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本小利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做豆腐泡很费油吗,油这么贵,做豆腐泡能赚到钱吗?”
三娘看到李逸掏了二两黄金买下一百斤蔓菁子油,心里很是没底气。二两黄金啊,她家做豆腐这么多年,也没赚到这么多钱。
“现在的油价确实贵,这会让油豆腐泡的成本高些,但只要我们选对了客户,就不用担心赚不到钱。”
还是那句话,不能把油豆腐泡当成普通豆腐卖,不能跟以前一样在集市卖给普通平头百姓,大家肯定吃不起,卖便宜了也赚不到钱。
“你家一斤黄豆出多少豆腐?”
“一斤黄豆能出两斤半老豆腐,五斤嫩豆腐。”三娘如实道,“我们家做的豆腐,大半是跟人换豆子,一斤豆子换一斤半老豆腐,或是换三斤嫩豆腐。”
“卖多少钱一斤老豆腐?”
“二十个肉好。”
李逸心里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一斤老豆腐卖二十钱,也就是现在集市上一个笼饼的价格。因为乡下百姓大多没钱,所以罗三家卖豆腐也可以换,主要是用黄豆换,他家收了黄豆正好做豆腐。
如今黄豆比小米价格还便宜点,每斤黄豆约二十六钱。
罗三家,一斤黄豆可以出两斤半老豆腐卖五十钱,毛利二十四钱,剩下的主要成本是盐卤、柴火和人工。
豆腐换豆子,换回一斤豆子要少赚四钱。
但罗三娘却说家里做豆腐现在赚不到什么钱。
“我家现在每天做两斗黄豆的豆腐,一斗做成老豆腐,一斗做成嫩豆腐。”
李逸想了想,“那如果你家每天这两斗黄豆做出来的豆腐卖掉,毛利得有十斤黄豆左右,还有豆腐渣没算上呢,”他感觉挺赚钱的,毛利百分之七十以上呢。
“不是这样算的,做这两斗豆腐,要挑豆子泡豆子,光是磨豆浆,得两个人磨半天,半夜又得煮浆点卤然后压豆腐,天不亮便要挑着豆腐去赶集,逢完早集又要走村窜户的把剩下的豆腐卖完,
就跟今天一样,经常会卖不完。
大多又都是换回豆子,利又少些。”
如今粮价高,一斗多黄豆听着能值三百钱,但通货膨胀下不值什么钱。
就算每天赚一斗半豆子,折下来一个月也就二石二斗半米,这还没算成本开支,一家人耗费两三个人力。
而一个长工,一年能有十二石粮左右收入,还是包吃住包两季衣裳的。
因此算来算去,做豆腐还赶不上给人做长工。
只是说这是门小生意,家里女人孩子能够帮着做做,不比给地主家当长工要求多。
限制罗三家豆腐生意的关键,还是销路,一天两斗豆子,往往也难以卖掉,卖不掉的就会降低利润,豆子换的多,利润也会降低。
“确实也不容易啊,半夜三更的磨豆腐做豆腐,还要起早赶集叫卖,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辛苦,也只是勉强糊个口罢了。”
“那我们的油豆腐泡得卖多少钱才有赚?”
“先做出来再说吧。”李逸道。
跟罗三娘聊了这么多,他算是明白了,要赚钱,关键不是单价,还是要取决于市场定位,目标客户,以及销量。
要是跟罗家以前那样一天就做两斗豆子,还经常卖不完砸手里,那根本赚不到钱。
无极东院的西厢厨房里,
李逸准备试炸油豆腐泡,其实如果以后要专门炸油豆腐泡,做的豆腐还得要调整卤水等配方,一斤干黄豆,最好是磨九斤浆,先把第二遍浆和第三遍浆混合一起煮,不能煮开,煮到八九十度就出锅,跟第一遍的生浆混合,然后点卤。
压水也有讲究,豆腐坯的含水量最好是控制在老豆腐和豆腐干之间,差不多就是一斤豆子出两斤豆腐坯。
李逸知道这个,是因为以前小时候,他奶奶每到过年前,会自己炸油豆腐,年年看也就学会了。
今天卖剩下的老豆腐已经挺干了,
将就着用也可以,把大块的老豆腐切成较麻将块大小,
架起陶锅,生火,往锅中倒入油坊伙计送来的蔓菁子油。
“炸油豆腐泡的关键是先低温炸,温油时入锅,这样豆腐就能在锅里慢慢膨胀,油温不能高了,不容易起泡,还容易爆,也不能乱搅动,再就是不能炸太久,要不然豆腐泡会喝油。”
李逸一边动手炸,一边把各种细节要点全都告诉三娘,他可没打算以后自己天天炸油豆腐。
“等到这些豆腐泡都膨胀起来了,这时就要添火,提高油温,这一步是高温定型,不能炸太嫩,否则捞起来后会瘪掉,就不好看了。也不能炸太老,这样表皮太硬,还特费油,口感也不好。”
“你感觉差不多时,可以先捞几个出来看一下,如果会瘪,变再炸一会。”
“如果你坯子下锅,发现油温太高,结皮,不膨胀,就赶紧先把火抽了,将坯子再捞出锅,赶紧在豆腐泡上洒水,待发软后,重新烧火,控制好油温后再炸。”
李逸很有耐心的讲,三娘也听的极为认真。
try{ggauto();} catch(ex){}
为了能够教好,他特意每锅只炸一点,这样一遍遍的教导后,三娘也都搞明白了,最后李逸让她来亲自操作。
满屋子都是油香、豆腐香,
香味飘满无极院,
兰香和石头、狗剩姐弟三个也早闻到了,可兰香看到李逸在厨房教三娘炸油豆腐泡后,她主动的离厨房远远的,甚至不让好奇的石头哥俩靠近。
“无逸阿兄在教三娘姐姐秘方呢,不能偷听偷看。”
“这是啥啊,好香啊。”
······
忙碌了许久,终于把剩下的豆腐全炸完了。
色泽金黄的油豆腐堆在柳筐里,颜色金黄,膨松饱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柳三娘脸红通通的,汗水把头发都打发了,她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这些油豆腐,“真好看,真香。”
李逸则在统计数据。
一斤黄豆大概能出一斤半豆腐泡,
一斤豆泡(十六两)用油五两左右,大约做出一百个油豆腐泡。
核算下来,一斤油豆泡成品,豆子十七钱多,油钱五十,合六十七钱多,人工、柴火、盐卤这些还没算进去。
罗三娘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不是觉得太贵,而是觉得比预料要少很多。
“三十个这样的油豆泡本钱才二十钱,一个笼饼钱?”
“不能这样算,人工钱、柴火钱,甚至这铁锅、石磨折旧钱,卤水钱都还没算呢,现在一个长工一天工钱和口粮,折算下来都要将近二百钱了。”
但罗三娘却没去算什么人工这些,小本买卖是不会算人工的,自己的人工不值钱,算的就是主要的材料本钱。
“三个豆泡本钱两文,那我么卖多少?一文一个?百钱一斤?”
李逸想了想,一斤本钱六十七,还不含人工等,而现在猪肉价一斤不过一百五,大米一斤也才五十钱左右。卖一百肯定有的赚,但利润不高。
“咱们这虽是豆腐炸的,但可是用油炸的,十个豆泡卖十五钱,比一个笼饼、一斤豆腐还便宜五钱,总不算多吧?”
罗三娘大为吃惊,“那岂不是一斤要卖一百五十钱,这跟猪肉一个价?”
“咱这可是油汪汪金灿灿的油豆腐泡,而且是独此一家,物以稀为贵,最重要的是别想着再卖给以前那些豆腐顾客。“
“那卖给谁?”
“寺庙里的胖和尚啊,一斗黄豆现在一百八十钱,辛苦能做出十八斤老豆腐,但这个不稀奇。
如今京畿多少佛寺啊,哪家不是遍地寺田,还放贷借粮,甚至经营邸店车店油坊的,净人佃户无数,他们是最富的一群人了,
多少寺庙,大的都得骑马关山门。
你看那香火旺盛的,比集市还热闹。”
如今大唐的京畿寺庙多,和尚多,田多钱多佃户奴仆多,善男信女也多。他们就是最有消费力的一个群体,但和尚们饮食这块有限制,不能吃荤,甚至那些去寺庙里上香布施的善男信女,就算是权贵高官,在寺里用餐也得吃素。
李逸打算向寺庙推销一下油豆腐泡、腐竹这些新产品,另外中国纳豆咸豆豉、素鸡、腐乳这些虽早就有了,但也可以试着做点推销看看,未必每个寺庙都会做这些,或是做的很好。
这些有钱的寺庙,若真能推销成功,李逸相信价格高点,豆腐泡卖出猪肉价,绝不是问题,一个笼饼(馒头)寻常可见也卖二十钱,而油豆腐泡这般独此一份,不值得贵些?
以此招待来布施的贵族名门,岂不是更显得寺院对他们的尊敬,哄高兴了,权贵名门随便布施一下,那不是百千倍的回来了。
三娘却有点没信心。
“咱们明天再做点腐竹、素鸡这些,到时我来想办法找路子。”
三娘一听,“不用等明天,我这就回去泡豆子磨浆,今天就做。”
“把这油豆腐拿回家去啊。”
“留着卖。”
“也不缺这点,你先把这拿回家去,咱合伙这事,你也还没跟你阿耶他们商量过呢。”
三娘停下脚步,在李逸厨房拿了个葫芦瓢,装了十个豆腐泡,“我拿这些给我阿耶他们瞧瞧,咱合伙的事我自己就能拿主意,用不着商量。”
她走到门口又停下,回头,“这个要怎么做菜好吃啊?”
“炒五花肉最好吃,或是油豆腐上挖个洞,把剁好的肉馅包里面然后上锅蒸熟吃,”
三娘嘟起嘴,“吃不起肉。”
“那直接水烧开,油豆腐撕开点口子下锅煮汤,放点葱,也好吃。或者少放水烧,收干汁,也很美味的,毕竟一斤豆腐泡里吸了五两菜籽油的。”
李逸记忆里可是有很多油豆腐泡的美味做法,油豆腐红烧肉、青椒油豆腐、什锦油豆腐、肉末泡豆泡、油豆泡塞肉、白菜焖油豆腐、酿豆泡、鸡架油豆腐汤······
想着想着,李逸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