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建文帝为何败于朱棣?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老皇帝伤心落泪,朱高爔免不得要好言安慰一番,随侍御前,承担些文秘的工作。
“你爹虽有三卫王府护卫,但也仅够自保,朝廷兵力布置,犬牙交错,相互呼应。一旦藩王起兵,朝廷调集天下兵马征讨,你爹如何能够抵挡?”,老皇帝忽而放下笔,满是疑惑地问道。
没想到老皇帝突然提起这茬,朱高爔毫无准备,只能凭印象作答,“或许建文帝认为,朝廷以大制小、以强制弱,必胜无疑,因而有些掉以轻心”。
“你爹都起兵了,他就算再自信,总得派兵打吧?”老皇帝显然不满意这样含糊其辞地回答。
“父王快速控制了北平及周边地区,消息传到京师后,确实朝野惶恐,不过,当时建文帝正忙于跟方孝孺商议复古改制之事,将削藩事宜全权交给了黄子澄、齐泰处理。”
“都火烧屁股了,他还在复古?!”老皇帝一着急便暴露了自己的语言习惯。
“建文帝仿照《周礼》,对官名、宫名、殿名进行多次更改,还都算恢复井田制”,朱高爔边察言观色,边谨慎斟酌措辞,“父王七月初五起兵,七月十六攻陷怀来,直到七月二十四十九叔奔还京师,建文帝才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此时,父王的上书也已送抵京师,在长达近二十天的时间里,不可能对起兵之事毫不知情,却始终没采取对策。
或许,建文帝忙于对周朝官制法度的探讨,而无暇分心;
也或许,建文帝认为,北平不过是一隅之地,朝廷尽有天下之师,胜券在握,因而没放在心上,而是把出兵任命将领等军机要事,统统交给黄子澄、齐泰负责。
建文帝喜欢诗文翰墨,沉溺于哪些文字所描述的美好想象中,不愿面对现实,或许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些口干舌燥,朱高爔端起杯连喝了几口牛奶,润润喉咙。
“咱看他是自信得过头了,愚蠢!”老皇帝拍着桌子,怒气冲天,“老四要是个随意捏的软柿子,如何抵御外敌?连自己的亲叔叔有多大本事,都不清楚,还在那儿痴人说梦地削藩,一厢情愿!”
老皇帝的火气已然鼎沸,朱高爔无需再添柴加薪,轻靠着炕沿休息。
“累了就坐下,咱又没罚你”,老皇帝心疼地责怪道。
朱高爔感激而讨好地笑了笑,坐到老皇帝的对面,提起茶壶,将茶杯注满水,推过去,“爷爷,喝点儿热茶吧。”
老皇帝迎着热气轻抿了一口,接着问道:“除了轻敌,建文帝还犯了哪些致命错误?”
“建文帝派出的第一位北征主将是长兴侯耿炳文”,朱高爔简短地回答。
耿炳文比朱元璋小六岁,因长期镇守地处太湖口的长兴而被封为长兴侯。
长兴乃江浙门户,是张士诚心心念念的必争之地。
十年间,张士诚曾多次派兵来夺,耿炳文不慌不忙,以少胜多,每次都成功击退来犯之师,战无不胜,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耿炳文又率领部众跟着讨伐张士诚,夺取湖州,攻克平江路,积功升职为大都督府指挥佥事,紧接着又在明军北伐、西征过程中,屡立战功。
try{ggauto();} catch(ex){}
综合以上履历,可以看出,耿炳文守城颇有章法,能独挡一面,而主动进攻方面,则并非其所长,大多是听从大将军徐达的调遣指挥。
听闻耿炳文统兵北征,朱棣率军主动出击,先在中秋之夜夺下雄县县城,继而在月漾桥设伏,击溃援军,随即迫降莫州,在一天之内,消灭耿炳文的近三万先锋兵力。
耿炳文以用兵审慎著称,朱棣随后利用降卒,先声后实,促使在滹沱河两岸扎营的耿炳文合兵防御。
朱棣带领燕兵精锐昼夜不停,纵马疾驰,进抵真定,趁其南岸兵力北渡、防守出现漏洞,率兵突袭,猛冲猛打,势如猛虎。
耿炳文仓促应战,阵形一度紊乱,燕兵趁机如狂风般冲击,透阵而过。
燕兵攻势凶猛,耿炳文指挥部众且战且退,退入城中,紧闭城门,勒兵不战,打算据城坚守,以发挥所长。
朱棣围城攻打,三日不克,一筹莫展。
旷日攻城,毫无进展,坚持下去,徒耗士气,实非上策,朱棣只得先带兵返回北平休整。
燕兵主动撤围,说明耿炳文的防守策略基本上成功可行,若是让耿炳文像颗定子一样钉牢在真定,挡住朱棣的南下之路,以守为攻,单凭旷日持久的消耗,燕王都得败下阵来,不失为朝廷取胜的良策。
但建文帝及其团队却不这么认为,黄子澄、齐泰认为北征速战速决,耿炳文初战失利,应承担主要责任,于是决定临阵换将。
真定之战胜负未定,建文帝急于取胜,换下身经百战的耿炳文,听从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令曹国公李景隆取而代之。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不假,但他真地没继承他爹打仗的本事。
而建文帝却看不出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决不能倚重,他为李景隆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并且充分放权,准他“一切便宜行事”。
建文帝如此大张旗鼓地派李景隆出征,张扬而高调,实际效果却极其有限,燕王不是吓大的,京师的阵仗搞得再大,也得在战场上见分晓,唯一的用处可能在于,为自己壮胆。
朱棣闻讯,毫不客气地将李景隆称为“膏粱竖子”,从容向诸将分析其“寡谋骄横,不知用兵”的五大败征。
“李景隆怎么会是老四的对手?”老皇帝听到这儿,心情复杂地说道。
儿子有本事,他身为父亲,理应骄傲。
可是,听闻子孙骨肉相残,老皇帝的心情无比沉重,不由得长叹一声,还不如从一开始,便让老四继承皇位,免得横生战端。
“爔儿,若是让你继位,你可有办法安抚你爹,不让他起兵?”老皇帝看着大孙子,认真地问道。
“父王靖难,实属无奈,并非为了争夺皇位,若非建文帝百般逼迫,父王一忍再忍,退无可退,怎会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起兵?孙儿心疼父王,定然不会将父王逼入绝境,爷爷尽可放心”,朱高爔从父子亲情的角度论述道。
“若是你爹执迷不悟,非要争夺皇位呢?”老皇帝一脸正色地逼问道。