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 198帝师进京

198帝师进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哎,陛下这是胡闹啊。

孔家之事,兹事体大,弄不好整个天下都会大乱。

不行我的进京劝陛下造作准备”高阳城中,孙承宗看到同僚送过来的报纸之后顿时大感不妙。

随后立刻命人备马进京。

孙承宗(1563-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人,是大明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

天启年间

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稳定了辽东,安置了百万辽东难民。

为大明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上,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可谓是满门忠烈。

就连后来的清朝皇帝也佩服其忠义,追谥孙承宗“忠定“。

知道孙承宗忠烈的朱由检,并没有忘记对方。

在剿灭建奴之后,多次赏赐孙承宗。崇祯2年,因为孙承宗平定辽东有功,朱由检加封孙承宗为定辽侯。

崇祯4年,因为孙承宗和自己意见不和,多次阻挠朱由检改革,

于是朱由检派人暗中弹劾孙承宗,随后孙承宗上书回家养老,朱由检在赏赐了大量的金银之后,同时做完表面工作之后便欣然同意。

崇祯5年,朱由检再次赏赐银币千枚。锦缎百匹,以示皇恩。

随后,孙承宗慢慢的淡出的朝堂。

孙承宗虽然淡出了朝堂,但是孙承宗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

在这个尊师重道的时代,孙承宗作为帝师,一旦公开反对朱由检的改革。

将极大的影响朱由检的改革。

所以开始的时候,高阳的报纸,根本没有写如何对待孔家。

为了避免百官找事,朱由检下令密卫悄悄的拦截送往高阳的所有信件。

但是千算万算,还是低估了敌人的决心。

不出暗中人所料,孙承宗一接到消息就很快的选择了离开。

不过朱由检也不是吃素的,早已料想到这样的结果,已经提前命令禁卫一旦孙承宗出高阳就立马前去护卫。

“定辽侯大人,我们在此等您很久了。”刚出高阳不过5里地,2旗全副武装的禁卫就拦住了孙承宗。

“让开,我有急事禀报陛下。”孙承宗有些不快的说道。

看到这些军队,孙承宗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心系大明之人,孙承宗不愿眼睁睁的看着大明陷入混乱。

“吾等奉旨护卫侯爷安全,侯爷要想进京,我们定不会阻拦。”

“哼我知道了,既然你们要护卫,可别故意拖慢脚步,不然耽误了大事,我定要到陛下那你参你们一本。”孙承宗威胁到。

“侯爷放心,我等只是为了护卫侯爷安全。定不会故意拖慢行程的。”

“1队前去查探路况,2队三队护卫侯爷安全。4队殿后。”

随着为首百户的一声令下,禁卫迅速分成4队,随后按照之前的分工,快速的分成了4队。

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白,没有一丝一毫的停顿。

“好精锐的士兵,如果大明有十万这样的精锐,周边弹丸小国岂敢不服!”

孙承宗可是久居战场之人,军队是否精锐,站着或许看的不准确。

但是一旦动起来,军队是否精锐那可是一眼就能看出了的。

静如桩。动如狼,行如风。再加上队列整齐,这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精锐啊。

“可惜,千军易得,精锐难求。要是陛下手中有十万这样的军队,别说是废了孔家,哪怕是直接把全天下的世家,豪强,地主,勋贵全都得罪了又如何!”

作为大明的帝师,孙承宗自然清楚陛下改革的决心。

科举加入数学,大明律等杂学,打断儒家的垄断这一点孙承宗也是赞同的。

毕竟四书五经虽为儒家经典,但是毕竟不能完全适应朝堂的发展。

朝廷的官员上任之前,还需要通过对应的培训。

如果是其他皇帝还好,一个备用官员等个十年八年的那是常态,慢慢培训就慢慢培训了。

但是对陛下这个眼里容不得人沙子的人来说,朝廷的新官一上来不能直接用就显得尴尬了。

崇祯元年,崇祯2年,崇祯3年,崇祯4年,这四年来,朝廷一反常态的举办了4场科举。看似是皇恩浩荡,实则是那些被陛下撸下来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

好在朱由检没有那么大的杀性,虽然年年都增加对贪官(恶官)的惩罚制度,但是并没有向太祖一样大规模的斩杀贪官。

不然死的可就不止1万人了。

现在陛下直接把贪官必杀列入大明律第一条,还不允许后世皇帝修改,可见陛下清除贪官态度之坚决。

按照陛下的说法是,死刑尚且不能止住贪污,从轻处理岂不是在鼓励贪污?

在陛下让自己离京的时候,孙承宗就知道陛下迟早会把贪官必死列入大明律,不过没有想到的是,陛下的动作这么快。

甚至还直接拿孔家杀猴敬鸡。

此举如果成功,那还好,一旦失败,陛下毕竟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孔家好清理,但是孔家的背后天下官员如何清理?

难道真的以为一个所谓的孔子托梦,就能解决。

先不说孔子托梦是真是假,那怕是真的又如何?

只要百官,文人不认为这是真的,那怕是真的,也是假的。

要知道,能当上官的可没有傻子。

难道他们看不出,陛下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肃清官场!

希望所有的官员都能做一个造福一方百姓的好官!

不!他们当然看的出来。

但是有几个官员是真心想做一个好官的?

大环境如此,其实一个所谓的快刀斩乱麻就能解决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

地方,中央,各个官员,世家,豪强,地主之间关系复杂无比,想要理清楚关系就不知道要废多大的劲。

你这快刀斩乱麻下去,乱麻没斩断,倒是会结怨多少人?

一个两个不可怕,全国的加起来,大明也得抖三抖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