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程家属于泥泞的河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小师姑会算卦!
程若瑾没有发现女儿的异样,仍旧低头钻研山川图。
程悠悠稳住呼吸,再次翻开手上的书,她非常确定这一页是手抄本里没有的。
上面写着:“泗州皇祖陵占据大河下游,阻碍大河泄洪,致使沿岸连年水患,百姓苦不堪言。此情此景,恐大禹在世亦无解。”
仅凭这一句话就足以治程家的罪。
认为皇祖陵的存在导致了连年的水患,这就是大不敬!等同谋逆!
这本《治河总略》是程家先祖所写,一直传给家中嫡长子,到了大伯这里他对治河没有任何兴趣,所以祖父才将它传给父亲。
也就是说每一任继承治河本领的人都知道程家先祖的想法,都知道这是程家的一个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被发现,会被治罪。
程悠悠抬头看看伏案书写的父亲,天知道他究竟担着多么重的担子。
“父亲。”程悠悠轻声喊道,声音中充满怜惜。
“嗯?”
程若瑾疑惑地抬头,见女儿神情有些异样,他赶忙放下笔,问道:“怎么了?”
程悠悠拿着书走到桌前,摊开后指着那一页说道:“父亲,这一页的内容,是不是孙公公要找的证据?”
程若瑾突然沉默起来。
当初听说有人密奏圣上说程家有谋逆之嫌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本书的内容。
“应该是。”程若瑾有些无力地说道。
“那为何不将此页毁去?这样就无后顾之忧了。”程悠悠说道。
谁料程若瑾听后猛然望向女儿,眼神中竟然透露着失望。
程悠悠心中一紧,父亲从未这样看过自己,她说错了吗?
只有毁掉这一页才能够高枕无忧,才能够保全程家。
程若瑾发现自己的眼神吓到女儿,于是深呼吸以后,缓缓说道:“为何要毁掉?难道这句话有问题?”
“当然有问题!”程悠悠赶忙说,“这是大不敬之罪。”
程若瑾目光灼灼:“我是问,在治理大河的事情上,这句话有问题吗?”
程悠悠有些犹豫,说道:“在治理大河上,这句话说得对,没有任何问题。可是……”
“既然如此,为何要毁掉?”
程若瑾语气中有些严厉:“这本书传到我这里已经三辈人了,程家的每一位先人都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为什么他们没有撕毁这一页呢?”
程悠悠等着父亲的解答。
程若瑾让她坐下,缓缓讲起只有
传承这本书的人才知道的事情。
太祖雄才伟略,推翻前朝暴政,建立大楚。
在建立大楚的第二年起,太祖就让崔国师遍寻风水宝地,准备建造皇陵。
这一找就是十年,终于在第十一年的时候,崔国师回来了,说在泗州有一处风水宝地,最适合选为皇陵。
只要将皇祖陵建在这里,可保大楚千秋百代。
但是,当时也参与会议的平江伯程氏看过舆图后极力反对。
只因为此处位于大河下流。大河已经存在千年,往年小洪水不断,并且每几十年就会有一次大洪水,而人们的治水方法也不过是分流筑堤。
倘若将皇祖陵建在泗州,如果以后再发洪水如何分流?谁又敢动皇祖陵分毫?
这番对话如果发生在十年前,太祖说不定会认真考虑,另选陵址。
只可惜,太祖经过连年征战身体已经熬不住了,选陵址就用了十年,建造陵墓最快也要十几年,他的身体已经等不起了。
因此,在听完平江伯的言论后太祖非常气愤,认为平江伯身为臣子无法替君主分忧解难,反而事事阻挠。再加上当时崔国师说了一句话,直接让太祖下定决心在泗州建造皇陵。
“圣上,我崔氏全族愿迁至泗州,世世代代守护皇陵!”
这句话奠定了崔氏在大楚的地位,也彻底让太祖厌恶程氏。
太祖听后龙心大悦,许诺崔氏国师世袭罔替。
另颁旨意:平江伯即日启程,全族迁至沅州。
当时的沅州可以说是荒野之地,人烟稀少。此举无异是另一种形式的发配。
程若瑾说到这里也是深深的叹息,皇祖陵在泗州建成后的几百年间,大河几次泛滥,淹没周边许多州府,百姓流离失所。
倘若当年太祖能够听取程家的建议另寻陵址,就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了。
程若瑾也知道自己这种对太祖的怨怼之情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是灭族之灾。
但他也能理解一代代平江伯将此事口口相传,甚至在《治河总略》中记载那样一段话,为的就是提醒后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水患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倘若有机会一定要进言,说服圣上迁走皇祖陵,还大河下流沿岸百姓一个安稳的日子。
“父亲,程家这样做值得吗?”程悠悠望着父亲问道。
程若瑾突然笑了:“我曾经也这样问过你祖父。他说‘当一个人站在北都的朝堂上,被局限在一间屋子里,畅谈着天下、百姓的时候,很
容易受到影响,会竭尽全力逢迎圣上。但当他亲自站在河堤上,手上拿着山川图看着滔滔的洪水,那一刻他发现自己属于泥沙,属于山川河流,属于因河患流离失所的百姓。没有人愿意做的,就让程家去做吧。朝堂上的荣誉任由他们争抢,程家是属于泥泞的河堤的。’”
“你没有亲眼见过河患带来的灾难。人们在洪水面前究竟有多么的无助……”程若瑾说不下去了,垂着头陷入沉思。
过了许久,又抬起头,说道:“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一位明主肯采纳程家的建议,将皇祖陵迁出泗州。”
程悠悠有些心疼地说道:“父亲,你背负了太多重担。”
“傻孩子,这不是重担,这是责任,是荣誉。我们既是程家人,又是大楚人,更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中的一个。我所做的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不需要自我感动。”程若瑾笑道。
程悠悠看着父亲的笑容,说道:“对,这是作为一个人的责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说得好!”程若瑾非常认同这句话,如此朴实的语言中包含了大精神。
“对了,听孙公公说他们的调查结束了,十天后就会启程回北都。我们不用再担心了。”程悠悠轻松地说道。
程若瑾也非常庆幸,即便孙公公来书房查看过,却不曾真的翻看过一直放在桌子上的《治河总略》原本。
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