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484章 贞观二年之度支

第484章 贞观二年之度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没错,经过商讨,最后又经过李长河仔细数据研判,贞观二年的支出至少需要三亿九千万。

比原先预计的三亿五千万还多了四千万,比贞观元年两亿九千万的税收多了整整一个亿。

说实话,当李长河报出这个数字时,一向情绪稳定的房玄龄都忍不住起身,然后瞪大双眼。

而一向火急火燎的魏征更是针锋相对提出自己的意见,那就是这么干,底层百姓能受得了?这感觉比隋末的税收还要疯狂。

但李长河随后将具体情况进行一顿分析,将此预算的可行性完全展示众大臣前,这才让大臣们觉得,好像真的可以。

首先便是国之根本,军费的支出。

这方面的支出与刘政会的预算支出差不多,九千万至一点一亿。

其中军饷支出并不大,主要是卫国军武器装备的升级。

即火器装备的大范围装备,打造炮营,制作黑火药和爆炸物。

还有披甲刀剑,科学院和工部出品的新式优质武器装备需要逐渐装配,还有新式弓箭等。

这些支出是必须的,因为时代关系,这些物品的成本极其高昂,占据了全部军费预算的百分之六七十。

然后是训练支出,一个强有力的军队,士兵素质必不可少,所以新的一年要加大卫国军食物高品质升级,肉蛋奶要逐渐普及。

有了良好的营养摄入,那么训练起来会更有动力,军人身体素质会越高,那么便可以在战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

然后便是战马养殖,这相当于现代的远距离投放设备,且是消耗品,投入巨大。

还有军情署的支出等等。

在如今国防巨大压力下,九千万的国防预算是合理的,甚至现在卫国军的发展还需要更多投入。

如今已经是非常克制的投入了。

接着是农业的投入。

民以食物天,虽然现在极高产的麦子正在南阳和汉中种植,但是这两地的农产输出还需要时间,还需要建设。

为了防止先发优势,以后这两地的麦子输出需要输出成品,而不是原材料。

以目前麦子的优良特性,哪怕是最差的麦种,一旦流出那么就是资敌,会快速提升敌对势力的人口数量。

毕竟如此高产和不怎么要求生存环境的麦种,是农业社会提升国力的绝佳利器。

所以朝廷已经决定,南阳和汉中的封关目前要持续下去,想要这两地供养全国,那么就需要对麦子进行加工,加工成面粉等再进行对外输出。

所以,这需要资金建设。

还有就是全国其他地方的水利设施建设,还有高标农田建设,预计五千万。

然后是教育支出,随着李世民和李长河推广教育为本的国策理念,为了让大唐更快速进入工业社会,经多方努力,预计从贞观二年开始对全国教育,不论是公家还是私塾都进行统一补贴。

试行六年义务教育,即从六岁开始进行教育学习,直到十二岁。

之所以这样做也有现实考量。

第一六岁至十二岁的孩子暂不具备劳动力,在家中干活也施展不出太多能力,还不如趁机在学校进行学习,就算不能成为人才,也能为未来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做准备。

这样的好处是,国家的投入也小,十二岁以后,有能力和稍微有点家庭实力的学生可以继续上中学,甚至贫苦家庭但是能力出众的学生可以进行学费减免和奖励,甚至可以进行贷款上学。

中学学习时间为四年,算上小学六年,总计十年学习,也算是贯彻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历史惯性了。

为了鼓励上完六年小学,出了规定,凡上完六年小学者,可作预备吏,减免一家一年税收(仅限农业税)。

为了鼓励上完四年中学,出了规定,凡上完四年中学者,可作预备官员,减免一家三年税收(仅限农业税)。

接着便是考入大学。

凡是能考入大学者,可减免一家五年税收(仅限农业税),减免一年部分商业税(最高不超过三千元)。

别看是三千元,但实际上相当于原先货币改革前的三十贯,也就是三万文钱。

在如今来说,在一文钱可以买四斤低品粮食的现在,是一大笔钱。

三千元相当于普通人不吃不喝,在百亩农田,每年丰收基础上,至少劳作十年,且没有任何成本输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收获这么多。

这点对于一些商贾家来说比较有利。

所以,教育预算预计两千五百万至三千万。

而后官员俸禄支出三千万左右。

人均年俸三千元。

现在的官员俸禄支出还算好,毕竟经过改革,官员数量下降不少。

历史上,贞观年间京官最少的一年仅有六百四十三人,全国也仅七千出头官员。

然后又一个大头是全国道路建设,这依旧是重中之重,五千万至七千万。

还有其他大项支出,大学支出和科研五百万,十大公司建设支出和全国矿业开采支出一千五百万,卫生支出八百万,预备灾害准备金三千万。

这些零散算起来已经三亿五千万。

其他四千万是一些更小的杂费支出,比如皇室支出,比如特定地方扶持支出,比如对外维稳支出,地方撩人安抚等等。

三亿九千万,这是经过缜密计算得出的最少支出。

虽然很无奈,但的确需要这么多支出。

就当大臣都感觉今年压力山大时,李世民却突然笑了。

“诸爱卿不要太悲观,虽然支出巨大,但是经过贞观元年开源节流,我们的财税收入也大大增加了。”

“李参议,你给同志们讲讲。”

李长河起身,从一旁拉出来一个木制黑板,然后来到太极殿中央。

“贞观二年虽支出高达三亿九千万,但今年的财税收入同样巨大,请看。”

“预计贞观二年商税可达到...”李长河写下一个数字。

“什么?”太极殿内的大臣顿时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