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村子不富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1984,差点被学校开除!
据赵宏图所知,好像是当初苏燕华嫁过来后,因为一直没有生男娃,被赵奶奶不待见,经常在她面前指桑骂槐,说的话很难听。
苏燕华长得不赖,又有正式工作的,走到哪里不是好话相迎,哪里受过这种气啊。
久而久之,婆媳两个人关系闹的很僵。
赵长青是老革命出身,按理来说,也是一条硬汉。
只是在家中,耳根子极软,什么事都让着赵奶奶。赵奶奶和苏燕华之间关系不怎么好,他自然也对这个儿媳妇有点不待见。
在这种情况下,最开始那几年,苏燕华拜年都不愿意回来。
可自从她后面生了赵宏图后,扬眉吐气了,虽然还是不愿意回来过年,但是却回来拜年了。
小孩进门就是磕头,在大人们的推三阻四中收下一份压岁钱。
赵宏图还没结婚,也没免掉磕头的命运,当然,也有压岁钱,共收到了四毛钱。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
饺子都是大年三十就包好的,今天其实也没啥事。
赵家人没啥事,就围绕在升起的火堆旁,开开心心的烤火,拉拉家常,增进感情,其乐融融。
接下来,就是苏燕华炫耀自己孩子的高光时刻。
赵宏图这段时间也习惯了苏燕华的风格,愿意炫耀就炫耀吧,开心就好。
“小四,这次回来,多住几天吧?”赵长青有一年没看到自己最满意的孙子,想多留他几天。
赵爷爷和赵奶奶虽然和苏燕华不太对付,但是,对赵宏图却是极好的。
赵宏图看向苏燕华,他能不能留在爷爷家过夜,往年都是由她做主。
不知道是因为这次赵奶奶没有挑刺还是怎么回事,苏燕华态度也好很多。“看我干啥,你想留下住几天就住几天呗,反正离开学还早。再说,离家也就二十多分钟,想回去也就一脚的功夫。”
要是搁前几年,赵奶奶慈祥的态度维持不了多久,就要指挥苏燕华干这干那,嘴里还不断的絮絮叨叨。
可苏燕华根本就不吃这一套,稍微干一点活,就出门,去村里闲逛去,不到饭点是不回来的。
回来后,吃饭的时候,满是火药味,比院子里放的鞭炮的火药味都要重。
赵宏图自然也是不能留在赵爷爷家过夜的。
吃完饭稍微休息下,就必须得走。
但是,这次,完全不一样了。吃完饭后,他们两口子是回县里了,赵宏图留下来住几晚。
他也跟着赵家老少,一块到村子口送了一下他们两口子。
赵一俊在县城当高中老师,苏燕华是县食品厂会计,两个人都是吃国家粮的,在村子里还是有些地位。
加上他们两口子,对村里的人也是出手比较大方,谁家有个三长两短,急着用钱,求到门上来,他们也多多少少会借一点。
村子里、亲戚中,受过他们两口子恩惠的不知道有多少,现在还欠着他们钱的也很多,口碑自然是极好的。
连带着赵宏图在村里,都极受待见。
送完赵一俊和苏燕华,赵宏图在村子里闲溜达,走到哪里,都有人想请他吃饭。
赵宏图也是一一道谢后委婉拒绝,也不好意思去别人家吃饭。
这时候,一般人家,过年准备的馍馍,上面是白面,下面是黄面的。
万一他上门了,别人家过年期间准备的好吃的,都得到他的肚子里去了。
在村里晃了一圈,发现大部分人大人穿的还是穿着缝缝补补洗的褪色的旧衣服,灰色的居多。小孩子倒是有不少穿新衣服的。
“爷爷,我怎么看村子里也不富裕啊。”赵宏图回到家中,和赵长青唠嗑。
“这几年已经很好了,分产到户后,家家户户至少能吃饱饭了。以前,大多数人过年期间,都吃不上白面,等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家里都揭不开锅,活不下去。”赵长青对目前的现状很满意。
他是村长,村里富裕了,他很自豪。
其实东赵村在他的领导下,还算比较富裕的,当初大队的时候,一个工,也能有五毛钱,一个月下来,也能十多块,一年有一百多块。
相比有些村,一个工才一两毛,相对来说算很不错的了。
可每年还是有很多人家,一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得忍饥挨饿,每年的春天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他生怕一觉醒来就听见村子里有饿死的人。
后来,从他儿子赵一俊口中听说,报纸上登了,南方有地方开始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还很不错。
他第一时间就在村里偷偷摸摸的搞起来。
赵长青虽然在家听老婆的,性子软,在村里却很有威信,干什么都很有魄力。
他召集大队所有社员,在大会上说道,“我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在南方已经有地方把土地分给村民,每年种地的收成,除了上交集体的,那就全部都是个人的,还给这种制度起了个名字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他们这么搞了以后,村里人能穿着暖和的新衣服,吃的圆溜溜的肚子。
于是我日日夜夜都在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每天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就想着,我们能不能也这么搞,让村子里的人都富裕起来。
我想了很久,想到了家里冬天的时候,家里都只有一件棉袄过冬,想到了春天的时候,很多家里都没吃的,想到了很多小孩那么大了,都没地方上学。
我决定干了,就算有事,我也干了。
有事我赵长青扛,杀头枪毙,我认了。”
村里要分地了,对农民来说,地就是天,地就是命根子。哪有人会不同意。
再加他向来处事公道,在村子里说话就是一言九鼎,这事比他想象中要顺利地多。
他组织所有社员,秘密的签了一份合同,一是谁也不能说出来,杀头都不能让上级知道。二是一定要把承包田搞成不能让人找出毛病。三是按合同办事,年底一定要兑现。
这在临河市都是头一份。
主动和被动那是两个概念,还真别说,分产到户后,大家的积极性立马高起来,同样面积的土地,就是能产出更多粮食。
当年大队粮食产量达到了61.5万公斤,人均277公斤,在公社名列第一。
大家的肚子,也都能填饱了。
东赵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子里富裕了,村里的青年都受欢迎了,外村的姑娘都愿意嫁过来。
可现在听自己的宝贝孙子竟然还说村子不富裕,这让老头子有点不开心了。
这不是否定了他最大的功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