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赏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郎别怕,我有挂!
曾布身为新派领袖,与身为保守派的苏轼在政见方面向来存在分歧。故而对于作为苏轼弟子的武植,曾布原本并没有什么好的印象。然而,当他看到武植所写的策论时,心中也不禁暗自赞叹起来。
上方的宋徽宗听到曾布这番话语,心中不禁愣了愣神。
他也没想到向来与苏轼不对付的曾布,竟然会说出这般的话来,转而又对武植所写的策论充满了好奇,于是便开口说道:“武学子所写的策论,连曾爱卿也赞赏有加,那朕定要好好欣赏欣赏。”
帝座身旁的内侍闻言,赶忙跑下台阶,双手呈上武植所写的策论。宋徽宗朝那些纸看去,再次映入眼帘的是那笔画纤细却又刚劲有力,好似铁画银钩般的书法。
宋徽宗的心神全然被武植的书法所吸引,至于那策论的内容则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没想到这武植的书法竟然与自己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宋徽宗在心中暗自想道。
良久,他才恋恋不舍地从那宣纸上移开双目,看向下方的武植,开口道:“武学子不愧为苏卿的弟子,当真是才华横溢。对了,不知武学子这一手书法是何人所授?”宋徽宗忍不住向武植发问。
下方的武植听闻宋徽宗的发问,心中忍不住暗笑:“这手法当然是向您学习的啊”。
只因武植知晓自己穿越到了北宋末年,且当朝皇帝又是宋徽宗赵佶之后,他便思考,如果自己要走科举之路,最后肯定得与朝廷打交道。
所以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便依据前世记忆当中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来参考,故而练就了武植这一手漂亮的瘦金体书法。
下方的武植虽然心中思绪如潮翻涌,但面色却显得无比平静,他开口对着宋徽宗说道:“禀官家,学生的这书法乃是自己钻研、勤加练习而成,并无师承。”
宋徽宗闻言,看着武植,脸色愈发和善,对其也越发欣赏。
随后,宋徽宗扫视了下方的文武百官,开口说道:“经过众爱卿对武学子的考评,朕想,诸位爱卿也不会再怀疑武学子不能夺得此次考试的第一名了吧?”
停顿了片刻,他转头看向了刘御史,继续说道:“那对于刘御史所说的苏卿在考试中徇私舞弊这一事,显然纯属无稽之谈。刘大人,你倒是说说,朕该怎么惩罚你呢?”
队列中的刘御史闻言,脸色变得苍白。他走出队列,对着宋徽宗叩首道:“禀官家,是微臣失察了,一切全凭官家处置。”说完,便再次朝着上首的宋徽宗重重叩首。
旁边的苏轼看到这般情况,赶忙对宋徽宗出声说道:“禀官家,刘御史身为监察御史,闻风刺奏乃是他的职责所在。如今事情已然真相大白,还望官家宽恕刘御史此次的失察之过吧。”
其实苏轼自觉年事已高,而自己的弟子武植日后必定会进入朝堂为官,所以并不想因此在朝堂中树立太多仇敌。况且苏轼对于刘御史的为人还算知晓,深知刘御史为人正直,所以出声替刘御史求情。
“还是苏老大人心胸广阔,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苏老大人即便不是宰相,那也具备宰相的品质了。”宋徽宗说完,瞥了文班首列的曾布一眼。
“刘爱卿,起来吧!既然苏老大人这个当事人都替你求情,那朕便也不处罚你了。虽然这次是你的失察,但也算是让朕发现了一个大才。”说完,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武植。
“武学子才华横溢,朕听说你与自己的弟弟孤身抵达京师,尚无住所。这样吧,朕在内城的昭德房有一处住宅,便赏赐予你。且武学子此次在国子监的入学考试勇夺第一,又接受了众卿的考校,才思敏捷,当真是大才。朕便赐予你通直郎的官职。”宋徽宗对着武植说道。
武植闻言愣了愣。没想到这次进宫考校竟能获得如此好处,不仅得到了宋徽宗赏赐的府宅,还被封为通直郎。
虽说只是一个正八品的文职官阶,并无实质的差遣。但对于原本毫无功名在身的他而言,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旁边的苏轼听闻宋徽宗的言语,连忙对着武植说道:“还不快领旨谢恩。”武植听闻苏轼的提醒,这才赶忙收敛心神。对着上座的宋徽宗叩首道:“学生武植,多谢官家赏赐。”
下方的文武百官听闻宋徽宗对武植的赏赐,脸上不由得纷纷露出了羡慕之色。虽说在场众人的官职都比武植高了太多太多,但他们哪一个不是经过十几年的拼搏,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而武植却只因一场殿前考校,便能被授予正八品的文官阶位。且众人已然觉察到了宋徽宗赵佶对于武植的喜爱,所以并无人出声反对。
帝座上的宋徽宗看着事情得以圆满解决,满意地点了点头。旁边的内侍见此情形,便高声宣布退朝。
武植随即跟随老师苏轼一起缓缓踏出了大殿,朝着宫门方向走去。还未走出宫门多远,便见一个黄门小校端着一个盘子朝着武植急匆匆地跑来,“武才子还请留步,这是官家赏与您的住宅地契,还请武才子接收。”
那小校说完,赶忙把手中的地契递向了武植。武植闻言,伸手接过地契,细细地看了上面的内容,“果然,宋徽宗赵佶赏赐的住宅,正是自己与弟弟武松所借住的那座宅子”。
武植对着那小校抱拳说道:“多谢小公公了。”
黄门小校连忙回礼,随后又匆匆地往回跑去。武植与苏轼两人并未继续停留,迈着沉稳的步伐朝宫门走去。不多时,两人走出宫门,武植抬眼一望,便看到自己的弟弟武松及旁边的林护卫正站在那里等候。
“哥哥,你终于出来了。没发生什么事吧?”武松说完,一脸关切地看向武植。
武植笑着对武松说道:“哥哥没事,还得到了陛下的赏赐,所以不用担心。”
旁边的苏轼也对着武植说道:“守正,这次你可是让为师大大地长了脸,特别是曾布那老东西一直与为师不对付,这次你可是让为师扬眉吐气了。”
说完,又对武植说道:“守正,既然事情已得到解决,为师便要尽快返回国子监,通报此次入学考试的名次。你与你弟弟准备准备来国子监求学吧。”因国子监事务繁忙,而后又与武植聊了一会儿,苏轼便带着林护卫去往了国子监。
武植看着自己老师离开,便带着弟弟武松回到了昭德房内的住所之中。然后开口对着弟弟说道:“弟弟,我听苏师讲过,你已被录为国子监的内舍生,虽然不是上舍生,但每个月朝廷都有补贴。而且如今哥哥我已获封通直郎,每个月都有俸禄,足够我们俩生活了。咱们以后就在国子监安心求学。”武松闻言,高兴地直点头。
而这边,苏轼回到国子监后,便迅速将此次的考试结果张贴了出来。众多求学的学子纷纷围拢过来,看着张贴的名单,有人满脸欢喜,手舞足蹈;有人心有不甘,眉头紧皱;有人神情沮丧,垂头丧气;还有人直接嚎啕大哭,涕泗横流。
“这个叫武植的学子,此前怎么都没人听闻过?而且他不仅成为了上舍生,还是此次国子监考试文试的第一名”。这时,旁边有学子看到武植的名字高居榜首,便纷纷议论起来。
不过,他们倒并未怀疑国子监考试的公正性。毕竟苏轼作为国子监的祭酒,以他的名声和为人,他们坚信苏轼是断不会做出徇私舞弊之事的。
时光流逝,武植与武松两兄弟已在国子监求学整整一个月了。起初,众多国子监的学生对武植夺得第一名这件事颇不服气。然而,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们都听说了武植在夺得头名之后,入宫接受了皇帝以及诸位大臣的考校,并且皇帝还赐予武植通直郎的官职。
他们便打消了对武植的怀疑,真心认可了他的才学。而且,随着武植在殿前所作的那首《满江红》诗词广泛流传开来,整个汴京的文人圈子都知晓了苏轼有一个才华横溢、名叫武植的弟子。
“这属性值增长的速度是越来越慢了”。
武植看着那自身的属性值,心中暗自思忖道:“看来得加快结识各路天罡地煞人物了。”想到这里,武植想起了武松拜师的事宜,时间也差不多了。
这段时间,由于兄弟两人刚入国子监,事务繁多,所以就把武松拜师周侗的事情暂且往后推迟了。
而今,一个月的时间已然过去,对于兄弟俩而言,国子监内的各项规则以及生活都已慢慢适应,武植便打算让苏轼出面介绍周侗,好让武松拜他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