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镇辽侯回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最后一个军阀!
大明天启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宜入宅,忌祭祀。
李元的车架仪仗已经到了顺天府,京城西北的石景山地界。
“主母和府中家眷到哪里了?”
路边歇息片刻,李元坐在凉亭,望着远处的石景山,若有所思,看起来并没有被皇上的做法刺激到。
“探报消息,现在已经过了山海关,按照路程,三天之后到京,”薛勇站在其身后:“已经派了三队人马,在路上暗中一路保护,安全无虞。”
十天之前,李元接到司里监魏忠贤的消息,说是皇上旨意让接李元家眷入京,当时就往辽东去信,让曹文诏和猎户卫加派人手,一路保护,与此同时,谍影卫也出动人手,在宁远,山海关,顺天府一路按察人手,实时给李元汇报消息。
看起来皇上真的准备要将李元势力削减,至少李元本人要在京城之中,不能轻易离开皇上和内阁诸人的视线。
歇息半晌,李元拍了拍衣袖,从凉亭座椅上站了起来:“进京吧,京城有很多人翘首以待啊!”
————
京城,皇宫内院。
皇后张嫣坐在暖阁之中,脚边的暖绒皮质毯子一直延伸到殿外,虽然已经是四月份,但是春寒料峭,皇后又有身孕,阁内依然烧着暖炉。
怀胎七月,身子已经和孕期的妇人一般,不论走到哪里都需要丫鬟宫女伺候搀扶。
不知为什么,皇后这几日总是心神不宁,找宫内那些个嫔妃说说闲话,又有皇后的身份端着,不便过于亲近,心情难免低落。
“听说这几日镇辽侯就要回京了?”不知怎么的,皇后突然想起边关战事,便放下手里的锦织,抬头看向雅丽齐。
在皇后眼里,这位内宫的女侍,偏是能够揣摩人心意,和雅丽齐聊天说笑,总是放松不少。
“奴婢听说镇辽侯今天就回京了,”雅丽齐站在皇后身旁,一脸的温顺笑意。
李元的处境有些微妙,在朝廷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后宫之中,虽然明令禁止干政,但是闲谈聊天,总会聊到一些。
“不知道皇上在想什么......好好的边关功臣,将其处境弄得如此尴尬,惹得京城沸沸扬扬,都在议论此事,皇上得处境不是更加被动吗!”皇后秀眉微蹙,满眼得愁绪:“要动手,也不差这一点时间啊!”
皇上的确有点操之过急了,如果等上几年,让李元得功绩被时间抹平一些,在人心里沉淀一些,那么到时候再动手减削李元的形象和地位,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何必急于一时,弄得天下议论纷纷。
雅丽齐立于一旁,并不开口说话,她的身份不便于评论此事。
皇后也只是觉得无聊闲谈一两句,并不需要人接话,只是在自顾自地说着。
“内阁那些老臣,总是盯着眼前的利益,一听皇上要武将动手,便磨刀霍霍,恨不得立刻搭台递刀,”皇后张嫣虽然出身农家,但是喜好读书,对于嘉靖万历年间的徐阶、张居正推崇备至。
虽是女子,但是皇后的见识好似比朱由校更广博些。
摸了摸自己的小腹位置,皇后的脸上带了一丝母性光辉和女性特有的温婉:“本宫一定给皇儿找一个好老师。”
“圣上驾临坤宁宫!”正说着,宫外传来皇上驾到的声音。
不多时,满脸笑意的朱由校进了暖阁。
“妾身拜见陛下!”皇后身怀六甲,在雅丽齐和其他宫女的伺候下就要站起身子。
“皇后不必多礼,”朱由校上前两步,将皇后扶到铺就了绵软垫子的宽椅上:“皇后身子贵重,可不要累坏了!”
魏忠贤在一旁也陪着笑脸:“早间太医还说,皇后娘娘身子康健,定能生出一个健康的皇子来!”
按照规矩,皇上和皇妃说话,哪里轮得到一个太监插嘴的,但是朱由校看起来毫不在意,魏忠贤也是驾轻就熟,并无避讳。
自从雅丽齐到来,皇后对于魏忠贤的态度并不似以前那般嫌恶,但也远远谈不上顺眼。
“等到皇儿顺利降世,朕也算是对大明列祖列宗有所交代了!”朱由校站起身子,说话的语气也变得硬朗和欢欣。
“在圣上的手中,登位不及四年,平定辽东,逐建奴于草原;灭乱民于陕甘,安抚西北;扫平漠北蒙古,守御宣府、太原!又在两广,江浙顺利开盐商税,充盈财源,现在朝廷安定,四方安稳,大明社稷江山永固!有皇上一代圣君,乃是万民之福!吾等奴才之福啊!”
魏忠贤的马屁向来能拍到朱由校的心坎里去,听了魏忠贤的奉承之语,更是心情舒坦。
“不错,”朱由校转了两下身子,做到皇后身边:“朕还要为吾皇儿奠定这盛世根基!挑选能臣武将......谋万世之福啊!”
“皇上心中的治世能臣都有谁啊?”皇后轻启朱唇,一双美目灼灼地看着朱由校。
“今年秋闱,当是一次大考,”朱由校面带神秘之色,摆摆手:“朕要利用这次机会,网罗天下人才!”
说起来,这将是朱由校登基以来,第一次会试。
“朝中有无能入陛下法眼之人?”皇后明显不满意朱由校的回答,再次追问到。
听了皇后的话,朱由校好似明白了什么,神色倏尔转冷:“朝中之事,皇后没有必要操心,至于谁能担当什么责任和职位,朕心中自有计较!”
朱由校此次整治朝廷人事,已经引起了大范围的议论,甚至是南京诸部也上奏进言此事,但是朱由校心中已有定论,不会再做更易。
世人说他是过河拆桥也好,鸟尽弓藏也罢。
朱由校觉得,武将的权柄确实有些大了!
毛文龙的事情已经给了其一次深刻的提醒,李元私自派兵去太原府,更是让朱由校警惕起来。
天下文官虽众,但都是耍笔杆子的,朱由校看不顺眼,可以利用魏忠贤和锦衣卫这个白手套将其整治一番,坏名声也落不到自己头上,自有魏忠贤替自己担着,任何民生大策出了问题,也自有朝廷内阁替自己承担骂名。
但是武将不同......以往朱由校并未认识到这个问题,甚至在辽东平定之后还认为武将应该重用以压制文官集团,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宣府事毕,让朱由校的认识更深一步:武官必须遏制!
李元之势力......必须得到大幅度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