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从刘备救援徐州开始 > 第64章 小霸王出征

第64章 小霸王出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刘备救援徐州开始!

太史慈后悔了。

他后悔当初没有跟刘备走,而是固执的选择来找刘繇。

事实证明刘亨的话完全正确,扬州刺史刘繇真的没有要重用自己的意思。太史慈不知道刘繇把自己当成了什么,招手即来,挥手即去,连个说法也没有,好像是把自己顺从与否当成了他威信大小的一次论证。

太史慈真恨不得暗中发冷箭射死这个家伙,可那只是一厢情愿,想想而已。

当初拒绝刘备的招揽之后,太史慈回到家乡黄县老家看望自己的母亲,母亲很高兴,说多亏他报答了孔融的恩情,否则她一辈子都过意不去。

太史慈把刘备的招揽自己的事告诉了母亲,想问问他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正确?

母亲问了问太史慈对刘备的观感,刘备的为人等等,终于明白了前因后果。

她叹息一声,对太史慈说,你年纪大了,想做什么都随你。

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是我听说兴复大汉的人只有一个世祖一个,可是当时天下的文武之士何止千百。对错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希望你不要后悔。

当时太史慈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可是年轻人第一步踏错不是想着回头,而是为了面子也要继续走下去。

太史慈含泪拜别了母亲,单枪匹马渡江去投奔刘繇。

从东莱出发,经过徐州的琅琊、广陵到达丹阳,即便太史慈艺高人胆大,专挑大路走,也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路上还遇到了好几拨儿山匪拦路打劫,丢下几具尸体后,被太史慈的武艺吓退了。

琅琊的治安太差,太史慈在心里鄙视了一把陶谦。当事人在你的辖区碰到了这种事儿,肯定找一把手,别管最后这个事儿原因是什么,都是一把手的锅。

太史慈路上听说关羽在琅琊打了一场胜仗,母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他心里又开始后悔,如果自己参加了这一战,是不是也能够立下功劳呢。

后来又听说刘备等人和徐州军合兵一处,在郯城以东与曹操大战,大败亏输。太史慈既担心刘备等人的境遇,又在心里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看看看看,幸好自己当初没有投靠他吧!

再往后,曹操居然退兵了,据说是刘备的一封信起了作用。太史慈搞不懂,但是听说刘备他们还好好的,心里也为他们高兴。

据说陶谦为了感激刘备,表奏他为豫州刺史,驻扎在小沛。

太史慈的心被狠狠的揪了一下,现在刘备也是一州刺史了,为什么自己宁愿选择一个不认识的刘繇也不选择惺惺相惜的刘备呢?

太史慈不知道,他过江了,到丹阳了,见到刘繇了,只能把这些东西都抛诸脑后。

刘繇面色很冷,也不算冷,就是板板正正的,和刘备比起来……

太史慈还是无法强迫自己不去想刘备,他只是告诉自己,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效果还是有的,他按下了自己的性子。

太史慈告诉自己,刘繇也不输给刘备,有些地方还比刘备要强。

比如家世,比如名望,再比如来往的人物。

是啊,刘繇的家世多好啊。他的父亲是山阳太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做了兖州刺史,叫刘岱,一个做了扬州刺史,叫刘繇。

刘瑶的名望多高啊!平原人陶丘洪求着刺史举荐他为茂才。刚举为茂才,就被司空府征辟,虽然他没有上任,但是不久就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工作经验都不必有,就当上了扬州刺史(六百石),这得是多大的名望啊?

至于来往的人物,汝南徐子将与之同契,会稽王朗和他同辈相交,这可都是名闻天下的人物。

更不要提刘繇刚一到丹阳就引来了张英、樊能、笮融、于糜等人的投靠。

只是为太史慈所不齿的是,明明刘繇刚到扬州的时候是借了袁术麾下将军吴景和孙贲的力。可现在刚一站稳脚跟,就把他们逐回江北,此举实非大丈夫所为呀。

事已至此,太史慈也没有办法。

自从刘繇露出要独立的态度,袁术就开始派兵攻打刘繇。两军激战数月,胜负难分仍处于胶着状态,太史慈主动请缨,想让刘繇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能够击败吴景二人。

刘繇自然没给他这个机会,只是推脱说他年纪还小,还不能独当一面,适合在他左右听命。

刘繇关心的话没让太史慈心里有半点儿安慰,你连用都不用,我就说我不能独当一面,太史慈心里怎能不急,怎能不愁,怎能不恨!

没法子,太史慈只能一声不吭的退回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两只铁戟生了锈。

反观袁术,他可是半点儿都没停过。争夺中原失败,又丢了南阳,袁术毫不气馁,派兵攻取庐江,如今又向扬州进发。

其实太史慈不知道,袁术的动作远不止这些。

豫州方面,他一步步扩展在各州郡的影响,趁着曹操退兵侵吞了沛国南部,还向陈国渗透。

徐州方面,他暗中交结臧霸,还和广陵的很多世家暗通款曲,陶谦那里一旦生变,他就能够借机吞下徐州最大的一块肉。

扬州方面,刨去原本的淮南不提,先是派孙策攻克九江,驱逐陆康,又扶植扬州刺史刘繇。只不过这个计划显然是失败了,于是派兵南下。

如今和扬州刺史刘繇大战这么长时间还进展不大,袁术已经出离愤怒了,他急切的想打开扬州的缺口,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就在这个时候,孙策拿出了自己的传国玉玺,以救援家小为名向袁术请求出兵。

袁术先前承诺任命孙策为九江太守,后来不守信用,用了亲信陈纪。

攻庐江不下,袁术改用孙策,承诺如果攻下庐江,就用孙策为太守。孙策信了,于是奉命出击,一番血战,终于夺得庐江。袁术再一次言而无信,用了刘勋,孙策对他彻底失望。

按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袁术一反常态,不知道是对自己的魅力有信心,还是对孙策的能力没信心。

兴平元年,孙策率兵进驻历阳。

PS:孙策服完父丧之后,带着母亲迁居曲阿,在他的舅父丹阳太守吴景那里招募到了数百人,然后投奔袁术。

《三国志》: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史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礼於后,所谓御二龙於长涂,骋骐骥於千里,不亦可乎!」

会辟(刘繇)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

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於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馀不下。

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

《江表传》:策说术云:“家有旧恩在东,原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