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宝玉与黛玉因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沈聪明编辑问:“刘梦石,刘傻子,刘傻瓜,你讲述的宝玉与黛玉的故事不完整,记得我读《红楼梦》的时候,黛玉与宝玉见过面的,你讲掉了。”
红学家范想林说,我来讲述吧——
紫鹃取了绢子来,却不见黛玉。正在那里看时,只见黛玉颜色雪白,身子恍恍荡荡的,眼睛也直直的,在那里东转西转。又见一个丫头往前头走了,离的远,也看不出是那一个来。心中惊疑不定,只得赶过来轻轻的问道:“姑娘怎么又回去?是要往那里去?”
黛玉也只模糊听见,随口应道:“我问问宝玉去!”紫鹃听了,摸不着头脑,只得搀着他到贾母这边来。黛玉走到贾母门口,心里微觉明晰,回头看见紫鹃搀着自己,便站住了问道:“你干什么来的?”
紫鹃陪笑道:“我找了绢子来了。头里见姑娘在桥那边呢,我赶着过来问姑娘,姑娘没理会。”黛玉笑道:“我打量你来瞧宝二爷来了呢,不然怎么往这里走呢。”紫鹃见黛玉心里迷惑,便知黛玉必是听见那丫头什么话了,惟有点头微笑而已。
紫鹃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是心里害怕黛玉去见宝玉,宝玉已经是疯疯傻傻,黛玉又这样恍恍惚惚,一时说出些不大体统的话来,如何是好?心里虽如此想,却也不敢违拗,只得搀黛玉进去。那黛玉却又奇怪了,这时不似先前那样软了,也不用紫鹃打帘子,自己掀起帘子进来,却是寂然无声。
因贾母在屋里歇中觉,丫头们也有脱滑顽去的,也有打盹儿的,也有在那里伺候老太太的。倒是袭人听见帘子响,从屋里出来一看,见是黛玉,便让道:“姑娘屋里坐罢。”
黛玉笑着道:“宝二爷在家么?”袭人不知说什么才好,只见紫鹃在黛玉身后向她眨眼睛,努嘴儿,指着黛玉,又摇摇手。袭人不解何意,更不敢言语。黛玉却也不理会,自己走进房来。看见宝玉在那里坐着,也不起来让坐,只瞅着黛玉嘻嘻的傻笑。
黛玉自己坐下,却也瞅着宝玉笑。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袭人看见这番光景,心里大不得主意,只是没法儿。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袭人紫鹃两个吓得惊慌失措,准备用言语打断。谁知道,贾宝玉与林黛玉不再说话,依旧傻笑起来。贾宝玉思念林黛玉,加上丢了随身的玉石,疯疯癫癫的。林黛玉呢,思念贾宝玉,加上听了疯丫头的话,心病加重,郁闷成疾。
袭人见了这样,知道黛玉此时心中迷惑不减于宝玉,因悄和紫鹃说道:“姑娘才好了,我叫秋纹妹妹同着你搀回姑娘歇歇去罢。”
因回头向秋纹道:“你和紫鹃姐姐送林姑娘去罢,你可别混说话。”秋纹笑着,也不言语,便来同着紫鹃搀起黛玉。那黛玉也就起来,瞅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紫鹃又催道:“姑娘回家去歇歇罢。”黛玉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
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了,仍旧不用丫头们搀扶,自己却走得比往常飞快。紫鹃秋纹后面赶忙跟着走。黛玉出了贾母院门,只管一直走去。紫鹃连忙搀住叫道:“姑娘往这么来。”黛玉仍是笑着随了往潇湘馆来。离门口不远,紫鹃道:“阿弥陀佛,可到了家了!”只这一句话没说完,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
刘梦石说,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的影响最大。清朝多次把其作为“禁书”查禁,说是书中写了男女之情,有伤风化。但《红楼梦》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几百年来,对《红楼梦》的评议、研究多如牛毛,以至形成研究的专门机构“红学会”,养活一大批专家学者称“红学家”。
范想林说,对《红楼梦》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我认为,《红楼梦》之主题在书中第一回就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那作者所说的“梦”、“幻”指什么?这个问题探讨清楚了,书所表达的主题自然就浮出水面了。
文史作家于张喜说,我们先看看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清康熙帝时期曾出任江宁织造及两淮巡盐御使,这在当时是肥缺。曹家在当年也曾富贵荣华,康熙帝南下江南曾多次住在曹家。曹雪芹童年过的是公子哥儿、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雍正帝即位后,曹家被抄家,家境一落千丈。到曹雪芹长大时,已是破败不堪,以至穷困潦倒。
范想林说,家庭盛衰的巨变,对曹雪芹深深震撼,加之他在佛学道法上的造诣,使他参透了红尘世间,了悟了人生真谛。他在《红楼梦》中用神来之笔,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的荣辱兴衰,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主的众多人物的际遇,向读者展示他的真知灼见:世间无常,原本是一场“梦幻”,修道归真,方能脱离尘世苦海。这就是他要隐去的“真事”,也即《红楼梦》的主题。下面简单探讨说明。
沈聪明问:“刘梦石,你的出身与怪石有关,你可以讲讲通灵宝玉的来历。”刘梦石说,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剩下一颗未用,弃置于大荒山无嵇崖的青埂峰下,已通灵性,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请求僧道携带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僧道警示他:“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怎奈那石头凡心已起,再三要求下,那僧施展法术把那个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以后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这就是神瑛侍者下红尘历劫投生,贾宝玉含在口中的那块“通灵宝玉”。一块石头动了凡心,想到人世间享受荣华富贵。觉者一再劝诫、点悟:红尘中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可石头不悟,也只好到尘世中历经劫难了。
范想林评说贾宝玉、林黛玉的因果,说,《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曹雪芹浓墨重彩描绘的是贾宝玉、林黛玉。 林黛玉在天上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经常受贾宝玉在天上的原型赤霞宫神瑛侍者以雨露灌溉,加之受天地的精华,后修成人形女体。
因未酬报灌溉之德,心中郁结一股缠绵不尽之意。恰遇神瑛侍者偶起凡心,要下凡造历幻缘。警幻仙子要他们了结这灌溉之情,绛珠仙子回答:“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于是一大批风流冤家都一起转生人世。入世后,真如绛珠仙子在天上发的愿一样,林黛玉把眼泪都还给了贾宝玉。母亲去世得早,只好投奔舅舅家,这样就与宝玉因缘相聚。从小孤苦,体弱多病,楚楚可伶,眼泪自然就多,但这也是故意这样安排的。
但她眼泪多半都是因宝玉而流,因为她要还泪嘛。他们二人两情相悦,可有缘无命。直到黛玉为宝玉眼泪流干,宝玉最终还是与宝钗结婚。就在宝玉、宝钗新婚之时,黛玉一命方休,一缕香魂回归天上故土,了结了这一段因果。曹雪芹通过宝玉、黛玉的故事揭示:人世轮回,因果报应,非人力所能主宰,真是梦幻一场。
刘媛媛编辑说,甄士隐修道归真。那一僧一道,也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绛珠草、神瑛侍者及一批风流孽鬼投胎红尘之后,也决定下世间度脱几个,以积功德。他们度脱的第一个人就是甄士隐。为此还很费一番心机安排。觉者度人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父”。
甄士隐根基好。按《红楼梦》的说法是: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家境也是殷实之家。年过半百只有一女英莲,视为掌上明珠。为使他修道归真,觉者多次点悟他。
先是在梦中听到二仙讲绛珠草与神瑛侍者的因果奇事,引起他的好奇。当他请教“因果”之理时,告诫他:“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当他从梦中惊醒,抱着女儿到街上去玩耍时,恰恰就看到一僧一道走来。
那僧人看到他抱着的女儿,大哭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甄士隐以为他在说疯话,没理睬。当他抱着女儿要進屋时,那僧指着他大笑,并念了四句话:“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其实那僧人预见到了英莲将在元宵节丢失,因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家园被焚毁。后士隐投靠岳丈家,经常受责怨,最后贫病交加,眼看不久于人世。一日拄着拐杖到街上散散心,看见一跛足道人,口内念几句话: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