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内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朕能造反成功吗!
“关宁军以及家眷内迁分为两路,皇上的提议是海运为主,因为海运成本最低,考虑到渤海风浪小,风险比较低,所以是可以接受的。”
“关宁军有三万人,算上家眷,应该不超过二十万。”
承光殿。
半空中悬挂舆图。
兵部侍郎王家彦滔滔不绝。
周围是内阁大臣李建泰、蒋德璟,驸马都尉巩永固,京营总督吴襄,御史兼大明交通院院长卫祯固,以及刑部侍郎金之俊,户科给事中孙承泽,吏科给事中吴麟徵。
然后是太子朱慈烺,定王和永王。
最后是皇帝。
形成了一个小朝廷。
部侍郎金之俊,户科给事中孙承泽,吏科给事中吴麟徵这些人都是支持关宁军内迁的官员,特别是吏科给事中吴麟徵,态度极其坚决。
吴麟徵此人身份可不低。
属于六科的科长。
品级虽小,权力可大。
算得上是朝廷关宁军内迁派的领头羊,所以才要拉上他,在场都是支持关宁军内迁的重要官员,所以关于关宁军内迁的商议上,大家都出谋划策,没有人反对踢皮球。
几十万人的内迁,其中的问题想想都让人头疼。
所以内迁派又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应该按照五十万来算。”
吴襄反对。
“哪里来的五十万?”
“难道要放弃百姓吗。”
吴麟徵支持吴襄,所以出声。
“关外的九座城池,从局势来看势必要放弃。”
“皇上形容的好,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诸位没去辽西看过,所以不知道辽西的贫瘠,那些百姓宁愿在辽西吃苦,也不愿意投靠胡虏,皆因为他们与胡虏有血海深仇。”
吴麟徵转头看向皇帝。
“皇上,这些百姓如果舍弃,那是把他们推向敌人,成为敌人刺向我大明的利剑,如果能收拢他们,则能成为我大明的利剑。”
“皇上虽然练了两万新兵,一则时日尚短,二则强军不是练出来的,行军多半的人连战场也没有见过。”
“可那二十几万辽西百姓不同。”
“他们见多了血,吃足了苦,恨不得与胡虏一命换一命,如果皇上能给他们一样的新军待遇,臣保证,皇上立马可得数万精兵。”
朱由检非常满意。
不只是吴麟徵的理由。
其实朱由检从来就没打算放弃辽民。
辽东百姓不能再死了。
从几百万被屠戮到几十万,实在是太可悲了,同为一族,朱由检无法忽视,而且吴麟徵举的道理,朱由检也是这么想的。
大明当下,真正能与大清八旗军较量的,除了李自成的老军外,也就只有辽东军队了。
以前的精军已经灭亡了。
只是呢。
朱由检知道吴麟徵是个殉国的文臣,此人的许多建议,包括历史中的主张,以及据理力争的勇气等等,都挺符合自己的胃口。
可是关宁军的势力太庞大了。
所以朱由检很担心此人的态度。
现在此人提出皇帝收拢辽民,等于削弱了关宁军的潜力,那么可想而知,此人支持关宁军内迁,并不是因为和关宁军的关系。
那么就可以重用。
不过还需要观察,朱由检也不会轻易相信人。
“朕同意。”
“只是真有五十万人吗?”
朱由检看向吴襄。
吴襄犹豫片刻,然后改口了:“四十万决计是有的。”
现在皇帝发下去的钱粮都是有数的,不通过朝廷,吴襄原本是报多了十万,现在皇帝明显不信,吴襄不得已说了实话。
try{ggauto();} catch(ex){}
这也是吴襄的性子。
此人的确容易讲实话。
只这一点,吴襄已经强过大多数人。
四十万也不少了。
每天哪怕只勉强吃饱,每天也需要两千七百余石,一个月就是八万石,加上运输的损耗,还有牲畜马匹的口粮,至少翻倍。
如果能尽快稳定下来,恢复春耕的话,只需要坚持半年。
如此也要百万石。
也就是说。
内廷的一百三十万石,刚好够四十万人口以及好几万牲口的内迁,长达半年的消耗。
这是最好的情况。
如果要是发生意外,比如清军入关,比如李自成大军提前入京,都会导致计划遭受严重的破坏,花费更大的代价。
百万石豆料其实真不多。
朱由检觉得太少了。
军事在大明属于保密范围,所以记载的并不多,特别是关于粮草等详细数据的,但也有一些流传了下来,比如天启元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大明底蕴还有。
后金攻陷辽左,辽西人心惶惶。
后方朝廷全力以赴,堆积在海滨的粮草暴露在阳光下,高达百十万石,可惜运车不足,不到六百辆,以至于明明后方有大量的粮,却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
再后来。
大明有了这次的教训,把新积蓄的粮料储存到前线后方,为了安全,特意选了一座岛,结果冬天海面结冰,不可计数的粮料被后金得去了。
大明在辽东不知损失了多少次以百万石计算的粮料。
所以这次关宁军内迁,内迁到何处,以及粮草如何沿途补给,众人一一商议。
关宁军内迁,胡虏绝不会错过机会。
为了保障安全。
关宁军必须先守住关外的城池。
保障百姓们撤回关内。
百姓入山海关,留在山海关附近不利于安稳,也不能留在京畿地区,那么最近的就是天津了。
渤海属于内海,风浪小。
从宁远后方诸城通过海船运转到天津,两个日夜可以一个来回。
“安置百姓的地方选择山东。”
“选择在山东半岛的登州府,这里有登州码头,还有登州水师。”
朱由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厅内寂静下来。
人们看向皇帝。
这里没有傻子,皇帝只说了一个地方,人们就隐隐看透了皇帝的内心,到底是要亲征,还是要南下?
吴襄高兴了。
南下好啊。
南下就不用打仗了。
靠着长江天险,南宋又怎么了,南宋不还是延续了上百年,而且他们可比南宋强多了。
在南方修生养息,积蓄个几十万兵马卷土重来,收复失地。
关宁军要军官有军官,要精锐士兵有精锐士兵,只要能缓口气,不愁没机会打回来。
到了南方。
皇帝必然更加依赖关宁军。
吴襄忍不住想主动开口建议,最后忍住了诱惑。
李建泰嘴角动了动。
老家在山西呢。
皇上如果南下,他老家怎么办。
主要还是山西的消息没有传回来,现在人们知道局势很坏,可到底坏到什么样的程度,没见过结果,谁也不敢妄言。
等山西的消息传回来后,一切就大变了。
以前是不理皇帝。
之后是皇帝你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