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4 拜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李恪之所以对许敬忠如此感兴趣,想尽快把对方收为己用,除了对方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外,还因为对方善阴谋。李恪的死对头长孙无忌就是被许敬忠和李义府联手搞垮了的。
提到李义府,人们心目中不由自主的就会冒出两个字“奸臣”,因为这李义府为了谋取高位,甘愿做武则天的爪牙,为武则天出谋划策,大肆屠杀李唐宗亲。
李义府表面上随和有礼,与人说话,总是和颜悦色,但内心褊狭嫉妒、阴狠残忍。在他位居要职后,凡是对他稍有触犯者,都会遭到陷害。当时人都说他笑中有刀,称他为“李猫”。
李义府在被武则天提为宰相后,广结朋党,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多有不法之行,为世人所憎恶。
不过,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作恶,李义府也是如此。
初入政坛时,他也很想有一番作为,怎奈时势难料、政局险恶,被种种因素裹挟着的李义府最终走上一条奸臣的不归路。
李义府年少聪颖加上勤奋好学,在八岁时就以名满乡里。贞观八年,21岁的李义府由于才华横溢,被人带到长安推荐给了御史马周。从此,李义府正式踏上了从政之路。
马周之所以看中李义府,除了欣赏他的才华外,大概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李义府跟他一样,是庶族出身,两人惺惺相惜;第二,李义府在他面前非常懂事,很讨他喜欢。
到中央不久,李义府就有了一次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一日,唐太宗在上林苑宴请群臣,席间他一时兴起,让大家以“鸟啼”为题赋诗助兴。没想到唐太宗话音刚落,李义府便第一个吟了出来。
他的睿智马上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过后,马周及朝中另一大臣乘机向唐太宗推荐李义府。
唐太宗便召他前来,当场进行“面试”。尽管坐在面前的人是皇帝,但李义府却很从容,对答如流,且头头是道。
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的不错表现,唐太宗大为高兴,随后下诏,封李义府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
监察御史虽然只是个八品官,却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权力一点也不小。上任后,李义府不负皇恩、忠于职守,其政治才华也由此开始显露。
不过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李义府得罪了一大批违法的朝廷重臣,深为违法官员所忌惮。
诏侍晋王,即在晋王李治身边工作。唐太宗将李义府安排在李治身边,其目的就是让李义府以才华、品行去影响、教导李治。
随着和李治接触的增多,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日益笃深。李义府不但身体力行要求李治时时分清善恶、坦诚待人,还专门写了一篇《承华箴》来劝导李治。李治读后感动万分,当即赏给李义府40匹丝帛。
如果照这个形势走下去,李义府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无奈事实却并非如此,从那以后,李义府不但再没有高升的机会,在永徽六年还差点被调离长安。其原因就是受到了权臣长孙无忌的排挤。
长孙无忌出身于贵族,所以对庶族出身的李义府不自觉地就低看一等。因此,尽管李义府很有才华,对工作也一直兢兢业业,长孙无忌就是对他充满厌恶感,处处打压他。
李义府在长孙无忌等一批贵族官员的打压,差点被调出长安,彻底边缘化,这让李义府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
正在李义府一筹莫展这时,和他同为中书舍人的王德俭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这个主意就是支持高宗想立武媚娘为皇后,正是这个主意让他进入了武则天的视线,从此走向了不归路。
这许敬忠和李义府在历史上都落下一个奸臣的名声,但作为重生者的李恪来说,这都不是事,李恪相信自己能够驾驭好他们,即使驾驭不了,待夺嫡成功后,或杀或流放,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李恪虽然想马上收服二人,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时候,特别说许敬忠,因为此时许敬忠还没有被贬,正是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他不一定看得上李恪这位庶出皇子,李恪对于能否收服此人没有一点把握,所以只得望而却步暂时放弃。
因为李恪不敢赌,一旦开启收服计划,许敬忠就会知道自己有夺嫡的野心,如果许敬忠不能彻底臣服自己,难保他不会把自己的野心散播出去,李恪知道自己现在还很薄弱,受不得一定风吹雨打,如果自己有夺嫡野心被散播得人尽皆知,那自己将寸步难行。
李义府就更别提了,他是公元614年生人,现在才十二三岁,还是半大孩子,根本不具备任何能力。
“咳…咳…”
岑文本见李恪陷入沉思,久久不语,不得不咳嗽提醒李恪。
李恪这才反应过来,略显尴尬道:“不好意思岑先生,孤有点开小差了。”
岑文本当然不敢怪罪,只得道:“没事…无碍…”
“刚刚给先生说了孤的第一个目的,这二个目的便是恪欲禀告父皇请先生做孤的老师,还望先生不要推辞!”李恪一脸肃静道。
岑文本对于李恪如此行为,深受感动。他的恩人尚书右仆射封德彝曾经给他说过,汉中郡王非常希望他做他的老师,那时岑文本以为李恪只是一时冲动,未必是出于诚心,便没有放在心上。
岑文本没想到今天李恪来此,一是为他加官进爵,二是为拜他为师来征得他的同意。
如果,李恪直接让皇帝下道诏书,他岑文本也不敢违皇命不从。但李恪没用权力压他,而是亲自来征求他的意见,可见李恪对他的敬重。
岑文本只是一个书生,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员,而能让一个皇子如此看重自己,诚心的两次邀请自己,这跟当年的刘备三顾茅庐何曾的相似,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能让他比这更感动的呢?
岑文本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决定效仿诸葛孔明,为对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