞒你说,我家那孙女已经有对象,就是咱们村里的王知青,你快省省省吧。”
赵老汉却是满不在乎的一摆手:“嗨,这有什么的。我可听说了,这隔壁县的知青们已经在陆陆续续的回家了,他姓王的早晚有走的一天,到时候真能把柳玉带上省城?”
他这话,问的柳大纲老两口子缄默不言。
这人心难测,尽管两人现在好的蜜里调油。
可谁都不敢拍着胸脯保证,王昌平一定就把柳玉带上省城。
这些年,他们这些乡下人可没少见男知青为了回城抛下村子里的妻儿的。
更别提,柳玉和王昌平这一对儿还没扯证的呢。
就算是王昌平不忘恩负义,把柳玉领到了省城,那他的家人朋友又都能接纳柳玉吗?
“依我看,这高枝啊,你们老柳家还是别攀了。爬的高了,风一吹可就掉下来了。让柳玉找个乡下人,本本分分的过日子才是实在!”
赵老汉翘着腿,意味深长的瞥了一眼陈氏,悠悠的说道。
陈氏不阻挠柳玉和王昌平,一方面是大房的事情轮不着她插手,管不到。另一方面,陈氏也的确存了点攀高枝的心思。
可是,赵老汉的话,就像一盆凉水泼在了陈氏的头上。
攀高枝,爬的高,实在是很容易让风吹下来。
而赵老汉如此有诚意的上门替儿子求亲,似乎是现成的一个便宜。
陈氏开始打量赵老汉。
赵老汉继续悠悠的放话:“柳玉他爹妈不在,有些话和你们当爷爷奶奶的说也是一样的。只要让柳玉嫁进我们家,那我儿子自然也会帮着他孝敬你们老两口!逢年过节的,多的不说,这肥猪肉总不会少。”
陈氏没说话,可也在细细的衡量。
屠夫是个吃香的手艺活,赵家两代杀猪,虽然是苦出身,但是苦也苦的有限,赵屠夫天天在大队部杀猪,十里八乡的猪都得在他手上报到。
和赵家结亲,有这一层关系,别的不说,起码老柳家能从赵家那弄到许许多多顿不要钱的猪肉。
况且陈氏还能收获到一个听话的孙女婿,补上因为二儿子卷包跑路,家里的劳力大窟窿。
这似乎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
陈氏犹犹豫豫的看向了柳大纲。
而赵老汉,他把脚边的大包小裹一一打开了,先是拿出封糕点摆在桌上:“这是给老嫂子你的,先拿去尝个味儿。”
然后他又低头翻找起来,把今日购的棉布找出来,很大方的拍在桌上——“马上要开春了,给孩子们做几件新衣裳!”
那只油汪汪的烧鸡也被摆在人前——“大家都来尝尝,一只鸡罢了,不值什么钱。”
赵老汉在老柳家的人面前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大方和阔绰。
老柳家上上下下,如今正处于饥荒之中,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一粒正经的粮食了,这冷不丁看着自家的桌面上被摆上了桃酥烧鸡米面,众人脸色各异,但是都通通的咽了口水。
那赵老汉很大方的挥着手:“我来一趟不容易!这些东西你们都收下吧,反正也没几样。”
然后,他又摆出了一副非要求娶柳玉的态度:“你家那柳玉真的是啥地方都好!要体面有体面,长相也是一等一的好,我真是越看越喜欢,这要是嫁到我们家了,我一定拿她当亲闺女!”
嘴上说的信誓旦旦,手上阔绰的很舍得对老柳家花钱。
“哎,话说你儿子今年多大了?”
陈氏几乎有些心动了,顿时把赵老汉家那个很会搓磨人的婆婆,和赵屠夫凶神恶煞的长相给过滤了一下。
赵老汉并不把儿子的年纪当回事:“刚过三十,顶多三十二三,年纪不是很大,配得上你家柳玉。”
陈氏听了,也沉默了一阵。
柳玉今年不过十八,那赵屠夫也三十有二了,并且还死过一任老婆,从当奶奶的角度来说,陈氏觉得,柳玉犯不上找这么个主儿!
尤其是变漂亮的柳玉,更犯不上找这么一位主。
不管是外人还是他们老柳家的人,都统一觉得柳玉能找到更好的。
赵老汉像是看出了陈氏眼中的不悦,他赶紧开了口:“哎,你别瞧我儿子年纪大,但是我今儿就在这放下话了,只要你们家能让柳玉和我儿子结亲。彩礼不是个事儿。”
他放这样的话,是提前就做好了准备。
好女百家求,柳玉不愁嫁。
要想把人娶进门,那彩礼就肯定不能少!
于是赵老汉早就做好了,狠出一次血的预算。
陈氏一听,眼睛里有了点光彩。
柳建民也来了兴致,他看赵老汉的眼神不像是在看人,像是在看一头待宰的肥猪。
老柳家眼下正赶上闹饥荒的时候,个个都勒紧了裤腰带。
正在这要死要活的时候,上赶着掉了笔横财来。
有了这笔横财,不就正好能解燃眉之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