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星联中继卫星网优化(4.4k)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星联某个技术实验室,午夜时分。
“延迟2.3秒?”方东河坐在工作台前,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传输数据,眉头紧紧皱成了一团。
他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飞快,不时调出几张复杂的图表。
那是欧盟空间站救援过程中,星联中继卫星的通信日志。
“这信号波动......怎么像过年抢票的高峰期?”他低声嘀咕。
屏幕上的数据持续刷新,每一次波动,都刺得他的神经绷得更紧。
没过多久,他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取出一张模拟结果图。
“果然,是中继卫星的问题。”
他站起身,把报告甩在桌子上,随手拧开一瓶矿泉水灌了一口,转身对身后的助理说道:“叫上大家,开会。”
助理打了个哈欠,显然没料到加班模式会突然开启:“方总,这都几点了,你让我一个个去抓人?”
方东河瞥了他一眼,语气透着一丝无奈:“抓人什么的太吓人,发个消息就行,标注紧急两个字,他们自然知道该干嘛。”
短短十五分钟后,星联技术团队的会议室就挤满了人。
尽管所有人都顶着黑眼圈,但看得出来,面对方东河突然召开的“午夜速递”,没人敢松懈。
“方总,这么急是出啥大事了?”研究员常彦端着一杯咖啡,拖着椅子随意地坐下,“咱卫星又发烧了?”
“发烧?不,是有点‘感冒’。”方东河翻开PPT,指着投影屏上的一组数据,语气凝重,“看看这些延迟和信号衰减情况。”
助理瞪大了眼:“这些是欧盟救援那次的通信数据?不是说系统表现很稳吗?”
“稳是在国内。”方东河敲了敲桌子,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但跨洋通讯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卫星网络架构确实不错,但瓶颈暴露得很明显。”
“一旦遇到极端环境或者高频数据传输,延迟就会成倍增加。”
常彦摸着下巴,皱眉问:“那问题出在哪儿?硬件还是软件?”
“都出在‘架构’。”方东河拉出另一张图表,“我们的卫星网络设计,是基于国内通信需求优化的。”
“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跨洲际应用,当前的中继链路效率,根本扛不住高负荷。”
会议室里短暂地安静了一会儿,随后一名年轻工程师开口:“方总,那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卫星网络只能在国内玩儿,国际化完全够呛?”
“够呛这个词你说对了。”方东河看了他一眼,“你们觉得,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星联的全球通讯业务还有竞争力吗?”
所有人都没吭声,显然,他们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方东河拍了拍桌子,重新拉回众人的注意力:“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一套解决方案。别想着等李总发话才行动,我们必须先把方案提上来。”
“方总,方案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会很复杂啊。”助理揉了揉太阳穴,“要优化卫星网络,改架构可是大工程。”
“复杂的事才值得干。”方东河笑了一下,语气却不容置疑,“我已经初步想了几点思路,优化卫星天线设计,增强链路分布式能力,还有调整通信协议。”
“听起来像在写研究生论文。”常彦忍不住吐槽。
“论文怎么了?实用就是硬道理。”方东河继续说。
“不过,这不是星联一个团队能搞定的事。我打算联系国内几家航天和通信领域的合作伙伴,拉他们一起干。”
“这可是大工程啊。”助理叹了口气,“话说,李总知道这事了吗?”
“还没。”方东河摇摇头,“不过我会在方案成型后再去找他。李总的决策高效,但我们不能光等着他拍板,得拿出点诚意来。”
会议结束时,方东河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已经逐渐散去的团队成员,心里默默想着:星联的卫星网络要走向全球,这个短板必须补上。
只有敢动第一刀,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世界级领跑者。
他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夜空,月光洒在他的脸上,那是一片承载着星联未来的浩瀚星空。
几天后,闭门会议现场,国航科技大厦。
“这就是中继卫星的延迟数据。”方东河站在一块巨大的投影屏幕前,用激光笔指着一组令人头皮发麻的曲线。
“别看国内通信稳定得像老黄牛,但跨洋的时候,就成了毛驴拉重车,连爬坡都费劲。”
台下坐着的,是国内两家重量级企业的技术代表。
一边是国航科技,一家顶尖的国有航天企业,专攻硬件设备;另一边是领通科技,通信软件领域的龙头老大。
“方总,数据我们看懂了,但问题在哪?”国航科技的一位技术总监率先开口,语气中透着浓浓的自信。
“如果是硬件问题,我们可以直接给你们加配天线组,传输能力至少提升30%。”
话音刚落,领通科技的首席技术官黄志鹏,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天线组是解决问题,但不是治本。”
“硬件再强,也需要软件去调度。要我说,换个通信协议才是关键。”
双方这一唱一和,火药味立刻弥漫开来。
“天线是基础,没有硬件支持,再好的协议都是空谈。”国航科技的技术总监话里不客气,直接反击。
“我们设计的中继器,本来就能承受更高负荷,问题是你们的软件调度太保守。”
“保守?”黄志鹏笑着摇摇头,“别忘了,是软件把这些数据传得这么快。调度不只是保守,而是要确保效率和稳定性。”
“硬件好归好,可没有合适的算法,就像一辆法拉利被迫跑在乡村土路上,能快到哪儿去?”
两边人马直接开怼,会议室里瞬间热闹起来。
国航科技的人,直接放出几组硬件性能测试数据,领通科技不甘示弱,当场调出一套全新的通信协议模拟,试图证明自己的优势。
方东河站在台前,看着两方的唇枪舌剑,嘴角微微一抽。
他轻轻敲了敲桌子,用不高不低的声音插话:“两位,咱别光说法拉利跑不快的问题了,关键是怎么让它既能在高速上狂飙,也能在乡村路上稳住。”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所有目光都转向他。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需要讨论硬件好,还是软件优先的问题。”方东河扫视全场,语气变得更严肃了一些。
“星联的需求,是全球化通信,不是某一方面的极限性能。如果硬件和软件不能融合,争得再厉害,数据传不出去,最后输的还是我们。”
黄志鹏皱眉问:“那你的意思是?”
try{ggauto();} catch(ex){}
“我提个折中方案。”方东河迅速调整了投影屏幕上的内容。
“首先,硬件这边,我们需要优化卫星天线的设计,增加灵活性,特别是在高动态环境下的信号捕捉能力。”
国航科技的人点了点头:“这个可以做。”
“其次,软件这边,需要调整协议,让它更适合分布式中继的应用场景。”他接着说道。
“数据分片、动态路由这些技术,你们比我更懂,但重点是要让协议适应硬件的变化。”
黄志鹏沉思了一会儿,微微点头:“听起来有道理,但这需要我们重新设计调度逻辑,周期会比优化硬件更长。”
“所以,我们把硬件和软件分成两个阶段同步进行。”方东河指着一张时间线。
“硬件团队先改天线和中继模块,软件团队在此基础上并行优化协议,确保不拖进度。”
两家团队的技术负责人交换了个眼神,彼此点了点头,算是达成了初步共识。
会议结束后,黄志鹏走过来,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还是方总你厉害啊,这么短时间里,就把我们两家斗鸡拎到一个笼子里,够狠。”
方东河笑了笑:“我哪敢狠,只是大家斗得再狠,项目还是得落地,不然回去我也没法跟李总交代。”
国航科技的技术总监也走了过来,语气少了些强势,多了些真诚:“方总,你们星联搞事情确实厉害,这次合作,希望我们能一起干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合作愉快。”方东河伸出手,握住了对方的手,“咱们的目标,是让卫星飞得更高,信号跑得更快。”
夜晚,方东河回到星联办公室,坐在桌前开始整理今天的会议记录。
他抬头看了一眼窗外,那些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像极了中继卫星发出的微弱光芒。
“这只是个开始。”他低声自语,“星联的卫星网络,必须做到全球最强。”
次日,星联总部,李凡办公室。
方东河站在李凡办公桌前,手里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嘴角抿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得意。
李凡正低头浏览手机上的新闻,听到方东河的脚步声后抬头笑道:“怎么,熬夜搞出来的东西,今天来秀了?”
“秀可谈不上,主要是解决问题。”方东河把文件往桌上一放,语气平静中带着几分自信,“但我觉得,你会喜欢。”
李凡挑了挑眉,随手翻开文件,几张高清图表和技术概览映入眼帘。
他扫了一眼文件的标题——星联中继卫星网络优化初步方案。
“讲讲看。”李凡将文件放回桌上,靠在椅背上,做了个“请开始你的表演”的手势。
“咱们现有的卫星网络,硬件和软件都有瓶颈。”方东河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投影出几张动态图表。
“这是救援欧盟空间站时的延迟和信号波动数据。问题出在中继链路的效率偏低,主要是天线捕捉和协议调度两方面。”
李凡盯着投影,点点头:“你说得对,问题是明显的。但你打算怎么改?”
“我分了三步。”方东河点击翻页,语速不紧不慢。
“第一,优化天线设计,提升信号捕捉能力。我们和国航科技合作,已经敲定了一套灵活天线方案,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动态调整角度和频段。”
“听起来不错。”李凡略微点头,目光却依然锐利,“然后呢?”
“第二,引入分布式中继技术。”方东河切到下一页,指着图表上的模拟结果。
“以往的中继节点过于集中,一旦某个节点负载过高,就会拖垮整个链路。我们打算通过分布式技术,把数据压力分摊到多个节点,既稳又快。”
“有点意思。”李凡语气轻松了一些,“最后呢?”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方东河放出了一张新通信协议的架构图。
“我们正在和领通科技合作开发一种动态路由协议,能根据实际网络环境,实时调整数据传输路径,减少延迟,提高传输效率。”
李凡看完这三点,轻轻敲了敲桌子:“不错,这个方案听起来很全面。但我有两个问题。”
方东河下意识站直了一点:“你说。”
“第一,硬件和软件同步推进的风险如何控制?两边团队步调能统一吗?”李凡的目光透着一丝审视。
方东河早有准备:“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时间线。硬件团队优先完成天线和中继模块,软件团队随后适配协议。两边都有阶段性成果交付,确保不脱节。”
“很好。”李凡点点头,继续问,“第二,你有没有研究过国际上的同行技术?他们的分布式技术,和我们的方案有多大差距?”
这个问题,让方东河略微停顿了一下。
但他很快回答:“我们做过基础调研,美国有一家公司的分布式技术确实领先,但他们的主要市场在北美,我们的优势在于,针对亚洲和欧洲市场进行优化。”
“这两套技术路径,有竞争,也有错位。”
李凡听后,露出一抹笑意:“不错,星联不需要复制别人的路,我们走自己的就好。”
李凡把文件合上,站起身看着方东河:“这方案可以直接立项,但我要加一点。”
“你说。”方东河一脸认真。
“除了优化现有网络,还要组建一个技术研究小组,专门盯着国际同行的动态。”李凡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
“别让别人跑在我们前面,星联的目标是引领,而不是跟随。”
方东河点点头:“明白了。”
“这项目,从今天起,叫‘星链+计划’。”李凡的语调忽然变得轻松。
“这名字舒服吧?就是让他们都知道,星联的卫星网络,是可以加个‘+’的。”
方东河忍不住笑了:“李总,这命名风格,绝对是你一贯的调性。”
李凡拍拍他的肩膀:“别贫了,回去盯紧进度,这次得让所有人,都再次看到星联的硬实力。”
“我们要通过一次次的辉煌胜利,告诉他们,星联的不可阻挡。”
夜晚,方东河站在星联大厦的天台上,仰望星空。
那些遥远的卫星,似乎正闪烁着全新的光芒。
他低声自语:“‘星链+’,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是一次全球布局的开端。我们要的不只是卫星网络,而是下一代的通讯规则。”
“在走向太空的过程中,通讯方面的技术和突破,是绝对少不了的一个点,我们必须要领先。”
远处的灯光,与天上的星辉交相辉映,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