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心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朕能造反成功吗!
吴襄主动出资采买海子里的土地,引起了勋贵们的愤怒,而第二日上午,宫里就来人了,皇帝要召见吴襄,吴襄平静的离开府中,身后的管家露出佩服,老爷一向算无遗策。
离皇宫越近,吴襄越沉默。
大量的阉人离开了皇宫,带出了无数的言论,加上人们的捕风捉影,以及皇帝最近的变化,市井之间关于皇宫的流言蜚语越来越多。
无论皇帝怎么做,皆是无用之功。
吴襄是这么认为的,从军这些年,学到了一个道理,战场上打不赢就是打不赢,再多的诅咒发誓和热血沸腾也是无用。
李自成的决战书里说,他将三月抵达京城与皇帝决战,以此决定天下之归属,避免百姓遭受兵戈之苦。
逆贼比朝廷都还要关心百姓,到底谁才是逆贼?
从大义着想,又堵死了皇帝南下之路。
皇帝如果南下,说明皇帝不顾天下百姓。
而且连大清都晓得关注李自成,吴襄如何能不关注呢,否则自己岂不是比蛮夷都要落后,虽然打不赢大清,吴襄从来没有把大清视作礼仪之邦,从心底里瞧不起大清,不过是强盛一时的胡虏罢了。
关注李自成后,吴襄反而越惊悚。
李自成与别的贼首截然不同。
哪怕李自成陷入多么危难的局面,面对朝廷的诱惑,他始终不曾动摇过,而且比起别的贼军,李自成对于百姓的确要更加仁义。
这是什么?
这就是养望。
大明的官员们为什么喜欢养望,因为官场风气养望容易,做事难,而名望的确是极其重要的。
可李自成不同啊。
在朝廷大军的征缴之中能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还坚持着养望。
这是普通的逆贼吗?
这是要争天下的人主啊。
最重要的是,李自成的实力已经不是大明可以对抗的了。
战场上打不赢就是打不赢。
加上李自成的人望。
天下的归属还有想吗。
那么重新考虑李自成约战书上的内容,告诉大明皇帝,他将于三月十日抵达京城,与大明皇帝决战,包括后面为百姓着想的话。
更像是号称百万兵一样的威慑,并不值得当真,官员们大多如此认为。
吴襄却认为李自成是说的心里话,从实际出发,这是很了不得的。
进入皇宫后,忍不住东张西望,看看最近传言,皇帝亲自编练的五卫二武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虽然并不觉得会有战斗力。
可路上并没有看到操练的军队。
不是说整日操练行军么。
一直到蕉园。
搭建的几处戏台子,从外头请来的戏班,正在为军士们唱戏,军士们以哨为单位,依次坐在地面上。
吴襄从园子外经过。
引路的小黄门满脸得意,无论是内阁大臣还是谁,亲眼看到这许多青壮的军士,谁也会脸色聚变,忍不住被震撼,结果小黄门失望了。
吴襄的面色很平静,并没有被如此多的军士所震撼。
戏台上唱的是民间时兴的《浣纱记》。
“为何没有操练?”
吴襄客气询问。
小黄门连忙回答,“皇爷说还有几天就要出发,最近的操练要减轻些,好让军士们养精蓄锐。”
吴襄懂了。
看来皇帝亲征并不是说说而已。
从深处想,军士们不操练,那就没有事情做,无事可做心就散了,组织就会遭受破坏,所以皇帝请了民间的戏班子为士兵们唱戏,说明皇帝哪怕不懂军务,但懂得人性。
try{ggauto();} catch(ex){}
按照皇帝以前刚刚登基时的表现,的确是通人性的。
那么向士兵们唱什么戏,同样是极其重要的了。
现在士兵们听的戏剧,吴襄认为极其合适。
乃嘉靖年梁伯龙所著。
当时,朝廷积弊日盛,危机四伏,险象丛生。
南方倭寇猖獗,滨海千里同时告警,江苏、浙江尤遭焚掠,北方鞑靼入侵,多次逼临京城墙下,宦官阁臣相互倾轧,吏治腐败至极、土地兼并、赋役奇重、民不聊生......
今日来看并没有造成亡国,可在当时人的心里,不就是亡国之相么。
这个背景下的《浣纱记》,充满了对亡国的忧虑,以及对明君的向往,既提升了士兵们的爱国之情,又灌输了忠君之理念。
可惜。
吴襄暗叹一口气。
皇帝的确聪慧,且通人性,可毕竟是深宫长大之人,缺乏毅力和坚毅,早点这么干,哪里会有今日之危呢,现在已然来不及了。
“罪臣吴襄,拜见皇上。”
“爱卿请起。”
朱由检选择在紫光阁接见吴襄。
琼华岛被破坏的太严重。
许多军汉在家与兄弟们住一间,虽然娶了婆娘,家里却实在没处安置,还有其余的原因等等,这样的情况下,琼华岛上临时改造的房子提供给嫁人的宫女们。
紫光阁虽然也遭受到冲击,不过勉强保持了皇宫气象。
见了吴襄后,朱由检如常赐座。
朱由检询问了吴襄,要购买多少海子里的土地。
吴襄以为皇帝是缺钱,给了一百倾的回复。
朱由检笑了,答应了吴襄的要求。
皇上的反应,让吴襄愣住了。
热情么?
热情。
但也只是如此呢,仿佛真的就是为了吴襄主动购买海子里的土地,为皇帝解围的感谢而已,并没有格外的要求。
吴襄心情跌入谷底。
皇帝是聪明人。
而皇帝绝口不提关宁军,说明皇帝的心思更深沉,超出了吴襄的谋划,这种意外的发生,让吴襄非常的不安稳,越发的忐忑恭敬。
“关宁军为大明付出了很多,牺牲很大,朝廷不应该有责怪关宁军的言论。”
朱由检最后说道。
带着内心的疑问和不安,吴襄离开皇宫时,脸上没有了进宫的平静。
难道皇帝是拉下脸面主动开口,所以最后赞扬关宁军,希望关宁军主动提出入关?吴襄只能这么猜测。
毕竟皇帝爱面子是出了名的。
吴襄刚刚出宫门,遇到了成国公。
成国公没有理会吴襄的寒暄,把吴襄当做透明人一样漠视的离开。
从吴襄主动提出购买海子里土地的消息传到勋贵们的耳朵里后,成国公就知道不能再与皇帝赌气了,万事怕有人带头,有了吴襄的带头,海子里的土地很快就会被哄抢一空。
吴襄也没当回事。
从决定带头购买海子里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得罪了这帮人,今非昔比了,这帮人死到临头,还在用力的拉紧绞死自己的绳子。
李自成号称爱护百姓。
既然如此,钱粮必然要从别处得。
京城里还有比勋贵更有钱粮的?
至于自己。
吴襄并不担心。
只要关宁军在,就没有人会对付自己,并且会大力拉拢他们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