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人在大明有事烧纸 > 第48章 释奴令

第48章 释奴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人在大明有事烧纸!

刘建基来信说张懋爵到了亳州,催促公会出兵去救援开封。王端并不愿意过早的与李自成发生冲突,让刘建基找借口敷衍过去。

自从占据亳州,破袁时中、老寇准以来,保安军兵力已经扩张到一万五千人,火药也达到了月产万斤,其中颗粒火药的生产线已经增加到十条,每月产量达到了三千斤。

随着兵数的增加,一些问题暴露出来。新增士兵的战斗力和忠诚度不如原先的纸人,将他们混编,王端担心战斗力下降,将他们分开,又担心他们叛变。

问题并非不能解决,用思想教育和分田地可以提高新附兵的战斗力,但现在思想教育跟不上。

王端不由皱紧了眉头,看来是时候分建甲乙两种营制,甲种营由纸人组成,配上新附兵为杂役。乙种营则由纸人为军官和主力核心,顺便负责教导新附兵。甲种营以火器为主,乙种营先使用冷兵器。

他设想中的甲种营担任军队主力,乙种营作为辅助。甲种营正面强敌,乙种营对付土贼土豪,并做守备部队。

第二天一早,王端来到公会办公厅,将黑牛找来,先是问他是否愿意娶铃铛为妻。

黑牛跪道:“全听少爷吩咐,只要是少爷赐下的,黑牛都愿意要。”

王端有些不安,将黑牛扶起来说道:“以后不要动不动就下跪了,你现在是大将,不再是我的奴仆了。”

黑牛听后反而大惊,哭道:“是不是黑牛做错了事,惹少爷生气了?”

“不是不是,我已经决定释放所有奴仆为自由人,以后我的治下不会再有奴仆、奴隶,所有人一律平等。”

等大家都到齐了,王端说道:“今天商量三件大事,第一是重组军队,第二是释放奴隶,第三是将总部迁往无咎泽。”

众人面面相觑,叶明申拱手道:“会主为何将总部南迁?”

王端摆摆手,“那是第三件事!先说第一件事。”

黑牛立即说道:“按照会主的筹划,将保安军分为甲乙两种营制,卑职认为可行。我军目前的主要敌手可分为两类,一是土贼土豪,二是流贼。土贼弱,流贼强。我军当以乙种营守地方、攻土贼;以甲种营抗流贼,扩张疆土。”

显然在座的并不太上心营制一事,只有军校训导黄甲关心,他说道:“此事甚好。如今新铳米涅枪搭配颗粒火药使用,射程可达两百多步,完胜弓弩骑射。而且三段击配刺刀足以应对骑兵强敌,没有必要再搭配长矛手了。可惜我军火器仍旧不足,分建营制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王端问道:“军官呢?”

黄甲回答说:“军校已经选出一百五十人为一期生,培训三个月后下放到军队做军官。”

“那就等军校生毕业后再改编吧。”王端无奈道。

第二件事就是释放奴仆。

在座的出身都不高,除了王端基本都没有奴仆,但也不是全都没有,程芳有一对老奴夫妇,农业堂主陆长富也有几个家奴,没有参加会议的陆宁家中奴仆最多。

叶明申说道:“按太祖定下的明律,庶民是不允许养奴婢的,只有勋贵、官僚之家才允许养家奴,且人数受限,最多的三公也不过二十人。后来法令松弛,缙绅之家普遍蓄奴,多的往往成百上千,官吏不敢问。”

朱守新接着说道:“为了规避发令,民间有收养义男义女的,都是变相的养奴。一些人借收养为名,实则买良为奴。如此便有男主将义女收为小妾,义女反呼丈夫为爹爹的,实大背伦常!”

叶明申和朱守新都是小户人家,说话也非常坦然,但陆长富却吓得浑身冷汗。

王端环顾,将众人神色收入眼中,慢慢说道:“为什么要释放奴仆,并不是我王某人发了善心,而是我坚信人人生而平等。”

众人无语,只有陆长富擦除额头汗水,忐忑回答:“是是,卑职回去后就施行会主的政令,将家中的奴……仆人一律放良。”

“陆堂主请坐,这不是针对你,也不是针对任何人,而是针对的封建制度。为什么要反对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因为他已经阻碍了经济发展,咱们要想变得更大更强就必须解放奴隶,将他们变成自由民。”

王端没有解释奴隶为什么会阻碍经济发展,也没有阐述自由民为什么有利经济发展,这些本不是他擅长的。

《释奴令》发布下去,王端率先释放了自己的奴仆,程芳和陆长富紧随其后,法令迅速在旗山水寨中普及开。

为了解决富人家中的佣工问题,公会又发布了《雇佣令》。规定了雇主和佣工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雇佣关系是劳资关系,雇主需要按月支付佣工劳务费,不得拖欠,也不得压钱超过半个月。同时也规定了工伤需要赔偿、雇主故意伤害佣工等同犯罪,雇主在封建制度下享有的特权被废除。

王端在总部南迁一事上遇到了阻力,主要是因为以他为首的这个集团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陆宁、程芳、叶明申这些人对王端的追求只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王端本人也没有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要逐鹿天下还是割据一方?

王端很谨慎,因为他不敢完全相信眼前这些人,在前景不明朗时,很难有人冒杀头的风险去追随他造反!

王端解释道:无咎泽易守难攻,而且岛屿面积远大于旗山水寨,可以容纳更多人。

他心里明白,有些话还不到明说的时候,说晚了不好凝聚人心,但说早了会吓跑更多的人!

南迁的计划要逐步实施,先迁徙两千军队,再派人去建造住宅和修筑新堡,然后才是迁徙公会总部。

释奴令传送到亳州,刘建基不敢下发,因为公会不是政府,而亳州代知州是张懋爵,现在城中事务都必须通告给张懋爵。他写信给王端解释一番,请求指示该如何应对张懋爵。

随从传令兵一起来的还有一人,王端好奇的看了他一眼,将手中的拜帖放下。

“你就是商丘知县梁以章?”

梁以章拱手道:“昨日的商丘知县已死,今日在会主面前的是梁再兴。”

自从商丘城破,梁以章妻女自杀,只有他一人逃出归德府。本来历史上的梁以章逃到了淮安,求救于淮扬巡抚史可法,接过史可法将他下狱。历史上史可法上书崇祯,梁以章被押解赴京,最后被释放,然后在河北投入军营继续杀贼,直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梁以章这个人还是有些能力和胆色的。在做商丘知县时他就不避强权。话说有一个江湖盗贼杀人后藏匿在某士绅家中为奴仆,梁以章知道了,趁士绅带着盗贼出门之际,当街将盗贼抓住杀了。李自成攻归德府城商丘时,梁以章从守城到巷战一直是身先士卒,却不知为何在最后没有战死而是随难民一起逃出城外了?

“梁大人为什么愿意投效我旗山公会?”

梁再兴从容道:“在下读了会主的《尊重生命》一文,又从商人赵贤处听说了会主在旗山宣扬的公共秩序的核心宗旨是为百姓服务,以增加农工生产为手法来实现核心宗旨,以及最近的释奴令,所以在下便求着赵贤代为引荐。”

王端好奇道:“梁大人……”

“不敢,会主莫要羞杀在下了,文臣有守土之责,城陷而官死,在下不仅畏死逃走,还……”

“好吧,梁先生就说说你的理解吧。”

“在下也多有疑惑,便在会主面前先说出自己的一点浅见,再请会主答疑。在下理解会主所求的治世之道是通过增加生产来实现百姓的丰衣足食,而后仓廪足而知礼节,如此则可以天下大治,此本合古贤之道。在下说的可对?”

王端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王端的观念是:一切问题都根植与经济问题。

梁再兴又道,“只是还有一点在下百思不得其解,释奴令说人人生而平等,这话是从何说起?”

王端是在《社会契约论》上看到的,但不能直说出来,就想起一个观点,便问道:“先生认为德的根本是什么?”

“朱子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可知理是德之根本。天即理,循天理即为德。”

王端初听觉得有道理,再一想就觉得不对了。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唯心主义!

“我觉得先生说的有点问题,朱子是把人心当做天理了,是用人性推导出天理了,对不对?”

“是极。朱子言道万物之心,便如天地之心。天下人之心,便如圣人之心。所以圣人之心就是天理,圣人之行便是德行!”

王端差点没气死,这句“圣人之心就是天理”应该是他说才对,他还指望着用这句话来反驳哩!

他决定直接上论点,“我不认同这句话。天理是天理,人心是人心,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天地万物确实有他自己的运行规律,我称之为物理学。但人心、道德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我称之为伦理学。什么‘天之心就是人之心’之类的都是唯心思想,伦理学和物理学没有那种类比。正确的思想是天地万物的生灭演化遵循物理学,人类的生活遵循伦理学。道德的根本不是天理而是人理,伦理学本就是人际关系学说,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我要说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人人平等,平等是德之根本!”

梁再兴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青年人,反复回味他说的话,如果将天道和人理剥离开,理学就失去了立论的根本,那么道德的根本也就崩塌了。

“会主的思想是以平等为道德的根本,所以才要释奴?”

“对了。”王端说道,“一种思想是否正确是有一套检验标准的,那种思想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思想,就是正确思想,这就是实证主义!”

梁再兴站在王端的角度思考,“如果按照会主的思想,怎么用物理学解释宇宙万物呢?”

接下来王端从大爆炸想到万有引力,又从风雨雷电想到原子弹!——这都是他脑子里想的,可惜不能说出来!

“物理嘛,就是万物的运行规律,这个只能靠观察研究。比如地球是圆的,太阳是个大火球,地球绕着太阳转之类的,这些都可以通过科学的观察来得到结论。”

“地球是圆的,在下也曾听西洋神父说过,其他的闻所未闻,会主是怎么知道的?”

“我也是通过学习……通过我老师告诉我的,只是我不懂天体物理学,如果有人会观察星星运行轨道,我可以告诉他怎么计算地球和太阳轨道。”

梁再兴半信半疑,又问道,“会主认为平等是道德的根本,如果此说大行天下,岂不是再没有君臣父子之别了?”

“伦理学就是人际关系的学说之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就是人际关系吗?一个社会生活群体中,难道存在着两种道德体系吗,君父一个道德,臣子一个道德?那样的话道德就是虚无的,所以只能有一种道德体系,这个道德体系要想约束所有人就必须是人人平等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法律,一个人杀人被判死刑,一个人因为某个身份而可以免除死刑,那么法律就不再公平,也就不会让人真心悦服。在不平等社会中,不同阶层中并不存在诚心,也就无所谓道德法律了。”

梁再兴大约是听懂了,但又听不懂。就好比他知道玻璃杯是玻璃杯了,但还是不明白玻璃是怎么来的。

王端说的口干舌燥,心里却有一泻千里的快意,就让梁再兴回去好好想想他说的话,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信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