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朕能造反成功吗 > 第六十四章 裂变

第六十四章 裂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朕能造反成功吗!

京城的米价涨到了三两五钱银子一石的高价,仿佛回到了几千年的灾年。

百姓们痛苦不堪。

市面上应该逐渐萧条。

“聚庆和招人处。”

“关渊昌招人处。”

“合祥记招人处。”

“大家来瞧一瞧,看一看啦,老字号招伙计啦。”

“哐。”

铜锣一响,人山人海。

三家商号不约而同的发动抢人大战。

各个都是百年老号,不缺乏人才,只要不落后竞争对手就行,所以哪家商号在人流密集处开设招工点,不到一个时辰,另外两家也赶来开设。

恶不恶心人不知道,不过谁也甭想把别人甩下。

有经验的车夫招不到了,开始招募新人。

你招募新人,我也招募。

“勤劳忠厚者,无赶车经验也能招啦,包吃包住,当学徒每个月都能领到钱,出师后,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呢。”

“来合祥记看看啦。”

“我们合祥记,不光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工钱,只要能在商号干满三年,可以多涨二钱银子。”

“嘿。”

“你们合祥记乱来啊。”

“咋地?”

京城的大街小巷,十几处招工点,因为抢人的风波,闹出了打架的争端,引来了五城兵马司的兵差们。

传说中的大明交通院出面。

一分不出的把人捞出来后,意义不同了。

五城兵马司竟然没权管他们。

倒反天罡了。

知晓此事后,当即有御史弹劾,结果石沉大海,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些小事并不小。

给三家商号增加了巨大的信心。

与皇家联合做生意,到底能不能像皇帝说的那样,谁心里也没有底,毕竟现在的三家商号属于弱势的一方,所以哪怕看到了巨大的利益,许多商号也没有掺和。

现在的三家商号,其实是朱由检精挑细选出来的,并不是随意的出现。

这三家商号处于下滑期。

转型无门。

吃老本。

新东家有上进心,舍得投钱冒风险扭转局势。

不说别的。

光徽商群体就能把大明朝廷养活。

所以最后只有三家商号出面,越发说明这门生意的风险有多大。

风浪越大鱼越贵。

三家商号的东家愿意赌。

赌赢了大吃四方。

赌输了倾家荡产。

“不要怕招人。”

“只要皇上不变卦,就算第一趟买卖亏了,我们也赔得起,日后再赚回来。”

聚庆和的东家终于从南京赶来京城。

对于京城的掌柜又好气又好笑。

与皇帝做生意这么大的事,老掌柜觉得可以干,事情开始干了,又变的畏畏缩缩起来,其余两家有了皇帝分别借的二十万两白银,手里财大气粗,完全不缺银子使用。

反而是聚庆和被动了不少。

聚庆和与合祥记同样是徽商,不过合祥记主要依靠漕运,也是盐商,自从隆庆开关后,海贸上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竞争实在是激烈,加上郑芝龙的崛起,许多人金盆洗手,也有人耐不住寂寞,盯上了内地的路子。

比起这些亡命徒加大财阀,连聚庆和也遭受了冲击。

人家头上也有人的。

势力比徽商的根脚大多了。

其实徽商靠的是经商人数的碾压,因为老家太穷,有了最倒霉才会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老话,可见活人有多凄惨,穷到了极限,人们就会大量的外迁。

穷家富路,出门万事难。

铸就了徽商团结,拼搏,开创等精神,成为大明最庞大的经商群体,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微商的身影,大明于是有了无徽不成商的俗话。

所以如此发家的徽商,还真比许多商人身后的势力差的不是一丝半点。

大明宗族强盛,地方势力盛行。

这些外地人能在当地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连绵不绝,打败一批又来一批,犹如科道的科官们,三年一批,永无止境,勋贵们无法对抗。

老掌柜并没有受到东家影响。

他是商号学堂里读书出来的,几代人为商号办事,商号的事情,他做的了主。

“我原想着是一锤子买卖。”

“现在看来,皇上却想做成长期买卖,这事后果极大。”

老掌柜担忧。

东家周宏德理解老掌柜的忧虑。

按照皇帝的搞法,日后一定会出现几十万人规模的调动控制在商号手里,史无前例,如果引起恶果,商号被反噬,只怕尸骨无存。

比如洪武皇帝为了对付蒙古人,洪武永乐时期可以组织川陕云贵数十万军民千里转运茶马贸易物资。

把大量的茶叶布匹丝绸拉到汉藏交界处,再把青藏高原上的河曲马运到大江南北当军马。

现在皇上明显是要把后方物资运转交由商人。

类似的动员力,几十万人的规模必定会出现,这样的商号,还能叫商号吗?

“我倒是不担心。”

周宏德笑道。

“我反而真想看到那一天会是什么样的光景,比起那一天,其实我更担心皇帝亲征,说句大不敬的话,万一皇上战场上失败了能逃回来倒好,就怕没回来。”

“不过皇上愿意先借二十万两白银,对这门生意是诚心诚意,有了皇上这二十万两白银,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虽然伤筋动骨,却不至于倾家荡产,这门生意没问题,放心大胆的做。”

见东家态度坚决,老掌柜也不再犹豫了。

老掌柜其实也很想看看。

当出现上万人规模的运输商队,哪个地方的关卡还敢任意拦截。

他们做生意的,最头疼的是地方上的私卡。

太监、勋贵、武将、甚至地方上的乡绅,谁都敢设私卡。

官卡也是。

今年县衙经费不足了,派人把道路一拦,更重要的是本来为临时设立官卡,之后就不关了,官卡越来越多,花费也是不计其数。

如果没有这些拦路的土匪。

生意不知好做多少。

老掌柜与东家达成一致,很快让聚庆和发挥出了应有的实力。

聚庆和比关渊昌的实力要大许多,包括合祥庆也远不如聚庆和。

聚庆和真的有自己的读书堂。

在江浙地区设立的私学,商号的孩童们在私学读书,从小学习的是商业上的知识与道理,有专门授课的书籍,甚至有专业课。

《史记·货殖列传》这些只是普读书本,比如安排去当铺上做学徒的,会安排学习当铺上知识,像《成家宝业》此类专业详细的课本。

底蕴丰厚的聚庆和一发力,另外两家就有点跟不上了。

除了东家亲自入宫,开口向皇帝借钱,不奢求多的,至少和另外两家同样的二十万两白银,下面的掌柜和伙计们也全力奔赴各地采购和招人。

京城的骡子价格涨到了二十余两,离京城越远的地方,骡子价格越稳定,平常的市价是四两银子。

能从远处用四两银子购买到骡子,哪怕沿途消耗些草料也是划算的,重要的是京城已经“缺货”,很难买到牲口,价格也是一日三涨,无法继续购买。

try{ggauto();} catch(ex){}

人手反而不是问题。

运输的消耗,因为京城和居庸关的距离并不远,加上合计只有十天的时间,运输五万石粮料,车队自身只消耗五十五架大车,比起三七百五十架大车,实打实的只算个零头。

如果到山西太原就不同了,一千里的路程,来回至少四十天,运输同样五万石的粮料,路上需要消耗四千余车的粮料,将近三万石。

运输五万石粮料,消耗三万石粮料,需要上万头大型牲畜,两万余名人力。

距离越远越高。

越是接近前线,需要的兵丁越多。

并且是没有计算贪污的结果。

因为沿途消耗甚大,明代有了漂没这个理直气壮的说法。

漂没成为了贪污的开脱理由。

......

街头。

后生王治本饿着肚子。

他从昨天到今天早上滴米未进,一家人躺在床上不活动,父亲赶他出门来打探今日的米价,希望米价能跌回去,否则家里真买不起几日的口粮。

京城的街道上怨声载道。

每个人都在抱怨,可奇怪的是还能笑出声,虽然是阴阳怪气的冷笑。

冷笑也是笑啊。

真的绝望就笑不出来了。

王治本也觉得纳闷。

他内心一点也不慌。

经过了招兵处,这是驸马都尉舍得招兵的地方,只要去当兵就给军饷,每个月二两银子呢,王治本有些冲动,勉强压住后,尽快的离开。

现在当兵要打仗,打仗会死人。

王治本觉得自己还能熬一熬。

刚过了一条街。

竟然有伙计们在街上拉人。

王治本也被一名活计拉住,问他要不要来当学徒,只要来就管饭,学习半个月,出了师就可以拿工钱等等。

听到王治本心动。

他是真饿了。

虽然出师后每个月只有一两银子,但是管饭啊,比当兵的少一半,可王治本不愿意当兵。

当兵有啥好的。

“你们每个人都拉?”

年轻的王治本看到伙计和自己差不多的年岁,好奇的问道。

“当然不是。”

那伙计笑道:“咱们商号现在极其缺人,要求放低了许多,可也是有底线的,必须是身家清白,杜绝流民之类,其次就是没有违法乱纪,不是游手好闲之辈。”

“这么多要求,你如何知道俺符合?”

“通过面向也能看出来。”

“辛勤干活的人手上都是老茧,皮肤晒得黝黑,说话憨厚。”

听着听着,王治本面色越发黑些。

还会为对方见自己与众不同呢。

不过王治本思来想去,家里是呆不成了,自己去商号当学徒能有口饭吃,家里少个人吃饭,负担减轻不少,自己出师后,每个月还能补贴家里些。

确认了粮价未跌,好消息是也没涨,王治本就匆忙回家了。

实在是饿,脚步越来越虚。

最后扶着墙回到了家。

“爹,俺决定去商号当学徒,错过了机会,恐怕下次就难有了。”王治本没有把伙计说的那套告诉父亲,而是说别人看重自己憨厚有力。

老汉没有拒绝。

他们家以前是给大太监家干活的。

大太监被抄家了,宅子被发卖,不过并没有人接手,他们家的生计却断了。

“把你弟也带去。”

家里三个小子。

老三太小了,留下老三,让老大和老二去商号干活,不光省了两张嘴,还能往家里带东西回来,日子能有了着落,等老三大些,老三也去干活,日子就不愁了。

王治本张了张嘴,见老父亲的神色,识趣的闭嘴了。

老汉冷哼一声。

他又不是聋子,自己的儿子什么货色当父亲的能不清楚。

要说坏,坏不到哪里去,骨子里还是本分人。

可要说勤良却也是个笑话。

商号在招人,老汉早就听闻,不过一直没有敲定主意。

出门难啊。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老汉并不愿意放手儿子们出远门干活,要是路上有个好歹,连收尸都难。

京城越来越怪异。

明明物价飞涨,却逐渐稳定了下来。

特别是三家商行的抢人大战。

许多京城百姓瞧不上,不愿意去当学徒伙计,明明家里穷的要死,他们反而内心安稳了些。

离开京城的人也越来越多。

第一批商队出发了。

内阁大臣范景文带走了一批人。

各地的新科官员们被打发回老家,也带着了不少人。

驸马都尉带走了一批人。

皇宫里的人往外赶,京城里的人往外流。

正月二十日。

大批的商队和武骧左卫营低调的出发,当日的下午,粮价终于下降,一日两降,下午降了一回,傍晚降了一回。

第一批商队前脚刚走。

三家商号的东家就被皇帝招去。

皇帝拿出巨大的舆图。

从居庸关到宣府,从京城到天津。

每一笔买卖都比前者庞大数倍,而每一笔买卖,都远甚从京城到居庸关的生意。

张宗辉、杜兴松、周宏德商人愣愣的看着舆图。

朱由检关切的询问他们有没有困难。

洪武皇帝可以通过官府征召几十万民夫。

几十万民夫服徭役,自带干粮。

因为朱元璋有威望,手里有军队,地方莫不从服,官府不敢违抗,百姓无法抗拒,谁都得服从朝廷的规矩。

现在的崇祯皇帝没有这个本事。

历史上代帝亲征的内阁大臣李建泰,手握尚方宝剑和一应象征皇权的仪仗,仍然在京畿地区都得不到粮草,无法让京畿各地开城门提供补给,何况更远的地区。

真以为皇帝开口,地方上就遵旨了。

如果如此,大明也不会亡国。

现在大明的一边是大顺,一边是大清。

大明两线作战,两线防备,朱由检不可能孤身离开京城,身边的势力越大越好,哪怕是关宁军内迁,加上家眷几十万人口。

如此庞大的后勤需求,从哪方面获得?

关宁军提出内迁,其实是放弃了主动权的。

失去了地盘的军阀,还叫做军阀吗?

历史上关宁军的问题,并不全是军阀的问题,更有粮饷补给的问题。

家眷先入关。

家眷安顿好了,还怕拉拢不住军心?

这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

如何推翻腐朽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

朱由检一直就没有指望当下腐朽的封建官僚阶级。

大明如今的问题,不就是这个阶级导致的么。

商人有权?

商人治国?

揽权的时候一滴不流,背锅是一点不背的。

朱由检倒是想依靠百姓。

奈何这条路最难。

朱由检没信心。

所以要官督商办。

虽然是锅夹生饭,但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吊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