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卷末小结及剧情解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一个问题:
有书友说,写徐寿辉想要收服比自己实力更强的鲁锦,这剧情不对,这里解释一下。
一,现实不需要逻辑,但小说需要,而且这事有历史依据。
原历史上,徐寿辉于1352年初,先是收服了陈友谅,后又以威逼利诱的方式收复明玉珍,他是有这种‘仗着率先称帝’的大义,到处招降纳叛的现实经历的。
(不要小看‘率先称帝’这个事,现代人可能不当回事,但在古代,你称个帝试试?看看朝廷会不会把你往死里打?有人说,他率先称帝就可以四处招纳其他义军吗?确实可以,但对方从不从就不一定了。不从,那就是割据势力,就要等着挨打,前提是他能打的到。)
(原历史上,徐寿辉收服明玉珍,就是威逼利诱,你老实归附,给你官位,好处多的是,你不归附,就等着我打你,而主角和明玉珍的区别就是,当时徐宋真打的到明玉珍,但徐宋和主角没有大路接壤,只能走大别山的峡谷交流,想打到鲁锦很难,所以威胁不成立,你手段不够硬,那对方自然可以不从。)
而巢湖水师又和彭莹玉有着香火情分,毕竟赵普胜和李普胜是他徒弟,又是巢湖水师的创始人,在原历史位面,徐宋也确实招降了庐州的左君弼,这要不是主角突然穿越,换成左君弼,早就被徐宋招降了。
之前的剧情一共写了三次徐宋来使。
第一次是欧普祥,当时徐宋对主角的招抚,只是例行招抚,1352年初,徐宋是见一个招抚一个,主角并没什么特殊待遇,徐宋也不知道主角的实力,而且那时候主角的实力确实也没强到夸张的地步。
所以当时徐宋的态度,徐寿辉本人是没把鲁锦当回事的,他看鲁锦就像个稍微大一号的明玉珍而已,明玉珍可以被招抚,那主角为什么不行?
彭莹玉也只是听说巢湖水师异军突起,攻占了庐州等地,想借着两个徒弟的关系把这股势力重新收到自己手下,他当时还不知道两个徒弟的下落。
面对徐宋第一次招抚,主角以官职太小,不想跟刘福通起摩擦为由,拒绝接受汴梁管勾的官职,还告知了赵普胜的死讯,并且隐瞒了李普胜的下落。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主角为了避免和徐宋起摩擦,没有把话说死,没说‘我宁死不从,你直接来打我吧’这种话,只是找借口婉拒,暗示想让我归附,还有得谈,实际上是在争取时间,积攒实力。
【那有人可能会说,第一次之后,徐宋知道了主角的实力,为什么还要坚持招抚,这里就说一下徐宋的态度转变。】
二、徐宋态度的转变。
1352年初,是徐宋大发展的时间段,两个月之内扩地千里,只要团队还能壮大,公司盈利规模还能发展,就可以掩盖一切矛盾,但是从当年三月份开始,元廷反攻,徐宋一路败退,很快就丢失了大部分领土,这时矛盾就开始显现了。
首先是徐寿辉和将领之间的矛盾,徐寿辉本身就是个吉祥物,就因为洗澡的时候皮肤白,就被众人推为首领,这什么破理由???
徐寿辉在徐宋红巾军内,没有一点威信,仗都是邹普胜、倪文俊、陈友谅、明玉珍,还有彭莹玉的徒弟们打的,兵也都在这些前线大将手中,徐寿辉根本没什么兵权和实权。
韩非子的亡征是怎么说的,‘公家虚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可亡也。’
你一个皇帝手里没有兵,也没有威信,兵权都在大将手里,战功也是大将们立的,你不死谁死?!
这也是后来倪文俊造反,陈友谅又造反,最后一锤子敲死他的原因。
你要是个继位守成的皇帝,没有战功那还好说,皇位是祖宗传下来的,可你一个开国的皇帝,自己一仗不打,战功全是大将的,那你凭什么镇得住这群骄悍的开国大将?功高震主的道理不懂吗?
你以为徐寿辉是李渊吗,手下有个李世民那样能打的儿子,徐寿辉要是真有个李世民这样的儿子,你看倪文俊敢造反?陈友谅敢弑君?
原历史上,明朝对徐寿辉的评价也是这样的,‘寿辉过于宽仁,权力悉放于下,致使有谅谋权篡位。’
所以说,徐寿辉傻吗?他不傻。那徐寿辉不知道这种局面对他不利吗?他当然知道。
所以他想招抚鲁锦归附,当成自己的助力,即便不能为自己所用,也能拉进来平衡一下其他派系的将领,他这个想法是没问题的呀。(徐寿辉的这个态度我前文写了,忘了在哪一章)
这就引出了徐宋第二次出使。
徐宋二次来使的背景,是徐宋连续打了三个月的败仗,失地千里,这时候再次来招抚鲁锦。
于公,可以拉拢来一个强援,从外部打开僵持的局面,于私,徐寿辉想拉拢鲁锦为自己所用,用来平衡内部派系。
而且出使前就说了,即便鲁锦不会立刻答应,也尽量说服鲁锦出兵,一起夹击九江。
【有人问,明知道主角实力那么强,徐宋为什么不选择结盟呢?】
名分呢?
只有对等的关系,才可以结盟,徐寿辉是皇帝,他们是宋国,主角是什么?只是个地方割据武装,徐宋就不可能跟主角结盟,除非他们自降身价,表示自己也只是个割据武装,要么自动承认和主角关系对等,那主角也可以建国称帝。
封建时代,中国皇帝会承认另外一个皇帝吗?
举个例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张骞去找乌孙国结盟,汉乌一起夹击匈奴,汉朝是国,乌孙也是国,你承认对方的平等地位,这才可以结盟。
如果对方比你的地位低,那就不叫结盟,那叫命令!
大明会跟朝鲜结盟吗,不会,但是大明承认朝鲜是个国吗,承认,双方是宗藩关系,父子之国,大明是皇帝,是父,是宗主国,朝鲜国王是郡王爵位,(比琉球的亲王爵位低一级),是子,是属国,大明让朝鲜出兵一起打倭寇,那叫命令,不能叫盟友。
总之,你得有个名分,这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游戏规则,是三纲五常,是儒家的世界观,你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想当然的以为双方可以随便结盟,古代人对盟约这种事是看的很重的,这涉及礼法,比如唐朝的渭水之盟,宋朝的澶渊之盟,汉朝的白马之盟,还有十八路诸侯讨董这种盟约。
结盟,首先你要承认对方的平等地位。
还有汉末三国,刘备和孙权结盟,一开始他们都没称帝,都是割据势力,地位平等,自然可以结盟,之后双方都各自称了帝,也互相承认对方平等的地位,那自然也能结盟。
但徐宋和主角之间不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不能结盟,鲁锦也没答应归附,所以也不是从属关系,当然可以拒绝对方要求出兵的命令,能理解吧。
说回第二次来使,一是为了寻找外援,二是徐寿辉私人想收服鲁锦为他所用,徐寿辉的态度从漠视变成了重视。
而第二次出使,彭莹玉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第一次,他想借徒弟的关系,把庐州这股从巢湖水师发展出来的势力重新纳入掌中,但得到的却是两个徒弟一死一失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鲁锦突然上位的消息。
彭莹玉怀疑是鲁锦害了两个徒弟,当然徒弟死不死不重要,他徒弟一大堆,死的徒弟也不止一两个了,但却可以借这个事做文章。
第二次出使的时候,彭莹玉的态度就变了,以招抚为辅,以联系两个徒弟夺位为主,彭莹玉本来就没指望主角能老实归附。
可徐寿辉还是抱着想私人收服鲁锦的态度的,他不想让鲁锦这股势力落到彭莹玉的手里,那不是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了?所以他还是想自己促成此事。
try{ggauto();} catch(ex){}
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出使,但鲁锦这次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实力强大了,要价也更高了,还是以官位太低,爵位不给实封,而且担心彭莹玉会翻旧账为理由拒绝。
但为了拖住徐宋,不跟他们彻底撕破脸,主角仍然是婉拒,没有彻底回绝,仍给徐宋留了继续谈判的希望,还给了甲胄和织布机示好,但就是不答应归附和出兵,逼着徐宋进攻杭州。
第二次使者回去之后,徐寿辉仍对收服鲁锦抱有希望,因为鲁锦没有直接拒绝,还让使者回去替他解释误会,这明显有示好的意思。
彭莹玉则对招抚鲁锦归附彻底失去耐心,得出‘不兵临城下,鲁锦绝不会轻易就范’的结论,然后就去指挥打杭州去了,徐寿辉则是加大了筹码,第三次派出使者。
(他是真想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徐寿辉也不想一直当个吉祥物,这就是他明知道鲁锦实力强大,还想招抚主角的理由,万一谈成了呢,毕竟主角确实没有一口回绝,反而在向他示好)。
再之后,第三次出使,主角正坐看江南局势,准备渡江,一直躲着徐宋使者,然后就到现在的剧情了。
第二个问题:
【有人说,第二卷,渡江之前的这段剧情有点慢了。】
这我承认,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写主角打下庐州,开创根据地的这段剧情,一直有读者吵着发展太快了,主角招的兵都没怎么训练,就能立刻拉出去打仗,还总赢,这不合理。
可他们就没想过,原历史上,郭子兴的兵训练过吗?为什么他刚招募的农民军就能打退元朝进攻呢?徐州芝麻李的兵训练过吗?他一夜之间暴兵十万,就可以四处攻城略地?
当然,为了剧情更加‘合理’,我也采纳了读者的意见,尽量把发展的过程写的详细一点,省的他们说主角发展太快,于是就导致剧情发展速度变慢了。
其实单以时间线来看,剧情发展的已经很快了。
原历史上,朱元璋渡江是在1355年,也就是至正十五年,而主角原定计划是1353年前后,现在更是提前到了1352年九月,速度已经非常快了,比原历史的朱元璋提早了三年。
至于为什么还是感觉推进太慢,那是更新速度,以及写的太细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
【有人说,不收名臣名将,就不会写了?】
这个问题吗,纯看个人理解,我以前不是写历史文的,这是第一次尝试转型,不过我也看过不少历史文,我个人观点:历史穿越文的核心,是弥补现代人对古代历史的一些遗憾,以及想看原历史人物在主角的影响下,会有什么不同的发展。
比如写大秦的,都不希望大秦二世而亡;写三国的,都希望季汉能北伐成功;写大宋的,都希望岳飞能有个好下场;写明末的,都希望可以灭了满清,这就是弥补遗憾,影响原历史人物啊。
那么不写原历史的名臣名将,我写谁呢?书里也有不少原创角色,比如朱寿、张温,虽然有历史原型,但除了名字什么资料都查不到,也算原创角色了,还有庐州包氏兄弟,巢县秦氏这些人,都是原创角色,可如果只写他们,不跟原历史人物打对角戏,那还有人知道这写的是元末明初吗?
原历史的那些名臣名将,其实也是历史时代背景板的一部分,是用角色营造那个时代的历史环境,写是肯定要写的。(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然后还有最近这段剧情,写的卞元亨和施耐庵,这两个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卞元亨有帅才,懂兵法,武力值又高,历练一下应该是能成为徐达和常遇春合体的那种智勇双全的将帅级人物,可就因为在原历史跟了反复无常的张士诚,然后这人就彻底躺平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人才浪费和遗憾吗?
还有李华甫,一个为了朋友敢造反起兵劫狱的人,一个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人,居然因为不同意招安,被张士诚残忍杀害,还吞并了他的部队,这难道不可惜吗?
(我只是想在书里改变一下这类人的命运,不留遗憾罢了)
还有一个观点,这些人本身就在那里,是一个人才存量池,你不收自然会有别人收,别人收了就会用来打你,这是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如果我写这些猛将都是别人的,主角自己带一堆原创角色,主角输了,你们肯定会说我给敌方开挂,主角赢了,你们又说不尊重原历史人物,一帮没名气的原创角色把历史上的公侯们吊起来打,反正怎么写都不可能趁了所有人的心。
.......
剧情问题就这些,然后再说一下之前这段时间的更新问题。
之前有重复或者补发的章节,那个不是防盗,(起点现在是有官方防盗的,不用作者自己防盗了),那个纯粹是我那段时间心态问题,还有懒癌犯了,拖延症晚期,我给大家道歉,对不起,我愿意谢罪Orz......
主要还是没写过这种历史文,没有经验,看过上架感言的应该知道,这本书的大纲是临时更改的,连故事主线都换了,和原来准备的根本就是两本书,或者说这就是三天之内赶鸭子上架出来的新书,大纲什么的,都是临时写。
然后大概是什么时候,主角打下庐州,和县,定远、濠州一线,前期发展太快了,但是离主线渡江的时间又还早,(原定是1353年左右嘛),突然不知道中间这段剧情该往哪发展了,再加上那段时间好多人吵着发展太快,干脆就写搞搞内政,搞搞装备。
然后又临时加了个打安庆路的剧情,这地方原本没打算在渡江之前打的,现在挪到了渡江之前。
可剧情写到这里了,不能总是拖着,现在渡江吧,战略时机又不成熟,原历史上朱元璋渡江的时候,1355年,脱脱早就死了,元廷中央军也土崩瓦解了,张士诚已经造反了,徐州芝麻李集团也早崩了,朱元璋的对手只有南方的地方元军,根本没什么强敌。
可主角要是1352年就渡江的话,以上说的那些强敌,他都会遇上......可为了让剧情发展的更合理,这里就不得不做了一些相应的部署。
比如等徐宋进攻江南,引走一部分江南元军,比如忽悠脱脱在大都屯田,提前在扬州路和淮东路打下基础,(包括收李华甫、卞元亨,都是这个战略下的产物),还有扶持徐州芝麻李,让他们帮忙挡枪,这都是为了比历史上提前渡江做的准备。
有人说主角现在都这么强的实力了,还等什么呢,直接平推不就行了。
怎么说呢,其实书里面说过,以主角目前的实力,确实很强,强到可以独自跟元廷中央军打个平手,一命换一命,(你再强,毕竟兵力有限,庐州那地方就这么多人口,不可能无限制暴兵),把整个元廷彻底打崩,然后呢?然后主角自己的兵也差不多消耗完了,那还用什么争天下,那不是给别的义军做了嫁衣裳?
王朝末世的吃鸡大赛,能打当然很重要,但能苟住同样重要,能打不代表要当莽夫,不要自己犯傻给别人当炮灰。
好了,要说的就这些,再说该剧透了......
------------------
最后献祭一本朋友的新书,仙侠类,《我在聊斋当妖师》。
一代妖师,致力于让妖族走向正轨化,正常化。
有了妖师,妖族的青天就有了。
有了妖师,妖族的生灵就有救了。
白素贞速通法海,聂小倩三戏宁采臣,龙子登门,城隍献礼,更多剧情,敬请期待......
有对聊斋或者仙侠题材感兴趣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