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雪夜奇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抗战,一个普通战士的传奇故事!
寒风凛冽,夜色如墨,朝鲜半岛的长津湖地区被一片死寂笼罩。1950年11月28日凌晨3时,志愿军五十八师的战士们在夜色中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预定地域——下碣隅里以南的上坪里、富盛里一线。
他们从东、南、西三面悄然合围下碣隅里,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对米军发起雷霆一击。然而,此时柳潭里、新兴里方向的战斗早已打响,米军已察觉到志愿军主力的动向,五十八师的进攻突然性已然丧失。
在下碣隅里以南,六十师的战士们同样克服重重阻力,按时进入攻击位置。九兵团命令他们于27日按时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真兴里的米军进行战斗侦察。
夜色中,战士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公路两侧,目光如炬地盯着前方,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28日白天,大战在即的下碣隅里却出奇地寂静。偶尔传来几声轻武器的零星射击,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寂静的战场,往往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里奇和他的士兵们在恐惧中等待着战斗的打响。他们听北面撤下来的米军反复说起志愿军如何神勇,如何像神仙附体,根本不把生死当回事。从同伴大张的嘴巴和恐惧的眼神中,他们能感知到即将发生的战斗有多么可怕。
一七三团作战参谋朱文斌有个战友是侦察参谋,他们两个共同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在下碣隅里战斗打响前,组织一个侦察班,了解前方的情况。
当时情况太乱,敌我胶着在一起,哪个是友军,哪个是自己部队,连团首长也搞不清,就让朱文斌他们下去侦察。
朱文斌率领着侦察班的战士们从团部出发,一路疾行,马松、斯有才和张宗兵这三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也荣幸地成为了侦察班中的一员。
他们毫不畏惧地踏入那幽深神秘的深山老林之中,脚下的道路崎岖不平,但他们坚定的步伐却从未停歇。经过几十里艰苦跋涉后,一阵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传入了众人的耳中——竟是有人在用中文交谈!
朱文斌心头一紧,顿感此事颇为蹊跷。他小心翼翼地挥手示意身后的战友们保持安静,然后自己则如鬼魅般轻手轻脚地向前摸索而去。
终于,在一座距离下碣隅里不远的破旧小房子前,他们看到了两个身影。走近一看,原来是两名操着地道东北口音的中国人。一番交流之后才得知,原来这两人是在下碣隅里负责种菜的菜农。
据这两位菜农所言,下碣隅里可不简单,那里不仅建有飞机场,还有数量众多的坦克,更有大批美军驻守在此。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的朱文斌当机立断,决定带领手下继续深入,对飞机场展开近距离侦察。
随着逐渐靠近飞机场,他们愈发小心谨慎起来。只见机场四周山峦环绕,前方更是有着一大片密密麻麻的障碍物。而在飞机场周边,则围起了一层高高的铁丝网,铁丝网上还悬挂着许多令人心悸的罐头盒子和小巧玲珑的铃铛。稍有风吹草动,这些铃铛便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向敌人示警。此外,这片区域内到处布满了地雷,可谓是危机四伏。
然而,即便如此凶险,朱文斌等人依然没有退缩。他们强忍着心中的恐惧,继续向着机场内部窥探。透过望远镜,他们惊讶地发现,五六十辆坦克整齐地排列在四周,形成了一个既能够稳固防守又具备灵活机动性的“碉堡群”。
这些坦克相互配合,可以轻易构建起一道密不透风的交叉火力网,任何敢于来犯之敌恐怕都会在瞬间灰飞烟灭。朱文斌继续向前摸去,发现周围的山上都有志愿军的部队,但下碣隅里的制高点1071高地却在米军手里。高地下方的小高岭在志愿军控制下,下方的公路也被我军卡死。
朱文斌赶回团部,向上级报告了敌情。军、师首长和一七三团心里有了谱,再次进行部署和动员。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异常艰难,但为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天黑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能见度非常低。这对于米军来说不是好消息,他们的对手精于使用轻武器,擅长夜战。利用月光和雪地的反光,志愿军战士们就能将手中武器发挥出巨大的效能。这种利用天候、地形的能力是志愿军的法宝,也是米军与志愿军的最大差距。
夜色中,志愿军战士们悄无声息地向米军阵地靠近。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败米军,保卫祖国。
米军中校里奇紧紧握着手中的枪,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他知道,志愿军随时可能发起攻击。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但他也知道,他必须坚守阵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一阵枪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志愿军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向米军阵地冲去。米军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开火还击。子弹在空中呼啸,爆炸声震耳欲聋。双方在雪地中展开了殊死搏斗。
朱文斌带领侦察班冲在最前面。他们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护,巧妙地避开了米军的火力。朱文斌一边射击,一边指挥着队员们前进。他们的目标是米军的指挥所,只有摧毁了指挥所,才能彻底打乱米军的阵脚。
朱文斌带领侦察班冲进了米军的指挥所。他们与米军士兵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最终,在朱文斌的带领下,侦察班成功摧毁了米军的指挥所,为志愿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当太阳升起时,下碣隅里的战场上已经是一片狼藉。米军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而志愿军战士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胜利的旗帜还是在下碣隅里上空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