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 第173章 星护一号手术机器人(4k)

第173章 星护一号手术机器人(4k)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星联医疗总部,会议室内气氛紧张。

“李总,我们的脑机接口技术,已经进入全国几十家医院进行测试了,可现在医生培训跟不上啊!”刘致轩一脸愁容,将一份报告递给李凡。

“这些医院反馈,想做手术的人一批接一批,医生们手都快废了。”

李凡翻开报告,扫了两眼,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医生不够用了?”

“是啊,”曲云山无奈地叹了口气,“尤其是这种微创的神经手术,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得对设备极其熟悉。培训周期太长了,可病人又等不起。”

“确实,医生也是人,干不动了。”杨庆华点头附和,“要不,试试提高价格,把预约的门槛拉高点?”

“不行。”李凡直接否定,“我们的目标是普及,不是打造什么高端奢侈医疗。价格提高了,技术的社会意义就没了。”

“那怎么办?医生不能‘裂变’,怎么办?”刘致轩苦笑着说道。

李凡放下报告,眼神一亮,语气中带着些许笃定:“不能裂变医生,那就用机器人代替。”

“机器人?”会议室里的几人都愣住了。

“对,机器人!”李凡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们的技术团队,早就储备了相关的辅助手术机器人项目。”

“既然医生的手术量跟不上,那就让机器人来帮忙,把那些技术难度高,但重复性强的操作交给它们,医生只负责核心部分。”

会后,李凡立刻召集了星联集团旗下各个相关的技术团队,以及星联医疗本身的研发团队,组成了新的联合研发团队,启动了手术机器人的技术攻关计划。

“我们的目标,是研发一款能够辅助医生完成脑机接口手术的机器人,”李凡站在实验室内,语气坚定,“要求是精准、安全、高效,同时能迅速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集团技术负责人方东河一脸严肃:“李总,这个要求不低啊。手术机器人涉及机械臂控制、实时影像处理、AI算法,哪一项都不简单。”

李凡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东河,我知道不简单。但越是难的事,才越能体现星联的价值。”

“只要做出来,这不仅是医疗行业的突破,也是人工智能和机械工程的跨时代成就。”

“而且在过去,我们也沉淀了不少相关的技术和案例,我相信问题不大的。”

方东河点点头:“行,那我们立刻启动。不过,这次得给我们多拨点预算,这活儿烧钱!”

“预算不是问题,能‘烧出奇迹’就行。”李凡斩钉截铁地说道。

短短三个月后,第一台星联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正式亮相。

这台机器人被命名为【星护一号】,也是星联的“星护(StarCare)”系列手术机器人。

星护,也寓意温暖且专业,强调这款手术机器人带来的精准治疗与关怀。

【星护一号】搭载了星联最新的AI算法,和超高精度的机械臂,能完成传统医生手术无法实现的精密操作。

它的第一台设备,被送到了深市一家三甲医院,迎来了它的“处子秀”。

手术室外,患者的家属显得有些不安:“机器人动手术,真的靠谱吗?我听说机器还会死机呢!”

医生笑着安慰道:“别担心,星联的技术团队全程监控,这台机器已经通过了无数次测试,它比我们这些医生都稳。”

手术开始后,机器人精准地完成了大脑电极的植入,全程用时不到一个小时,远低于传统手术的时间。

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证明了机器人手术的成功。

消息传开,立即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机器人医生上线!星联又一次改变了世界!”

“科技拯救医生的双手,机器人就是好帮手!”

“这速度和精准度,医生看了都要直呼内行!”

当然了,虽然机器人的成功,引发了广泛好评,但网上也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机器人手术真的比人靠谱?要是程序出错,患者怎么办?”

“这会不会让医生失业?”

“星联的机器人,成本一定很高吧,普通人用不起!”

对此,星联医疗迅速做出回应。

在官方发布的视频中,技术团队详细解释了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多层次监控机制,确保任何意外都能被实时发现和解决。

同时,李凡还亲自出镜,向公众承诺:“星联的目标,从来不是让医生失业,而是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真正复杂的医疗难题。”

“机器人,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

“这一点,我相信对我们有过了解的用户,都知道我们过往到底是如何做的。”

“虽然我也知道,过去的不能完全代表未来,但是我想至少可以给到广大用户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这一回应,也是再次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李凡再次强调了手术机器人的推广计划:“我们要确保每一家合作医院,都能配备足够的机器人设备。”

“同时,还要组织医生的机器人操作培训,尽可能缩短技术普及的时间。”

“李总,这个计划会不会有点激进?”杨庆华问道,“机器人的成本,虽然在逐步下降,但大范围推广需要时间和资金。”

“资金可以解决,时间不能浪费。”李凡语气笃定,“医疗技术的意义在于救人,而不是看着人等着救。”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台机器人都成为医生的左膀右臂。”

随着李凡的一声令下,星联医疗再次迈出了一大步。

【星护一号】手术机器人,不仅成为脑机接口技术普及的重要工具,更是让星联医疗在全球范围内,更加稳固了自己的领先地位。

在深市的某个手术室里,【星护一号】正在大显身手。

手术台上,一位脑瘤患者静静地躺着。

他的病灶位置极其复杂,靠近大脑的运动控制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try{ggauto();} catch(ex){}

然而,这次主刀的并不是一位名医,而是星联医疗最新研发的手术机器人。

医生站在一旁,轻触屏幕,启动了机器人的手术模式。

屏幕上,机械臂缓缓移动,精准地对准目标,所有动作行云流水。

“现在的主刀,不但手稳,还不会手抖。”助手医生低声感慨了一句。

主治医生笑着点头:“不光手稳,关键是比人眼更准。这微创手术,如果全靠人,想达到这种精度得练多少年?”

【星护一号】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无与伦比的精准度。

手术机械臂内嵌了高分辨率影像传感器,能够实时捕捉组织的细微变化,并且结合AI算法,计算出最佳切割路径。

这次脑瘤手术中,【星护一号】用激光探测技术标定了病灶区域,机械臂以微米级精度切除瘤体,同时避开了周围的重要神经。

“就像用镊子夹住一根头发,连汗毛都不带碰的。”刘致轩一边看着实时影像,一边点评,“这种操作,别说人类医生,显微镜都得输。”

更让人震撼的是,【星护一号】不仅精准,还实现了“微创极致化”。

传统手术通常需要大面积切开,才能接触病灶,术后恢复时间长。

而【星护一号】可以通过2毫米的小切口,将手术器械直达目标部位。

在另一间手术室里,【星护一号】正在为一位神经损伤患者,植入脑机接口电极。

只见机械臂轻轻穿过患者头皮的微小开口,将电极精准植入目标神经区域,全程用时不到15分钟。

术后,主治医生感慨万分:“用【星护一号】辅助,这种微创手术不仅更快,还大幅减少了出血量和组织损伤。”

“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恢复时间直接缩短了一半以上。”

“而且这对于降低患者的经济和各方面负担,都是有很好的帮助和好处的。”

除了精准和微创,【星护一号】在安全性上,同样做到了极致。

设备内置了多重监控系统,实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环境。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系统会立刻暂停操作,并通知医生介入。

李凡站在技术团队的控制室里,看着屏幕上的数据,语气平静但坚定:“医疗手术,安全是底线。这台机器,必须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人更稳,更可靠。”

技术团队负责人自信地回答:“李总,这方面我们有绝对的底气。”

“【星护一号】的核心算法,能每秒分析数百万个数据点,并自动调整手术路径,就算遇到突发情况,也能迅速切换到备用方案。”

李凡点头:“很好。我们不仅要让患者放心,还要让医生信任。这是【星护一号】成为行业标准的关键。”

术后康复区,一位刚刚完成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的患者,正坐在病床上,活动着自己的手指。

他的脸上满是欣喜:“之前这只手几乎不能动,现在竟然能握拳了!而且手术就一个小口,没怎么疼。”

旁边的医生笑着解释:“这就是微创手术的好处。传统手术伤口大,恢复慢,还容易感染。用【星护一号】,创口小、精准度高,术后恢复的痛苦也少得多。”

患者的家属感慨万分:“机器人做手术,比我们想象的靠谱太多了!这技术,真是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了希望啊。”

【星护一号】的成功,也是再次引发了国际上的轰动。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些顶尖医疗机构,甚至主动联系星联,表示希望引进这一技术。

“星联医疗的手术机器人,让高难度手术,变得像搭乐高一样简单!”

“微创之王!【星护一号】重新定义外科手术!”

“机器人能代替医生了吗?星联医疗给出新答案!”

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李凡在一场公开演讲中给出了回应:“机器人不是医生的替代品,而是医生的工具。”

“我们研发手术机器人,是为了帮助医生突破生理极限,解决更多复杂的医疗难题。”

“它的出现,让更多患者有了被治愈的机会,让医学未来更加可期。”

会议结束后,李凡站在星联大厦顶层的落地窗前,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

“【星护一号】,也只是再一次的开始。”他低声说道。

“未来,星联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医疗技术普及到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无论贫富,无论国界,都能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服务。”

而李凡的这一信念,在实际的行动表现上,就是让它可以在更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得到更多的应用。

这其中的一个基础,也是因为【星护一号】在国内,以及全球其它发达城市和地区的成功,让人们对高科技手术的信心大增。

然而,李凡的目标显然并不仅限于此。

他站在星联医疗的大屏幕前,指着世界地图说道:“我们的技术,不能只服务于大城市,偏远地区的患者,同样需要救命的手术。”

“既然我们有手术机器人,也有全球领先的5G通讯技术,那为什么不结合起来,把手术送到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

刘致轩立刻接话:“李总,这个设想确实可行。”

“但远程手术,需要网络的稳定性极高,5G的低延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一些偏远地区的信号覆盖,还需要持续进行加强。”

“覆盖不是问题。”李凡自信地笑了笑,“我们可以与通信部门合作,铺设专用基站。”

“甚至借助卫星通信,确保这些地区的网络环境,可以逐渐达到远程手术的标准。”

“毫不客气的说,对于我们星联而言,只要技术能解决问题,其他的都不算是什么障碍。”

刘致轩和在场的其他人听到李凡这么说,也是下意识的点头同意这一观点。

而就在这时,曲云山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或许,战地医院方面也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