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书剑盛唐 > 第三十二章 有趣的事

第三十二章 有趣的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书剑盛唐!

一时恶趣味作的李诚,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随便搞搞的举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制度建立后,他就当了上甩手掌柜,根本不去想那点权力。

李玄运一看这货就这么撒手了,觉得他识趣。对他的印象更好了,给皇帝写奏折的时候,就加了一句话:蓝田游学青年李诚,精才绝艳。改进伤患医疗办法,并设若干切实可行之制度。进而创城管制度,鄯州内外大治,李诚功不可没。

李诚在忙什么呢?每天早起,先去杜海家里转一圈,看看后院那四个大缸子,里头的番薯,杜海照顾的很好,还弄个架子让番薯爬藤。然后转到城里的一家铁匠铺,叮叮当当的忙活一天,没人知道他在干啥。

干啥呢?李诚受够了陶盆做饭,必须弄出铁锅来。问题是,铁锅的技术并不简单,甚至牵扯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铁的产量。中国对钢铁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是铁锅却出现的很晚,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李诚判断还是因为产量有限,有限的钢铁产量要优先考虑更需要的领域。

现代社会的时候,李诚从没想过,一口铁锅会影响他的生活质量。在唐朝,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铁匠铺里不具备铸造铁锅的条件,而且铁很贵。李诚为了吃顿好的,每天呆在铁匠铺里,顶着渐渐变热的天气,还有铁匠那道“老婆快来看傻逼”的眼神,忙活了整整十天,终于用一个笨办法,弄出了一口铁锅。

什么笨办法,就是用熟铁,先打出一块足够大的铁板,然后用实木做一个模具,铁板贴在模具上,用木锤子一点一点的砸出一个铁锅的轮廓。就在铁匠即将被李诚逼疯的前夕,一口丑陋的铁锅诞生了。这不是最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打磨。

又花了三天时间,一口直径不足五十公分的铁锅诞生了。看着这口铁锅,李诚泪流满面。又给铁匠下单,再打一口铁锅。

拿到这口铁锅的第一个事情,不是立刻做饭,而是用铁锅熬一锅的板油。

熬油的同时,李诚在新居(升官了有好房子住了)的厨房里忙活开了,指挥牛大贵等三人洗菜,李诚亲自动手,菜刀飞舞。没味精没酱油,这都不是事,不足以阻挡李诚吃一顿美餐的热情。陶盆里有高汤,吊了一夜了。

吊着一只胳膊,风尘仆仆的崔成总算是回到了鄯州,看着干干净净的街道,崔成还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平时牲口粪便随处可见的鄯州,怎么变成这样了?

一打听才知道,又是李诚在搞事。嗯,这个二郎,总是能给人惊喜。

崔成问清楚地方,直接就杀上门来了,回家这种事情先不考虑了。

到了门口,遭遇钱谷子,一番见礼,领着他去了厨房,走到院子里,崔成迈不动步了。不是为了久别重逢的激动,是一股食物的浓香,太特么的勾人垂涎了。

听到钱谷子汇报,李诚激动的冲出厨房,准备唱一句“人生于世上有几多知己”来欢迎崔成时,却被这货推开:“煮的啥?这么香。”崔成冲进厨房。看见了蒸笼,还有一口大锅吊的高汤,最后才看见神器——铁锅。

崔成愤怒的转身:“二郎,你背着我都吃了多少好东西?”就这表情,不知道还以为他说:“你居然背着我找别的男人。”

李诚伸手扶额,没法交流的痛苦在快速降低他的血量。好吧,李诚深呼吸,再深呼吸,一脸平静:“大兄来的好巧,这口铁锅,今日才到手。时间还早,大兄不妨去洗个澡,换一身衣服,我让人带大兄去澡堂。”

澡堂是什么鬼?崔成还是第一次听说。李诚也不解释,交代钱谷子,带着他去了。

因为没有铁锅,李诚搞的这个澡堂规模较小,每次只能容纳两个人洗澡。说穿了很简单,就是一口灶用陶盆烧热水,一个巨大的木桶,热水烧好了,倒进去兑冷水。因为有专门的屋子,所以才叫澡堂。李诚不是没想过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澡堂,这不是没有水泥呢,烧的那点热水,还不够漏掉的。

崔成这才满意的去了,泡了个澡出来,精神抖擞的。李诚看看他的手臂,还好没有沾水。这才问了一句:“大兄,伤的重么?”

“没事,就是被刀子划一个口子,用你的法子,缝上了。这一路回来,也没啥大碍。你说的没错,牛心堆,追上了吐谷浑的主力。吐谷浑一战而溃,天柱王被生擒。军报称,南路军在乌海追上了伏允,大破其众,俘其明王骁将,伏允率残部仓皇而遁。”崔成这才说起战事,李诚其实早就知道了结果。脸上也没个惊喜的意思,只是笑道:“大兄稍待,还有两个菜,炒了就吃饭。”

“炒?这是什么手法?”崔成绝对是吃货,立刻来了精神,非要跟着进厨房旁观。

热锅冷油, 猛火爆炒,清炒豆芽,韭菜炒鸡蛋,一共就两个炒菜。

羊肉馅的包子管够,加了一种不知名野菜的汤,李诚还没坐下,清炒豆芽和韭菜炒鸡蛋已经没了,牛二贵这个饿死鬼,拿个馒头再沾着菜汤往嘴里塞。崔成、牛大贵、钱谷子,眼巴巴的看着他,异口同声:“不够吃啊!”

李诚仰天长叹!乖乖的回去接着炒菜。令人悲愤的是,这个时代的猪肉特么不好吃,没阉割过的猪,肉太糙,还有一股子骚味。如果有调料,还能压住,现在什么都没有,红烧肉何时才能吃到嘴啊?想到红烧肉,李诚痛苦的现,还得去弄酱油。

酱油的生产流程是啥来着,李诚脑子里一转,还真找到了资料,好像没看过类似的资料啊?再仔细一想,哦,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写过一本扑街书,较真起来真的找过酱油的资料。

没啥可说的,现在不具备条件,回到关中,一样一样的搞出来,不就是铸铁的锅么,原理知道了,让人慢慢的实验就是了。李诚看见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晚饭之后,兄弟二人总算是有机会单独聊一聊了,校场上溜达消食,崔成还吊着一只胳膊,李诚摸出预先留下,专门为崔成准备的一颗头孢,递过去:“赶紧吃了,别嚼直接吞。”

崔成毫不犹豫,接过就吞,完了来一句:“没味道啊。”

李诚绝望了,什么都能联系到吃上面。

“伏允可曾拿下?”李诚还是关心战事,结束的早,离开鄯州的时间就能提前。不然为啥那么辛苦去救火,保住了草料,不就是希望战事能更加的顺利么?

崔成摇摇头:“南路军在乌海一战,缴获甚多,独独走了伏允。”

历史的惯性太强大了,李诚只能叹息一声,还得一个多月啊,接着熬吧。

崔成也是遗憾道:“也不能怪南路军不得力,人马就那么一点。”

李诚解释:“没怪,就是觉得运气不好,还得在这地界多呆一个月。”

提起这个,崔成笑道:“此番战事结束,为兄也能回家了。李刺史向朝廷推荐了我,加上战功,回去任一方县令,绰绰有余。”

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吧,李诚忍不住高兴起来:“那感情好,到时候一起回家。大兄是回清河么?”崔成笑道:“当年在清河,受尽白眼,愤而离开,如今也算有所成,却没有了当年衣锦还乡之心。就呆在长安吧,等着朝廷任命下来,立刻上任。”

李诚不免好奇的看看崔成:“大兄尚未成婚?”崔成看上去怎么也有三十来岁了。

崔成露出哀怨的眼神,扫了一眼李诚道:“当年倒是在说一门亲事,为兄不愿接受,这才不辞而别。一晃八载,清河崔家还有没有人记得为兄尚未可知。”说着话,崔成仰面看天,悲叹:“离家的时候十八岁,少年意气。家,还是要回的,母亲的坟上总要去看看。”

“好啊,到时候我陪大兄一起回去,给伯母磕几个头。告诉她老人家,大兄还有个二郎叫李诚。”李诚这句话太煽情了,崔成听罢,拉着他的手,潸然泪下。

长安,大兴宫(唐睿宗改为太极宫),两仪殿,李世民、房玄龄、马周、长孙无忌同在,这就是所谓的“内朝”,皇帝和一些重臣商议国事,制定大政方针的小会议。还有就是“中朝”,这个规模大,文武百官都在,大家一起讨论国事。

不过今天商议的不是什么大政方针,而是针对吐谷浑战事的一些奏报。李世民特意把这几位亲信叫进来,大家商议一二。

“李靖、侯君集、李道宗联名上的奏折,各位都看过了,李靖、李道宗的单独上奏内,都提到了一个无名之辈,奏折在此,各位看看,有趣的是,鄯州刺史李玄运上奏,也提到了这么一个人。朕不免好奇,此人为何能得诸位大臣的青睐?”李世民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话,气氛很轻松。一个无名之辈,大臣给皇帝的奏章里单独提到,这就很值得关注了。

真实的情况,其实李世民是很清楚的。历代皇帝,都有自己的特务机关,唐朝也不例外。很多人都知道锦衣卫,那是因为明朝初年锦衣卫凶命赫赫。唐朝的特务机关有两个,一个叫丽景门,一个叫不良人。李靖、李道宗的身份,身边必须有皇帝的眼线,来自“丽景门”。

不良人相对来说,比较低级一点。不但要给丽景门当走狗,还有一些给衙门干活的,也叫做不良人。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