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燕起东方 > 第七十五章 东胡之战

第七十五章 东胡之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燕起东方!

秦开看着眼中带着诚恳之色的姬复,想了想说到:“太子谬赞,臣治军之能与上将军相差岂是毫厘?”

“将军休要谦虚,将军大败东胡,不仅收回我燕国故地,还向前拓土千里,比之赵武灵王,也是丝毫不弱!”

“太子此言大谬!”

姬复看着秦开脸上严肃的表情,不像说笑,也停止了咄咄逼人的怀疑,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太子所说错误有二:错误之一是将臣与武灵王相比,武灵王之文治武功,非臣可比;其二是大败东胡其实并非是臣之功。”

对于第一点,姬复其实心里是认同的,毕竟一个是赵国的王,一个是燕国的边将,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再者,赵武灵王可是不仅向北扩地,打服了北方胡人,还灭掉了中山国……要知道,灭一个存在百年的国家的困难程度要远比将胡人赶走难度大太多。……至于姬复刚才所说,只不过是为了捧一捧他罢了,谁知道还碰了个钉子,秦开居然不领情。

对于秦开所说的第二点,姬复倒是有些惊讶,谦虚也不用谦虚到这种程度吧,居然连这个功劳都否认了。……不过,姬复也不急于对他的话表示怀疑。

“将军所言,复实在不解,大败东胡难道不是将军率军取得的胜利吗?”

“确实如此,但却另有隐情!”

姬复诧异的看着秦开,等着他解释。

“其实这些燕王都是知道的,太子难道没有耳闻吗?”

姬复听了秦开这一问,一脸尴尬,心说,我这取而代之占了这具身体,虽然恢复些他的记忆和能力,但关于这些事情竟是没有丝毫印象……真不知是‘附体’综合征,还是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本来就对这些漠不关心。

“复原来颇多荒诞,于朝政上不太关心,所以……”姬复有些尴尬的说到。

秦开心中想到,果然如此,否则,也不会问如此白痴的问题。

“太子容禀,只是此事说来话长。”

“将军但说无妨,复有的是耐心!”

秦开看着姬复正襟危坐,露出聆听之状,于是开口讲起了他的故事:“那时,臣正值舞勺之年,当今王上在赵武灵王和秦惠文王的帮助下复国。那时,是燕国最衰弱的时候,要仰仗赵国和秦国才能保存国家。燕国北方的土地被东胡人侵占,东胡人也时常侵扰我燕国边境,燕国和东胡时有战事发生。”

秦开的眼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那是的燕国,经过了内乱以及齐国的破坏,国力也大不如前。虽然凭借边关的城池以及百姓效命,使得东胡不能向内侵袭,但是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国力的恢复,于是王上乃派臣与其他贵族子弟质于东胡,并许诺给予他们財货,与其交好。所以从那以后,东胡由于得到臣等为质,王上给予的財货也让他们满意,所以边境恢复了平静,王上趁此求取良才,发展国力,修养生息。”

“臣等本以为一辈子就呆在东胡,没有什么指望,故而也就认命了,和东胡人友好相处,学习他们的语言,随他们到处迁徙。……只要燕国能够安稳,我们做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上天垂怜,给了我们回到燕国的机会。在东胡为质十几年后,有一天,臣暗中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东胡王的大军被赵武灵王击溃。东胡是和楼烦和林胡一起进攻赵国的,本想获取巨利,没想到主力军队被击溃。”

“东胡王率残兵回来后,其实力大损,东胡内部以实力为尊,故而有几个没有参与那场战争的中等部落实力得到保存,不服东胡王的命令,发生了叛乱,东胡王在那场叛乱中被杀,东胡内部权利_之争更为激烈,几个较大部落实力都不相上下,谁也不服谁,小部落则人人自危,……东胡陷入动乱。”

“臣探听到这个消息后,暗自记在心里,认为这是我燕国的一个机会。于是在一次贩马途中,臣悄然脱离队伍,逃了出来……天佑我大燕,臣正好遇到我燕国巡逻的士兵。”

“臣说明身份以后,被带去见王上。臣将东胡损兵折将,发生内乱的消息告诉王上,希望王上趁此机会发兵收复失地。”

“当时我燕国已经休养生息十几年,军队已经练成了十几万,正想要用实战练兵,所以王上同意出兵。”

接下来秦开突然激动起来:“但是,臣万万想不到,王上竟然将此重任交给刚刚回来的微臣。于是臣被王上拜将,北击东胡。”

“臣对于东胡的地形以及势力分布都有很深的了解,所以臣率领十万大军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东胡的一个势力进行厮杀,全歼敌军。其他的东胡人由于没有统一的首领,组织不起来像样的反击,故而东胡人一路北逃,而臣率领人马尾随他们向北追去,不但收复故地,还为我燕国拓土近千里……终不负王上所托!”

姬复听了也是震动不已,没想到破东胡过程居然如此曲折和简单。

“此次攻击东胡我军伤亡几何?”

“两千余人。”

“为何如此之少?”

秦开诧异的看了姬复一眼说到:“胡人之患,在于其飘忽不定,比我灵活,臣熟知地理,故而能够攻其不备。此外,除了第一场算作一次小仗之外,其余时间基本没有遇到抵抗,与行军无异。”

“将军之意,胡人不足为患?那为什么将军不趁机灭了他呢?”姬复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东胡人也好,匈奴也罢,所依仗着,无非骑兵之利!其余兵器也好,纪律也好,皆不如我中原各国军队。故而不论臣回来不回来,我燕国丢掉的土地都会在国力恢复后重新夺回来,臣回来,不过是将这一过程提前,并借其内乱将损失降到了最小!……所以,东胡人不过是芥藓之患,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至于说灭了他们,那也是不可能的,如赵武灵王,也不过是重伤了他们罢了。臣所带之兵步兵居多,追之不及。再者,北方苦寒,不生物谷,占之无用。”

姬复听了,明白过来这个时代人们的想法了……与后世历朝历代不同,北方的这些马上民族并没有对中原造成太大的威胁,各国一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态度。各国全力在中原争锋,对于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的态度就是你乖乖的就不理你,要是不听话,就打服你。……至于灭了,可能性不大,一是被打残后,他们总是向更北方休养生息;二是,诸侯各国不稀罕北方苦寒之地,没有争霸中原吸引他们,他们总是想着向南发展,因为那里的气候更适合居住……所以他们都修建了各自的长城防御这些时不时犯贱的马背上的民族,以少量的军队就能达到这一目的,至于大部队,自然是各国混战。……虽然,燕国现在还没有修长城。

所以,基于此,此时的中原人并不把打败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当做什么了不起的功劳,秦开的态度就是这一事实的最好证明。

至于太史公写的时候颇多笔墨去写匈奴的厉害,写李牧,秦开的胜利,可能是因为那时匈奴统一了北方,实力大增;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汉代的开国之君刘邦的‘白登之围’,以后几代国君都有‘谈匈色变’,实行和亲政策,屈辱一甲子之年以上,国君只能以仁义**,……若不是出了个刘彻,那么汉朝将不如前朝多矣,也许就没有汉族这个称号了。

所以,太史公笔下,战国之时,才将马背上民族视为威胁。……一句话,太史公想当然了,他写的是汉朝对匈奴力量对比,与战国之时并不符合。

换句话说,战国只时虽然有些国家对内不行,但对外,最终的结果从来都是胜利的!

而汉朝,由于刘邦又行分封,虽然顺利的占有了天下,使得天下姓刘,但是力量分散,没有凝聚力,内部动乱不已,所以反而不如占有一隅之地的战国时各诸侯国有力量。

综合分析,也就是说秦开之所以敢逃回来,不怕东胡人报复燕国,一是因为东胡处于衰弱期,二是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他相信打败东胡不成问题……毕竟,他逃回来其实就是和东胡撕破脸皮差不多了……果然,燕国也没让他失望,恢复过来国力的燕国军队在他的带领下轻松的扫平了北方。

“如今朝鲜已经刚刚被将军打服,不足为虑,只是不知,十几年过去,东胡那边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