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0章 送两朵绢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景长宁只比李子文大了四岁,也看不出是否已经成婚,李子文叫景公子才不会出错,如果叫景叔就有点老了,还算识相,也不知道是不是村长提前教的。
旁边的族老和长辈们也都纷纷夸赞李子文,他毕恭毕敬地站着,看着非常谦逊,只是微笑着并不搭话。
景长宁把二郎叫了进去:“这是我的二侄儿景从光,年十五,也是个会读书的,如果不是这次流放,明年也会参加院试,你们可以相互切磋,不懂的也可以过去问我!”
这话让村长脸上的笑容又展开了不少,其实这几日他已经叫人暗暗查了,大庆二十三年的进士确实有景长宁,而且还排在二甲之内,正不知如何让孙子去请教一番,没想到景长宁却自己抛出了橄榄枝。
李子文应了声“好”,又拱手谢过,也和二郎两人见了礼。
景长宁又介绍景春熙:“这是外甥女熙姐儿!”
景春熙没有迈步进去,只是朝众人轻轻福了一礼。
众人皆说:“这姑娘长得可真好。”景春熙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在村子里她这长相可算是出挑的,没必要客气。
看其他人一副探究的目光,想问不问的样子,景长宁才解释:“熙姐儿过完年还要回京的。”
听这么说,所有人了然。虽然流放了还有亲戚在京里呢,更是不容小觑了。
李村长笑的脸上的褶子更深,也仔细打量了一下继续朝他们行礼的二郎,又看了看景春熙,然后才摆摆手让李子文带他们出去!
外面那个叫小灵的姑娘已经在门槛边等着了,她也跟景春熙一样,也就八九岁,眼睛不大,脸圆圆的,应该是李子文的妹妹,她一脸盈盈地笑,两人都轻轻福了一礼。
李子文把他们往旁边屋子引:“外面人太多了,进书房吧。”刚才他也是从这间屋子出来的,这时候外面吵哄哄的,应该也只是进屋躲过外面的嘈杂而已。
书房比堂屋窄,但是不像他们家那般黑暗,环顾四周,前后的窗都比较大,做得也矮一些,还有亮光从顶上射下来,应该是屋顶安装有琉璃瓦,果然这一家是重视读书的,这样的投入都敢下。
一张大大的书桌,椅子背后靠墙的位置是两个书柜,书柜浅黄色没有上漆,材质应该是杉木板,但是上面的书不少,两个书柜几乎都满了。
书桌的正对面墙上是一副对联,连景春熙都看得出不是出自什么大家之手,李子文笑着解释也没有不好意思:“我去年写的,实在拙劣了一些,听闻从文三叔的大名,不知能否跟他讨要墨宝!”
这是先把景长宁先惦记上了。
二郎也笑:“等明日收拾完了,我和三叔也要开始写对子,也是要送几幅给本家的,要不明日有空你过去看看,要是觉得还行,三叔是不会吝啬一点笔墨的。”
和景长宁的笔墨比起来,墙上这两幅确实不够看,但是二郎喜欢李子文这个直爽、不遮不掩的性子。
现在他也看出来了,被李氏一族奉为天才的李子文,并没有嫌弃他们流放的身份,而是想跟他们多亲近几分。
李子文有点迫不及待:“我待会就跟你们过去,祖父也给你们备了礼的。”
然后想想不对,又说:“明日你们写对子的时候我也过去。”
二郎微微颔首算是同意了,然后看他桌子上的一本书下面有两张卷子,征得他同意后,不由地拿起来看了一遍。
“你们书院出的题慢了些,这个申论的题目我们去年就做过了。”二郎并不掩饰自己的才华,把自己的见解娓娓道来,没多久两个人的头就凑在了一起。
读书人也有自己的喜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两人还真有点投缘。
景春熙觉得家里的几个表哥个个都是人才,而且各有特长,听说三表哥都说年后去跟景长鸣学木工了。
有他们在,最多也就开年后,村子里的事应该都不是事,虽然不敢说村民个个对他们毕恭毕敬,但是起码可以和平相处,办点事应该也不难。
从他们来的这几天看,这里虽是南蛮,但是村民并不蛮,基本还没见到一个挑事的,不过除了这里的民风,应该也是这个李姓大族的功劳,作为村子里最大的姓,只要他们不挑事,应该也没有敢挑事的人。
灵子已经端来一小碟的瓜子,瓜子上面还摆了糕点,糕点和景春熙在家里吃的一个样,糖糕那种见惯的东西没有往里端。
“这两朵绢花送你。”
景春熙也是临时起意,才想着往外面掏的。
空间里除了那些太过贵重的首饰,小姑娘用的绢花还是有的,上次从县城回来,她就给两个小团子和景明蓉、景明月一人分了好几朵,把她们乐得跟什么似的。
小团子更是穿上姑母给做的小裙子,戴着粉色的花花一直转圈圈,差点都转到天井里去,还是巧巧把她拽回来的。
“好漂亮!”
果然女孩子都经受不了这种漂亮小东西的诱惑,灵子乐得一直道谢,还说以后有好东西再送给她,举止投足落落大方、没有一丝的腼腆,教养挺好。
屯长家送完东西就回来了,许是看到来的客人太多,林氏已经躲到屋里去,不好意思再出来。
景家的另外几房人都到齐了,人一多就热闹,孩子们都跑出去一起玩,每家的媳妇儿都想凑过来帮忙,无奈厨房太小,庄氏只点了他们每房一个,其他的都轰到院子里坐着磕瓜子、吃糖糕。
景永坚、景永强在前院陪景永诚喝茶,景永鸣生怕谈了什么他不知道,也作为家里的代表凑了进去。
二叔婆和永强家第一次来家里做客,让殷氏带着里里外外每间房都转了一圈,然后才肯坐下来陪老夫人在前厅说话。
男人们凑在一起就惦记着那几坛子酒,饭桌才摆上一碟花生米,男人们就开始猜码。
其他的婆子媳妇们则是围着摆了零食的桌子团团坐,磕瓜子聊天,倒是交流了不少村子里其他人没有听到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