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带着崇祯去流浪 > 第七百一十三章:乘风归去(十三)

第七百一十三章:乘风归去(十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着崇祯去流浪!

大顺军,大西军是王朝末年老百姓活不下去,被迫揭竿而起。

一开始反明,清军入关,联手残明抗清,聆敬阳与他们并肩战斗,生死之交,不能任由崇祯大军消灭这两只铁骨铮铮的队伍。

方小眼和聆敬阳献言献策。

“都督,大顺军,大西军不是孬种,江北贼军不见得打得过,末将也以为石总兵说的有道理,我军南下江西,拖住江北贼军后退,让其不能集中全力进攻西南地区,让大顺军,大西军恢复实力。”

麾下众人都觉得应该向江西发起进攻,可以减轻大顺军,大西军军事压力,还能够为五军都督争取更多地盘,聆敬阳也有此意,但他想起堵胤锡临别前和他说的话。

千万不要开启战事,大明朝中兴在即,开战将会让大好局面陷入地狱。

他涌到嗓子军令憋回去,只是下令各部兵马日夜操练,不得向江西发起进攻。

虽然部下不理解,可军令还是得到执行,徽州府各地兵马一条心,在福建的郑成功也保持和徽州府联系,郑成功也作出决定,不就率部前往扶桑,台湾,更有一支舰队南下南洋,他再一次向聆敬阳发出邀请,请求聆敬阳出海,让聆敬阳很是矛盾。

好在这个矛盾并没有让聆敬阳思虑多久,在崇祯十九年腊月二十日,从贵州传来一封绝密情报,是李定国让心腹带着密信,跨越数个省份抵达徽州府,亲手送给聆敬阳。

李定国心腹深夜抵达丛山关,当天夜里是方小眼带队驻守城门,李定国心腹恰好认得方小眼,才没有让密信耽误多久。

“方将军,这是我家总兵写给都督一封信,还请方将军带我拜见都督。”

方小眼让王仇在城门执勤,他带着信件和人去都督府。

此时聆敬阳正在都督府悉心照顾白璐水,白璐水肺痨奇迹般好转,聆敬阳多日的不快被一扫而空,要是时光可以停留在这一刻那该有多好。

突然敲门声将他惊醒,一个侍卫向他汇报方小眼在门外求见。

聆敬阳让白璐水早点休息,他带着侍卫来到院子外面,一眼就看见方小眼和另一个陌生人垂手而立。

“都督,深夜前来,请都督息怒。”

“小眼,不必见外,这么晚来是有重要情报吗?”

方小眼这才上前介绍李定国部下,在进入都督府前,李定国部下全身上下被士兵摸了一遍,确保没有武器才让他进来。

“哦,是定国部下,快来快来。”

聆敬阳招呼他入座,李定国部下也没有客气,跟着聆敬阳来到大厅,但他没有坐下,而是从胸口中掏出一封密信,为了保密,且不被其他势力抢走,这封信件只有寥寥数字。

聆敬阳接过信件,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大字,二李投名,北上争雄。

二李不就是李自成和李定国吗,聆敬阳眼睛眯起来,如果大顺军和大西军投降大明,虽然两支军队比起全盛时期下降不少,可毕竟是百战之狮,成为朝廷一份子,崇祯朝廷势力将会飙升。

“你家将军投降了?”

李定国部下点点头,向聆敬阳介绍贵州局势,大顺军,大西军回到贵州,在当地建立起稳定统治,可随后而来明军开始进攻贵州,双方都是小规模交战,损失并不大,当崇祯陛下大军从湖广进入贵州,局势开始一边倒。

崇祯陛下向大顺,大西发出善意邀请,只要大顺,大西去除帝号。李自成为西北王,大西军诸将为晋王,楚王不等,可以保留军队,但军队必须要前往边境进行戍边。

面对明军威胁,大顺军,大西军兵力又不足,硬拼将会吃的渣子都不剩。

大顺军内部整过激烈争吵,最终不得不屈服,大多数战将死于和清军作战中,剩下将领仍旧是骁勇善战,可精锐部队损失太大,不足以和装备先进武器的明军作战,大西军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李定国带回来一支装备精良部队,人数太少,地盘也不大,能够养活数万军队就已经是极限。

最终在四十万明军威胁下,大顺军,大西军残部同意诏安,军队接受整编。

崇祯朝廷也说话算话,李自成封西北王,前往汉中开衙建府,大部分部队被调往边塞,这一次崇祯帝给足军饷和粮饷,让这些新边军不会再造反。

李自成也很识趣,放弃在汉中弄开衙建府,带着心腹跟着朝廷走,朝廷在哪,他就跟到哪。

崇祯帝对他很满意,大大方方给他一块免死铁卷,并且阳令众人不得诋毁李自成,李自成和明朝打了数十年,最后成为大明西北王,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全国各地只有南直隶部分地区,福建等地还没有接受朝廷统治,其他各地大小势力纷纷选择投入到朝廷麾下。

曾经攻破京城,几乎成为华夏大地新朝的大顺朝廷不复存在,大多数将领不愿意放弃军队,被调往边疆成为守卫国家的一员,也有少数将领不愿意继续过刀口舔血日子,向朝廷请求归家,这些将领也得到很好安置,按照官职大小,朝廷每年都会发放不菲的银子,让他们不至于再一次揭竿而起。

另一只大西军和大顺类似,大西军诸多将领前往辽东,和他们前去了当还有聆敬阳旧部贺珍,高鼎,卫兰三部兵马,组成新的辽东军,为以后反攻辽东半岛练兵,对关内统治,崇祯皇帝采取征兵策略,哪里老百姓吃不饱,就在哪里征兵,极大程度消灭各地有可能出现的叛乱势力。

崇祯帝经过这些年锤炼,性格改变了很多,满朝文武大臣仿佛不认识他,觉得这个熟悉的皇帝就像是一个陌生人,曾经刚愎自用,猜忌,寡恩薄义全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是相信文武大臣,却也不会被大臣牵着鼻子走,锦衣卫重新建立起来,东厂,西厂也开始筹备,大臣不敢在对他撒谎,更不敢阳奉阴违,有背地里小动作不是被灭族,就是贬走,大明朝廷的统治愈发稳固。

看\带着崇祯去流浪\就\记\住\域\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