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盛京风云:皇太极的权略、议和与暗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再次回到明朝!
在 1635 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对于皇太极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他高瞻远瞩地做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
当时,皇太极深刻认识到明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强大的统治效能,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地决定仿照明朝制度来改革满清政权。他以果敢的魄力和坚毅的决心,以内阁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取代原本分散的部落决策制,果断废除了诸王贝勒参与朝政的权力。
为了构建新的政治架构,皇太极精心设立了内三院,这一举措标志着内阁制度的初步形成。与此同时,他还设立了六部,使其各司其职,独自主导政务,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此外,为了确保官员们能够依法履职、尽职尽责,皇太极仿效明朝设置了都察院和理藩院,用以监察各级旗主与大臣的工作情况,如此一来,便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备且行之有效的国家机构体系。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满清不仅成功保留了部落八旗制所赋予的强大战斗力,更巧妙地引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行政机制。这种兼收并蓄的策略使得满清政权如虎添翼,焕发出勃勃生机。
就在 1635 年 4 月 5 日这一天,满清迎来了盛大而庄重的尊号大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多尔衮恭敬地捧着满字表,巴达礼则小心翼翼地捧着蒙字表,而孔有德也毕恭毕敬地捧着汉字表,他们率领着众多贝勒、大臣以及文臣武将等各级官员,一同前往宫门处虔诚地下跪,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整个场面恢宏壮观,彰显出满清政权日益强盛的气势。
此时的皇太极正端坐在内楼之中,神色威严而庄重。御前侍卫匆匆赶来,恭敬地传达着皇太极的旨意:“传满、蒙、汉三位儒臣,捧表觐见!”
接到命令后,诸位贝勒大臣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整齐划一地向着皇太极所在之处行三跪九叩头之礼。那场面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行礼完毕之后,众人便分列两旁,静候皇太极的旨意。
不多时,只见三位儒臣手捧着精心撰写的表章,缓缓步入殿内。来到御前,他们恭恭敬敬地跪地而读。表中的言辞华丽而恳切,对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大肆赞颂。称其治理国家有方,使得天下大治;又言其战功赫赫,威震四方,上承天命,下顺民心。最后,更是恳请皇太极接受尊号,以彰显其无上的功德和威望。
随着这一番颂词的宣读结束,整个大殿陷入了短暂的沉寂。紧接着,群臣齐声高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一喜讯传遍整个天地。
至此,满清的各项制度、机制以及军制的改革已基本趋于完善。满汉蒙八旗的三军得以成功创建,八旗子弟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还注重文化教育和农业生产。同时,农耕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确保了粮食的充足供应。此外,满清依然保留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以便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军国大事。
此刻,在盛京的大殿之内,皇太极正襟危坐,面色凝重地与范文程、多尔衮、代善等一众重臣秘密商讨着有关明朝议和之事。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紧张而热烈。
范文程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之中,闪烁着睿智与沉稳的光芒。他缓缓地抬起双手,向着上方微微拱手,然后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说道:“大汗,此番我军征战林丹汗部落之举,实可谓是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奇功一桩啊!其首领之子额哲率领麾下上千户部民诚心诚意地跪地叩头,表示愿意归顺于我们大金。不仅如此,他们还敬献出了那传闻已久、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国玉玺,这无疑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祥瑞征兆,昭示着大汗您乃是天命所归之人呐!如今,广袤无垠的蒙古大地已然归入我们大金的版图之内。既然如此,我军完全可以巧妙地避开那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的宁锦防线。只需借助蒙古这片广阔土地作为通道,如同暗夜中的鬼魅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迂回到达居庸关,再以雷霆万钧之势挥剑直指昌平,进而长驱直入京城。然而,这些刚刚归附的蒙古部族,就好似那些尚未被彻底驯服的烈马驹子一样,野性难驯。所以,要想让他们真正成为我们大金的忠诚子民,并能够在战场上为我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恐怕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化与训导才行。”
多尔衮身形笔挺,犹如一座山岳矗立当场。他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眸微微眯起,一道寒光自其中迸射而出,令人不寒而栗。只见他剑眉一扬,宛如两道利剑直插云霄,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气息。
稍稍仰起头,多尔衮的目光直视着前方,用一种无比骄傲且自信的口吻缓缓说道:“大汗啊!眼下尚有一件至关重要之事,需得我们慎重思量一番。接下来,我大军势必要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这当中实有三重深刻用意:其一,必须改变朝鲜如今那种左右摇摆、犹豫不决,既想依附明朝又欲靠拢我大清的尴尬处境;其二,定要将朝鲜丰富的物资资源紧紧握于手中,使之成为推动我军勇往直前的强大助力;其三,则是要彻彻底底地消除掉咱们向南攻打明朝之时来自东边的后顾之忧。此外,若是能够再向北面出兵,征伐并安抚索伦之地,那么当大汗您亲自率领大军挥师北上之际,那锋利的兵锋所指向之处,无论是黑龙江的上游还是下游,那辽阔无垠的广袤天地,都将会尽数归入我大清的版图之中。”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代善忽然伸出右手,轻轻抚摸着自己那犹如银丝般的长须。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容上透露出一抹深思熟虑之色,仿佛每一根胡须都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只听代善那低沉而又浑厚的声音悠悠响起,宛若一口古老的洪钟一般沉稳有力:“大汗啊,众所周知,蒙古骑兵素以勇猛凶悍而名震天下。倘若能从他们那里征召十万精壮之士加入我军,届时,我军的实力必然会得到极大提升,犹如猛虎添翼一般,声威必定震慑四方!”
皇太极端坐在虎皮大椅之上,他那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在众人的脸上缓缓地扫过。每一个被他目光触及到的人都不禁感到心头一紧,仿佛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已被这双眼睛所洞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殿内一片寂静,唯有皇太极的目光依旧不紧不慢地移动着。终于,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皇太极缓缓地张开了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诸位,明朝就像是一棵参天巨树,它的根系错综复杂,深深地扎根于大地之中;它的枝叶繁茂无比,遮天蔽日。面对如此庞然大物,我们绝不能妄图凭借一时之力便将其一蹴而就砍倒。”
说到此处,皇太极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要给众人一些时间来消化他所说的这番话。然后,他接着说道:“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巧妙的策略,用刀一刀一刀地去削除它的枝叶。这样一来,虽然每次造成的伤害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持之以恒、步步为营,总有一天能够让这棵大树逐渐凋零。当前之计,便是先与明朝议和,借此为本朝争取数年的宝贵时光,以便我们能够全力以赴地加强军备、训练士卒。”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范文程突然面露难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的嘴唇微微颤动着,眼中更是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之色。皇太极见状,立刻将目光投向了范文程,眼神犹如火炬一般直直地盯着他,沉声道:“范先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不必有所顾忌。”
“大汗,依您之见,明军中能与我军抗衡者,究竟有哪几位?” 范文程轻声问道。
皇太极略一思索,目光转向众人,“你们几个也畅所欲言。”
多尔衮率先发难,他身形挺拔,目光冷峻如冰,微微仰头,傲然道:“那祖大寿必算一个。此人狡黠如狐,智谋百出,守城本事堪称一绝。往昔在宁远、锦州等地,我军多次强攻,仿若怒涛拍岸,却都被他率部顽强抵挡,折戟沉沙,损兵折将无数。他既能如鹰眼般洞察我军战术,又善于巧用地利,依托城防,将我军玩弄于股掌之间,绝不可小觑。虽说如今袁崇焕已死,可祖大寿在辽东多年经营,根基深如磐石,麾下将士多为死忠之士,仿若铜墙铁壁,是我军西进的一大阻碍。且此人降而复叛,实在可恶至极!”
代善捋了捋胡须,仿若智慧长者,沉稳接话:“还有那吴三桂,年纪虽轻,却有虎将之风。现今虽只是辽东骑兵前锋右营游击事,可听闻此人弓马娴熟,作战勇猛非凡,麾下的关宁铁骑更是精锐无比,冲锋陷阵时仿若虎入羊群,锐不可当。在之前的小规模冲突中,我军与他的部队偶然交手,已然见识过其厉害。这吴三桂假以时日,必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军若想突破明军防线,非得小心应对不可。”
豪格冷哼一声,眼中透着不屑,大声道:“依我看,那个曹变蛟也有些能耐。此人打起仗来全然不顾生死,仿若拼命三郎,他的勇猛和冲劲,着实令人印象深刻。战场上只要有他振臂一呼,明军士气便不会轻易溃散,仿若给他注入了强心剂。”
“大汗,明军中尚有卢象升、洪承畴、杨嗣昌这些人物,虽说他们未曾与我们直接交手,眼下多在关内镇压农明军,可这些人皆非等闲之辈,同样不可小觑。” 有人补充道。
皇太极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认可,道:“诸位所言甚是。这些明军将领个个都身怀绝技,我军欲图大业,对他们必须了如指掌。如今既有议和之计,为的是争取时间,可备战之时,对这些敌手也得详加研究,找出他们的破绽,方能一击即中。范先生,你还有何高见?”
范文程拱手作揖,一脸虔诚,道:“大汗英明。依微臣之见,在议和期间,我军一方面要秣马厉兵,全力提升战力,仿若蛰居的猛禽,蓄势待发;另一方面,不妨派人如鬼魅般深入明军腹地,施展离间计,搅乱他们与朝廷的关系,让他们内部乱成一锅粥。比如那祖大寿,本就与朝廷有隙,若能加以利用,说不定能使其倒戈相向。再者,对吴三桂这样的青年才俊,可尝试招揽,许以高官厚禄,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能扰乱他的忠心。如此双管齐下,待我军再次出征之时,必能事半功倍。”
皇太极眼中一亮,仿若破晓曙光穿透阴霾,大笑道:“范先生此计甚妙!就依先生所言,即刻安排下去,我大清的霸业,就在这一步步精心谋划之中铸就!” 众人闻言,齐声高呼:“大汗英明!”
“不过大汗,准备怎么处置大明使者呢?” 一臣子突然问道。
皇太极一愣,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榆翔的面容,“榆翔吗?”
范文程眼中闪过一丝浓烈的杀意,仿若暗夜毒蛇,“大汗,以上几位明军将领,虽说各有短板,但是这榆翔,武艺韬略俱佳,军中威望极高,若不除去,怕是后患无穷……” 说完,他右手轻轻一抹脖颈,做了一个杀的手势。
“不错,大汗。” 代善、阿敏异口同声说道,这二人往昔与榆翔多次交锋,可没少吃过亏,此刻提及,仍心有余悸。
“不可养虎为患。” 多尔衮进言道,语气坚定,仿若不容置疑的军令。
皇太极沉思不语,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想过,只是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此乃千古铁律,况且他私下和榆翔的那些纠葛,自是上不了台面。
“范先生,所言极是,只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若贸然行事,传出去,我等必被世人笑话。”
“这有何难。” 范文程微微一笑,仿若胸有成竹,俯在皇太极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哈哈哈……” 皇太极听完发出爽朗的笑声,仿若阴谋得逞的夜枭,那笑声在大殿内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盛京的风愈发猛烈,仿若一头咆哮的巨兽,是什么样的阴谋在等着榆翔呢?这风声似在低吟,又似在警告,让整个盛京都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