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同意读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力农女的悠闲生活!
看到杨氏的表情有所松动,罗锦云趁机继续说道:“奶奶,让茂哥儿去读书吧。我们并不奢求他能够考取功名,只希望他能够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多的字,不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睁眼瞎!”
“就算让茂哥儿去读书,他如今才四岁,又能学到些什么呢?还不如让你哥去学堂读上一年后,回家记账做账本!”被罗锦云劝解以后,杨氏也看开了许多,就如同孙女所说的那样,读书并不是为了考取功名,而是为了不当一个睁眼瞎罢了。
而且,家中的卤味生意若是做大之后,那确实需要有人来记账。记账这种事情,自然还是交给自家人来做会更让人放心一些。
一时间,罗锦云竟然找不出任何可以反驳的话语,但她还是坚持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奶奶,茂哥儿其实已经不算小啦,镇上员外家的孙子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学堂学习了,茂哥儿都四岁了,自然也是能够进学堂的。再说了,您不是打算让大哥也去学堂读一年书,然后回来帮家里做账嘛?那让茂哥儿和大哥一同前往学堂念书,这样一来,有大哥在旁边照应着,等到大哥一年后学成归家时,茂哥儿也熟悉了学堂环境,往后再看看茂哥儿有没有读书的天赋。有的话,就让他继续读;没有,就让他和大哥一起在家做账!”
杨氏缓缓点头,表示认同了罗锦云的说法。
“奶奶,我都把鸡肉都端过来了,您多少吃一点儿吧!”罗锦云抓住机会,再次将碗塞进杨氏手中。
杨氏犹豫片刻后,轻轻夹起一块鸡肉放入口中。她心中暗自琢磨:大孙女想必也没有吃饱,便匆匆赶来劝慰自己。
于是,她也夹起一筷子鸡肉,送到罗锦云碗中,温柔地说道:“乖孙女,你也快吃。”
罗锦云没有拒绝杨氏的投喂。
就这样,祖孙二人你一筷、我一筷,共同分享完了碗里的鸡肉。
此时,杨氏已然想通,她步伐坚定地走出房间。
当房门被打开时,她惊讶地发现全家人竟然都静静地坐在门口。
“娘!”胡氏声音颤抖,带着一丝惶恐与不安,轻声呼唤道。
她紧紧拉住罗锦茂的手,跪在杨氏面前,自家娘亲和弟弟都跪在地上,罗锦绣也跪在了胡氏的另一边。
“娘,都是这孩子年少无知,惹您生气了。您若要打骂,我绝无怨言,只希望您别再动怒,保重身体要紧啊!”
“无妨,茂哥儿既然想要,那就让他去吧!待新哥儿归家后,他俩兄弟一同前往学堂!”杨氏语气平静地回答道。
听到还有自己儿子,也要去上学堂,赵氏立马站了出来。“娘,新哥儿都十四了,可以不用去学堂,让茂哥儿一个人去就可以。毕竟他年纪小一些,学东西更快更容易些。而且家里也需要有人帮忙干活儿呢。”
“我婆子说都去,就都去!”杨氏瞪了一眼赵氏,将罗锦云劝说她得说辞再简单重复一遍。“等开年后,就让新哥儿和茂哥儿去学堂吧!”
“是!”
婆婆都做了决定,赵氏也不好反驳。
她心里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只能无奈地答应下来。
晚上,在罗锦云快要入睡时,罗锦绣突然开口:“小云姐,你说,如果大哥和茂哥儿去读书,我们会不会像以前一样过那种吃不饱的日子啊!”
罗锦绣的一句话,犹如一道惊雷,在罗锦云的脑海中炸响。
原本已经迷迷糊糊的她,瞬间惊醒过来。她瞪大眼睛看着罗锦绣,满脸都是疑惑和不解:“小绣,你怎么会这样想?”
罗锦绣缩了缩脖子,小声说道:“我就是担心嘛……家里的钱都拿去给他们读书了,那我们吃什么呀?而且,万一生意没做好,岂不是连饭都没得吃了?”
罗锦云想了想,安慰道:“小绣,别担心。咱们家的生意一直都不错,而且奶也说了,让家里人做账更放心。再说了,大哥和茂哥儿读书也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帮助家里,我们应该支持他们才对。”
罗锦绣还是有些不放心:“可是……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安。”
罗锦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别怕,有姐姐在呢。就算真的遇到困难,我们也一起想办法解决。相信奶,快睡吧,还要早起干活呢。”
罗锦绣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杨氏和胡氏草草地吃完早饭,出门时,罗锦云带着罗锦绣房间里跑了出来,罗锦云表示今天自己也要去。
杨氏听后,点头答应了,婆媳二人不敢耽搁,匆匆背起背篓,罗锦云俩姐妹提起篮子,与赵氏说了一声,便脚步匆忙地出了门。
这每日的行程对罗家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乘坐老罗头的牛车前往镇上。
清晨的集市人头攒动,喧闹异常,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交响曲。
在这样一个热闹非凡的环境里,四人在罗锦云的建议下决定兵分两路行动起来。
罗锦云和罗锦绣一同拿着一些卤肉和卤豆腐来到老李头的面摊上,将一些卤味切成薄片。
她们用竹篮小心翼翼地装好切片的卤肉和卤豆腐,朝着小镇上的学堂走去。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罗锦云并没有打算到集市以外的地方去售卖卤味,但就在昨天,当小堂弟提到读书这个话题时,她突然意识到能够把孩子送到学堂接受教育的家庭通常都不会太缺钱。
于是,她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带上这些卤味到学堂附近,让那里的学子们尝尝鲜,希望借此机会在学堂周边开拓出卤味的销售市场。
由于卤味的好名声早已传播开来,今天的销售情况异常顺利。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所有的卤味就被抢购一空了。
婆媳两人心满意足地收起摊子,转身前往镇上的学堂与另外两个姐妹会合。
此时此刻,学堂尚未开始上课,许多年轻的学子们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走进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