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通通拉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饥荒年,我囤货娇养了亡国长公主!
司农部的王崇礼也站出来:“各位乡亲,我们会把所有知道的都教给大家,从播种到施肥,每一个环节都不落下。”
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人点头,有人还是有些犹豫。
这时,一位年轻的村长站出来:“殿下,我们信您。”
“我们村愿意先种,给大家做个榜样。”
“好!”
李锦绣称赞道,“有这样的勇气,定能成功。”
于是,在司农部官员的组织下,种子开始分发给各个村子的代表。
李锦绣穿梭在人群中,和百姓们交谈。
“大娘,您回去告诉村里的人,有问题随时来找我们。”
“大叔,播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深度,不能太深。”
赵春秋也在一旁帮忙维持秩序,给村民们讲解注意事项。
在人群中,李锦绣看到一个小姑娘怯生生地看着她。
她走过去,蹲下身子。
“小姑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小姑娘小声说:“殿下,我想让阿爹阿妈不再挨饿,这些种子真的能做到吗?”
李锦绣摸了摸她的头。
“能,一定能。你要相信,我们很快就有吃不完的粮食了。”
分发完种子后,李锦绣和司农部的官员们分别前往不同的村子。
李锦绣来到之前那位年轻村长的村子,和村民们一起下地播种。
随着种子在各个村落的分发与播种,日子一天天过去。
皇宫中的皇帝,依旧对***的举动持怀疑态度。
御书房内,皇帝李孝存坐在龙椅上,对着一众大臣大发雷霆。
“***在乡下分发那些所谓神奇种子之事,朕总觉得荒谬至极。
这世间哪有产量如此之高的农作物?朕看她是被人蛊惑,还连累了司农部的官员们陪着她一起胡闹。”
“陛下,臣也觉得此事太过离奇。”
“***虽一片好心,但这有违常理,恐怕会让百姓空欢喜一场啊。”
“陛下,***此举可能会引发民众对朝廷的不满,若种子没有成效,百姓们的怨气恐怕会更重。”
李孝存眉头紧皱,心中的担忧愈发强烈。
但因为之前试验田的原因,所以他决定再派人去乡下查看情况。
在乡下,李锦绣和村民们一起精心照料着种下的种子。
每一天,她都和村民们一同下地,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殿下,您看这水稻长得可真快啊!”
一位村民兴奋地指着田里嫩绿的秧苗对李锦绣说。
李锦绣眼中满是笑意:“是啊,大家要继续好好照料,它们很快就会抽穗了。”
司农部的王崇礼在一旁指导着村民施肥:“大家注意,这个时候施肥不能过量,要保证养分均匀。”
孙启文则在另一片地里查看瓜果种子的生长情况。
“殿下,这些瓜果藤蔓长得很旺盛,看来收成有望啊!”
日子在忙碌与期待中度过,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天。
这一天,皇宫中。
皇帝正与大臣们商议政务。
突然,一名侍卫匆忙进来禀报。
“陛下,乡下传来消息,***分发的种子种下去后,庄稼都长得非常好,许多地方已经可以看到大片即将成熟的粮食了,那景象真是前所未见。”
皇帝李孝存愣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
大臣们也都面面相觑,满脸震惊。
而在乡下,李锦绣看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激动不已。
“乡亲们,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李锦绣的声音在田间回荡。
村民们欢呼雀跃,那位年轻的村长兴奋地说:“殿下,您真是我们的福星啊!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
那位带着孩子的妇女抱着孩子,眼中闪着泪花。
“孩子,我们有饭吃了,多亏了***啊!”
李锦绣走到田间,轻轻抚摸着饱满的稻穗,对身边的赵春秋说:“春秋,快安排人准备收割的工具,我们要尽快把粮食收起来,分发给大家。”
“是,殿下。”
赵春秋立刻去准备。
司农部的官员们也都忙得不亦乐乎,王崇礼笑着对孙启文说:“这次真是多亏了***啊,要是我们当初一直固执己见,就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孙启文点头赞同:“是啊,这真是奇迹。”
随着丰收的消息传开,周边更多的百姓都赶了过来,他们看着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和挂满果实的瓜田,眼中满是羡慕和希望。
“***殿下,能不能也给我们一些种子啊?”
一位来自邻村的村民急切地问道。
李锦绣笑着回答:“当然可以,等我们收割完,就会把种子分给更多的人。”
随着丰收的消息在周边村落如春风般迅速传开,越来越多的百姓朝着这片希望之地涌来。
李锦绣被众人围在中间,她那身华服在阳光下闪耀,却丝毫没有皇室的架子,亲切地回应着每一个人的问题。
“***殿下,我们村已经很久没吃饱饭了,您的种子真是救了我们啊!”
一位老者颤抖着声音说道,眼中满是感激。
“老人家,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只希望大家以后都能衣食无忧。”
李锦绣握住老者的手,目光真挚。
在忙碌的准备收割工作中,时间过得飞快。
此次丰收不仅关乎这些村落百姓的生计,更会在整个国家引起轩然大波。
而她也明白,是时候回皇宫了,那里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皇宫内,皇帝李孝存的御书房中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
皇帝面色阴沉地坐在龙椅上,几位心腹大臣战战兢兢地站在下方。
“你们说说,***这次的举动,到底是何居心?”
李存孝的声音低沉。
有一丝被事实冲击后的惊讶,但更多的是对权力受到潜在威胁的警惕。
一位心腹大臣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此举确实赢得了民心,可这民心……”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李存孝的脸色,接着说,“民心所向,恐怕日后会对陛下您的地位有所影响啊。”
“哼!朕岂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