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章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小民!
阳光宜人,军旗猎猎。
授赏的八人已来到台上,陈烈依照武士-勇士-猛士-锐士的顺序将军功章一一挂在他们颈上。
这军功章形制是一块方牌,长二寸,宽一寸,赶制地有些粗糙。方牌一端开有一孔,可穿麻绳。一面刻有“武士”、“勇士”等字样,另一面则刻着他们各自的姓名。
而这“四士”所用材质也有所不同。武士用的是陶质;勇士是铁质的;猛士则是铜质;而锐士是银质。
陈烈在为他们颁发军功章的同时,也一一询问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如籍贯何处、何时入的乞活军等;当然也少不了一番勉励,为全军再立新功。
当到田二时,陈烈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他那厚实的肩膀。
对王斗也只是一句:“望伯升再擒敌首!”
伯升是王斗的表字。
“虎帅知遇之恩,斗无以为报!”
当这数人拿上细细看了后,皆喜不自胜,陈烈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不觉地挺胸抬头起来,眼神也更加清澈。
陈烈微微一笑,他要的效果达到了。
“诸君,你们可将手中的军功章珍藏好了,这是你们勇武最直接、最好的见证。”
其实在陈烈的构思中,这军功章将来可以直接对应授田的,只是这事过于遥远,他还暂时不能提。
台下的士卒一个个翘首望向台上数人,想看看他们手中到底是何物,为何拿到后都变得肃穆起来。
陈烈为了激励更多士卒的求胜欲,于是朗声道:“诸位兄弟,台上这八人皆是为我乞活军立了大功、拥有军功章的人,你们平日对他们可得尊重了。”
随后他又宣布今日宰猪置酒,为全军设宴,台下顿时欢声一片……
-----------------
翌日,陈烈、徐冈、曹大、贾巳、魏仲、阎勃、王斗、田二等齐聚一堂。
这算是乞活军目前最为核心的成员了。
王斗已被陈烈提拔为斥候队头。通过历次缴获,目前全军共有战马、挽马二十余匹,陈烈全部拨给了他。
王斗此人,本身就是驿卒出身,不仅对周边地理环境熟悉,而且骑术精湛,此职恰适合他。
扩充为屯的亲卫屯长,陈烈则拔田二充任。亲卫屯目前下辖两队,由原先的陷阵、飞矢二什扩充成队。
陷阵队的都伯选用授章“猛士”的车越;飞矢队的都伯由原先什长夏隼继任。
张狗儿领的少年什则单独听调于陈烈。这些少年儿陈烈将着重培养。现今他们年岁不大,可塑性强,正是脑子灵活的时候,学知识学地快。
阎勃依旧担任全军教习,包括四名屯长这次也未有所赏赐,这是陈烈起先就和他们商议过的。
待众人落座,陈烈便开始与众人开始商议练兵的事宜。
要趁着暂无外忧的空挡,好好将士卒操练一番,提升战力。
冬季士卒若不愿意操练该如何?
不愿操练?在乞活军中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当下有食有衣,受点冻和苦又能怎样,况且他们现在是朝廷眼中的乱贼、反贼,形势所迫!
有了阎勃这老于戎事之人的加入,操练的章程很快就拿出了。
try{ggauto();} catch(ex){}
其实这个时代,已有成熟的军队演武,主要分两块儿。
一块儿是单兵的,主要训练科目是:骑、射、投石、拔距(攀登、跳跃)、弁(手搏散打)、角抵(摔跤)、兵器使用等。
另一个是队列的,主要练习方形、圆形、锥形、钩形、雁行、箕形等阵形。
而这些,对阎勃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陈烈由于前世的经历缘故,来到这世,弩射的贼准,毕竟原理是一样的。
摔跤格斗等更是他的长项。
所以他主要教授弩射与弁、角抵等。而阎勃、徐冈则为骑、弓术、刀、矛等教习。
队列训练则由他和阎勃带着各屯长一起完成。
除了这些,陈烈还加了一项任务,就是要求都伯以上的必须学识字、算术。
现在全军上下能识字的充其量不超过十人,都是些大老粗。
但这也正常,想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五点五亿人,那是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何况是这个知识都被世家大族垄断的时代,这也是为何在封建王朝,地方的大族豪强、乡绅地主阶级能够独断乡里,代表“民意”的原因。
说到必须要识字、算术,伤还没太利索的曹大,却拉起了苦脸。像极了后世被夫母整天念叨,让看书看不进的学生。
但被陈烈问了几句:
“不识字,如何能看懂军令?”
“不会算术,如何能知晓麾下有多少士卒?”
“又如何能知晓有多少钱粮?能维持大军多长时间?”
“嘿嘿……这些自有虎帅算计,俺一个大老粗,听命厮杀就行了。”曹大却没在意。
“曹大兄,难道你一辈子就只想指挥一百人就满足了?”陈烈揶揄道,“贾大兄、魏大兄你们可想有一天能指挥千军、万军?”
“千军……?”
“万军……?”
一个个眼睛瞪得如铜铃。
操练章程已定,在开练之前,陈烈又采纳阎勃建议,对全军再次做了一些调整,方便管理。
于是,陈烈将全军分为二营,分别为战兵营各辎辅营。
乞活军虽有新的人员加入,人数也近千了,但陈烈目前暂无扩编新战兵屯的想法。
一个亲卫屯加原四屯,再加一个斥候队,择强者编入为战兵。此为战兵营。
剩下的为辎辅营,暂设四屯。铁匠、木匠、篾匠等工匠编为一屯,一百余妇女幼童为一屯,剩下的丁壮编了二屯辅兵。
花了一天的时间将选拔、整编完成。
接下来的时日便按照章程,上午训练个人技艺,下午操练队列。
晚间或陈烈闲暇时,便教授少年儿和都伯以上的军吏识字、算术。
从李氏家中翻出的《急就篇》作为识字开蒙再好不过。
而说到算术,其实这个时代已有了“九九乘法”口诀,而且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只不过是习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然后到“一一如一”、“二半而一”的顺序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