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好时代】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考古大玩家!
雨水终于放缓,回到宿舍换了衣服的顾为西打着雨伞,匆匆上了停在校园内的十六座中巴车。
坐在中巴车副驾驶单人单座上的赵通教授不满地回头瞪了他一眼,很不客气的说:“赶紧的!让一车老师同学等你一个人,你好意思吗?”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顾为西嘴巴虽这样说,但却慢条斯理的收伞,把雨伞伸到车门外抖了几抖,然后把雨伞竖立在车门旁的缝隙,这才提着行李包走向中巴车最后一排座位上。
十六座的中巴车上,除了司机,还有带队教授和八名学生,外加一名学校卫生员。因此,座位很是空闲。
来得早的学生基本是一人一个座位,旁边的座位放上行李物品和方便袋。
最后一排是个四人座。上边已经坐了同班同学李家驹。
看到顾为西坐下,李家驹好奇的盯着他鼓囊囊的行李,低声问,“带这么多东西?都是吃的?”
顾为西笑了笑,“一些野外必备品。”
“哦……”李家驹见车开动了,兴奋的伸手去拍前面同学的肩膀,“冯波,你说咱们这次是不是能搞个大墓?”
“绝对的,没听说村民现了青铜器。”
“对呀,根据以往资料,但凡有青铜器出土的地方,来头都不会小。”
“想到是大墓就兴奋啊!我太激动了。”
“没想到我们学院也有机会上田野考古工地……”
“我昨天整晚失眠,都兴奋得睡不着。”
“我也是,你看我的黑眼圈。”
看着四男三女七个同学兴奋的讨论着。
顾为西禁不住替他们“悲哀”。
当初,他和他们一样做着白日梦。想象着考古实习中找到“大墓”和“宝藏”,能掘出先辈的遗址等等。但实际上,考古这个让很多人羡慕的经历,实际上苦不堪言。
比如将去到的这个郭嘴村考古工地,那几天恰逢大降温,雨后山野冷得要命,还要顶着大风作业,每天作业八九个小时,除了挖土推车,还是推车挖土,第一天顾为西的两手就磨出血泡。
无论多累,每个同学晚上还要整理与当天挖掘情况相关的资料。
最重要的是,当初同车的这八名“情怀满满”的同学,最终没有一人留在这个行业内。
先淘汰的是顾为西,他因辍学而没能拿到毕业证。
然后是三名女生。本身学院的学历低,工作不好找,而越往后走,考古学越红火,能跟着教授去中大型现场工地的都是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们。
还有,田野考古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也是为什么田野考古的领队教授们大多是男性的原因,每每遇到大墓,在荒山野岭一待七八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女同志谁受得了。
所以女同学毕业后大多去了博物馆,文体局等坐班部门,进行文物保护修复性工作。
比如周薇,毕业后去了市一级的考古研究所,算是学有所用。但这类单位编制极为有限,人家年年都缺人才,但入编要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因此很可能的结果就像周这样,可以在考古研究所工作但没有编制。没有编制,工资也不高,还没有保障。理论上有了空编该轮到她们了,但几年后名牌大学毕业生频频空降,她们这种高职高专“人才”要么后退,要么“撤退”。
周薇嫁人后再也熬不住,凭借绘图美术功底,去了一家小学教美术。
还有邻坐的李家驹,毕业辗转了几家单位后,也是因为没有编制的问题,最后当了“文物贩子”。十几年后参与了一起文物制假案,判刑入狱。
冯波,家里找关系去了铁道测量站工作。
魏秀华则在毕业后直接去了南方打工。
还有余德保,白富蕴,周雅琼……
顾为西不无怜惜的看着这群激情四溢、万丈情怀的同学们。
当他的目光落在赵通教授宽厚的背脊上时,仿佛也看到了他的多舛命运。
赵通,今年三十六岁,西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学院副教授。因为在五年后参与国家三建委三峡文物保护项目和西陕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后,有了自己的课题,主攻研究方向:史前考古。
四十四岁时被西北大学聘为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就在他即将走入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他参与联合考古挖掘轰动一时的周天子墓。然后在接触“天子大鼎”后神秘死亡。
尽管赵通曾经对他过于“严苛”,也是毁灭他理想的“奠基人”,但顾为西还是想救他一把,重塑人生的同时,弥补自己一辈子的遗憾。
那么他必须提前二十四年揭秘“周天子墓葬”。
通过这个机会,不仅可以避免因盗墓贼光顾的损失,还可以改变一群实习同学的命运。
这时,赵通回过头,表情严肃的再次告诫车上的实习同学,“这次田野考古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希望各位同学们珍惜。以前你们学习的一切规章制度自不用说。我有必要重复的是考古实习七宗罪……”
接着赵通列举了诸如使蛮力挖掘、乱扔陶片、忘收集土样等考古禁忌。同时暗示这次考古是以西北大学考古系为主,学院为辅,不管是对当地文管部门工作人员,还是外校实习同学,都要做到谦虚学习有礼守规矩,你们代表文物保护学院的校誉,坚决不能和西大同学生摩擦和矛盾等等。
“我最后提醒你们,每天的探方日记一定要态度认真,如果不严谨不细致,一次打回重写,两次打回重写,三次你可以自己离开工地……顾为西,你在听吗?顾为西?”赵通微眯起眼睛。
李家驹悄悄伸手捅了捅顾为西的大腿。
顾为西懵懵懂懂睁开眼,“……”
刚才他睡着了,一来是今天精神刺激过大,他极度紧张后的放松,导致身体的疲惫。而且他也打定主意,他现在的第一要务是充分休息、保持体力和健康。
今明两天会一直下雨,他要趁这两夜一天好好休养,吃好睡好,再不能病倒在工地上。
赵通冷着脸,“我刚才讲的什么?”
顾为西一脸懵逼。
李家驹双手捂脸,低声提示:“……考古实习七宗罪。”
顾为西马上回答:“考古七宗罪。”
“哪七宗罪?”赵通问。
“使蛮力挖掘、乱扔陶片、忘收集土样……”顾为西不慌不忙回答。
赵通冷冷瞪了李家驹一眼,冷哼一声,“顾为西同学,你为什么要学考古?”
这个问题问得车上的同学都朝顾为西露出同情之色。因为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一切生杀大权都掌握在提问者手中。
明显是赵通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或者要“竖典型”,拿顾为西开刀,以儆效尤。
顾为西倒是很镇定,他暗想,赵通教授赋予的“判罚”,大概就是未来产生的新名词“自由心证”类似——反正你说什么,在我这里都是错的。
换做24年前的顾为西,肯定“死翘翘”。但现在的顾为西,却有改变一切的超绝能力。
他神情平静道:“考古学作为一门人文边缘学科,与自然科学诸多学科里的诸多领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融汇交叉。因此它在给予我们激情的渲泄、艺术的审美、创造的愉悦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另外的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体验。”
赵通眼眸一凝。
车上的男女同学都露出诧异的表情。
实话实话,顾为西的这番言算不得惊艳。问题是顾为西在班上性格极为内敛,沉默寡言,属于“一棍子也打不出个屁”的类型。平常班上老师偶尔点名提问,他的回答也总是结结巴巴的,何曾这般流畅。
“除此之外呢?”赵通继续逼问。
顾为西想都没想,开口就说:“考古同样注重实证、注重论证的严谨有据,推理的逻辑有序。我一直为自己要当科学家的儿时梦想之破灭而耿耿于怀,选择考古却可弥补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缺憾。考古内在性格的两重性既可平衡自身的思维方式,使其便趋全面缜密,又能满足自己不同情绪的需要,无论是激情勃还是气脉平和,总能在考古上面找到相应的寄托或者从考古身上能将这对立的情绪分别索得。身在考古,我们会为米格纸上的地层平剖面图而忘我投入,也会为青铜器上的奇纹异饰击节惊叹。会现,考古是艺术创造的方舟,使之痴狂迷醉;考古是科学精神的又一家园,宁静致远……”
赵通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
车上的同学全部呆愣。
这尼玛是顾为西同学吗?
坐在他旁边的李家驹歪着脑袋死死盯着他看,怎么不到半天功夫,顾为西整个变了一个人?他这番话特么说进了老子的心底啊,老子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说不出来。
说得太好了,顾为西同学!周薇激动的看着顾为西,几乎忍不住要为这番话击掌喝彩。
连赵通教授都被他的“王八之气”震住了。
整个车厢鸦雀无声。
顾为西心想,这大概就是时间长河的威力吧。他等于两世为人,比他们多了近25年的新知识和阅历,在新知识新技术层面,即便是赵通教授亦要望其背顶。
这个时代,考古和文物艺术还没有走进百姓家庭。也没有后世那么多“有情怀”的文艺青年写下一篇篇“考古鸡汤”。
若是他愿意,他可以脱口背诵更多的激情篇章,保证让全车人晕眩一边又一遍。
比如:“在陶片碎裂的空白地带,我们想象的翅羽可以自由驰骋,捕捉各自心中历史真实。沧桑万年,纵横八荒,皆可活于脑间,诉诸笔端。你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穿越时空,可以进入想象中的任何时代场景,最大限度地延续丰富自己短暂的历练人生。”
还比如:“考古有着永恒的魅力和无穷的内涵,穿着并不时髦的外衣。或许你觉得死板生硬的地层和灰冷无语的陶片一天一天足以使人感到乏味无聊,那是因为你刚刚接触到了一个学科最外部的粗皮表象而没深入到其丰润多汁的果肉和秀灵坚贞的内核。”
你们不知道,现在那些清贫的考古教授和博物馆名家将陆续走进各大电视台的“讲堂”和“鉴宝台”。连菜市场的卖菜大婶大娘都能和你侃半小时古董古玩。
你们不知道,将来的大学考古系将是多么的红火,想进考古队给人打下手最次的都是大学里的硕士博士,博物馆招工也只要考古硕士。
你们不知道,随着经济展和城市大开,多少地下古墓和历史古遗址在轧路机的铁轮下灰飞烟灭;你们不知道,多少贵族王公大墓被盗墓贼们抢夺一空;你们更不知道,又有多少现在还深埋地下的帝王大墓未来将向世人掀开神秘奢侈的面纱……
不过,有着两世为人阅历的顾为西并不打算继续“装笔”。
因为他已经达到了装笔的最高境界——你在装笔,却无人知道你在装笔。
他相信,如果时间向后推十年,他如此这般地装,保证全车人都会朝他竖起中指,“装笔遭雷劈!”
顾为西看着同学们隐隐透漏出赞叹甚至激荡的单纯眼神,心中巨叹——真是个大好时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