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封建服南,元氏入兰追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三皇建立千年世家!
华历3114年,孟国蒲朝建立第561年。
进入雨季的第一场大雨毫无征兆的落下,一支五十人的队伍手持刀戟,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由南往北的大道上疾步前行。
领头的人在雨雾中看到前方道路旁边有一间大院,招呼部队加速往前。
来到门口,就大力敲门道:“快快开门!”
不多时,门被打开,一位老者看到密密麻麻的一群人,大吃一惊。
领头人语气不善道:“你这老儿,堵在门口做甚,快让我等进去!”
老者被吓的支支吾吾要说什么,领头人不耐烦的就要伸手推搡,一位中年人拉住他的手,阻止道:“唉,怎可如此粗暴。”
领头人低下头认错后,中年人温和的对老者道:“我等是诸侯武士,非是恶人,这是通关信物。”
老者接过他手里的木牌,上面横写王令两字,下面写着凭此通关。
勘验无误后,老者方松了口气,让部队进来避雨。
蒲朝开始分堪离为五道,用尹江串联为水道,北方有北江道,中为中水道,南为临海道,用陆路串联,东为东山道,西为西山道,共计为一百二十一国。
山道每五十里设一驿站,一为快速传递情报信息,二供贵族商旅往来歇脚。
此地便是连接孟城东部高原的东山道,榜国境内的一处驿站。
驿站分为前后院,前院左右是客房,大门旁边是马棚。
武士被安排在前院客房,搬运东西和照料马匹,中年人让老者把两人先带到后院。
正面是用木板隔开的一间大厅和两个偏室,两侧是杂物和厨房。
中年人让人整理出三间北房,很是歉意拱手道:“这房屋逼仄,只能委屈两位先生了。”
男子脱下蓑衣,露出里面的白色长袍,回礼道:“那里的话,能遮风挡雨,已是很好了。”
其他武士已经开始到厨房烧水去,见食物不够,就来报领头武士。
领头人给了老者一小布袋,冷喝道:“你去弄些吃食和马草。”
老者唯唯诺诺的点头,穿好蓑衣,戴上斗笠,牵着驿站里的矮马,就在雨中出了门。
走到小路就破骂里面的人,好奇的打开小袋,除了铜刀币,竟然还有一块银刀币,顿时大喜。
晚上吃过饭后,前后院子都点着灯火,东西两间房子里面的地板上,几十个汉子脱掉上衣,要么擦拭刀剑,要么修补甲胄,但更多的都是百无聊赖的躺着。
在后院大厅里,灯火随风飘摇,中年人拿着一卷竹简,看着上面的名字,又看着外面的大雨愁眉不展。
持续十几年的诸王子争位已经结束十年,最后获胜者三王子尹权,完成了第二次东征服南的大业,共计一万大军扫荡诸蛮。
为了控制和开发这片比堪离更为广阔,蕴含更大潜力的土地。
命长子尹武监督,驱服南土著八万,于昭河畔营建东王畿——武里。
建成后于武里分封同室宗亲,有功之臣。
计有公三位,侯伯八十五位,子男一百四十位。
早在华历2700年左右,孟国工匠掌握了铁器的锻造技术。
青铜器是合金,铜矿在自然界的分布远不如铁矿,但是没有锻打的铁块,又远不如青铜器方便。
成熟的制铁技术一出现,就开始在孟国每个诸侯国快速传播,并向四周扩散,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军事上,铁器能装备到更多人,动员远超青铜器更多人力。
战争以装备青铜器的少数贵族为主力,转变为以农民为主力。
有了铁器,更大更壮观的城池得以修建,人口增长加速。
这诸多因素成为孟王权征服服南的动力。
此时一半服南诸侯为堪离诸侯分支,他们自然有人才调配,而另一半像为王畿士族,骤然居于诸侯之位,手下能管理的人才自然不足。
孟王权更亲近后者,了解其困难外后,于是让人登记新晋诸侯为一表,愿意到新晋诸侯处为臣的士族为一表。
前者有地缺人才,得士族表,后者有人才没封地,得诸侯表。
中年人叫罗替,他的兄长罗方本是王畿士族,以功勋获地封伯。
try{ggauto();} catch(ex){}
获得士族表后,就替他来到东山道,搜寻表上人才。
但是三月过去,各士族了解罗伯的封地和能给的待遇后,仅有两位愿意随他南下。
王畿士族和诸侯分支还有个不同就是,前者地大而民寡,后者有宗家支持,地小而民多。
民寡就意味着要很长的建设开发时间,而各士族能忍受长期的艰苦生活的不多。
如今马上就要到雨季,道路更加难行,为兄长搜寻不到足够人才,封地建设就难以展开。
“夜深了,仲清兄不休息,这是在为表上士族烦恼?”
仲清是罗替的字。
见两位士子醒了,以为是自己的灯光影响,面带歉意道:“是啊,我这就熄灯。”
“等一下……”
一位士子起身来到正厅,随意道:“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可否把表给我一看。”
罗替把表给他,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就见他目光寻找,突然眼前一亮,笑道:“还真的在这上面。”
带着一丝欣喜看着罗替道:“仲清兄何不去找这家。”
罗替向着他手指的方向而去,上面写着武台武氏,卿位。
解释道:“哦,你说这位武氏。他写在最前排,我自然能看到。
但是伯有两卿,一位由王指派,一位多由公室出任。
所以就没想请他。
而且这武氏有何得何能,竟要授卿位才出仕。”
罗替自然就是公室。
另一位士子也来到正厅,像是猜到什么。
坐下后点头道:“那我也知道是那家了。”
对罗替道:“如今快到雨季,表上的人也不多了。
这武氏就在这附近,我劝仲清兄前去试一试。
一旦成功,他一家抵几家。”
罗替没听明白:“可是他要卿位……”
“这你不用担心,他上面写的是武氏,但其实是元氏。”
“元氏?”
“对,就是元公勉之后。
他们家也抵不过岁月流转,家道衰落后,就迁到这里为士子,守着几十户人传承家业。
也不愿以元氏相称,怕辱没了家名、
如果你能请他出仕为卿。
以他元氏的名望,和大王说一声就是了。
毕竟这可是存亡续绝的美谈。”
罗替越听越心动,云姓元氏可是以能治两类而闻名的贤者家族,大王应该不会拒绝。
但还是有疑惑,问道:“可是他还保存着家学吗?”
两人同时笑道:“这么说吧,仲清兄能请到元氏,我两人就确定出仕兰伯。”
罗替点了点头,心里有了判断。
第二天,三人寻到一处庄园,见到了武氏一族的人。
罗替进来时就观察到,这庭院虽然老旧,但是干净整洁,仆人行为举止有一般世族仆人所没有的沉稳,室内陈设,如铜灯,短案,屏风都复古美观,于细微处透露着一种典雅之美,让人不由得端庄起来。
心中暗道:这世家教养远超以往所见。
双方坐在厅内草席上,其族长是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了解来意后,面带诧异道:“我族可是要卿位,几位确定吗?”
罗替已经决定,一定要请元氏出仕,于是拱手道:“不敢糊弄老丈,我家君上就是让小子按表请人。”
老者点了点头,又问了些是以何晋爵,家世如何,能给元氏何等俸禄的问题。
最后说要考虑五天。
罗替表示理解。
等他罗替走后,元氏多有看不起伯位和罗姓的家世,不愿前往。
最后老者经过反复考量,做出分家的决定,不愿去的,就以武氏的名号到其他诸侯出仕,元氏主家往兰国出仕,为卿族已是最高的等级了。
于是有三家武氏各往其他诸侯为大夫,老者让长子先跟着往兰国布置,确定后方带着家族南下。
一年后,孟王权发布王命,让武台元氏往兰伯处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