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出乎意料(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足利义澄看到其它人都不说话,也知道他们是在等自己开口,毕竟身为大臣,这也是他的份内之事,只见他调节了一下情绪道:“当初只是猜测大明哪怕对我们动手,最多也只会从九州岛登陆,而明军势大,不可力敌,因此我之前让人将九州岛上的兵力撤出大部分,再加上朝廷调集的大军,征战防守本州西南部与九州岛相临的山口海岸。”
足利义澄说到这里,看了看后柏原天皇和周围的众大臣,发现没有人敢露出任何不满的表情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当初的防守策略是他制定的,现在却被证明是错误的,只是尽管这样,却还是没有人敢借此发难,这让足利义澄十分得意。
只见足利义澄接着说道:“只是没想到明军直接从本州岛的石见地区登陆,如此一来,就将朝廷与大军之间间隔开来,为今之计,第一就是想办法通知西南部的大军,让他们趁着明军刚刚登陆,还没能完全封锁交通,尽快的赶回来与我们汇合,然后借助地利与人和之利,竭尽全力与明军周旋,等到明军力竭退兵之时,就是我们的胜利之日!”
足利义澄也十分清楚,以他们日本现在的实力,想要打败入侵的明国大军简直是不可能,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一举歼灭明军,而是打定拖延的主意,直到明军被拖的疲惫不堪时,到时不用他们动手,对方自然会退却。
听到足利义澄的对策,后柏原天皇和众位大臣相互看了一眼。虽然这个办法有些消极,但仔细想想。却也是最适合的办法,毕竟面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他们实在提不起什么反抗之心,只能希望他们到时会自己退回去。
接下来后柏原天皇又询问了一些国内各方面的准备情况,足利义澄也一一做了回答,不过后柏原天皇对这些事好像并不怎么在意,叮嘱足利义澄全力备战,务必要将明军赶出国土后,这次朝会就结束了,不过在结束之前,后柏原天皇再次叮嘱足利义澄尽快通知前线的大军。一定要尽快赶回来,千万不能被明军切断联系。
远在几百里外的山口城中,还未满三十岁的织田信长身穿铁甲,紧皱眉头坐在城主府的大厅之中,在他两旁的下首,则坐着不少军中的将官。
织田信长?天文三年(1534年)6月23日,织田信长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说是胜幡城 ),幼名为吉法师。是尾张守护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织田信秀的嫡长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织田信广),母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胜)、信包和秀孝。织田信长6岁就成为那古野城的城主。
所以虽
然年纪轻轻,却已经被日本抗明联军统帅毛利元就和北条早云委以重任。这次更是统领着日本国内的各地凑集的十五万大军,驻扎在山口城附近,以此来防备明军登陆本州。山口城位于本州岛的西南角,与九州岛仅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
“将军。我们已经在山口城等了近一个月了,可是九州岛那边却一直没有动静,会不会之前咱们得到的是假消息。明军根本没打算来攻打我们?”下面一位将领丰臣秀吉站起来说道。
“是啊,天气越来越冷了。而且谁都知道,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天不适合打仗。想必明军应该不会在这种时候来攻打我国!”又一个将领德川家康站起来道,其它人也都是议论纷纷。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 )逐渐控制京都,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先后两次打破"信长包围网",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元龟四年,(1573年)织田信长将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从京都放逐,至此室町幕府灭亡。天正十年(1582年)6月,在即将一统全国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他死后,部将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他奠定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丰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 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天正十三年(1585年)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后将关白职务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的身份。奖励新
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鲜,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
文禄元年(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率兵20万征伐朝鲜,兵员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其中以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九鬼嘉隆为水军指挥官,步兵20万,水军9000人,战舰700余艘,于文禄元年(1592年)4月跨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正式拉开侵略朝鲜的序幕。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1592年3月以朝鲜拒绝借道攻明为由侵入朝鲜。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内攻陷朝鲜王京汉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占领朝鲜大部分国土。明朝集结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抗日援朝,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馆之战后,明、日双方开始议和。同时,朝鲜全罗道左
(本章未完,请翻页)
水使李舜臣在海上取得多次海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军民士气和抗敌的决心。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这次明朝调7万兵力赴朝救援。日军在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从朝鲜半岛撤退。
明、朝联军在陈璘、邓子龙、李舜臣的指挥下,取得了露梁海战的胜利,万历朝鲜战争以明、朝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但在此海战中,李舜臣和邓子龙壮烈牺牲。
文禄四年(1595年),丰臣秀吉将丰臣秀次流放到高野山,然后将丰臣秀次赐死,此外亦令丰臣秀次支持者切腹,包括前野长康等人。赐死的原因可能是当时舆论流传着"杀生关白"(丰臣秀次的绰号)过去所发生的乱行,加上丰臣秀吉打算以年幼的次男丰臣秀赖作为家中的继承人,丰臣秀吉决定处死有关人士。
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病逝。 其后部将德川家康趁机夺取政权。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
16年6月1日) ,日本战国时代三河大名,幼名竹千代。江户时代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德川家康出生于三河冈崎城(现爱知县冈崎市),原姓松平,永禄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 母为广忠正室於大之方(传通院)。桶狭间合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织田军击败强敌,并与武田家不断蚕食今川家的领地。本能寺之变后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与丰臣秀吉对峙,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
小田原之战后被丰臣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庆长八年(1603年)受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开创幕府。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经大坂冬、夏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 日本进入和平时期。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