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稳定局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后我在大周开无双!
景昱觉得,贪官污吏是应该惩治,但你也不能这么一刀切啊!
把所有犯错的官员都抓起来,看似在严惩贪官,治理官场,实则却导致州府停摆、郡府停摆,这也直接引发了秦州更大规模的混乱。
当真是得不偿失。
李余一拍巴掌,表示赞同。
他感叹道:“我的做法,确实是太过激进!倘若景先生能早些在我身边,提醒我,指点我,我也不至于犯下这般大错!”
稍顿,他眼巴巴地看向景昱,说道:“景先生对朝廷失望,但对秦州的百姓们也失望了吗?”
“……”
景昱语塞。
李余继续问道:“景先生对朝中大臣心存不满,但对秦州的百姓呢,也是心存不满吗?”
“……”
“景先生读了那么多的书,”说着话,李余还特意看眼一旁的书架。
景昱家中,别有长物,只有书架上,摆满了密密麻麻、数以百计的书籍。
有很多书都已经是残破不堪,显然是经常被他翻看。
“景先生苦读十数载,胸怀大志,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造福百姓?现在秦州百姓正在受难,难道,景先生真的不想出一份力吗?”
李余的这番话,让景昱陷入沉思,也说进了他的心坎里
。
而在门外围观的众人,皆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说道:“殿下言之有理啊!”
“殿下仁德,不同于朝中大臣,叔贤(景昱字叔贤)当助殿下一臂之力才是!”
“秦州风雨飘摇,景先生可不能坐视不理啊!”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劝说景昱。
读书人为何要读书?
古人的生活条件不比现代。
读书不是必需品,而且要花上大量的金钱。
很多人都是在靠全家举债读书。
他们花了那么多的钱,读了那么多的书,为什么?
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功名。
现在秦州之官员,已经从上到下,被撸得一干二净,大量的官职都处于空缺状态。
倘若这个时候景昱能接受吴王的邀请,那么,他们这些与景昱关系较好的朋友们,是不是也都有了进入官场的机会?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
其实,景昱之所以拒绝李余的邀请,这一点,也恰恰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他心里清楚,一旦自己被吴王启用,那么,许多的至交好友都会找上门来,问他要官。
而到那时,他恐怕要失去很多的朋友了。
甚至,不少的好友还会与他闹得反目成仇。
见景昱还在犹豫
不决,李余突然起身,向景昱拱手作揖,说道:“还请景先生助我!”
谁都没想到,堂堂的藩王,竟然会给景昱这么一个白身作揖施礼。
即便是金乌、陆驰、李亢三人也被吓了一跳,三人下意识地说道:“殿下——”
李余保持着鞠躬作揖的姿态。
景昱呆愣片刻,终于反应过来,他吓得连忙起身,先是向旁退让,而后,又快步上前,拖住李余的胳膊,颤声说道:“殿下……殿下这是折煞草民……”
李余动容地说道:“秦州百姓,已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他们不能再受苦了!请先生务必帮我!”
他的话,还有他此时的姿态,着实都深深触动了景昱。
殿下为了秦州百姓,都能挡下藩王的身段,低三下四的求自己,而自己又怎能只想着自己?
景昱深吸口气,把心一横,说道:“好!草民愿辅佐殿下,助殿下治理秦州!”
说着话,景昱屈膝跪地,向前叩首。
见状,李余喜出望外,门外更是欢呼声一片。
看人们兴高采烈,群情激动的样子,如同是他们做官了似的。
李余亲自出马,邀请景昱,结果不负所望,景昱最终还是同意了再入仕途。
第二天,李余便提
拔景昱为秦州长史。
只不过正式的册封,还需要通过朝廷,这得等上一段时日。
州长史,是仅次于州牧的二号人物,位高权重,何况,景昱这个州长史,还是代行州牧之职。
可以说现在整个秦州的政务,都由景昱做主。
景昱走马上任后,立刻启动了一大批的官员。
而在这批官员中,他的至交好友并不多,大多都是与他关系平平,甚至是互不相识的人。
景昱以前在吏部为官,吏部就是人事部门,对于天下才子,景昱不敢说了如指掌,但确实是知道的不少。
连日来,景昱派人,四处走访,邀请那些还未入仕途的才子们,请他们来秦州为官。
他邀请的人,可不仅仅是局限于秦州境内,过半的都是秦州之外的人士。
而他的这种做法,也的确是引起许多至交好友的不满。
景昱落魄的时候,他们出钱出力的帮他,而现在他发达了,却把自己丢在一边。
人们觉得景昱太过薄情寡恩。
不过李余对景昱的表现十分满意。
不徇私,不任人唯亲,这才是真正的清流嘛!
景昱上任后,除了征召各地的人才外,还大刀阔斧地做了几件事。
一是查封怀安郡、平川
郡、下元郡所有的私人粮店,所有的粮食,一律改为由官府直接出售。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稳定粮价。粮价的起伏,由官府直接操控。
其二,许多农民没有饭吃,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卖掉手里最值钱的东西,那就是土地。
这也导致这段时间里,大量的土地被地主豪强所兼并。
景昱责令这些地主豪强,即刻归还农民的土地,至于农民卖地换到的那点钱,可在三年内还清。
其三,官府出钱出力,建造临时的聚集地,用于安置流民。
……
在景昱一连串的施政之下,秦州的动荡不安,终于逐渐趋于平缓。
过了不到半个月,朝廷的正式文书传到怀安城,景昱也正式成为秦州长史。
其实,对于李余启用景昱这件事,朝中也是有很大的反对声音。
其中的代表人物,正是陶源。
只不过李据力排众议,批准了李余提交的奏疏。
李余了解情况后,满心好奇,他还专门找来景昱,询问他到底哪里得罪了陶源。
在李余的印象中,陶源并不是个心胸狭隘之人。
景昱把自己和陶源的过节,向李余大致讲了一遍。
其实,他二人之间的过节,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