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皇后她总沉迷于事业 > 第19章 打井

第19章 打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后她总沉迷于事业!

“这边刚浇了水,有些湿滑,您俩慢点走。”

午休之后,卫曦带着她爹和她娘,也没让下人跟着,去了田间地头。

四下里没有人,卫彦索性蹲在田埂上,一脸稀奇地看着油纸窟窿里冒出头的稻苗,“这就是那胭脂米种子长出来的苗苗?”

傅玉衡轻哼了一声,“没错,你闺女厉害吧?”

卫彦连连点头,“厉害厉害,曦儿比爹爹还厉害。”

傅玉衡弯了弯唇,“知道就好。”

被夸的卫曦:“······”

你们开心就好。

在田埂上闲绕了一圈,卫彦适才问道:“曦儿想跟爹爹商量什么事情?”

“爹,娘,”卫曦脚下一转,“你们跟我来。”

这个时辰天不算热,除了卫曦圈出来的那二十亩田地,田庄范围内的其他地里,佃农们都在辛勤劳作着。

出了围栏,看了一会后,卫彦终于看出不对来了。

“他们用来翻地的那木头架子,怎么翻得这般块,还翻得那么深?”

“这就是女儿要跟爹爹您商量的事情。”

有人看见他们了,正犹豫着要不要上来来行礼,卫曦挥了挥手,示意不必行礼后接着道,“这种农具叫做犁,用作翻地之用,那边还有排耙,是用来把田间的大土块打散。除此之外,还有用于浇水,播种,收割的农具。”

不等卫曦说完,卫彦已经迫不及待问道:“那些农具都在哪?”

身为一郡之守,卫彦想得自然要比一般人更加深远。

这种又快又好用的农具出现,造福的无疑是全天下的农人们。

而等到看过所有农具展现出来的效果后,卫彦对这一点更加深信不疑了。

突然想到什么,他猛地扭头看向正吩咐下人把农具放回原处的卫曦,颤抖着嗓音问道:“曦儿,这些农具,可都是你想出来的?”

面对自己这对爹娘,卫曦从没有想过隐瞒,直接点了点头,“是我画的。爹,农具上用到的铁器,是姐姐带我找的吴家打铁铺打造的,其余零件冯老和他老人家的徒弟们都会做,图纸也在冯老那里。不过您打算如何利用这些农具,女儿就不过问了。”

卫曦会这么说,是因为她相信,她这位能把百姓时刻放在心上的爹爹,所做也一定不会让她失望。

本来决定明早再回去的卫彦傍晚时候就一脸恍惚地回了府。

回府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来了打铁的老吴小吴和冯老。

第二天一早,熬到一整夜依旧精神抖擞的卫郡守在府门口送走了押送着三辆马车离开的二百卫家府兵,一起送走的还有一封给他大哥的亲笔书信和一封呈给皇上的奏折。

马车上,是连夜赶制出来的卫曦所画图纸上全部类型的农具。

看着车辆缓缓走远,卫彦深吸一口气。

圣上近些年越发糊涂,但愿这些东西,真的能发挥出他想要看到的作用吧!

用过了早饭,他又带着老吴和冯老去了司农署。

整个大雍他管不了,但在这涿亭郡的一亩三分地里,他能做的还有很多。

**

在稻苗全都长到两到三寸长的时候,差不多也到了最热的时候。

河里的水也越发少了。

以前还能到膝盖往上一点,现在只能到小腿,且可以明显看出水位一天比一天下降,裸露出来的河床也越来越多。

同时也多了不少渴死的小鱼小虾,每天都有田庄和附近佃户家的小孩子跑到里面捡鱼虾。

大人们也人没去管,左右淹不到,捡回来的那些刚死的小鱼小虾,也能给饭桌上添一点油水。

卫曦坐在田埂上,小七在后面给她撑着伞,两人听着河中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欢呼声,默默看着前头愈发干裂的土地。

卫曦心下叹了口气。

她还是低估了这场干旱的程度。

“二小姐,日头越发毒了,咱们还是回去吧。”

卫曦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沾着的泥土,又看了一眼不远处匆匆从井里打水浇地,来来回回好似感觉不到头顶日头的佃农们,“回去。”

院子正堂里摆了冰块,一进去便能感觉到一股凉意袭来。

洗了头脸坐下,手里又被塞了一块冰凉的甜瓜,卫曦方才感觉自己被烤得有些晕乎的脑袋又恢复了运转。

傅玉衡看着小女儿通红的小脸,心疼坏了,亲自拿了扇子扇着,“以后可不许正午头上出去了。”

卫曦乖乖点头,吃了甜瓜后又让小七拿出来她那本《胭脂稻的种植观察笔记》。

她自己想的名字。

本子上已经记了三分之一。

卫曦慢悠悠翻了一遍,手点了点上面的字,“该插秧了。”

但胭脂稻虽然可以以旱稻的方式栽种,却也并非不用浇水就能成活并茁壮成长。

二十亩,浇水就是一个大问题。

田庄里有两处水井,一处是给人用的,一处是给养的鸡鸭马匹牛羊用的。

佃农们居住的地方也有一处水井,是他们所有用水的来源。

河中无水,水井不够,那就只能,打井了。

想到就做。

午休后,卫曦便叫来了福田和福贵。

打井需要先勘探哪里有水源,还要找经验丰富的打井人。

这个任务卫曦就交给他们两个去打听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快。

不过两人也不负所望,大概是这些天里被卫曦给敦促惯了,第三天,两人就各带着一队专业打井的队伍回来了。

这个时节正是打井队供不应求的时候,能一下子找到两队,也已经相当不容易。

人一来,经过了短暂的休息后,便忙开了。

先是勘探地下水源,再找打井点,找准后即刻开始打井。

银钱给够,又是管吃管住,再加上做工的是卫郡守家田庄的名头,两个打井队自是尽心尽力。

这边打着井,另一边也没闲着。

用了五天时间,二十亩田地顺利插上了秧,同时特意选在田地附近的水井也打好了两口。

用来浇水虽然还有些紧张,但也勉强够用了。

半个月过去,围绕着田庄,新打出来的六口井总算勉强解决了二十亩胭脂稻缺水的难题。

田间的胭脂稻在烈阳下茁壮成长,卫曦也从之前的每天去田间看两次,改成了每隔一天过去观察一次。

配药打虫,施肥浇水,底下有充足的人手,一声吩咐下去,一切都有条不紊。

佃农们种下的豆子也陆续发了芽,因着被恩准也可以取用新打的六口井中的水,倒也看得出长势良好。

**

田庄内一片安静祥和,就连刚来时无比排斥这里的董雪清,也在这一天天里被慢慢磨了性子,明白短时间内回不了府中后,也不敢再四处嫌弃。

每天在屋中绣绣花写写字,要么去正堂陪傅玉衡说说话。

倒是一次也没去过田间。

伺候的下人也一向不多嘴,她自然也不清楚卫曦在这些天里,到底都忙了什么。

而在田庄之外,整个涿亭郡范围内,几种好用到令人惊叹的新型农具在飞快普及开来。

随着时间过去,更有往涿亭郡之外扩散的趋势。

毕竟只要是种过地的,会种地的,都能看得出这是好东西。

一传十,十传百。

更有脑筋转得快的,开始研究这新农具的构造。

也因此,涿亭郡的木匠和打铁匠也成了香饽饽。

卫彦对此现象自然是乐见其成。

一方面能造福百姓,另一方面还能得她家曦儿积福,何乐不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