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记者在行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好莱坞导演1992!
“林克,拍摄的现场录像要找当事人商量,花钱公关他们,这样做会不会太麻烦?”
“不麻烦,一段录像两三分钟,最多用到四十位观众的镜头,花钱也花不了多少。等将来电影火了,很多观众为了上电视,也许会主动配合我们做宣传。”
“你这是假设,假设电影大卖,观众乐意配合,如果没有大卖,这些工作也白做了。”
克里斯·鲍尔拿着他办公桌上的水晶摆件,当作哑铃来回做屈臂运动。
“放心,不会白做。”
克里斯鲍尔离开后,林克继续看报纸。
这些报纸是刘小莉从数十种报刊杂志里挑选出来的,涉及到猜猜看影业和新电影试映信息的报纸。
在新电影试映会结束后,很多媒体在报道中提及到这件事,大部分是负面新闻。
三流娱乐小报《世界新闻报》在头版头条报道这个新闻。
声称林克在昨日举办新电影内部试映会,好莱坞众多著名制片人受邀参与,包括斯科特·鲁丁、理查德·努扎克、罗伯特·谢伊、哈维·温斯坦、弗莱德·欧林等人。
该报记者在现场采访到著名制片人弗莱德·欧林。
从他口中得到消息,林克的新电影质量非常差,用手持摄像机拍摄而成,镜头摇晃不定,像是几岁孩子拍成的录像带。
弗莱德·欧林等人说电影太差,他们不想浪费时间,所以提前离场。
与弗莱德·欧林一起离开的还有13位著名制片人,他们分别来自环球影业、卡洛克影业、摄政影业、城堡石影业等。
这些制片人支持弗莱德·欧林的观点,认为林克新电影的水平有待提高。
除了弗莱德·欧林等14人提前离开,还有来自华特迪士尼的莎拉·麦克阿瑟等多位制片人也在中途离开,离开时表情严肃。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林克新电影的试映情况不容乐观。
三流小报《洛杉矶纪事报》也在今天的新闻里提及到林克新电影的发行情况。
他们根据可靠消息,由于电影试映情况不佳,暂时没有哪家电影公司愿意出高价拿下林克新电影的发行权,林克可能要再次面临自费发行的道路。
这一次自费发行电影,林克是否能延续《活埋》的票房奇迹,还是一个未知数。
除了《洛杉矶纪事报》《世界新闻报》,还有七八份报纸在今天的新闻里也提到这件事,报道大都比较负面。
“林克,唱衰我们电影的小报比较多,我们要不要加大公关力度。”
刘小莉倒了一杯茶放在办公桌上。
“不用,这些报道暂时影响不了我们的电影。”
娱乐圈大小媒体做的工作实际上与敲诈勒索差不多。
在拿到公司或者公众人物的负面新闻后,放出消息让企业或者个人给钱扯稿,不给钱就把负面新闻报道出来。
而给钱之后,小报不仅不会收手,有时会变本加厉,把企业和公众人物当伺主,反复吸血,直到企业和公众人物搞垮。
对付这些媒体,其实也简单,可以通过经纪公司来解决。
原因很简单。
美国媒体不管有多少家,但控制主流舆论的媒体90%隶属于六大传媒集团,包括康卡斯特(Comcast)、迪士尼(Disney)、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派拉蒙(Paramount)、索尼(Sony)和福克斯(Fox)。
而传媒集团与经纪公司合作比较密切。
譬如CAA旗下某个大牌明星与有妇之夫发生不正当关系,被女人的丈夫当街追打并被拍下视频,福克斯电视台得到这个视频录像后准备报道。
CAA总裁迈克尔·奥维茨得到消息后,直接打电话给福克斯电视台母公司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请求撤掉该新闻。
奥维茨曾帮默多克介绍了一个不错的内科医生,两人有交情。
该新闻也因此没有曝光。
不过好莱坞圈子里依然有传闻,那位大明星似乎是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
现在林克和猜猜看影业出现一些负面新闻,他也可以请求WMA经纪公司帮忙,以WMA在好莱坞的人脉也可以做到。
不过凡事都有代价,请WMA帮忙,事后WMA方面开口要他帮忙,他也不能拒绝。
考虑到当前的负面新闻不多,影响力也不大。
以猜猜看影业公关部门的能力,可以解决这些事。
林克暂时也没有请求外援的计划,他让三位主管别受影响,继续按照原计划来宣传电影。
try{ggauto();} catch(ex){}
——
洛杉矶伯班克市,《先驱论坛报》主编办公室。
“麦克斯,你找我。”
老记者托马斯·米勒敲开主编麦克斯·布鲁门特尔办公室的房门。
“托马斯,我记得几周前你提交过一份‘康涅狄格鬼屋事件’的详细调查报告?”
主编麦克斯·布鲁门特尔放下笔问道。
“是的,你没有通过我的报告,给出的意见是过时了,没有人会感兴趣。”
托马斯·米勒耸耸肩膀。
“那份报告还在吗?”
“当然在,那可是我在康涅狄格州调查了两周时间才写出来的报告,怎么可能会丢掉。”
“很好,你把那份调查报告重新整理出来,分成三到五篇社会新闻,未来几天我们会在报纸上连载。”
“真的?为什么突然又要在报纸上连载,我能知道原因吗?”
“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你只需要知道你这个月会拿到一笔可观的奖金。”
“哈哈,太棒了,我喜欢奖金,我现在就去整理调查报告。”
托马斯·米勒开心地向主编告辞,关上房门,一路哼着歌来到格子间修改稿件。
叮铃铃铃~
桌上的电话响起来,托马斯·米勒接通电话。
打电话的人是《洛杉矶时报》娱乐版记者艾尔·西蒙斯,一个想出名想疯了的年轻记者,他们在TheEdison酒吧喝过几次酒。
“上午好,艾尔,有什么事?”
“上午好托马斯,我听说你手里有很多灵异事件的调查报告,能不能共享几份,我可以花钱买,50美元一份怎么样?”
“灵异事件?”
托马斯·米勒看了看手里的调查报告,忽然觉得眼前的事情有些‘灵异’。
几分钟前他被主编叫去改写‘康涅狄格鬼屋事件’的报道,现在艾尔·西蒙斯突然打电话过来,找他买这类稿件。
这里面必定有问题。
“我这里是有很多灵异故事,只是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
“这是上面安排下来的任务,要我们这几天撰写几篇灵异事件新闻,见鬼,我是娱乐版块记者,不是写鬼故事的作家,这个时候让我去哪找鬼故事?我听说你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也有很多积累,所以我打电话找你帮忙。”
“这样吗?”
托马斯·米勒摸了摸下巴,“很抱歉艾尔,我恐怕帮不到你。”
“托马斯,你手上没有这类稿件吗?”
艾尔·西蒙斯失望地问道。
“有,只是刚刚查理和迈克尔几个也打来电话问我要这类稿件,我手里的这些灵异事件报告恐怕不够分。”
“100美元,周末我请你喝酒,好吧,再加上一张维纳斯脱衣舞俱乐部的门票,托马斯老兄,帮帮忙。”
艾尔·西蒙斯激动地说道。
“emmm,好吧,看在朋友的份上,我再翻翻家里的存稿,有没有多余的稿件,明天我给你消息。”
“OK,我等你的好消息。”
“再见艾尔!”
挂上电话,托马斯·米勒得意地笑了笑,继续修改稿件。
叮铃铃铃!
没等他把稿件修改完,《旧金山纪事报》记者查理·芒格打来电话,也提出与艾尔·西蒙斯同样的要求。
托马斯·米勒也用同样的理由推脱。
查理·芒格提出用150美元买下他的稿件。
托马斯·米勒很‘为难’地答应下来。
托马斯喜欢追踪灵异事件。
只是这类稿件的读者不多,报道出来无法提升报纸的销量,报社也不太乐意报道这些新闻。
每次报社没有好的新闻可以报道时,才会把这类稿子拿来当作填充物。
而今天不同,不仅主编主动找到他要稿件,圈里很多同事也来找他买稿件。
他这个原本在报社里坐冷板凳的人忽然变成香饽饽。
根据这些异常,他猜测可能有人要用这些灵异类新闻做营销,引导舆论风向,以此来推出某个产品,譬如电影、恐怖小说,或者某个灵异博物馆开业等。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对他来说都是好消息,他准备把手里积攒的稿件在这段时间全部发散出去,换成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也相信凭借手上这些灵异故事,引起更多人对灵异事件的关注,也许还能借机大火一把。
托马斯·米勒看着手里的稿件,满意地点点头,起身走向主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