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索之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月当空!
汉王这支骑兵军团从组建到训练参战,历时只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幸亏这些骑兵不是新进招募而是身经百战的原秦国的骑兵劲旅,所以一组建就能形成战斗力。
韩信正是基于此才敢于在开阔地带与项王一较高低。
项王所率领的三万楚军无疑是精锐之师,然而其前锋经过月余的不停激战和长途跋涉,到达荥阳郊外时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后续步兵也没有及时跟进。
之前突然袭击打了汉王一个措手不及,但到了荥阳,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荥阳的汉军主力元气已经日渐恢复。
韩信令灌婴领着汉军骑兵团,与项王的骑兵在京、索这里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攻防战。
最终在北起荥阳,南至南阳,西起洛阳东至外黄,纵横数百里的正面战场上,大败楚军。项王西进的兵锋被韩信挡在了荥阳,由于步兵迟迟没能赶到,项王只能暂缓西进,战线最后在荥阳暂时稳定了下来。
京索之战过后,楚汉双方开始进入对峙阶段,汉王利用荥阳成皋之地利,依靠关中、汉中之资源,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物质资源与霸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攻防战。
(韩信行踪之谜)
从彭城到京索之战前夕,这短短的一个来月时间里,大将韩信在哪里?他的行踪成谜,引后人无数猜想。
《史记淮阴侯列传》完整地记录了韩信从跟随汉王出兵关中,一直到京索之战间的轨迹。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司马迁说,韩信一路跟随汉王平定关中三秦,然后汇集各路诸侯,在四月打到彭城。
兵败后,韩信在荥阳一带收拾残军与汉王汇合,并在京索一带打败项王,使得楚军无法向西前进。
另有一个说法出自《西汉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甄伟的作品,成书于1612年。小说介绍韩信当时被留在关中的废丘,围困章邯。因而他并没有跟随项王出关,更不可能到彭城。
一个是汉代史官司马迁记载的,一个是明代小说家编撰的故事。哪一个更真实,更可靠,这个应该不难分辨。
韩信被汉王留在关中围困废丘城的章邯,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章邯毕竟是名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汉军主力被汉王带出关外,如果章邯乘机作乱,冲出废丘,那之前辛辛苦苦取得的成果将化为乌有。汉王留下一个得力的干将封住章邯绝对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被留在关中的是韩信,那么他就无缘参与京索大会战。
由于项羽三万骑兵进军非常迅猛,汉王从彭城一路溃逃至荥阳,根本来不及通知关中的韩信。
从彭城到关中有八百多公里,假设汉王派快马直奔关中,韩信得到消息,集结大军赶到荥阳,也有五百多公里的路程,而且还都是崎岖的山路。
此时韩信如果还在关中,就来不及参与京索之战。既然他指挥了这场战役,那么只有一种情况,他确实是跟随汉王从彭城一路败退回来的,至少汉王出征时,韩信被留在函谷关看守关中东大门。他才能就近收容残兵,组织京索战役。
从汉王还定三秦到京索之战,韩信其实一直就跟随汉王左右,充当参谋的角色。京索之战是韩信独自指挥作战第一场战役。
那为何《西汉演义》要将韩信“留”在关中,而不是跟随汉王东征呢。这个恐怕是作者要从维护韩信战神的地位出发,为韩信编造了一个不在场的故事。
元代以来,由于《暗度陈仓》的传播,韩信已经被神话,人们从心理上愿意接受一个百战百胜的英雄。如果彭城吃了大败仗时,韩信在汉王身边的话,人们会问,为何有韩信作为大将的汉军,以五十万之众,却被项王三万远道而来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这对韩信战神的形象是个莫大的伤害。所以,还原历史真相,韩信应该就在汉王身边,他们一起逃难到了荥阳。韩信到了荥阳后,就地收拾残局,主持了京索之战。
京、索之战后,项王迅即对齐国做出妥协,承认齐王对齐全境的统治,然后从齐国撤出所有军队。
西楚对齐发动的战争,持续了十个月左右,从一边倒的胜利,沦落到完全接受齐国统一。项王白打了楚齐之战,失去了齐国这一战略要地,可谓输得一塌糊涂。
而汉王经过彭城之战后,面临的局势就十分凶险了。原本霸王把目标设定在齐国,现在抽调所有兵力,重心转到西面,全方位围堵汉王。之前的联盟在他兵败后,纷纷转头独立或倒向霸王。他眼下只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对抗霸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