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断了财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看过匠作坊后,皇太极心情大好,又摆驾盛京城北的演武场。
皇太极到时,汉军正红旗的固山额真张有德,镶蓝旗固山额真晏观澜,正黄旗固山额真商仲明。还有正白旗的固山额真石廷柱等人正在演武场辕门前相迎。
张有德,晏观澜,商仲明三人被称为山东三矿徒,归降清国后,三人都被封王,皇太极组建汉八旗,三人都被任为固山额真,原来张有德所部的天佑兵,商仲明所部的天助兵,全部充入汉军各旗。
??似乎大明很多武将都是这种粗鄙凶残的形象,对敌畏缩不前.对百姓如狼似虎。如果说受文官压制,但到了明末他们翻身做主人的时候,也不见有多少忠义之心。拼命积蓄实力,只为了等待投靠新主子的一天。武人之祸,从唐末五代到明末,都没有丝毫改变。
与马光远一样,石廷柱最看中是自己部下实力,能避战就避战,能劫掠就尽量劫掠崇德二年六月时,鲍承先就弹劾其“乱班释胄“等十罪,被解任汉军左翼固山额真之职。
历史上的崇德四年,石廷柱和马光远同被控在进攻松山时未尽力。石廷柱应籍家产三成,马光远论死,皇太极虽赦其罪,却利用这一机会再次削弱二人势力口皇太极没有到来之前,他们正在狂笑议论什么,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内心在想什么,只有他们明白。
??汉八旗内部同样争斗非常激烈,相互勾心斗角,原来有石廷柱旧汉军与马光远新汉军之争。待张有德等人到来后,又有石、马二人旧汉军与张有德等新汉军之争。??不过皇太极建汉八旗后,面对满蒙各旗主的攻击,各汉官汉将隐隐又有合为一流之意,联合在皇太极面前争宠,情形非常微妙。
皇太极仪仗到达,先进者为皇太极的葛布什贤哈战士,铁蹄滚滚而来,甲胄鲜明,军容严整。
这种威势,让张有德等人脸上都露出惊畏的神情。他们旗下虽有大量的乌真哈炮队,但对清国的骑射之威,仍是下意识的感到害怕。他们之所以归降,也是惧于他们的铁蹄凶势。
随之而来是皇太极的大驾卤簿,仗仪分开后,露出皇太极的巨大华盖。
张有德等人上前拜伏,三拜九叩,山呼万岁看着这些汉将,皇太极的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很快他道:“众卿请起。”
??在众人起来后,他问道:“汉军燃炮习统,操练如何了?”
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石廷柱忙道:“回皇上,微臣不负皇上所望,旗内军士验放火炮、鸟统娴熟,请皇上巡阅。”
??石廷柱原为汤养性旗内官将
,天聪五年皇太极检阅汤养性新编汉兵时,对其军容整肃就颇为赞赏。汤养性死后,石廷柱负责汉军的操炮训练诸事,石廷柱旗内验放火炮鸟镝娴熟,却是汤养性当年留下的底子。
皇太极也不说破,对石廷柱赞赏一番。
张有德曾在大明参观过阅兵式,他揣摩心思,明白皇帝内心渴望什么,他说道:“回皇上,臣自弃明国后,日日思之如何与明国军队作战。幸不辱命,经臣竭力操练,军士己颇通火器列阵之术,假以时日,当可与明国一战!”
??“好!”
皇太极果然很高兴,他说道:“朕便要亲自看看,张爱卿的军阵操练!”
??张有德汉军正红旗的打扮与满蒙各旗没什么区别,不过手持鸟统,腰挎腰刀罢了。其部披甲兵不过几千人,而且只披无铁棉甲。他们摆出的阵列,便如当时北京阅兵的翻版。
??如何列队,如何持统,作战时要如何,等等等等,都与大明阅兵式当时的军队摆得一模一样。
有皇帝在观望,正红旗的汉军们都是极力昂首挺胸,呐喊声惊天动地,倒也声势不小。
看他们擐甲列阵,军容甚肃,皇太极不时点头,他身后各王公贵族们也是交头接耳。
对张有德摆出的军阵,皇大极还是满意的,虽说实战不知怎么样,但表面看来还是有模有样。
随后张有德与石廷柱演试火炮,竖立标靶,几十门随营红夷炮及大将军炮相继开火,声势惊天动地。皇太极想象明国的军阵在己方火炮轰击下溃不成军,不由心驰神往。
??阅兵后皇太极下令赏赐汉八旗军士,张有德,石廷柱,晏观澜.商仲明等人皆获赠雕鞍良马,银一百两。各旗下诸牛录章京,甲喇章京等获赠马匹与银两。每个军士赏青布二匹,验放火炮的炮手及造药匠人多加二匹,人人颂声如潮。
??回到盛京后,皇太极召来一人,缓缓道:“现在明国如何了?”
??那人跪在地上道:“回皇上,宣镇的谍工传来细报,明太子朱厚燳、三边总督杨一清己赴宣府,其屯田开垦,剿匪分地,动静颇大。”
皇太极眯起眼睛:“武威呢,其军队布防,练兵要地,粮储仓库,可有探清?”
??那人道:“张羽在武威厉行保甲,关防甚严,以街民大力清叛肃奸。其地居民素仇外族,侦探颇难。”
皇太极哼了一声:“尔蛮子城不必顾及财帛,该花费的铺银便要花费,搜集邸报,刺探该路机密,或谋求武职,重金拉拢宣镇、金州心向我大清之辈,关键时起
事内应,以效许进忠、马光远之效。”
1506年(弘治十九年)三月,宣府镇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中。??奉大明太子朱厚燳下达剿匪的命令,张羽在宣府开展剿匪运动。宣府大地眨眼间血流成河,有些甚至盘据百年的匪寨灰飞烟灭,在皇家神威军和武威军反复围剿多年的匪患,就此烟消云散。
以后百姓出门,不会再遇到匪徒?以皇家神威军的战力,塞外的鞑靼和蒙古想必也没有来犯的胆量,宣府就此太平了?
幸福来得太快,百姓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官将士绅们也陷入沉默,没有匪徒是好事,但朱厚燳一下就安稳了地方,对他们是好是坏,他们需要时间来观察。
只有三边总督杨一清公然对朱厚燳表示赞许之意:“有太子殿下坐镇宣府,百姓之福,朝廷之福!”
??到了七月,宣府的夏粮又要开始征收起运,官府催科严厉,整个宣府或许只有武威有能力交足夏税。税收越来越重,加上官吏贪索无度,往日到了这个时候,便是百姓们卖儿卖女,家破人亡的时候。
但是与以前不一样,现在宣府百姓有个新去处,便是武威定国将军张羽新设的屯堡。圣上免了新屯堡三年的赋税,不说将要安置的新军户欢喜,便是原来宣府各城中的军户民户们,也是大规模逃亡,偷偷逃进新设的各个屯堡。朝廷决定升武威为州府是民洲但因为是边疆重镇必须军事化管理由张羽军民一把抓是武威最高长官,封张羽为定国将军、武威总兵、州牧。
??明末上到文武百官,藩王太监,下到举人秀才,没有不占有大量土地矿山,没有不开店设铺的。对他们来说,偷逃国家赋税是时尚,南北皆然,天下乌鸦一般黑。
??可说这些人占有了国家九成的财富,为了保住他们的财富,他们编了种种理论。极致便是明末顾炎武等人的“虚君”、“君害”诸论。虽说朱厚炜对他们的抗清义举表示敬佩,但对他们的理论思想却不敢赞同。
不要说这是天朝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他们的潜台词便是皇帝靠边站,天下由士子当家,士人阶层展到顶端的必然。
不错,依大明的制度,可以发展到“虚君”的地步,皇帝只作为精神上的领袖。从大明中叶起,皇权极度削弱,大明制度己经与“虚君”区别不大。
??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军队与政府总要开支,然而占有国家九成财富的文武官僚,皇亲国戚、藩王、士人、武人、商人阶层不愿交税,怎么办?当然只能压在普通的自耕农身上。
以他们只占国家一成的财富来应
对整个国家的庞大支出,在朱厚炜看来,这样的国家只会灭亡更快。
特别是现在的情况下,富者免税,贫者交税,可谓恶性循环。原来各地人口众多,虽不说是流民满地,但不论是宣府镇,还是别的军镇州县,为各军官、各士绅们耕种的佃户军户总是不少的,他们可以安稳坐着钓鱼台。
然而张羽的新屯堡一出,各军官役占的士卒,各乡绅名下的佃户们,他们有自己的眼睛,有自己的心思,知道哪一处对自己更为有利。相比累死累活只能勉强、甚至不能温饱的租种生活,新屯堡的三年免税,日后还分田分地对他们诱惑力的大太了。
张羽在武威城,金兰堡,诸地一个个设立屯堡时,断断续续便有各处军官及士绅佃农军户逃到武威去。开始他们还不以为意,接近七月时,这种大规模的逃亡达到高峰。各军官与士绅们才慌乱起来。
就算占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没有人耕种,又与荒地有什么区别?对宣府原来的将官士绅们来说,此为釜底抽薪之计也。??
圣上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