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埋葬大清 > 第五百零四章 三辞三让

第五百零四章 三辞三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埋葬大清!

瞪了掉进钱眼的刘怀文一眼,朱皇帝才皱着眉头说道:“不对,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不够全面,倭国必然不止是因为天竺和奥斯曼那些仆从军而闹腾,背后说不定还有其他的事儿。”

柯志明微微一愣,躬身道:“启奏陛下,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就只有这些,微臣可不敢有丝毫隐瞒。”

朱皇帝摆了摆手,说道:“咱没说你有所隐瞒,也不是说在倭国那边儿的锦衣卫不够用心。”

挥手示意柯志明坐下后,朱皇帝才又接着说道:“倭国那边儿向来讲究什么万世一系,那些矮矬子们也是过惯了苦日子的,再加上德川家齐的手里掌握着倭国军队,所以,倭国轻易不会生乱,更不会有人生出什么劝进禅让的心思。”

曾诚捋着胡须接了一句:“那陛下的意思是,倭国此次生乱是因为别的事情?”

朱皇帝嗯了一声,对柯志明吩咐道:“传信给倭国那边,让他们把重心从德川家齐的身上转向光格贱仁还有那些劝进的人,看看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同时也要看看那些人为什么会想着劝进德川家齐。”

事情跟朱皇帝猜测的差不多。

倭国现在的添黄是光格添黄,是东山添黄的曾孙,闲院宫典仁亲王第六子,母亲为岩室磐代,原本好好的叫做师仁,后来不知道这哥们儿的脑袋是被门夹了还是被驴给踢了,反正是改名叫做兼仁了。

贱仁这哥们儿年幼时就寄养在圣护院宫忠誉入道亲王家,准备在长大以后成为圣护院住。

这意味着贱仁其实原本是没机会成为添黄的,但是巧就巧在贱仁他干爹兼老丈人后桃园添黄忽然挂掉,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当中的欣子内亲王,要是不找个过来接盘,这添黄的世系传承就得有绝嗣的风险。

于是乎,这事儿就应了那个谁说的名言:正想吃个铜锣烧,天上就掉下个粘豆包——贱仁这哥们儿白捡了一个还在襁褓当中的欣子内亲王当媳妇,顺带着还以后桃园添黄养子的身份继承了添黄之位,江湖人称光格添黄。

光格贱仁的人生其实很平静,基本上就跟他之前的历代添黄一样属于吉祥物的性质,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最大的作用也就在于传承添黄的世系。

光格贱仁虽然在倭国的历史上被描述为个性敦厚、热衷学问、多才多艺,但是贱仁并不以学问和敦厚出名,而是以倭国版大礼议之争而出名。

跟大明版的大礼议一样,大明的嘉靖皇帝一心想要给他亲爹争个皇帝的名份,光格贱仁也同样一门心思的想给他亲爹争个添黄的名号以示孝心。

嘉靖在跟大明朝的官老爷们争斗了三年之后成功的给他爹弄了个“奉安恭穆献皇帝”,给他娘弄了个“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顺带着也把杨廷和等一众官老爷们赶回老家。

而光格贱仁在跟倭国的江户幕府一来一往的沟通过后,最终却是以幕府同意增加典仁亲王一千石的待遇做为妥协,但在光格添黄有生之年终究无法给他新爹一个太上添黄的名份。

当然,按照倭国矮矬子们的一惯尿性,他们肯定会说光格贱仁是为了倭国才不得不妥协,但是光格添黄与幕府的请求与争论也显示出当时的倭国朝廷已有较为强势的一面,不能单纯的把光格贱仁看成是吉祥物。

至于说有了朱皇帝魔改之后的历史……

光格贱仁现在依旧是个吉祥物。

或者说,因为朱皇帝破天荒的玩起了劳工那一套,又征调了大量的倭奴从事监工和劳工招募,以致于倭国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光格贱仁现在连当吉祥物都当的很危险。

然而最不爽光格贱仁的,却是那些被光格贱仁和德川家齐安排到大明留学的遣明使——按照常理来说,光格贱仁和德川家齐就算再怎么傻也不可能安排看他们不顺的人手去留学,要安排也肯定会安排他们的心腹以保证他们对倭国的控制,而且大明也没有特意针对那些倭国的留学生,那些倭国所谓的遣明使原本也不应该对光格贱仁不爽才对。

问题恰好就出在大明没有特意针对那些倭国的遣明使上面。

众所周知,中原堂口的百姓很少会拿自个儿身上的血脉来说事儿,毕竟是几千年的传承,谁家祖上还没出个皇帝或者名人啥的?可能姓王的刚站出来说自家五姓七望的辉煌历史,姓武的就会站出来说一句是我家祖上让你们成为历史的。

可是倭国就不一样了,别瞧倭国那个破地方不怎么样儿,但是穷讲究的规矩却是一点儿也不少,像是某些井上、渡边、松下之类的倒还好一些,毕竟也算是有名有姓了,而某些像黑夫、黑田之类的就属于低人一等的贱民。

这种通过姓氏来划分高低贵贱的行为在倭国也可以算是遗毒无穷,直到光格贱仁和德川家齐各自派遣了一大堆的遣明使来大明留学,也依旧无法避免这种情况。

唯一不同的是德川家齐因为是江户幕府的话事人,实际上掌握着倭国,所以靠向德川家齐的那些留学生也大都是等级比较高的贵族,而光格贱仁因为虚有其名却无其实的原因,靠向光格贱仁的就大多是些低等贵族乃至于平民。

于是乎,就在大明好不容易拿出了宗主国的姿态,没有正大光明的把这些遣明使当成狗一样使唤的情况下,这些遣明使之间反而先乱起来了!

贵族遣明使之间互相看着不顺眼,贵族和平民遣明使之间互相看不顺眼,甚至于平民和平民遣明使之间也他娘的互相看着不顺眼!

在大明的时候还好一些,毕竟大明的官府不会惯着那些矮矬子,抓到敢殴斗或者闹事儿的就是一顿好打,打完了还得再关几天,情节严重的可能就直接遣返了。

但是在回到倭国之后,那些遣明使之间的矛盾就彻底爆发了!

我在大明不敢闹事儿,我还不敢在倭国闹事儿?

比较凑巧的是,偏向于德川家齐的那些遣明使原本在倭国的生活就算不错,回到倭国之后更是会受到德川家齐以及各自家族的重用,因此回到倭国的遣明使也是德川家齐派系的为主。

而光格贱仁一系的遣明使却大多出身低微,早先一些回去的遣明使不仅被德川家齐排斥,就连各自背后的家族也因为德川家齐的原因而不敢重用他们。

好死不死的是光格贱仁这个人形图章却在这个时候玩了一波骚操作——光格贱仁大力提拔了那些出身比较好的光格系遣明使,对于出身低微的光格系遣明使不能说是视而不见吧,但是也没给他们应有的待遇,起码跟那些出身比较高的遣明使们比起来是多有不如。

这就让那些出身低微的遣明使们很是不爽。

倭国的添黄现如今已经降格成了天王,从江湖地位上来说就等于大明皇帝的儿子级别,这个没错吧?

倭国的平民在大明的地位低于大明百姓,跟法兰西人的地位差不了太多,但是远强于其他那些蛮子国家的平民,这个也没错吧?

所以,你丫一个连儿子级都不如的倭国添黄,你踏马有什么资格不拿俺们这些遣明使当一回事儿?

大明爸爸家里都不咋讲究的出身即地位,你区区一个倭国倒还当回事儿了?

然后,大量不爽的遣明使就开始琢磨着该怎么改变倭国。

众所周知,想要改变倭国,最好的办法并不是从添黄那里开始改变,而是从幕府将军那里开始改变——添黄只不过是个人形图章,说话的力度还不如放屁,反倒是幕府将军掌握着倭国实权,说话很有力度。

而且光格贱仁添黄并不是特别亲近大明,这些年也没听说大明皇帝给他赏赐过什么东西,也没听说他主动去大明朝觐,而幕府将军德川家齐却已经朝觐过很多次,得到的赏赐也不少。

这说明了什么?

这不仅说明德川家齐远比光格贱仁更得大明皇帝的欢心,同时也更加说明了德川家齐是仰慕大明的——而这也就意味着德川家齐有可能会全面向大明学习,彻底打破倭国的门户之见。

更加要命的是,大明从倭国抽调的那些监工还有仆从军们是实打实拿到了高薪的——这些人赚的是大明龙元宝钞,只要能攒下钱,就能在倭国过上不错的日子,然而添黄在中间截流一道,幕府又截流一道,剩下再到各个大名或者官老爷们又会再截流一道,最后落到那些监工和仆从军中手的龙元宝钞反而少了许多!

这就让那些监工和仆从军们也很是不满。

恰好德川家齐又让人把黑锅扣到了光格贱仁的头上……所以,倭国这次的乱局根本就不是因为什么监工、仆从军赚到的工钱更高,而是倭国那些矮矬子们已经对现状极度不满。

……

德川家齐傻傻的跪坐在榻榻米上,望向眼前一众留学生的目光中满是疑惑。

偏向于德川家齐的留学生大多都是老牌的贵族出身,他们还没有闹腾着要劝本将军夺位登基,你们这些跟平民差不多的遣明使就要折腾起来了?

但是不管德川家齐再怎么疑惑,都改变不了一众遣明使在劝进的现实。

渡边七右卫门苦口婆心的劝道:“大明所有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拥有进入学堂读书的权利,大明的百姓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远胜我倭国百倍、万倍,这是为什么?”

说完之后,渡边七右卫门却根本不等德川家齐回答,就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因为大明皇帝经历过民间疾苦,他知道大明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他知道百姓需要什么。”

“可是倭国的添黄知道什么?他知道个锤子!”

“自幼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不识民间疾苦,不思进取,这样儿的人怎么能够做倭国的添黄呢?”

“如果大将军想要倭国富强,如果大将军想要倭国百姓生活富足,那就请大将军进倭国添黄位!”

“大将军既得倭国添黄位,则倭国上下必可一心围绕在大将军身侧!”

“……”

渡边七右卫门的嘴巴一张一翕,一番话直说的德川家齐瞠目结舌。

德川家齐很想问问渡边七右卫门,你个王八犊子到底知不知道倭国以前是什么鸟样儿?知不知道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南北朝?

彼汝娘之的,当初足利义满好不容易才把倭国南北朝并回一块儿,只要本将军一夺位登基,那倭国岂不是又要陷入南北朝的局面?

德川家齐微微皱眉,沉声道:“此事休得再提,若是再有下次,定斩不饶!”

说完之后,德川家齐就径直起身离开了屋子,撇下一众遣明使在屋子里大眼瞪小眼儿。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后,渡边右卫门才沉声道:“诸君,大将军唯恐倭国生乱,故而不应我等之请,然则大将军却忘了,倭国纵然生乱也不过是一时之痛,可是若不加以改变,恐怕早晚都有病入膏肓的那一天,到时又该如何?须知倭国之疾已在肌肤,欲除陈疴,必先去其烂肉方可!”

渡边右卫门的话音落下后,刚刚还有些垂头丧气的一众遣明使顿时又满血复活,纷纷叫嚷着要再劝德川家齐进倭国添黄位。

然而渡边右卫门却高深莫测的说了一句:“诸君怕不是忘了三辞三让的典故?”

站在渡边右卫门身边的松下一晚闻方却是一愣,问道:“三辞三让?如今大将军已然可以算做一辞,我们再劝两遍倒也不难,可是这让……”

渡边右卫门嘿的笑了一声,摇头道:“不错,就是三辞三让——所谓三辞,是指大将军再三推辞,而三让却不是说我等三次进劝,而是……”

松下一晚皱眉道:“他又如何甘心三让?”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