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残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清药丸,但列强是大明!!
“等等,印度高僧?是那一位?”
大明对印度殖民日久,对那片地区也有诸多称呼,但官方称呼还是自唐代流传下来的古称印度二字。
朱康燮自从深刻认知到这颗明珠对大明的重要性后,就从各方面搜寻文字,深入了解一番。
其中正好就包括了这位高僧。
大明人能跑到印度殖民,时间长了印度土著自然也能跑到大明来。
当然,大多数是以奴隶身份过来的,少数人其家族在大明殖民印度时成为了大明的臣属并接受了册封,或是大明治下富裕的印度自由商人之类......
或者得换个说法,这些人是印度裔大明人。
大明京师海纳百川,超百万人的城市什么人都有,不说街头巷尾,禁烟厂戒毒所里关着的人也是颜色丰富。
在京师诸多权贵朝廷官员名人当中也有一些是汉人之外的族裔。
这位高僧在京师也是有名的。
孤身一人自印度渡海赶来大明帝国京师,与京师诸多高僧大德辩经讲法,奉行苦行修持,在京师佛教徒当中无人不尊称其为高僧大德大师......更重要的是,这人姓朱。
朱康燮之前了解过大明宗室,老朱家除了他鲁藩外都挺能生,在这世界上走的远了难免会生出点不一样的。
最初老朱家视此为禁忌,认为这是混淆了天家血脉,生下来都是暗中处理,或是养在别人家稍微照应着。
后来咱大明皇室也得寻求下别的族裔的支持,统战价值嘛,皇室或王室不可避免的要与一些大族大势力联姻。
生了娃,看在人家母族的份上,也得给点好待遇。
如此渐渐才放开了,到如今就算是金发碧眼的,只要确定是老朱家的血脉,也就认了。
但是这位七十岁的高僧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
他出自周王一脉,并未出生在印度,母亲乃是福王送给周王的妾室,出生后被丢给当地寺庙被养到五岁,周藩为了避嫌,将其与其母一起送回了印度,之后依旧在寺庙做和尚。
直到他跨海来到京师,因为渐渐放宽的宗室政策所以才自爆身份,得到证实后算是为他的高僧身份增添了一份异样色彩。
“他跑这儿来,也是为了寻求布施?”
禁烟厂这阵子在城内凶戾的名声堪比锦衣卫,哪有什么和尚敢登门,朱康燮自然感觉有点不对劲。
老福摇头:“嘴上说是想要见大爷您,奴婢要安排吗?”
朱康燮迟疑片刻后,点了头。
这位朱逸文大师在京师奔走四处寻求布施不是一天两天了。
果然,在静室见到这位面相略有些中东特征但还是更像汉人的老和尚后,他开口第一句就是:“贫僧拜请大明鲁王殿下,为我印度亿万平民百姓行布施度法。”
说着就要来拜。
朱康燮自然不会让他跪拜,客套礼数不说,让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跪一下,折寿不说,损了子孙缘就不好了。
被家里逼的久了,朱康燮在这方面多少都沾点玄学了。
而听这位大师就知道,这是为印度平民百姓来要饭......求布施的。
说起来,这位大师能在京师有挺高的名气,也是因为这个。
大明与西方争夺印度失利,失去了统治百余年的土地,印度西海岸沦陷于英人之手。
try{ggauto();} catch(ex){}
而在这些沦陷区内的,是接受了大明教化后的亿万土著。
不管当地人什么想法,大明帝国对此甚是痛心,战争失利使得明珠的光芒暗淡,而这位大师就是从沦陷区赶来京师的。
来了之后就干一件事,卖惨。
述说印度的‘黎民百姓’在英人的统治下过的有多么多么惨,印人无不思念大明王师,在沦陷区有亿万忠于大明的人翘首以盼云云......
这个说法,大明京师从上到下听着都是相当顺耳。
然后这位大师各种要钱,说是筹款集资攒下来等时机到了就回去发动义士请佣兵,配合大明王师解救印度万民于水火之中。
别的老爷们或许只听个乐呵,顺耳了就给点钱。
眼下朱康燮听这位朱逸文大师卖惨,还真是心情复杂。
说到底,大明的殖民统治与英国的殖民统治还是有些区别的。
英国是一个岛国,大明原本是一个大陆政权且原本拥有着十分广袤的国土,还是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国度。
内核不同。
亦或者换个说法,在朱康燮了解了大明帝国殖民统治的政策后,将其大致统治方针唤做‘失败的征服世界计划后的残骸’。
说到底,大明对现有殖民地的统治与剥削,全部依托于那位大明世祖皇帝奠定的基础。
殖民政策依旧免不了剥削。
但眼下的大明剥削殖民地的核心理念,其实是为了北伐。
剥削的程度是看战争与对抗烈度的,大明摊派在印度的税务相较于海关以东,也就是马六甲以东的地区虽然很高。
但是比起英国人,还是有点仁慈了。
至少大明这边把印度剥削成饥荒了,还有人写几句‘白骨露于野’之类的诗句文章为印人鸣不平......
“好了好了,我捐。”
朱康燮在老和尚的诉苦之下屈服了,寻思这禁烟厂近来收到的赃款,摆出一根手指:“一万大钱,我捐一万大钱,为印度人民反抗英国人统治暴政做贡献,希望他们早日迎回大明王师,怎么样!”
朱逸文大师闻言,优雅的擦拭去眼泪后摆摆手,还以为是不够,没想到他却开口:“贫僧只要一千大钱。”
说罢还解释一下:“若是太多了,这些钱就轮不到印人使用了。”
“您有大智慧。”
朱康燮也是颇为佩服,让大师身边的两个沙弥扛着钱箱要离开时,客套的多送了两步。
到门口了,这朱逸文却是伸手过来拉住了他的手,颇为诚恳的说道:“等到印度重归之日,若是贫僧还活着,一定邀请鲁王殿下前往贫僧的家乡饮一杯热茶。”
“一定一定。”
朱康燮讪笑着抽回手,等人走远了才回头笑道:“这位大师挺有意思。”
政教结合,不愧是印度出来的人。
不过这人的态度,也确实代表了那些还留在印度沦陷区的‘保明派’的心思。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无一人不想回到大明统治时期。
同理,在英国治下,也肯定有一批土著被英国拉拢,在当地拥护着英国的统治。
只听这位大师说的都期盼大明王师,但在那片地图上,真正得了人心的到底是哪一方......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