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时到势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鬼谷神谋!
第五百六十九章时到势成
叶公毕竟一直带兵,对于王禅的分析心里始终还是十分怀疑。
“左相大人,刚才你分析晋国不会真的攻伐楚国,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这几年晋国也并非没有内耗。
自百年前晋王分封了晋国八大家族之后,整个晋国也被这八大家族垄断朝政,晋王慢慢也变得有如当初的大周天子一样,对这八大家族失了控制。
就像齐国的田氏一样,已是一言九鼎,齐王势弱。
所以晋国此时的国力未曾就比楚国强多少,我楚国与吴国交好,这一年多来未有兵事,再经左相大人兴楚之策,百姓安居,国力渐强。
只算我北方四城,慕名回归的楚人不计其数,而在下与叶公也广开城门,拓荒垦地,为这些新增百姓提供安居之所,四城百姓数量也增三成以上。
再加上各城富裕大家回赎各国被赎卖的楚人,此时新增人口已过原来人口一半以上。
若是长此以往,想来用不了几年,楚国中兴有望了。
可若说晋国想吞宋这也是合乎情理,比较符合晋国此时国力之需。
而且在时机之上,沈某也赞同先生之说,晋国此时攻楚,并不适宜,毕竟此时北方四野已是荒芜一片,田地之中并无行军所需粮草,那晋国大军必然难与持久,更不会深入楚地。
但若晋国的目标并不是主攻楚国,而只在于我北方四城,或者说只在龙城,那么事情就会十分简单了。
晋与郑卫结盟,只要大军围住龙城,龙城必然陷入孤立,若龙城一破,想再收回就十分难了。
龙城以南,阔野千里,直至大江,其中那些城池毫无防备之力,晋国大军可以逐一蚕食,而不会急于一时,吞食龙城,只是晋国打开楚国国门的第一步。
到那楚国时刻都得提防晋国,而为了对抗于楚国,又会再现当年吴国侵扰楚国之况,疲于应战而失了机会。
而若事情发展到那时,我怕吴国也会倒戈,若吴国再次出兵攻楚,楚国就会陷入险境。
而秦国虽然得左相大人交好,可那十万秦国精兵始终阵于边境,对楚国也是一个威胁,若那时秦国也与楚国反目成仇,楚国三面受敌,楚国封地就会被列国蚕食,灭国之期可以遇见,而我们就成为楚国罪人。
左相大人,沈某并非不信任左相大人,而是觉得左相大人的谋略实在过于凶险,所有谋略都建立在一些推断之下,可若任何条件有失,楚国都会陷入内忧外患,甚至直至有灭国之忧。
刚才左相大人也说过,对于北方龙城,左相大人也会增兵,以抗晋国入侵,同时牵制晋国,保得宋国无恙。
你与墨相国之交,沈某不敢有异,可列国之争,非是私人之交,涉及列国之利,甚至于有灭国之危,却不可大意。”
叶公的顾忌是一个常年带兵之人的顾忌,王禅的谋略在兵法之上就是兵行险招,虽然对各方的形势了如指掌,可只要一方变故,那么就会全盘皆输。
首先在于对于晋国的谋略估算,王禅是建立在晋国只会图谋宋国,而无吞灭楚国的基础之上。
若有差池,那么楚国若无防备,楚国就会陷入被动之中。
宋国在这其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若宋国也与晋国联盟,那么晋国就会直接攻楚,而龙城就会首其冲。
龙城一失,就若楚国北方边境打开一个溃坝的缺口,晋国联军就会势如破竹,而楚国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叶公专门提及他与墨翟的关系,墨翟只是宋国相国,宣扬止战非攻,可当宋国受到晋国威胁之时,宋国会不会倒向晋国,这就不可用两人之间私人关系来权衡,毕竟列国以利相交,而非友情。
而且秦国十万大军,也甚有可能真的出兵攻取上雍,这也是因晋国攻楚所造成的局势,若是楚国危难,那么吴国会否趁人之威,而同时侵占楚国城池,以图瓜分楚国,这就更不能只凭王禅个人的影响来断定了。
“叶公之忧甚是,老朽不懂兵法,可听叶公一说,到也十分担忧,左相大人谋算精准,可人心之恶却是难以预估,列国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不会有永久的敌人。”
申公此时也算是支持叶公的担忧,也想听一听王禅如何反驳。
“时到势成,叶公之忧只是此时势尚未完全形成,所以才会有此担忧。
在下想问叶公,若依你之见,你认为晋国会于什么时候阵兵边境,摆出进攻之势呢?”
王禅此时反问叶公,就是以叶公常年带兵之能来判断晋国会于什么时候真的把大军阵于边境,也就是判断晋国出兵的最佳时机。
“应该在明年三月,距今不会超过三月。”
(距春节也只有三天了,所以依古历来算。)
“不错,三月之初,万物回春,北方解冻,利于行军,若是太晚,大军陷入南方,反而会因雨拖累于大军前行。
三月之后,正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我与墨翟的赌约可以实施,而晋郑卫联军也会阵兵边境。
而楚国大军也会于三月出兵来援龙城,当然此次楚国征兵之源,一是叶公其它三城之兵,该有二万余人,其次是秦楚边境上雍城的一万兵甲,还有巢邑三城的一万兵甲,共五万兵甲。
其次,王上会再征五万兵甲向北开进。
如此一来,楚国当是并非没有准备,而是有备而来。
以龙城之坚,叶公若凭王上征集的五万大军,再加在此城的三万大军以及其它三城的二万大军,共计十万大军,对晋郑卫甚至于宋国的二十万大军,能否有胜算?
若无胜算坚壁固守,又能守住多少时日?”
两人一听,也是一楞,心里都在嘀咕着,为何会少算二万大军,却只算十万,王禅不会连算术都错错了吧。
可叶公还是十分自信的的回答道:“若依左相大人安排,有十万大军驻守龙城边境,就算晋郑卫二十万联军来犯,在下也不必言败,守城方当一敌二,这并非难事,更何况我龙城这些年来粮草充足,百姓齐心,城池也是固若金汤,想要攻下龙城,并非易事。”
叶公毫不犹疑,也是信心十足。
“那以若只有五万大军来守龙城呢,叶公又能守多久?”
王禅先是算了十几万大军,现在却又慢慢的在减少着驻守的兵力,考较着叶公。
“若只有五万大军,那以沈某之能,最多能守三月,虽然城内物资可供一年之需,可若长久损兵折将,后无增援,龙城能守三月是最大的底线。”
叶公虽然有疑,可却还是依着自己对龙城的了解来回答王禅之问。
“好,那就好,三个月之后就是六月,那时我与墨翟的赌约已毕,什么事都可以解决了,又会还有什么忧虑呢?”
“左相大人,似乎刚才所言少算了巢邑三城及秦楚边境的二万楚国兵甲,而且为何要考量叶公在只有五万人的情况之下守住龙城呢?”
此时申公也有疑惑,弄不懂王禅为何会这样。
“嘿嘿,其实我出使之时,已料到晋国之意,所以在出行之时,已把将会发生的局势详解与王上。
所以相信此时王上已通过收回的二十二城征集到五万楚国大军,而巢邑三城的一万兵力,与上雍城的一万兵力,当然还有其它用处,现在还无需多言。
至于五万兵力去向,到时两位自然会清楚。
两位只需依在下之谋安排兵力既可。
而且刚才所言,是最坏的情形,未必会真的发生,我之所以有此安排,也是要保楚国无恙。
有最好的谋略,也要有最坏的打算。
叶公当于此三月之内调集北方四城兵四,其计五万人等,做好南下准备。”
王禅此时也有所隐瞒,毕竟战势未发生到如此情形,所以还是有所保留,可却也直接指挥着叶公的五万大军。
如此一来,叶公也是更加不解了,他手中若有自己的五万兵甲,那以至少在晋国来犯之时,能保得龙城三个月无恙,可依着王禅现在所说,做好南下准备,那么又用什么来抵挡晋国大军来犯。
而若龙城有失,北方四城必定不保,这让叶公脸上变得十分难堪,也是面带怒气。
既没有听出王禅准确的计谋,而还要听从王禅的指挥,心里也有些不舒服。
“我来时曾向王上讨得旨意,两位此时就可以看看,而且我手中之剑是王者之剑,见剑如见王上,可上斩楚国王族权贵,下斩百姓,两位纵然有疑,也不可有违,你们接王上旨意吧。”
王禅此时也不再给两人面子,此时在楚国的关键时刻,若是不能调动兵甲,那么他所有的谋算都只会是纸上空谈。
所以王禅也看出两人的疑惑,此时他不仅拿出一卷竹简递给叶公,而且还把手中之剑摆出,纵然是相知的朋友,王禅也是没有办法之举,必须完全控制北方四城的兵甲,这样才能保证他的谋算成功。
叶公与申公一听,两人也是连忙躬身接过旨意。
良久之后,两人看完楚王的旨意,这才对着王禅一揖道:“一切仅听左相大人调遣。”
“两位快些请坐,在下也是不得不出此下策,若不能调派北方四城之兵,在下为楚国所有谋算都不能实现。
至于巢邑三城,本有五万兵甲,为何只调一万,其中的考量自然是为白公胜反叛准备的。
之所以没有算入龙城守城之兵,那是因为白公胜这一万人,必然不会北上,而只会西进攻取楚都,这是白公胜的机会,在下此时也只能透露这么多了。
还还望两位理解。”
两人一听,也是似乎懂非懂,但既然楚王已经有了旨意,要让两人全力辅助王禅,一切以王禅为主,并且可以调动北方四城所有兵力,他们也不好再问。
而且凭对王禅的了解,王禅向来如此,再回想刚才王禅所说,有外因来引出内疾,那么王禅现如今所谋的所有势,就只为引出白公胜反叛。
若真的白公胜反叛,那么他凭着一万兵力,打着北上之名,却不会真的北上,而会攻入楚都,行反叛之行。
对于上雍城的那一万兵力,又当如何,其它兵力,又如何安排,他们都不敢再想,这其中还有什么谋算,也只有王禅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